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省份的成绩都相继公布啦,祝愿每位高考学子都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考试自古以来就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优秀的人才可以辅佐皇帝治国兴邦。古代科举更是无数寒门子弟翻越阶级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关科举的笑话,并非真人真事!

清代有一次科考,以《事父母》为题。某生承题写道:“夫父母者,何物也?”考官评语毫不客气:“父,阳物也;母,阴物也。阴阳不合,乃生此怪物也。”

清末的某次科举考试,考官出了《尚书秦誓》中的“昧昧我思之”一句,作为试题。“昧昧”,即想念深切的样子。有位考生把题目抄成“妹妹我思之”,并以此大做文章,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考官阅卷,不禁哑然失笑,提笔批道:“哥哥你错也。”

明朝时,张鳌山在江北做提学(官名,管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用“冯妇善搏虎(冯妇为男子,春秋时,能徒手打虎)”为题考学生。徐州有一士人说:“冯妇,一妇人,却能搏虎,不只搏也,而又善搏。何搏也?先扼其咽,再斩其头,剥其皮,然后投于五味之中煮而食之,岂不美哉?”

清末一次科考,题为“项羽拿破仑论”,可能当时翻译时写的是车轮的轮,一个考生破题写道:“夫以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安有一破轮不能拿哉?夫车轮已破,其量必轻,一匹夫亦能拿之,安用项羽?以项羽拿破轮,是大材小用,其力难施,其效不著,非知人善用之也……”

又有一次以《鸡》为题,有个考生在“中比”写道:“其为白鸡耶,其为黑鸡耶?其为不黑不白之鸡耶?”考官评语三字:“芦花鸡。”该考生在“对比”中又写道:“其为公鸡耶,其为母鸡耶?其为不公不母之鸡耶?”考官评语更简练,仅有两字:“阉鸡。”

古人科举的一些真实小故事

古人考试也作弊,替考频繁出现。于是,古代准考证——“浮票”就出现了:一张小纸条写明考生的体貌特征,考官对照无误才能过关,而且宁可弄错绝不放过。宋朝曾有考生“浮票”上写明是个大胖子,却在复习中累瘦了,对照的时候考官不答应,硬当替考给处理了。

江南贡院发现过飞鸽传书,有个考生家里训练了信鸽,悄悄飞进考生的号舍把考题带回,家里请高手做完后,让鸽子再送进考场。为了提醒考生不要抄漏,就在正面写了“背面还有”几个小字,这人竟也照抄不误,结果挂科了。

光绪三十年殿试后,据说原拟状元是朱汝珍。因名字中的珍字和珍妃一样,被慈禧一笔勾掉,换上本是第五名的刘春霖。原来这一年大旱,慈禧认为“春霖”即春风化雨、普降甘霖,加之他是肃宁人,符合慈禧盼望肃静安宁的心愿,于是刘春霖就成为科举史上最后一位状元了

补充一个科举小知识

由于古代考生参加考试,基本上对年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所以很多书生多次复读、多次报考,一直考到握不住笔为止。在历代的考生中,据说年龄最大的考生是广东103岁的陆云丛。而年龄最大的状元则是唐朝的尹枢,应试时年已七十有余,真是活到老、考到老啊!

1.《孤管梦回 古代科举那些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孤管梦回 古代科举那些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