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shenxingwuying 读《辨奸论》并简议王荆公

《古文观止》里有一篇《辨奸论》。本文所描述的奸人毫无疑问是王安石,也就是王荆公。据说是苏老泉的作品,暂且当它是苏老泉的作品好了。按此作品的写作时间,是仁宗时期,那时候王荆公尚未秉国政,名声尚不十分显赫。我们单看内容,看看王荆公那时是如何“奸”的。

第一段,说理。意思是,我们看待事物要见微知著。

第二段,两个负面人物的例子。一、对西晋五胡乱华负有相当责任的王衍,二、唐德宗时的一个奸臣卢杞。说,这两个人危害还算小的。

第三段,说王安石是王衍卢杞合为一人。什么依据呢?口诵佛老,身履夷齐(多好的品性啊),喜欢结交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不太明白什么意思,儒生那个不求名?怀才不遇是罪过?)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这有点主观性了),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这好像是王荆公作品的特点,不足为罪证吧?也好像本身这话就是假的)然后说,阴贼险狠(哪里阴,哪里狠了?),与人异趣(与普通大众的喜好不同就不可以吗?)。最经典的是这句:“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说不近人情。(这理由现在看来,因果逻辑何在啊。固然可能王荆公不注重仪表,不修边幅,难道这样就不能谈诗书了?古代名教思维毕竟与我们不同)

最后一段,抛出结论。这个人,不用他还好。用他就祸乱天下了。

整体看来,立论带有相当的主观性,论据不足以信服。虽然文字有可取之处,但是内容实在空洞,纵然是苏老泉之作,也不能掩盖这种问题。更何况,这篇文章可能是某人委托苏老泉作的呢。清代李穆堂(即李绂,应该就是《雍正王朝》之李绂)已辩伪,云是邵伯温的伪作。有根有据。李绂的原作未看,但是可以间接参考梁任公《王安石传》“执政前之荆公”‘考异五’。

上述《辨奸论》只是诬陷王荆公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非常狠,最终入选了《古文观止》千古流传了。不过还好桑梓情深,王荆公的老乡们,都替他辩诬,而900多年后的同志后辈梁任公先生又专门写《王安石传》进行辩诬。使得王荆公千载的污名得以洗刷。(《王安石传》考异一里面的辩论令人拍案叫绝,精彩,这里不述了)

王安石变法为国家图富强,其本质是好的,其新法的政策,立法的精神,大部分是值得肯定的。按,邓广铭先生总结的观点看,王安石变法带有“三不足”精神: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惧。这是非常大无畏的精神,不是自私自利的私心而确实出于公心。

王荆公的问题应该主要出在性格和用人方面,他没有团结到当时的志士君子,仅吸收了一批小人进行新法宣传和执行,不能说没有缺陷。庆历诸君子和元祐诸君子,都在王荆公的对立面,是他们都错了,而只有王荆公对吗?恐怕不是。王荆公因为他目空一切,自视过高,听不进一些反对声音,也赢得了“拗相公”的称号。正如高拱、张居正难以共存一样,难道王安石和苏东坡也是这样吗?对于苏东坡,难道是“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这些千载之下的我们,能不有所感触?

1.《shenxingwuying 读《辨奸论》并简议王荆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shenxingwuying 读《辨奸论》并简议王荆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0675.html

上一篇

小圈侃王者 国王被迫流亡,只有中国收留他,重获权政后,却坚决留在中国生活

下一篇

旺旺品历史 刘备真是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勤快的生下120个后代

shenxingwuying 王安石变法的时代背景

shenxingwuying 王安石变法的时代背景

了解王荆公,必定要理解其一生的主要事业,后世通常称为王安石变法,因为变法开始于宋神宗熙宁年间,故也称为熙宁新法。而理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