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孝章皇帝刘炟也是神奇的存在。东汉皇帝‘生殖能力’的分水岭。他的祖父光武皇帝刘秀,共有十一子,除第十子临淮怀公刘衡幼年去世,死后无嗣外,其他十子均有后嗣。孝章皇帝的父亲孝明皇帝刘庄,生有九子,除长子千乘哀王刘建和幼子济阴悼王刘长死后绝嗣外,其他七子也均有嗣。孝章皇帝刘炟自己,育有八子,其中次子平春悼王刘全,七子城阳怀王刘淑和幼子广宗殇王刘万岁早殇无子,其他五个都有子嗣。(没错,人家就是叫刘万岁)。但是到了后面,孝章皇帝刘炟的儿子孝和皇帝刘肇无嗣,孙子孝安皇帝刘祜只有长子孝顺皇帝刘保,孝顺皇帝刘保只有长子孝冲皇帝刘炳诸如此类。
孝章皇帝刘炟更奇葩的在于,他存活的五个儿子自己或者后代都有人当过皇帝。分别是长子千乘贞王刘伉的曾孙刘缵是孝质皇帝、三子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是孝安皇帝、四子刘肇是孝和皇帝、五子济北惠王刘寿的儿子刘懿是少帝、六子河间孝王刘开的孙子刘志是孝桓皇帝。估计能做到这个地步的皇帝也不多。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十二月,孝桓皇帝刘志崩于德阳前殿,年仅三十六岁。虽然刘志“多内幸,博采宫女至五六千人”,但是却只有三个女儿成年,并没有合适的继承人。皇后窦妙临朝称制,与其父窦妙商议后,没有立刘志兄弟的儿子,反而找到其堂弟刘苌十二岁的儿子刘宏继位。次年改元建元。以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
今天说一下孝灵皇帝刘志即位之初的一件事情—辛亥政变。
继位之初,刘志年龄比较小,一般是皇太后窦妙在中管理,中常侍从中配合,陈蕃、窦武等在外主持。但是陈蕃、窦武等对宦官干政很是不满,决定尽诛权宦以正朝纲。首先整个局势是对陈蕃窦、武等是非常有利的,拥立孝灵皇帝有功,窦武“子机渭阳侯拜侍中;兄子绍鄠侯,迁步兵校尉;绍弟靖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窦家进入权力中心。和前面我们第二十四篇孝和皇帝刘肇亲政中一样,历史给了他们两次机会,他们都是没有抓住。前有窦宪叛乱不成被诛,后有窦武诛宦官事泄被杀。窦武和窦太后的父亲是定襄太守窦奉,祖父是安丰侯窦万全,曾祖是安丰侯窦嘉,而窦嘉则是窦宪的叔叔。
陈蕃就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徐孺下陈蕃之榻”里的人物。人是很有能力,但是和当年戊戌变法失败一样,把希望寄托在少数人身上。首先他因为当年坚持拥立窦妙为皇后,才有了今天窦家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再次他和窦武一拍即合,都有诛灭宦官的冀望。因此他觉得自己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言无不可的地步,于是上书“……言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天下……今不急诛,必生变乱,倾危社稷,其祸难量……”,太后窦妙此时被谄媚习惯了,并没有接受陈蕃的建议,第一次交战失败。
眼看只寄托于皇太后窦妙的希望破灭后,他就和窦武密谋翦除宦官。首先窦武等先纠结一批文人志士来在身边,把握权柄。随后五月出现日食,陈蕃劝窦武借此机会,“斥罢宦官,以塞天变”。窦武于是进禀太后“宜悉诛废,以清朝廷”,窦太后觉得,诛奸宦可以,无辜的怎么能够株连,就没有批准。八月,侍中刘瑜看到“太白出西方”,认为不吉利,上书太后,言及“将相不利,奸人在主傍。愿急防之”,并且也书寄窦武等,认为诛杀宜早不宜迟,迟则生变。窦武也觉得不能再等了,在外“以朱宇为司隶校尉,刘祐为河南尹,虞祁为洛阳令”控制局面,在内罢免了黄门令魏彪,以亲信小黄门山冰代替,并将长乐尚书郑飒关进北寺狱。此时陈蕃建议,赶紧杀掉,一了百了,断了宦官臂膀,后面就会简单很多。但是窦武却想要文斗不要武斗,让山冰等审判郑飒,然后在供词中牵连中常侍王甫等,此时再进行处理。
九月,写好奏折后的窦武回到自己府上后,宦官朱瑀就得知了消息,偷看他的奏章,知道了他的计谋,诈称道“陈蕃、窦武奏白太后废帝,为大逆”,然后纠结宦官,挟持皇帝和太后,杀山冰等,放出郑飒,并矫诏说窦武叛变。窦武聚兵抗拒不过,自杀,陈蕃听说后,“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三三两两就被宦官收拾了,当日被害,家属流放。此日是辛亥日,因此又叫辛亥政变。
结语:汉季之中常侍,谁不曰可杀?惟庸主如桓灵,方信而用之。—近代浙江蔡东藩。
1.《清丰说历史 东汉孝灵皇帝刘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清丰说历史 东汉孝灵皇帝刘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