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丞相,丞相府代替司空府,府内掾属增加,丞相的性质已经和原来不一样了。丞相本来不掌兵权,而曹操掌管军事,曾就有官员认为不合常理,“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在曹操担任丞相之前,就设置了中领军、中护军、四征将军来掌管内外军事。“中领军将军,魏官也。汉建安四年,魏武丞相府自置,及拔汉中,以曹休为中领军。”建安四年,曹操还未任丞相,此应该为司空府自置。“魏武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涣为领军,非汉官也。
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
领军为中领军,置长史、司马。”中领军和中护军掌禁中,四征将军掌对外征战,这些都直隶于曹操,是曹操取得胜利的保障。除了置丞相,还设立了御史大夫。这些说明御史大夫也没有实际权力,而且由曹操的心腹华歆担任,这只是一个虚职。关于此次官制变动,元代马端临认为:“东汉本不置丞相,建安特置之以处曹操。魏末本不置丞相,正始特置之以处司马师、昭。丞相既不为宰相之任,而常为嬗代之阶。”在他看来,曹操任丞相是为改朝换代做准备。
“东汉末罢三公官,则是丞相专权的需要。董卓任相国和曹操任丞相都是使自己凌驾于百官之上,有学者指出:“自孝哀改丞相为大司徒,光武承之,不更置相。献帝复置相,自董卓始,至曹操终矣。卓为相国,而不省司徒,务自矜高,于官职惛然也。而司徒王允,卒能以其权阴制之。操为丞相,并废三公,使大权归于一己,固自以为优于卓,实则甘心为卓所为而已。”由此来看,董卓为相国和曹操为丞相是一脉相承的,都达到了专权
建安二十四年,夏侯惇以当汉官为耻,请封魏官,后被曹操封为魏前将军。夏侯惇是追随曹操起兵最早的将领之一。在曹操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担任裨将。初平元年,曹操行奋武将军时,以其为司马。曹操有一定实力后,夏侯惇转升为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后又曾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为高安乡侯。破邺城后,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从“惇独汉官”可以看出上述夏侯惇历经官职从名义上说都属于汉官体系,而他希望进入魏官体系。
魏国官员
从曹操当司空,任丞相时一直有属于自己内部的一套官僚体系,如司空府有司空长史,司空军事等,丞相府有丞相仓曹属、丞相长史、丞相祭酒等。但最早明确有魏官称号的应该是在建安十八年。这一年,天子下诏封曹操为魏公,且以河东十郡为魏国领土,并诏令“魏国置丞相以下群卿百僚,皆如汉初诸侯王之制。”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如汉初诸侯王之制”,曹操对这里“诸侯王”的解释为:“汉之异姓八王者,与高祖俱起布衣。”可知这里的诸侯王是指异姓王。
我们知道,从西汉文帝、景帝、武帝时期不断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西汉后期的诸侯王权力只剩下“衣食租税,贫者或乘牛车”而已,没有了治民权,而且诸侯王国的官员设置都由中央决定,诸侯王不得自置。此外,西汉初还规定异姓不得称王。这些制度一种延续到东汉。但是汉初的诸侯王制度却不是这样的,“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盩绶,掌治其国。
结语:
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按此,在汉初诸侯王有治国权,除王国的丞相由中央任命外,其余的官员可由诸侯王自己设立。而此时,设立魏国,虽然曹操只是称“公”,但按汉初诸侯王行事,曹操在法律上就获得了自辟僚属的权力。
1.《喜悦说历史 曹操担任丞相时,有自己的一套官僚体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喜悦说历史 曹操担任丞相时,有自己的一套官僚体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8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