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代周后,鉴于五代后期频繁发生的兵变篡夺皇位的现象,决定收兵权,防止自己也成为悲剧的主角。

一说到收兵权,大家会立马想到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其实杯酒释兵权只是太祖收兵权的改革措施之一,也就是内罢典领禁军的宿将;另一个措施是外罢拥兵自重的藩镇。

杯酒释兵权,说的是建隆二年七月的一个晚上,太祖邀了当年帮他坐上龙椅的义社兄弟们一起赏月喝酒。看着酒喝得差不多了,兄弟们也都上头了,太祖便开始表演了。一系列长吁短叹成功的引起了兄弟们的注意,有兄弟问太祖为何伤感,太祖说道,近来睡不着觉啊。又问,为何?答曰:兄弟们都大权在握,哥哥我害怕啊。兄弟们诚惶诚恐,道:不会的大哥,你知道我们的心。太祖又道,我知道你们不会,但是你们能保证你们的小弟也不会吗(我怎么上的台你们心里没点数吗)?

兄弟们听后当时就跪了,感觉美好的人生刚要开始就要结束了,这时有聪明的就说,请大哥指条明路。太祖微微一笑道,大家都是兄弟,我怎么会害你们呢?这样吧,权利什么的都是虚的,我给你们数不尽的金银和土地,你们尽情享乐去吧。就这样,禁军将领的权力就被收回到自己和亲信的手中。

其实,真正收兵权哪是喝顿酒就能解决的,哪怕这些人是他的结义兄弟,有时候哪怕是亲兄弟都不行。太祖是聪明人,这件事也不是一蹴而就,从登基那天起他就在谋划这件事了。

第一件事就是先解决掉对自己威胁最大的那批人。当然,解决并不一定要杀死。彼时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的最高领导分别是韩令坤和慕容延钊,这二人在后周世宗时就有比较高的资历。太祖便让他们外出领兵,调离自己的身边。解决了这两人后,太祖有对禁军其他将领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这样,到建隆二年闰三月,禁军的将领就全部换成了太祖的嫡系亲信。

对于自己的嫡系亲信,太祖收兵权的手段进行了调整。时间走到了建隆二年七月,那天晚上月色很好,太祖备好了酒食,召来了兄弟们,边喝酒边回忆以前的兄弟情义。后面的剧情这里就不重复了。第二天,这些人的大部分都在朝堂上提出了辞呈,理由无非就是年老体衰,体弱多病,希望回家休养。太祖挽留了一下下就同意了他们的辞职。

对内已经没有了威胁,可以安心睡觉了。

杯酒释兵权的本质是经济赎买政策,即以土地财货收购兵权。其后宋代武将普遍热衷兼并土地,贪腐财货,与这一政策不无关系。

经过太祖的一系列收兵权措施,禁军发生了变化。

其一,禁军将领的权势大为削弱。原先禁军两司(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共有九个高级将领,分别是侍卫亲军司的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司的都点检(太祖代周时就是都点检)、副都点检、副指挥使、都虞侯。改革后禁军将领只有四个: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殿前司的都指挥使、都虞候。

其二,禁军三衙体制开始形成。原先的侍卫亲军司分成了两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再加上殿前司,形成了所谓的三司,也称三衙。三司的最高长官为"三帅"。三衙鼎立,相互牵制成了宋朝的一项基本军事制度。

宋朝兵制及问题

宋朝是枢密院+三衙统兵的制度。枢密院有发兵之权无统兵之重,三衙有统兵之重却无发兵之权。每临战事,皇帝临战命帅,主帅往往不是三衙将领,实现了兵权一分为二,相互制约。这样的弊端就是令出多门,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

在兵制上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政策。军队分为四类:禁军、厢兵、乡兵以及藩兵。禁军是中央军兼正规军,主力作战部队,主要负责拱卫京师和驻防军事要塞;厢兵是正规军中的地方部队,多是从禁军中淘汰下来的或是老弱,主要负责地方治安和劳役;乡兵是地方非正规军,类似于现在的民兵,按户籍抽调;藩兵是少数民族非正规军。禁军每隔两三年甚至半年就要变更驻地,而主要将领并不跟随变动,正是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做到了“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战斗

1.《林文说历史 杯酒释兵权及宋朝军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林文说历史 杯酒释兵权及宋朝军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