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刘和平带着他的《大明王朝1566》送去了“重大题材办”的审核专家组,专家每天看14集,不到一周,剧集审核通过。
当时专家给出的评价的是:「该剧不论是揭示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感染力,均超过了《雍正王朝》。」
2007年,这部重量级作品《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卫视亮相,在历史剧中独树一帜,重新燃起了人们对历史剧的热情。
刘和平对自己编剧的《大明王朝1566》是有信心的,他坚信不疑地相信,这部剧是有“含金量”,无论什么时候拿出来都不会过时。
「 几千年封建历史都是光明与黑暗并行 的历史。苦难有时能产生伟大的历史精神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这种认识渗透到了《大明王朝1566》中,我认为,这也是 这部电视剧超越《雍正王朝》之处。」这是刘和平的原话。
在外界和专家组看来,《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极具历史价值的上乘之作,可就在外界和学者普遍看好的情况下,它翻车了。
根据当年“新京报”的报道:《大明王朝》的收视率统计仅0.41%,而当年的《雍正王朝》的收视率是16.7%,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大。
仔细回看《大明王朝》和《雍正王朝》编剧都是刘和平,主演嘉宾也都是那会中国最顶尖的实力与名气演员,为何收视率悬殊这么大呢?
我在这写这个话题之前,查阅了大量的刘和平自己本人的访谈录,发现《大明王朝》和《雍正王朝》的差距冥冥之中是注定的。
《雍正王朝》: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奴隶
在创作改编二月河的小说时,刘和平脑子里想的是托尔斯泰那个哲学命题“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奴隶”,帝王一直在被误解,被误读,被神话...
在电视剧创作前,雍正皇帝一直都被民间的神秘色彩包裹:“改诏夺位”、“骨肉相残”、“不得善终”,“荒淫残暴”的帝王形象。
根据后来挖掘出来的《雍正朱批谕旨》来看,雍正从来就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在位13年,千言万语的政务批语,历史上勤政的君王,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但这是雍正成为“网红皇帝”以后的事了,在过去的雍正,一直都是“恶魔”的形象。
托尔斯泰说,皇帝是历史最大的奴隶。
德斯鸠说,荣誉如同君王,统治着人民,也统治着皇帝。任何帝王,把国当成国,那么他的家庭利益就必须得让步了。
刘和平在创作《雍正王朝》时重新塑造“雍正”的身份,他把雍正塑造成了一个有国无家的人。什么是国无家?在国家利益面前,他可以舍去一切,背负历史的骂名,甚至可以承担起莫须有的罪名,就因为他是帝王。
民间的传说中,外界都说雍正杀儿子,但是刘和平尝试着去了解到雍正的内心世界,他试图去探究雍正的那个内在动力...
他给雍正和太师参禅的戏设计了一段这样的台词:“有江山就不能有我, 有国便不能有家”,那会的雍正还不懂,直到他杀儿子,临死前终于明白了这点。
雍正自言:“当年文觉太师对朕说过 ‘有国无家’ , 这话朕直到今天才真正领悟了。”雍正想要试图振兴的是国家,是整个大清朝。
正是因为他想要振兴的是这个大清朝,所以他不可能去振兴自己的小家,因为他的小家是特权集团,是清朝的豪门贵族,是重臣,这跟他想要振兴的国家,利益是冲突的。
雍正跟他的父亲康熙不同,翻阅历史书籍,康熙晚年国库存银700万两,而到雍正13年间国库从700万两骤增到5000万两。
700万到5000万是怎么做到的呢?是雍正的“孤傲”与“孤独”换来的,他从登基开始,历史上记载了这样一句话——
「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之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较之古来以藩王而入承大统,如汉文帝辈,朕之见闻更过之。」
雍正到朋党之争,贪污腐败,贫富矛盾,国库空袭,外部战乱矛盾等等一系列康熙后期存在的问题,他登基就是要改变这些问题的。
于是,雍正“振数百年之颓风”,大肆改革,强化中央集权,设立军机处,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限制地方横征暴敛....
