岳飞,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抗金大英雄,一生坚持北伐,因“莫须有”罪名受冤而死,作为名将的同时,他也是位词人。

岳飞的名字由来很有意思。相传,他出生时,有只大鸟从他家屋顶鸣叫飞过,父母便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少年时,沉厚寡言,不爱说话,有气节,喜欢读兵书,像《左氏春秋》之类。而且,岳飞天生力气大,射箭能左右开弓。

在20岁时,岳飞报名参军入伍。公元1126年,金国攻打南宋,发生靖康之难,岳飞看到金兵屠杀无辜百姓,内心怒火冲天。母亲见岳飞已经长大,希望他将来不忘报效国家,便在他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后人改为“精忠报国”。

心怀精忠报国的岳飞渡过黄河,投奔了河北招讨使张所抗金。随后,岳飞组建了自己的队伍岳家军。公元1129年,岳飞带领岳家军击败金兵收复建康,今南京,获得高宗赵构认可,高宗拨了很多士兵给他。

公元1133年,十万金兵再次南侵,岳飞在今湖北地区奋战,收复了几处重要州郡。宋高宗得知称赞他“儿童识其姓字,草木闻其威声”。随即岳飞被提拔,成为一军统帅,驻扎鄂州,今湖北武昌。

一天,岳飞来到了著名的黄鹤楼,登上危楼,凭栏远望。忆起靖康之难给国家和百姓的苦难,感慨不已,再次坚定抗金北伐信念,写下《满江红·遥望中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公元1136年,坚定北伐信念的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进,收复洛阳附近一些州县,临近黄河,准备收复开封,进而渡过黄河继续北上。当时,黄河北岸有很多抗金起义军,联络岳家军,等待岳飞渡河一起北伐。

行军路上,路过一座小山,岳飞和士兵登山北望,鼓励大家说,这次一定要打到黄龙府去,到那时我们一起痛饮。但是宋高宗不想北伐,只想议和,维持现状,于是,下令岳飞班师。

岳飞率军回到鄂州,感觉大好时机错过,内心郁闷,气愤填胸,百感交集。在一个雨后初晴的一天,岳飞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心中慷慨激昂的情感难以抑制,挥笔写下有名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直以来,宋高宗觉得,南宋根本打不过金国,不如议和。即使岳家军北伐成功,迎回二帝,自己怎么办。而且,岳家军太强大了,自己不好控制,地位不保。公元1138年,宋高宗和秦桧力主议和,和金国谈判,并下令岳飞不准再与金军作战。得知议和的岳飞内心郁闷,怀着愤慨与惆怅,写下《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公元1140年,金国废除对宋和议,再次大举进攻南宋,还派出精锐部队“铁浮屠”和“拐子马”。岳飞率领岳家军应敌,经过观察,发现金军破绽,命令士兵下砍马腿,上刺骑兵,把金军打得连连叫苦,都感叹“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再次打退金军的岳飞想趁胜追击,继续北伐,却被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招了回来。原来是宋高宗听信了秦桧的意见,怕岳飞功劳太大,岳家军叛乱,自己地位不保。

公元1141年,金国无力灭南宋,打算重新与南宋议和。金国在给秦桧的书信中写道“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于是,经宋高宗同意,秦桧给岳飞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处死在风波亭。

大英雄岳飞就此怀恨而去,再也无法请缨提锐旅,收拾旧河山。

1.《各奔说影视 岳飞: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各奔说影视 岳飞: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