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粟裕和粟戎生(右一)合影
前言
粟裕在晚年时,曾对粟戎生说道:未来的战争我不一定看得到了,一旦打起来,要靠你们这一代了!
粟裕的言传身教
粟裕长子粟戎生自从当兵以来,尤其是成为军队领导干部后,他们父子两人的谈话从来都离不开军事。
用粟戎生将军的话来说:“爸爸同我大概是‘军事’父子吧!”
1942年,粟裕将军正带着新四军第一师进行频繁地反“扫荡”和艰苦的反“清乡”斗争,正是这一年,粟裕的长子出生于江苏扬州。
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粟裕从没有奢望自己能够看到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为此他便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同时也希望他的后人能够将革命进行到底!因此,在粟戎生出生后,粟裕便引导着他一步步走上了戎马生涯。
图丨粟裕和妻子楚青及两个孩子
两岁以前,小戎生便生活在扬州的外公家由外婆哺育,外公十分敬佩粟裕将军的战斗生涯,为此便给在抗日烽火中降生的外孙起大名戎生。
粟裕夫妇得知后,对这个名字也十分满意!
后来,因为有被敌人侦知的迹象,粟戎生的外公外婆便冒着风险,亲自将两岁的小戎生送到父母身边,自此粟戎生一直跟随部队到全国胜利。
由于在到部队之前,粟戎生便一直跟着外公外婆,两位老人难免对自己的孙子有所宠溺,这也使得小时候的粟戎生有些娇气。
粟裕行军作战多年,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一身娇气,为此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根据粟戎生将军的回忆:
当时父亲为培养我的性格,为此便要求我:吃饭不可挑食、夜行军不可啼哭、饥寒时不可叫喊,否则爸爸就要吹胡子,瞪眼睛。
图丨粟裕旧照
粟裕引导儿子一步步走上戎马生涯,是从培养儿子爱枪,教儿子打枪开始的。
在粟戎生五六岁时,粟裕便送给他一件特殊的礼物:一支真正的小手枪!这是从一个反动派家中缴获来的,射程很短,基本没有实战功能。粟裕便对小戎生说:“好好学,长大就当兵!”
粟裕将军教儿子从小爱枪,就是想要儿子对武器装备产生兴趣,从而长大后加入部队。
粟戎生对于这支小手枪非常喜欢,在当时那样的战争环境下,粟戎生便很快学会了如何使用手枪。每当粟裕有空时,就会指点下粟戎生的射击,这也使得粟戎生的射击技术直线上升。
渐渐懂事之后,粟戎生才领悟到父亲对枪的感情和教自己使枪的苦心:父亲年少就亲眼看到旧军队欺压百姓的事实,上学时还直接同旧军队发生冲突。他痛恨黑暗地反动统治,痛恨旧军队,立志长大要带出一支为老百姓做事的好部队!
图丨粟戎生旧照
很显然,粟裕将军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像他一样从小立下相同的志向,并走到他所在的为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战斗行列中来。
不过粟戎生同样没有让父亲失望,他的童年时期是在战火中度过的,这也磨练了他的意志力。
当时,部队办了一个保育院,部队打到哪里,保育院就跟到哪里,而粟戎生就在这个保育院里。解放战争的几年,粟戎生和小伙伴们就是在这所军中学校里一天天长大,这种情况直到我方在解放大上海时,粟戎生等人的生活才稳定下来。
不久后,粟裕因为工作调动的缘故,便前往北京任职。粟戎生便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并进入著名的“八一小学”读书。
从小学开始,粟戎生就在学校住宿,粟裕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粟戎生在生活上的艰苦朴素,成为了班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图丨粟裕和粟戎生(左一)
等到上中学后,粟戎生星期天从学校回到家,要是赶上粟裕有空的话,便会带着他们兄弟俩去打靶。粟裕的枪法很准,为此常常会和两个儿子比赛。
在某次比赛的过程中,粟裕将军嫌胸环靶太大,就用一节树枝插在地上,上面顶着半个兵乓球,然后让粟戎生兄弟俩先打。
弟弟粟寒生在学校接受过射击训练,但是打这么远的小目标还是头一次,不过结果令人遗憾没有打中。在粟戎生射击时,同样没有打中目标,看到两个孩子的表现后,粟裕从他们手中接过枪,瞄准射击,直接将目标给击碎了。
这也让粟戎生和弟弟不由地暗暗叹服!
