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期间,邓小平同志亲自审定了共和国36位军事家。这三十六位人选,入选难度极高,堪称百里挑一。

毕竟自“八一”南昌起义,一直到抗日战争,然后到解放战争、建国初年的朝鲜战争。

经历了几十年革命战争中的百战淬炼,红军和解放军先后打败了日军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以及强大的现代化美军,战功累累,真可谓谋将如云,勇将如雨,应运时势而生的名将,更是纷纭迭出。

仅仅55年授衔时就有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另外还有1000多位将军。

那么从1926年军校毕业正式开始军旅生涯,到1933年5月猝然离世,只有短短七年从军经历的段德昌,为何却能名列36位军事家之一呢?

他到底凭什么,能够从这些开国将帅中脱颖而出呢?

01深受毛主席影响

段德昌少年之时,聪慧好学,而且非常有任侠之气,颇得同学拥戴,而且说起来,后来他还和毛泽东有一段师生情谊。

1921年4月,还是学生的段德昌出于为同学们伙食费维权,引发了一场风波,并因此与恰好巡查到当地的督学毛泽东结缘。

毛泽东看到段德昌勇敢率性,敢于造反,而且讲斗争策略,懂宣传会造势,当时就觉得他将来会是一个革命干将。

两人同怀革命激情和一致的救国理念,使得彼此年龄虽然有差距,但是却很投契。在毛泽东的教导之下,段德昌受益匪浅,后来他所指挥的游击战争,几乎和毛主席的思想,如出一辙。

02天生的组织领袖

深深相信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段德昌,具备非凡的组织才能。

1928年春节前夕,在上级组织的要求下,段德昌成功地组织和领导了公安县年关暴动,占领公安县城,暴动失败后又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他严肃认真,擅长于练兵,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后,所部很快成为一支战斗力超强的游击队,后续更是成为了红六军核心力量的一部分。

在早期游击队力量非常薄弱的情况下,他克服很多困难,凭借着极其劣差的武器装备同“清乡”武装进行艰苦斗争,最终建立了一块不小的游击根据地。

在峰口一战中,歼敌8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然后,和早期毛泽东来到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一样,他也率领游击队建立了洪湖根据地,为贺龙和周逸群后来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能够独立领导起义,然后建立一个根据地,当时处在白色恐怖盛行,国民党抓到共产党基本就是杀,当次之时,拥有这样的组织能力,段德昌称得上宣传能力优秀,魅力十足,堪称天生的组织型领袖人物。

03游击战的大师

国民党军联合团防队开展清乡后,段德昌带领游击队利用洪湖一带河港交错,长苇茂密的自然条件,藏身其中,经常神出鬼没,通过打伏击战打破了敌军的合围清剿计划,他带领部队通过攻击敌军的小规模聚集点,获取大量的枪支弹药,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

说起来,他是最早带领红军打游击战的人,说得上是红军游击战的开派人物代表之一。

他和周逸群两个人曾经根据洪湖根据地的游击作战经验,总结了一套游击战法,“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多则跑、敌少则搞”,还有“只打虚,不打实,要打必胜,不胜不打”,这种军事思想大家听起来意味深长,一方面很熟悉,一方面感觉说法有些过于粗鄙,仍然有欠打磨,不过这是难掩军事大家的思想光芒,“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多则跑、敌少则搞”。和毛泽东&朱德提出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可以说是神似,然后又特别直观。

“只打虚,不打实”,则是活用孙子兵法里避实击虚的谋略,“要打必胜,不胜不打”或许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能战敢战,敢打必胜这一军事理念的思想源头。

04常胜将军

1929年9月,国民党军两个师过万军队,以几乎10倍于游击队的兵力开始集中对洪湖一带进行清剿。

段德昌利用自己对周遭地理环境的熟悉,绕开强敌,跟敌人进行兜圈子,不断周旋,每次集中兵力打个小埋伏,小冲锋,打得敌人提心吊胆,而且经过多次胜利集小胜而获得大胜,彻底打得敌人没有脾气,不得不放弃清剿计划。

洪湖根据地则经过这一次彻底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段德昌所部游击队随后整编为独立师,段德昌担任副军长兼师长,隶属于贺龙红二军团。

1930年8月,段德昌带领部队攻打地主武装“白极会”,9月,为响应湘赣边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团攻击长沙,红二军团决定攻击湖北监利和沙市,结果都分别失败,死伤很重,后在贺龙亲自指挥下,段德昌亲率红六军担任主攻,他通过分析,发现监利县城易守难攻,再强攻,红军没有重武器,估计还是要失败。

因此他决定派小股部队偷偷入城,里应外合,后面他委派副师长彭国才带侦察人员化妆潜入城中,并用暗号和彭国才相互呼应,破袭了城墙弱点,再加上一招“火牛”战术,最终一举攻陷监利,是役歼敌2000余人,缴枪1000多支。

这种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对于段德昌来说并非神来之笔,随后不断上演。

在1932年上半年,国民党再次进犯洪湖根据地,来敌为川军第21军,敌势汹汹,红3军主力立即从襄北回师迎敌,段德昌及其红9师负责对付中路敌军。

他仔细分析当地地形,决定派小股部队吸引敌军,进入预设埋伏圈,6月中旬,敌1个师果然上当,被诱至新沟咀地区。

段德昌看机会来了,他命令部队利用既设阵地阻击,把敌人往老新口赶,接着发挥命骑兵部队发挥机动性,急速迂回到敌军侧后,然后攻其不备,敌军在前后夹击之下完全散退,慌不择路,段德昌命令部队紧追不舍,最终在新沟咀一带将敌人全部围歼,此战俘敌3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挺)。

当时,湘鄂西边区党委因为在错误军事路线的指导下,多次进攻城市,挫败连连,党员和战士们一度灰心丧气,此战把敌人包了饺子,彻底打出了军威,此后,在湘鄂西根据地慢慢传开了段德昌"常胜将军"的美名。

然后,这样一位未来有无限希望的将星,后来却突然陨落了。

当时,当时的党委负责人夏曦正在王明右倾主义领导下大搞肃反,很多同志蒙冤。

1933年4月下旬,段德昌也被污蔑为改组派,绑缚刑场。

行刑之前,他再次显露出和豪迈的气概,提出“给我四十条枪,三年内不恢复洪湖苏区,提头来见”,这是一个对自己组织能力和军事才能绝对自信的人才能说起来的话语,可惜这些话被视若无睹,段德昌最终惨遭杀害。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夏曦自毁长城之后,仍然继续肃反,搞得处处危机,人心涣散,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急转直下,红军不得已转战湘鄂川黔边地区,一路吃尽苦头,部队减员非常大,由出发时的1.5万人锐减至3000人左右。

今天我们再一次回顾这一段历史,深深扼腕感叹。

段德昌虽然年轻就去世了,后期没有机会施展出他多谋善战的一面。但是,在诸多党史和记录里面,每每谈到段德昌的战绩时,他杰出的军事才能总能惊艳到我们,七年虽然短暂,但是段德昌已经在红军历史上留下足够的光辉战绩,如同流星在猝逝的短短瞬间闪耀灿烂,其光芒足以照耀天空,让人莫敢忘记。

1952年,毛主席亲笔签发了第1号烈士证书,上面的赫然名列的就是段德昌,斯人虽远去,空谷留余音;由此可见,段德昌将军的功绩从未被遗忘。

段德昌后来能名列共和国36名军事家,自然也是实至名归。

1.《青史如烟 段德昌到底有何能耐,只打了短短七年仗,后来却名列36军事家之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青史如烟 段德昌到底有何能耐,只打了短短七年仗,后来却名列36军事家之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