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04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服饰是最能体现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由于封建社会时期等级制度森严,所以在服饰的选择上也较为严苛。

更多时候都是按照不同的官阶,不同的身份来选择穿戴的。比如明朝时期,严厉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就连身上的穿戴都不许使用丝织品,可见服饰是足以体现当时不同人群的身份的。

我国历朝历代对服饰文化就较为看重,明朝尤其如此。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前有蒙古,蒙古族出身游牧民族,重视骑射技艺远胜于文化思想。

所以蒙古族统治期间,对中原文化带去了极大的冲击。在明朝建立之后,首先就是恢复礼乐教化,同时沿袭历朝历代的服饰制度,在借鉴前朝制度的前提下有所创新,为后来满族建立的清朝服饰制度奠定了基础。

明朝时期的服饰制度主要是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体现出来的,政治、经济层面的发展变化也影响到了不同人群服饰的变化。

比如宦官,在明朝初期受到打压,统治者吸取唐朝时期的教训,禁止宦官干政。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宦官的地位不断提升,服饰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再就是开放海禁之后,社会风气不断转变,从原来的追求节俭到后来追求奢靡,服饰制度也随之转变。

一、宦官地位提高

1、宦官不许干政

明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朱元璋对权力十分看重,他先是借助胡惟庸一案废除了宰相制度,避免皇权与相权互相制约,还禁止宦官干政,以免出现祸乱。

唐朝后期的宦官地位不断提高,甚至能影响到皇帝的废立,朱元璋吸取前朝的教训,从一开始就压低宦官的身份,服饰上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2、朱棣重用宦官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政权,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得位不正使得很多朝中大臣对其嗤之以鼻。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建立上行下效的社会秩序,朱棣决定迁往北京,削弱江南世家大族的势力,在北京培养自己的势力范围。

由于朝中官员对朱棣不甚信服,导致朱棣只能任用身边的宦官,禁止宦官干政的祖训成为空谈,宦官走上了明朝的舞台,开始影响到未来明朝的发展。

3、皇帝怠于朝政

明成祖时期,朱棣忙着迁往北京,还有御驾亲征等事宜,没有多余的精力处理朝政,于是便建立了内阁制度,选拔大学士进入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内阁制度建立之后,经过历代发展变化,最终演变成了另一番模样。大学士的官阶不断提高,位同宰相,皇帝根据内阁的票拟行使朱批权,到后来,就连朱批权都拱手让给了宦官。

万历年间,万历皇帝因为国本之争,一怒之下长达三十余年不曾上朝,这期间,一直都是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代替皇帝处理政务并进行票拟,由皇帝身边的宦官代为实行朱批权。

皇帝怠于朝政使得宦官与内阁首辅相互勾结,就连大名鼎鼎的张居正都要讨好皇帝身边的宦官,可见明朝后期宦官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很多宦官得到皇帝赏赐的蟒服,服饰穿着上也与明初大不相同。

二、经济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1、初期追求节俭

明朝建立初期百废待兴,农业发展不容乐观,经济实力有限,所以朱元璋提倡节俭的生活作风,并以身作则。

朱元璋本就出身贫寒,所以节俭对他来说并不是难事。此时人们的服饰也多为淳朴、简单的样式,一切都以节俭为先。直到明朝中期,原本的理学才受到了冲击,人们不满节俭之风。

2、中后期崇尚奢靡

随着思想的进步,以及后期海禁的开放,对外交流频繁,海外贸易带来的不仅是国外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外界先进的文化思想,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人们渴望摆脱束缚,得到解脱和自由。而商人群体在海外贸易中获利颇丰,大都过上了富庶奢华的生活,从商人群体中衍生出来的奢靡之风很快就在民间扩散开来,越来越多的百姓崇尚奢靡,摒弃原先的节俭作风。

很多人不满足简朴素雅的服饰,开始追求繁丽复杂的样式和花纹,颜色千变万化,形式多样,与明初大不相同,也从侧面印证了当时社会人们对奢华生活的追求。

明朝的服饰变化与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在继承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之上做出了改变,保留传统文明,同时有一定的创新。

明朝本就重视等级制度,所以明初的服饰要求十分严苛,上行下效无有不从。但是随着海禁开放,海外贸易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开始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连带着影响到了服饰的变化,为明朝服饰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元素。

参考文献:《明会典》、《万历野获编》、《续文献通考》

1.《百家文化云 明朝服文化:宦官干政逾矩,工商业进步,经济发展带动奢靡之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百家文化云 明朝服文化:宦官干政逾矩,工商业进步,经济发展带动奢靡之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