但是雍正也的确整“人”了:大兴“文字狱”整平民也整官吏;“摊丁入亩”整地主;“火耗归公”整遍了天下的贪官污吏…
他跟康熙有很大的区别,康熙追讨欠款,不得不追,追到后来,失败了。康熙不会这样,欠款就追到底,没有就抄家杀人,贪官污吏敢不交吗?但这样,他也留下了骂名。
在中国,一个以封闭的农耕文化的国家,版图如此巨大,它需要一个中央集权的结构来进行分合理分配,它需要以家庭单位,以家族为单位...
古时重男轻女的重要原因就在,那会的男性就等于劳动生产力。到今天来看,中国的家族是没有了,但是这种文化依旧流淌于我们的血液中。
刘和平知道这点,在他笔下的康熙也知道这点,于是他借以康熙口语说出:「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得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人,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朕对下面已是放纵过度,他却比朕却还要放纵,即便他的宽仁是真的,也只会把我大清的江山彻底毁坏。」
刘和平翻阅了大量雍正的书籍,他格外的清醒知道雍正是个怎样的人,于是他在《雍正王朝》里通过雍正上位的大量前戏铺垫了这一切。
康熙以宽仁治国,群众腐败时,他没有慷慨激昂,只是瘫在椅子上,长叹一口气。
雍正不同,他还是臣子时就是孤臣了,得罪了乡绅,得罪了群众。
康熙会选雍正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是因为,只有他能匡扶吏治,但这样冒犯天下人去匡扶吏治的君王注定是四面楚歌,注定要失败的。
雍正只做了十三年皇帝,却从身为“儿臣”时就“孤身”与官僚斗了一辈子。
刘和平的笔下,他把雍正的塑造成了一个极致的个人英雄,一个四面楚歌,却依旧勇往直前,为天下和苍生都力挽狂澜的英雄。
只是,在历史的洪流下,家与国的矛盾,雍正无法改变这一切。
为什么?因为,那会小农体制下是压抑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这一切又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根本,雍正没有办法去改变生产力的革命,所以乾坤之后,又退回去了。
雍正能做的只是在个人的意志上,去缓解地主阶级与农民百姓的矛盾,他改变不了历史,注定会失败,但还是成为了满腔孤勇的英雄。
《大明王朝1566》: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囚徒
跟《雍正王朝》的凉白开得直白不同的是,《大明王朝1566》跟大多观众是有隔膜的,它更像是一壶茶,需要你爱茶会品茶才行。
为什么说它是一壶茶,因为我认真地说,表面上的故事那肯定是《雍正王朝》更好看,因为它的英雄主义的故事,像是在打怪升级,但《大明王朝》不同,它的故事是晦涩的。
我们不断深挖它的内核发现,刘和平编剧的《大明王朝1566》揭示了中国封建时代历史本质的真实、历史精神的真实和历史文化的真实。
仅从思想性来谈,《大明王朝1566》是任何历史电视剧所不能比拟的,但怀也就坏在这里,看到那层的精神,对大多观众是有隔膜的。
我们若真正试图去了解,《大明王朝1566》到底在讲述的故事,就必须去了解大明朝的故事背景,这个背景不仅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件,也有历史的车轮滚向。
1566年的明朝在意识形态和专制理念毫无疑问得到了巅峰,经济发达,人性解放的呼声也很强烈,那个时候的人矛盾且分裂,人是有精神禁锢的。
用刘和平的采访录解释:「封建体制走到了尽头,明朝的特点是家国不分,朝廷不分。具体说,紫禁城乾清宫是分界处,乾清门以外是国,门以内是家;门以外是朝,门以内是廷。」
为什么要选择嘉靖和海瑞的故事,因为嘉靖是统治阶级和文官斗争矛盾激化的开始,是朝与廷逐渐分家的开始,大明王朝“始亡于嘉靖”的开端...
