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许多高风亮节的有志之士,他们的事迹就像夜空中的明星一样,璀璨耀眼。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出逃避乱之时,介子推曾割股奉君,而当晋文公成功回到晋国即位时,介子推却背着母亲前往绵山隐居,以证明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为了君臣之义,而不是为了高官厚禄。
而后来晋文公为了将介子推逼出绵山,竟下令放火烧山,但始终没有见到介子推和母亲出山。当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母子二人抱着一棵树,手指已深陷进去,即便如此也不改其志向。
可见古人将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甚至平民百姓之中,也不乏这种高义之士。
被难出逃的伍子胥
春秋时期的另一位名人伍子胥,其经历与晋文公重耳十分相似。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的太子太傅,是朝廷的忠臣。伍奢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伍子胥和伍尚的教育丝毫不敢懈怠。
正因如此,伍子胥和伍尚虽然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但却十分刚毅正直。
太子被谗臣费无忌陷害,被楚平王治罪。作为太子太傅的伍奢自然也受到了牵连。而费无忌更是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劝楚平王连伍奢的两个儿子也不要放过。
于是楚平王以伍奢为人质,要挟伍子胥和伍尚束手就擒。当伍奢得知楚平王的计划后,说道:“伍尚为人仁厚,召他一定会来。伍员为人刚烈暴戾,且机敏过人,忍辱负重,能成大事,他料到来后会一起被擒,一定不会来。”
事实果真如此。伍尚为了保全伍氏家族的名声,避免他人说伍氏族人薄情寡义,对父亲见死不救,而束手就擒,最后与伍奢一起被斩首。
而伍子胥则忍辱负重逃往他国,以图为父报仇。后来他来到吴国,凭借自己的才华,当上了吴国大夫,并借助吴国之力痛击楚国,为父兄报仇。
为出昭关一夜白头
在出逃至昭关时,楚兵已将伍子胥的画像贴至各地。昭关的守兵也已经开始按照画像对出关之人进行筛查。伍子胥见此情形,只得止步不前。
就在此时,伍子胥身后有一人拍打他的肩膀。伍子胥大吃一惊,以为自己已被人发现,来人却拉着他离开了人群,伍子胥此时才认出是自己的挚友东皋公。
东皋公知道伍子胥身遭大难,但苦于无法过关。于是东皋公劝说伍子胥留在自己家中,并告知他已为他想到了出关之计,只是还要再等待七天。
这七天对于伍子胥来说可谓度日如年。一来父兄蒙受不白之冤,落得惨死的下场,使他五内俱焚。二来自己的前途未卜,一个关隘便将自己困住,想到自己可能终生只能隐姓埋名,碌碌无为,父兄之仇无法得报,伍子胥心中便更加愁苦。
怀着愤懑之情,伍子胥每日以泪洗面,如此度过了煎熬的七天。当再次见到伍子胥时,东皋公大惊失色,继而大喜过望,直呼天佑伍氏。原来伍子胥在这七天之中心力交瘁,须发已经变得斑白,看上去就如同老者一般,全不似先前的模样。
为帮助伍子胥过关,东皋公请来了好朋友皇甫讷,此人与伍子胥极为相像,加上伍子胥模样大变,此时皇甫讷反而更像画像上的伍子胥。
于是在东皋公和皇甫讷的帮助下,伍子胥顺利地过关,不过楚国的士兵并未停止对伍子胥的搜捕,让伍子胥依旧深感不安。
自刎以名气节的老渔夫
伍子胥疲于奔命的时候,慌不择路的他逃到了长江边。面对着滚滚的江水一筹莫展。他隐约感觉身后的追兵离他越来越近,如果不能渡江,此时回头必然会被擒获。即便他样貌大变,仔细盘查仍然不难查清他的真实身份。
就在他心急如焚之时,一位渔翁发现了他。老渔翁将船停靠在岸边,让伍子胥上船,上船之后,渔翁发现伍子胥脸色苍白,面露饥色,便让他在船上等待,自己向岸上跑去。
老渔翁走后,伍子胥感到事情有些蹊跷。为何恰好自己急于过江时,这位老渔翁赶到,并且自己还未言明意图便招呼他上船,而将他引入船上之后,自己又跑上了岸。
种种迹象,都引起了伍子胥的怀疑,连日来的逃往生活,让他如同惊弓之鸟。于是伍子胥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便跳到岸上藏匿起来。
随后没过多久,老渔翁便回到船上,发现伍子胥不在船中时,他便呼唤道:“乘船的客人,请出来,我给你带饭来了。”原来老渔翁看到伍子胥饥饿难耐,便回家为他取来饭食。
伍子胥此时才明白,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将伍子胥安全渡过江去之后,伍子胥解下了腰间的佩剑,赠与老渔翁,并说道:“这是我家祖传的宝剑,价值百两黄金,请老丈笑纳,并且千万不要提及今日之事。”
老渔翁接过宝剑,苦笑道:“我听说楚王悬赏捉拿你,奖励粮食五万石,还会加官进爵。楚王给的封赏难道不值千金么?如果我贪图钱财,我为什么不把你交给官兵,而要接受你的宝剑呢?”
伍子胥被老渔翁的这一番话说得满身冷汗。他没有想到老渔翁早就看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是一直没有道破而已。他更没有想到一位撑船打鱼的渔夫会深明大义,视金钱如粪土。
在他为自己的行为自惭形愧之时,老渔夫突然拔出宝剑自刎而死。救命恩人刹那之间死于自己的面前,让伍子胥痛心不已。正如他的父亲伍奢对自己的评价一样,伍子胥确实可以忍辱负重,也机敏过人,而正是这样的性格却害死了老渔翁。
为了复仇,他可以克服重重困难,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的机敏,也让老渔翁看到了他的猜疑。
因此,老渔翁用他赠与的宝剑,自刎于他的面前,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绝非沽名钓誉之人,不会做出在他面前假装清高,事后再去向官府透露他的行踪,邀功请赏的行为。
结语
《三国演义》中,孙策在收服太史慈之时,曾说过:“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正是因为孙策胸怀坦荡,才让太史慈甘愿降伏,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
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便是信任。老渔翁的决定,实际便是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伍子胥的信任。
伍子胥和渔翁的故事,也时刻在为后人提醒,当一个人以真心相待时,如果有所猜疑,便如同羞辱对方一般。
1.《风信文史 渔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赠渔夫一把宝剑,渔夫接过剑当即自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风信文史 渔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赠渔夫一把宝剑,渔夫接过剑当即自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7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