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正统思想相当强烈。各路诸侯虽然互相攻伐,无视皇权,但都打着拥护皇帝,恢复汉是的旗号进行战争的。谁能控制皇帝,谁就能掌握主动,获取进一步发展。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都注意到这一重要的策略。控制皇帝,以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这位皇帝就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曹操对这位末代皇帝采取了这种策略。从而成为曹操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为其后统一北方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回看历史当年,关东群雄讨伐董卓,董卓迫于压力,挟持献帝离开洛阳,西迁长安。曹操占领兖州,谋士毛玠建议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建立霸业。曹操深以为然,董卓死后部将李傕,郭汜和老臣杨奉,董承都想挟持献帝。此时,袁绍集团中也有一些人注意到了献帝的价值。但优柔寡断的袁绍在谋士沮授的建议下认为皇帝是累赘,目前要做的是占领冀州,兵强马壮,是建功立业的大号时候所以就放弃了这个机会。

在我看来,早在群雄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与袁绍曾有过一次的对话。袁绍问曹操:“如果讨伐董卓失败,我们应该去什么地方发展呢?”曹操当时就反问过去“您怎么看?”。最终两人都给了彼此答案。袁绍则以向南占据黄河,向北占据燕,代。降伏戎狄等少数民族。由此向南争夺天下为目标作答。而曹操则认为一方发展远远不够要任用天下的有才之士。采取各种方法招纳利用他们,从而取得成功。从曹操与袁绍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曹操的理想要比袁绍远大的很多,这也能体现出袁绍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最终曹操能成功似乎是必然的趋势。

在当袁绍错失控制皇帝的良机之时,曹操与谋士商讨迎接献帝事宜,还是有些人反对,认为杨奉等人护送献帝回洛阳,是功臣,最终只会战而不胜。曹操并没有失去信心,在谋士荀彧的建议下,把迎接献帝的计划确定下来。杨奉与董承,韩暹自恃功高,本来是杨奉与董韩两人之间出现矛盾。曹操使诈,杨奉中计,放松了对曹操的警惕。这时董承与韩暹之间出现矛盾,董承借助曹操的势力为我所用,把曹操招进洛阳,韩暹闻讯逃出洛阳。

为了进一步控制献帝,曹操向董昭请教,在董昭的建议下,由于杨奉势力大,首先安定杨奉,然后将献帝迁到许县,后改为许都。杨奉反应过来之时,出兵阻止,但为时已晚。杨奉战败,无奈之下投奔袁术去了。此后,献帝对曹操十分信任,任命曹操为大将军,曹操便开始了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总揽朝政。

就说说人才吧,单凭一次迎接献帝,荀彧,董昭,毛玠等人北曹操善用,此举能说曹操的成功没有道理。看过《三国志》的话你会知道曹操在迎奉天子之后,有好多人才千里迢迢的来投奔他,像赵俨,杜袭,李通等都是一些典例。21世纪不也是这样吗,大家奋发图强读书获得高学历为的就是进华为,腾讯,世界五百强等大企业,与此同时,大企业也是学历和能力的强者优先。

像荀彧,孔融这些一征召就去,你要是没有皇帝你看他来不来,奔着皇帝头衔过来的人,要么有才要么有名,总会有可取之处,曹老板手下人才济济,皇帝的名头还是有很大作用的。有识之士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顺天应人”,简单解释的话应该是软实力带来硬实力。其根本就是表面东西能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想象。

我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以讨不臣,优势劣势共存。给自己封最大的官,合法取得最大的权力,即使是当时的汉帝没有董卓那时那么值钱了,但终归还是很有用的。毕竟头衔在那。所以说,曹操的这一举,是机遇与挑战的并存。事情顺利,他的势力将更上一层楼。干不好自己的家当会被汉献帝一伙瓜分干净,远不是那些人所认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同样,曹操在位期间大量的谋反行为就是一大恶果,并不是说,你没天子,手下就没人反了。这就是把双刃剑。实力强大,天子就是好东西,是你加官进爵,名正言顺的工具。实力不够,那天子就是累赘,带领天子占领大义,别人也可以说你是乱臣贼子。不得不说,曹操能力是真的强!

1.《一曲历史名迹 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只有曹操能成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曲历史名迹 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只有曹操能成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