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68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襄樊之战是古代中国的再次大一统的之战,一个强大的国家实体在战争中形成。蒙古从攻城掠地用以强行放牧,转变为重视稳定田地农耕,使当时元政权才能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有了源源不绝的经济支撑力。
1257年蒙军发兵攻襄阳,宋蒙在襄阳交兵至1273年,共计六年。忽必烈继位后实行融合政策,重用人才,增强统治基础。
宋元襄樊之战历经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忽必烈中采纳多方意见改变方策,在政治、经济上做了许多改革以适应形势变化。
宋元襄樊之战的六年里,是元朝在军事上改革变化最为成效显著的时期。了解宋元襄樊之战,需从宋元襄樊之战的初期和忽必烈继位建元、忽必烈的经济政治改革、宋蒙襄樊之战产生的深远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经历这次惨烈的战争,让中华再一次进入统一时代。
一、宋元襄樊之战的初期和忽必烈继位建元
1、襄樊之战的开始
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第二年蒙古开始了对南宋的战争,这一年蒙古对襄阳进行突击攻击。蒙军先攻破枣阳,1236年蒙军又发兵攻襄阳。
南宋襄阳主将王旻,竟然点燃襄阳城廓和仓库降于蒙军。这使自1134年岳飞收复襄阳后的一百多年来,襄阳积蓄钱粮兵器,尽为蒙古所有。从此宋蒙在襄阳交兵至1273年,共计38年。
此后蒙古军队几次攻打襄阳均未得手,这是因为当时南宋的抵抗还是强大的。其中有抗金战将如孟宗政和儿子孟珙,父子多次立下抗蒙战功。
1253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汗派其弟忽必烈率军入藏,迫使吐蕃归顺。两年后忽必烈灭大理。然后,蒙古开始全力进攻南宋。
2、忽必烈建元
1271年,正值宋元襄樊之战的重要时刻,忽必烈进一步废除“蒙古”国号。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即大的开始的意思)。
1272年忽必烈迁都燕京,当时叫大都(也叫汗八里,即大汗之城)。忽必烈继统后,定年号“中统”,定国号“大元”,迁都“大都”。这三步表现了他宏伟的政治抱负,而且效行汉法,使他走上了统一中国的新台阶。
二、忽必烈的经济政治改革
1、改革初衷
忽必烈首先进行的改革是经济、政治改革。从忽必烈建元开始,蒙古国变为元帝国,忽必烈继位后的经济政治改革,为蒙古族从奴隶制进到封建制创造了条件。
这是因为在征战过程中,忽必烈深受汉族地方阶级知识分子的影响,主张改用汉制、汉法。
2、改革内容
经济改革,改变把农田变牧场,改变掠夺人口为驱口的做法。把许多牧场重新还为农田,扶持汉族地主,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成立司农司和营田司,负农业生产和兴修水利。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改封地为赐田,赐田内不能有私人武器。蒙古贵族不能世袭,也不再兵权世袭。忽必烈是在打败守旧派后,促成改革的。
3、宋朝人才的利用
当时的元朝,处在改革的社会氛围中,是雄心勃勃的。而南宋偏安江南已过一百多年,暮气沉沉政治腐败,经济困难滥发纸币物价上涨。
宋元两军就是在这样的状背景,进行襄樊战争的。忽必烈还有一项改革,重用人才壮大实力。
忽必烈在继位前的征战过程中,就召纳汉人集团,采用权宜方法治理汉地形成他“初期的幕僚也可以说是智囊团。
三、襄樊之战产生的深远影响
1、军事改革的进步
正是在宋元襄樊之战的六年里,元朝初期在军事上的改革变化更是成效显著。为了长围久困,蒙古在襄樊开始大量使用屯田民兵,使用受降的汉兵汉将并且进而在襄樊造船建水军。
南宋近150年期间,是我国军事上冷兵器和热兵器交相使用的时期。元军不仅使用了冷兵器时期的顶级重器回回炮,抛发巨石弹,而且在战争中变为抛发热兵器火炮。
蒙军从征伐之初开始,所到之地都实行保护各种工匠政策,使之在军事技术方面能占有优势。
“元朝火器技术的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重视‘匠军’的设置。”元朝保护匠军,奖励匠军。使起初在武器方面落落后的蒙军,转变为武器先进的元军。
2、促进历史的前进
宋元襄阳之战的六年,是中国历史风云变幻的六年,是中国历史主流澎湃向前的六年。这六年里一定程度上接受汉文化的大元政权,从襄阳开始了我国历史又一场国家统一战争。
总结
我们从宋元襄樊之战的刀光剑影中,看到了一个政权元朝正在兴起,这个政权将再次统一中国。我们看到,一个民族文化将再放光辉,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被继承和重光。
战争是残酷的,持久的战争更加残酷。宋元襄樊之战六年,是古代世界历史上城市攻坚战中最惨的战争。一个悲惨的历史事件中,只有产生有生机、有朝气的结果,它才会影响深远。
1.《小鸿的文化之旅 忽必烈建立元朝,襄樊之战初期的时局,以及产生的影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鸿的文化之旅 忽必烈建立元朝,襄樊之战初期的时局,以及产生的影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