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这也使得粟戎生在高中毕业后,怀着当兵打仗,战场当英雄的理想,他成功考入哈军工的大门,穿上了朝思暮想的戎装,成为导弹工程系第九期学员。
图丨陈赓1954年9月在第二期开学典礼上阅兵
粟戎生当时给同期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位个头不高,身体不算棒,言语又很少的北京小伙,怎么对当兵那么投入?军训中他吃得苦最大,流的汗最多,他好像是为了当兵而生的,浑身上下有着用不完的力气。
粟戎生在进入哈军工后,每天听课看书的生活让他有点不大安心,他渴望到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去冲锋陷阵。
1962年那会,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打得有声有色,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也叫嚣反攻大陆,这一切都勾动着粟戎生的心。
在经过粟戎生的思考后,他便决定不在哈军工待下去了,就郑重地向系领导打了报告:要求去野战部队当兵!
不过当粟戎生将报告发给学校后,下到党小组,上到系、院领导,层层干部都来找粟戎生谈话,最后连学院政委谢有法中将也“出面”了:“你的动机是好的,但是你应该知道,党现在交给你的战斗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尖端的国防科学技术……”
图丨粟裕
在领导和朋友的劝说下,粟戎生的“投笔从戎”的大计,算是失败了。粟裕在得知他的想法后,赞赏了粟戎生这种对战争不畏缩的态度,但他想得更深远:现代化战争需要现代科学技术,应该下决心掌握一门乃至几门真本领!
于是,粟戎生牢记父亲的话,发奋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毕业。
在毕业后,粟戎生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时,粟戎生想起父亲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在部队当兵最好是从战士做起,取得逐级经验。半路出家,基础是不扎实的。
为此,粟戎生主动要求去战斗部队去当兵。
“军事父子”间的对话
部队生活的艰苦对新兵粟戎生而言小菜一碟,最让他头疼的是自己还不能独立完成正常的工作任务。
虽然粟戎生是从哈军工毕业的学生的,但他在学校毕竟是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各种导弹的具体操作还是不如工作多年的老兵。
图丨粟戎生
正是在知道自己的差距后,为此在之后的军事生涯中,粟戎生便非常刻苦,反复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经过几年的积极实践后,他终于成为了一名什么都懂且能上手的老兵。
随着军龄和经验的增加,粟戎生便也慢慢走上了军队领导的岗位。在不同的阶段,粟裕对粟戎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他担任连长时,粟裕教他如何带兵爱兵;他担任团师指挥员时,粟裕便教他研究地形地图和战略战术等,两人之间谈话的内容也在不断“升级”着。
粟裕将军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喜欢看地图。用粟裕将军的话来讲:看地图、看地形是军事指挥员的必修课,地图不仅要看,而且要背。
根据粟戎生的回忆:
在父亲的卧室里,四面都挂满了地图,门的背后还挂着一张台湾地图。他每次外出,到达一地,工作人员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墙上挂起当地的军事地图。
粟裕喜欢看地图,为此也要求粟戎生多看、多记。
图丨粟裕看地图
有时父子两人在闲聊时,粟裕会随机对粟戎生进行考察,向他询问:哪个县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县,相互关系位置如何!