嘉靖这个皇帝很特殊,他说一个二十三年不上朝,甚至连龙袍也不穿的皇帝,他想要的是做皇帝的自由,但是皇帝怎么可能自由。
从他坐上皇位那刻开始,他就成为了江山社稷的囚徒。想要自由,又不能对江山社稷不管不问,在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个代理人。
这个代理人是谁?严嵩。严嵩和他严党的任务就是替嘉靖敛财,为什么说是给嘉靖敛财,封建社会打的可都是土地战争,而严嵩贪的都是字画钱粮,但没贪土地。
刘和平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点,他知道。严嵩的存在,是嘉靖需要他存在,嘉靖默许严嵩的敛财,但也要让严嵩替他管理事务,平稳江山。
所以后边严家要倒台时,严嵩让严世蕃写信给胡宗宪,仗是要好好打,但是不能打得太着急了,不要把倭寇逼得太紧了。
朝廷需要东南,东南需要胡宗宪,只要胡宗宪在,东南就在,严嵩也就不会倒。但嘉靖不会让严嵩一手遮天,于是给他设了一道敌人。
这些敌人是史书上所谓的“正派”,是历史上的那些徐阶、高拱、张居正的清流人物。
在《大明王朝》里边,刘和平可不是单纯的塑造了这黑白分明的形象,他很客观,查阅史书刘和平发现了一件事:张居正在推翻严嵩时,居然让江浙的百姓作为棋子。
是不是很荒诞,但事实的确如此。严嵩不是好人,但历史上的这些“清流”也不见得就是一身正气,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也都是身不由己的。
很多人说,在《大明王朝》里,是刘和平在为严党翻案,是在替嘉靖翻案,但实际上,刘和平从未这样去做,他不歌颂文人,不歌颂奸臣,也不歌颂伟大。
在我看来《大明王朝》是真正写给百姓的电视剧,刘和平把所有的历史人物都放在了镜像里,站在人民的角度进行审视。
至于剧集里面另外一位主角海瑞,在太多的书籍里面被记载的时候说他空腔孤勇,只是道德楷模不办事,但历史上的海瑞不是。
海瑞在担任江南巡抚期间,干了件大事,他解决了吴淞江的几百年淤塞问题,这场治淤塞也在后来有了一场开渠工业,也就是后来的上海。
但为什么说海瑞又是道德楷模呢?因为他跟雍正还是“儿臣”时一样,他们是孤臣,但他们不一样地说,雍正是皇帝,但海瑞不是。
雍正在他生时可以肆无忌惮地行驶着他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航船,但海瑞没有这个能力,他拥有的只是堂吉柯德式的囚徒,是精神的囚徒。
所以我们在《大明王朝》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这也是历史真实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嘉靖27年不上朝,还能掌握大权,为什么海瑞注定会失败。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历史车轮里又划了一个圈。
在裕王也就是后来的隆庆帝,看到徐阶的家人圈地不法时,他大怒,这跟当初的严嵩的人有什么区别?是的,没有什么区别。
在《大明王朝》里,几十年来的皇室与文官集团的斗争都是虚无的,严嵩走不通,徐阶和张居正的治国安邦也只是在维护地主利益,海瑞呢?他提出的策法也是在肯定皇权下提出的,他就像是学生,提出要变革,但是要怎么变呢,海瑞是没有答案的。
山顶的人上,看山脚,山脚下的人,看山顶,在各人的眼中,对方同样渺小。
故事里的每一个都在这里沉浮,几百年后,历史上写道:嘉靖也好海瑞也罢,他们都只是封建王朝的牺牲品,天似囚笼所有的人都像是腐朽的骷髅。
生活是需要凉白开的滋润,但是有些茶,还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尝。
1.《云纳君 把《大明王朝》和《雍正王朝》对比,一部是茶,一部是凉白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云纳君 把《大明王朝》和《雍正王朝》对比,一部是茶,一部是凉白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