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难,秉公执法更难,敢忤逆皇帝秉公执法难乎其难。

张释之就是这样的一个执法官吏。

他是汉文帝时期的廷尉,是西汉时期最高的司法审判机构的长官。他秉公执法,给当时和后世留下了良好印象。

一、廷尉就是要主持公道

一次,汉文帝的车队经过中渭桥时,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出来。这下,可把汉文帝马车的马给吓坏了,差点把皇帝给摔着了。汉文帝非常生气,就命人把那个人抓起来,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

张释之接到皇帝的命令,不敢怠慢,赶紧去调查。他很快就审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那个人突然跑出来,并不是故意要惊吓汉文帝的马车。他只是个普通老百姓,走到这里,听到清道的喊声,就顺势藏在了桥下。过了好久,他见没有动静了,还以为当官的都已经过去了,所以就跑出来。没想到,跑出来以后,正好惊动了汉文帝的马车。

张释之弄清楚情况以后,就判处那个人缴纳罚款,然后释放了。汉文帝接到廷尉的汇报,很恼火地说:“这人吓的不是别人的马,而是我的马!幸亏我的马的性子比较温顺,不然还不摔死我啊。”

张释之看皇帝比较生气,就认真解释了自己的理由。他说,法律是皇上和百姓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规定就该这么处理,处罚重了会失信于民。既然皇帝把司法审判的事情交给了廷尉来处理,那么我们廷尉就要主持公道。如果廷尉都不按照法律办,天下执法者都会跟着效法,那百姓应该怎么办呢?还希望陛下明察。

汉文帝虽然很生气,但是他毕竟是个明君。他思考良久,认为张释之的话是对的,对国家来说,法律的公道执行更加重要。于是,就不再追究这个事情了。

二、廷尉还是要继续主持公道

还有一次,有个小偷偷了高帝刘邦宗庙前的一只玉环,当场被抓获。汉文帝听说这个事情,非常愤怒。自己老爹庙前的玉环都被人给偷走了,长此以往,大家纷纷效仿,那还得了?必须严惩!他又把这个小偷交给廷尉去处理。

张释之在了解清楚情况以后,就处以弃市处罚。啥是弃市?就是杀死后,把尸体抛到大街上去。这已经够厉害的了吧。但是汉文帝听说后,还认为张释之他们处罚太轻了,说应该把罪犯处以灭族,就是要把与他有关的亲属家族的成员都给杀掉。

如果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办,肯定要杀很多人。但是,汉文帝确实又对这个结果不满意。如果是一般的司法官员,可能就会因为这是皇帝的圣旨,就去照办了。但是,张释之并不这样去屈从。

他摘下自己的帽子,做好了被罢官的准备。他跪下向文帝叩头说:“按照法律规定,这样处理就已经足够了。偷了高帝庙前一只玉环要灭族,那要是有人盗掘皇陵上面的一抔土,陛下您要怎么加重处罚呢?”

很显然,张释之还是要继续主持公道。汉文帝怎么办呢?他再次展现了明君的风范,因为他比较理智,他知道张释之的做法是对的。所以,他也就此罢休了。

张释之的做法,给皇帝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文帝向身边的人称赞廷尉能够秉公执法,甚至还向太后说了张释之的好话。就这样,张释之秉公执法的名声,就被传开了。

三、主持公道,多么难得,又多么需要

张释之是国家的最高级司法官员,秉公执法是他的职责。为什么老百姓还要称赞他的这个履行职责的行为呢?

主要是因为在我国古代社会,皇帝是国家的最高主宰者,圣旨往往是臣子所不敢违逆的。但是,张释之为了严格执法,对皇帝的一时气愤,能够有理有利有节地劝说,这体现出了他作为司法官员的内心,还是应该以公正作为基本取向。

实际上,严格执法是一种能力,并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这需要执法者能够以法律作为第一标准。因为各种利益追求和限制,执法者往往不能坚持以法律作为第一标准。古代社会中,很多司法官员,往往把法律作为自己手中的玩物,或者牟利的工具。

此外,还需要执法者能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秉公执法。这一点尤其艰难。有的司法官员,在没有遇到压力的时候,往往还可以秉公执法。但是如果自己的同事或者上级给他们压力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就选择投降了。

上面所说的张释之,他面对的压力,来自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可想而知,如果是其他意志稍微薄弱一些的官员,应该就会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办理了。但是,张释之坚持住了,他体现出了强大的抗压能力。也由此,张释之的好名称就传扬开来。

在上面这两个例子中,张释之之所以能够坚持秉公执法,根子还在于汉文帝比较大度,比较明智。皇帝的意思张释之都敢于违逆,想想,如果汉文帝是个刚愎自用的主,如像商纣王那样,恐怕张释之的结果将是悲惨的。

作为国家的最高主导者,汉文帝非常清楚,如果国家制定的法律可以被任意执行,那结果将影响整个社会秩序的运转。所以,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还是需要严格执法的。皇帝陛下的这种明智,表现出来,就是他可以容忍廷尉违逆自己的意思,而坚持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来办事。

当然,国家法律也是皇帝利益的保护方法。而且,这是更好地保护皇帝利益的方法。所以,文帝作为西汉国势上升时期的重要明君,他还是能够分清正确与错误,以及轻重缓急的。

所以,臣子秉公执法固然难得,还需要皇帝的宽宏大度。二者缺一不可。

1.《绣虎思想 他顶住压力秉公执法,却惹恼汉文帝,最后又成为后世典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绣虎思想 他顶住压力秉公执法,却惹恼汉文帝,最后又成为后世典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