倘若粟戎生回答不上来,那么他就不高兴,因为粟裕对儿子的启蒙教育中,包括了识图。
在和父亲相处的过程中,给粟戎生留下难忘印象的还有父亲对地形的研究。
粟裕不仅将地图记在脑子里,一切重要的地方,只要有可能,都要去实地看看。某次粟裕在视察工作中,粟戎生有幸跟随,登上我方防守的高地,先后从防守者和进攻者两个角度去观察,这才算明白父亲所讲的那些道理:地图在军事指挥员的脑子里,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正是在明白这一点后,粟戎生不管休假还是出差,尽量都是白天走,这样就可看看沿途的地形。过去粟戎生喜欢坐夜车,买上卧铺觉醒了,站也到了。在明白父亲讲的那个道理后,粟戎生便改了过来,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白天出发,注意观察沿途的山川、河流、道路等。
图丨粟裕和基层官兵亲切交谈
后来粟裕退居“二线”后,每逢粟戎生回家后,粟裕便会跟他探讨军事问题。
“如果你带一个部队驻扎在某地,敌人来人,你应该考虑什么问题”粟裕询问道。粟戎生按军事常识,从敌情、我方兵力条件和地形几个方面作了回答。
粟裕听后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道:“还有很重要的一条你没有想到,就是民情。战场上没这一条,仗是打不好的。”
担心粟戎生不太明白,为此粟裕便解释道:人民战争的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但不是口头上讲讲人民战争就可以取胜,我们要研究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此后,粟戎生在军事上遇到问题,都会跟自己的父亲进行探讨。
粟裕十分关心打坦克的问题,某次在和粟戎生探讨时,便看到一张公开发行的关于打坦克的宣传画。上面画着拿着各种爆破器材的五、六个战士,围着一辆坦克打。
图丨粟裕办公
粟裕看后便很生气,对着粟戎生说道:“你们这打法可不行。”粟戎生则告诉父亲:“这是宣传画,是渲染气氛。”
粟裕听后异常激动:“宣传怎么可以脱离实际?这不行,这给人家一个印象,打坦克就是挺着胸,抱着炸药包,一群人往上冲。这打不了集群坦克,还要吃亏的。”
他告诉粟戎生:打坦克,一是要尽快获得好的武器,二是使用现有武器更要讲究战术、技术。
总而言之,在父亲的影响下,青年粟戎生从此便抓住一切机会,刻苦研究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
晚年粟裕自己写的战争年代的回忆文章,在发表之前,他总尽可能地让粟戎生看看,让他提出自己的感悟和意见。
图丨粟裕出席会议
这些回忆文章都是粟裕将军独自或参与组织指挥的战役的经验总结,是经过几十年的回顾和思考后的精华提炼。粟戎生在阅读过父亲的回忆文章后,他自己可谓是受益匪浅!
可以说,在粟戎生的军事生涯中,除去他的刻苦提升专业能力外,父亲对他的帮助也是至关重要的。
粟裕留给儿子的叮嘱
1983年5月,粟戎生的职务有所变动,为此他便前往医院向父亲辞行。这时粟裕将军的病情更重了 ,说话也很吃力,不能像往常一样给儿子更多的叮嘱。
在父子二人谈话时,粟裕便断断续续地说:‘师这一级很重要……连、团、师的锻炼,对军队干部极为重要……’
这次谈话和以前一样,没有家长里短,聊得都是军事,而这一句也是粟裕给粟戎生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图丨粟裕大将晚年
1984年1月底,粟戎生便将接到父亲病危的通知,在经过上级的批准后,粟戎生便迅速从部队赶回北京,直奔解放军总医院。
楚青在看到孩子们都来到后,便忍着心中的悲痛,然后俯身对病床上的粟裕说道:“孩子们都在这里呢!”
粟裕慢慢睁开双眼,久久地注视着孩子们,他的目光以此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停留,但并没有说一句话。
1984年2月5日下午4时33分,粟裕大将因病逝世!
按照粟裕将军生前的遗愿,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不过在遗体火化那天,前来八宝山告别的群众一波又一波。
遗体火化后,负责火化炉的老师傅和粟戎生非常仔细地筛选骨灰。在筛选的过程中,他们忽然从骨灰中发现三块乌黑色的小薄片,一块直径约有黄豆大小,两块绿豆粒大小。
图丨粟戎生(左一)
粟戎生捡起来一看,才发现这是三枚破碎的弹片。当时,粟戎生大吃一惊,难道这就是导致父亲多年头痛的根源吗?
粟戎生便立即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母亲楚青,楚青手捧着三块弹片,语气哽咽地说道:“算起来,这三枚弹片在你爸爸的头颅里整整54年了……”
1984年清明节,按照粟裕将军生前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洒在他频繁战斗的地方,同牺牲的战友们在一起。
粟戎生陪同母亲楚青,来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沂蒙山区,耳边仿佛响起父亲生前对自己的叮嘱:这些年我给你说过的话,你记住了没有?党和人民交给你的担子,你挑得怎么样?……
粟戎生便用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庄重地回答道:“亲爱的爸爸,敬爱的严师,您的谆谆教诲我记住了,而且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
图丨粟裕大将
晚年的粟戎生,在谈到父亲粟裕时曾言:我能够在人民军队中做一点工作,并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这要感谢我父亲对我的培养教育!
1.《百年人物志 粟裕退居“二线”后,因何事向长子粟戎生发火:你们这打法可不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百年人物志 粟裕退居“二线”后,因何事向长子粟戎生发火:你们这打法可不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