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的格局是美国“一超多强”,因为其拥有着特别强大的国力,所以行事有些肆无忌惮,在各个角落挑起纷争。
如果时间往前推几十年,美国还是不敢如此妄为的,毕竟当时还有一个能争锋相对的苏联。
1991年末,苏联经过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的一番折腾后轰然解体,用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话来说就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对于这个结果有人高兴有人惋惜,那个对着世界人民宣布苏联解体的戈尔巴乔夫也就时常会被人记起。
戈尔巴乔夫多年后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如果安德罗波夫继续执政,那苏联就不会出现特别激进的改革,或许也就不会解体了。不但是戈尔巴乔夫,很多解体后的俄国人评价安德罗波夫也满是赞赏之语,认为其是“中兴之主”,可惜天不假年。
那么这个在中国知名度并不高的安德罗波夫,究竟做出了哪些举措能让人如此佩服呢?
安德罗波夫是继勃列日涅夫之后的苏联领导人,他1914年出生于斯塔夫罗波尔州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早年当过水手,22岁时就因糖尿病被免除了兵役。
1939年他加入苏共,次年成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团中央第一书记,苏德战争时期他在卡累利阿进行了多年的游击战争。
1951年安德罗波夫被调到中央,53年又调任做外交工作,他真正受到高层重视是因为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
当时安德罗波夫担任苏联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事件一发生他就将此定性为“反革命事件”,请求苏联立即出兵镇压。
后来苏联果然进行了军事干预,事件得以平息,这样的态度让苏共高层非常赏识,1957年安德罗波夫就被调回中央,1961年当选为中央委员,次年又当选为中央书记。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安德罗波夫的仕途更顺,1967年成为了克格勃主席,掌握着苏联最神秘的一股力量,次年进入了政治局,俨然成为一方大人物。
不过安德罗波夫最终能够上台,也不是纯靠实力,还靠活得久。
1982年,苏共党内公认的“头号思想家”、二把手苏斯洛夫病逝了,此时的勃列日涅夫自己身体也不行了,出现过多次神志不清闹笑话的场面,因此苏共高层迫切想要推出一个人来做二号人物,以便随时接班。
勃列日涅夫最开始想让老部下契尔年科来担任,然而却遭到了大多数政治局成员的反对。因为契尔年科的能力并不算突出,而且他也体弱多病已71岁,大家不想那么快又找下一任接班人,所以一致支持安德罗波夫。
他们没想到的是,68岁的安德罗波夫也长期遭受着糖尿病引起的一些并发症折磨,只是安德罗波夫为了维持权力而选择了掩饰,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双方都有人支持,那就开会表决,1982年的5月会议上,安德罗波夫被确定为苏联的二号人物。
半年后勃列日涅夫去世,安德罗波夫正式上台。
当时的苏联已经仿佛一个重症病人,国内的经济持续下行、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严重不足、官场贪腐严重,对外还要维持着高强度的军备竞赛,如此种种已经让百姓生活过得极为艰难,因此安德罗波夫下定决心改革。
每一任苏联领导人都说要改革,赫鲁晓夫改得有些迷糊,勃列日涅夫改得走回原路,后来的戈尔巴乔夫改得面目全非,只有安德罗波夫的改革是基于现实出发,其中心就两点:一、认识自己的不足,二、在体制内渐进式地革新。
安德罗波夫上任没多久就在会议中问出了一个问题:请大家认真思考,我们苏联现在正处于一个什么阶段?是社会主义发达阶段,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问题其实勃列日涅夫在1967年就曾经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在勃氏统治时期,任何反对这个说法的人都会遭殃。因此当安德罗波夫问出这个问题时没人敢回答。
安德罗波夫料到了大家的反应,于是他接着说“我们正处于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的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不管是经济、社会、政治,还是意识形态方面……,都应认清我们所处在社会发展阶段的性质”。
他的说法让所有人愣住了,都已经说“发达”10多年了,现在突然又回起点了?回起点也好,至少说明不再像勃氏那样好大喜功、蒙蔽自己,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既然回到了起点,那就开始走吧。
安德罗波夫对高层进行严厉的整顿,那些靠着勃列日涅夫的关系尸位素餐的官员最先遭到打击,内务部长谢洛科夫(勃氏的同学)、内务部副部长丘尔巴诺夫(勃氏的女婿)很快就被整治。
从安德罗波夫上台到1983年底,1年左右的时间,苏共中央、政府部长和州党委第一书记以上的高级干部,因贪污受贿或渎职而被撤换的有90多人;150个州级领导人中,47名被撤职,如此手段堪称雷霆。
