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每一个重要人物的出场大多都有一段概括性的文字描写。对宋江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的出场概述文字是最多的,这段描写从表面上看极尽赞扬之能事,将个宋江夸得像一朵花一样,但仔细推敲之后发现根本就是明褒实贬。

这段文字中两处提到“刀笔”二字,一是“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一是说他“起自花村刀笔吏”。在古人心目中“刀笔吏”是个怎样的形象呢?《史记-汲郑列传》:汲黯说:“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为公卿。”又说,“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谄人于罪,使不得返其真,以胜为功。”后世又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呢?《汉语成语词典》这样解释:“原指主办文案的官吏,后称讼师为刀笔吏。意思是说这种人的笔锋利如刀,能伤害人。”可见,古往今来人们对刀笔吏都没什么好的看法。施耐庵却恰恰给宋江安排了这样个身份,而且着重强调,可谓用心良苦。

而且,在宋江的出场文中,对“孝义黑三郎”和“及时雨宋江”的正面形象都隐蔽地做了反面的注解。说“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这孝从何来?况且,后文中宋江杀了人负案逃亡,却带了宋清一起,说是怕连累了兄弟,纯粹是胡说 。若是能连累兄弟,父亲又如何脱得干系!无非想要在困难时有个帮手罢了。可见这”孝“字对宋江来说只是虚名而已。

要说宋江做得好的便是“义”了,这也是他树立江湖威望的根本。出场文中这般描述;"平生只爱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这段文字明里看怎么都是赞扬,但问题来了,散了这么多钱财,都从何而来?俸禄?别说一个小小押司,就是知县知府的俸禄恐怕也不足以支撑吧!家产?且不说宋太公舍不舍得,他也不会有那么多。这一点在小说中很明白能够看出来,宋家最多是个中小地主。那么,这么多的钱财只可能有一个来处,那就是从宋江精通的刀笔,纯熟的吏道中来。说白了,无非是做些以权谋私的勾当换取银钱罢了。

所以,宋江在初期的这许多好名声,施耐庵早已做了暗示:不过是假仁假义!然而,施耐庵究竟为何如此愤恨宋江这个角色,要将其如此鞭挞呢?

施耐庵生于元末,可以说文武双全,年轻时,颇有恢复中华的志向。及公元1353年春,张士诚起兵反元,施耐庵怀着满腔抱负前往投军,并做了幕僚,辅佐张士诚东征西讨。原以为要成就一番事业,却不料,张士诚在小有成就之后,竟为了一己之私,背叛初心。于公元1357年8月投降朝廷,还被封了太尉,随后几年间不断向朝廷纳贡。施耐庵苦口相劝无果,心灰意冷,遂隐居山林愤而著书,将对张士诚的怨愤凝聚在了宋江这个角色上。施耐庵虽时运不济不能立功于国,却得以立言于后世,也算不曾被埋没了。

1.《山阳于新然 施耐庵为何将宋江刻画成一个卑劣的伪君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山阳于新然 施耐庵为何将宋江刻画成一个卑劣的伪君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