在经济上安德罗波夫也出台了很多措施,鉴于工人、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强,他允许扩大地方和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推广作业队形式以及农村集体承包制等做法,狠抓了职工的劳动纪律。这些措施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并且有意地扶持轻工业与农业,以往苏联的科技水平的确很高,但只是用于军事上面,于民生、于经济都无法创造效益,安德罗波夫就出台了政策:凡是能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或者产品都给予奖励补贴。1983年科技拨款就增长6.2%,使苏联的结构得到了稍许平衡。
安德罗波夫改革带来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1983年苏联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扭转了多年来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和无法完成计划的情况;国民收入比1982 年增长了3.3%,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5%,市场供应也有了明显改善。
同时安德罗波夫的改革并未引起国内的动荡,他的所有举措都是在苏联体制内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要违背苏联体制的人都遭到了打击。
比如说雅科夫列夫,此人是后来的苏联“掘墓人之一”,极力鼓吹西方世界的政策,否定苏联的成就,因此在安德罗波夫当政期间被打发到加拿大担任大使,即便是戈尔巴乔夫想要将雅科夫列夫调回,也被安德罗波夫拒绝。
可惜安德罗波夫看穿了雅科夫列夫,却没认清戈尔巴乔夫,前者还是后者重要的政坛领路人。
1969年,安德罗波夫因肾病前往矿水城疗养,时任边疆区党委第二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就负责安排疗养期间的一切事宜,两人经过交谈后,安德罗波夫非常欣赏戈尔巴乔夫,认为戈氏对时局,尤其是农业的看法非常有见地,因此两人后来多有往来。
1978年7月,分管农业的库拉科夫去世,在安德罗波夫的极力推荐下,戈尔巴乔夫成功接任,由此进入了核心层。安德罗波夫上台后更是不留余力地提拔戈氏,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在预备着接班人。
千万别以为这是安德罗波夫老糊涂了,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年富力强,(50来岁,相比于平均60+的政治局来说的确年轻)而且把主管的农业部抓得很好,看问题也能直击本质。
尤其是1983年戈尔巴乔夫访问加拿大,在加拿大议会上独对参众两院议员,大涨苏联威风,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因此在当时看来,选择戈尔巴乔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安德罗波夫改革的效果很好,但他执政的时间太短了,1984年2月9日因为肾病去世,算起来也才短短的15个月,他去世时本来提议让戈尔巴乔夫主持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不过资历更老的契尔年科在众人的拥护下成为了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则是第二号核心人物。
然而契尔年科年纪比安氏还大,当政的时间也更短,仅仅13个月后就去世了,这样一来戈尔巴乔夫就成了苏联最高领导人,随即就调回了雅科夫列夫,成为了他智囊团的第一人。
最奇葩的是戈氏还让雅科夫列夫负责意识形态工作,将一系列苏联英雄批倒,大肆引进西方的价值观,使苏联人的思想混乱。
在这两人的配合之下,苏联开始了激进而又作死的改革,一步步把苏联带进了深渊。
多年后有记者采访戈尔巴乔夫,问他如果安德罗波夫还能活着继续执政,是否会推行激进的改革从而影响到苏联的走向。
戈尔巴乔夫思考片刻后回答:我认为不会。
当然,对于安德罗波夫的评价也不可能是一边倒,抨击他的人也不少,但是从后来的一些待事情中,还是能看得出他的不同之处。
苏联解体后,历任领导人都被抨击、雕像也被推翻,只有安德罗波夫是例外。并且在2004年6月,卡累利阿为他新立了一座3.5米高的纪念碑,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首次为前苏联领导人立碑。
在如今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还有一条道路是以他命名的,前苏联的领导人中只有列宁还有这个待遇,另外整个俄罗斯共有20多个城镇街道以安德罗波夫的名字命名。
许多俄罗斯人认为,如果安德罗波夫的改革能够全部兑现,那他们的生活会好很多,苏联很可能也就不会解体了。
当然,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往事已矣,苏联的解体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能够从其中吸取一些经验,避开他们走过的坑。
#苏联#
1.《旧书卷里的长安 安德罗波夫仅执掌苏联15个月,要是他多活几年,能否挽救苏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旧书卷里的长安 安德罗波夫仅执掌苏联15个月,要是他多活几年,能否挽救苏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