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孙丽皇后主演的《芈月传》。一集是这样的。即使成功了,仍然掌握大权,虽然上了年纪,但仍然是漂亮的月太后。站在庐山,不知哪里,向着远方,向着因她而死的李义军喃喃自语。(莎士比亚)。
还说什么她给这座山起名叫做骊山,就是你翟骊的骊。看到这里我不禁想打断一下怀念亡夫的芈太后,骊山这名字明明早就有了,跟你家翟骊没有半点关系。虽然编剧为了剧情需要,把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写的是荡气回肠,但是历史上他俩也是这么情投意合吗?情投不投意合不合的我们暂且不说,反正自从这位和大秦宣太后有染的义渠王死了之后,整个义渠一族就像是随着他们大王去了一样,消失在茫茫草原上了。
01
义渠,是西北少数民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戎的一个分支。戎族的起源其实很早,在上古时期,帝尧曾听从舜的建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戎族以渭河上中游及其以北、以西地区为活动中心,有时还向西、向东延伸。而义渠的活动范围,大概就在今天的甘肃庆阳西南一带。
根据多年观看古装剧的经验,西北少数民族普遍都是骑着马、放着羊、一个小帐篷就是家的形象,义渠当然也是这样。毕竟他们活动的范围又有森林又有草原,靠着这样的环境,义渠人的畜牧业发展得很好。
夏朝的时候动乱频繁,周人的先祖为避免战乱,带领族人移居到西边,建立了豳国,与义渠等部落杂居在一起。
过了好几百年,原先只是一个小小部落的义渠,在商朝已经是一个很厉害的方国了,为什么他们厉害呢?因为他们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建立了政权,这是一个多么鲜活的文明进步的现象啊:《竹书纪年》记载,“周师伐义渠,乃获其君以归”,这里的周师就是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带领的军队,他们是如何俘虏了义渠君呢?
根据《逸周书》的记载:当时的义渠君有两个儿子,但这两个儿子不是同一个妃子生的,更加糟糕的是,这两个妃子都十分得宠。这在没有“嫡长子继承制”的大草原上,让哪个儿子继位就成了大问题。果然,在义渠君病重时真的出大问题了,他的手下分成两个阵营,帮助自己支持的王子。就在他们内讧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周人来了,不仅仅把他们狠狠打了一顿,还把首领给捉回去了。
虽然义渠与周人先祖闹得不是十分愉快,但是这并不影响义渠对新生的周政权表示友好,在商朝快要完蛋的时候,姜尚曾经派遣南宫适来到义渠,也不知道南宫适在义渠说了些啥,他离开的时候竟然从义渠“得骇、鸡、犀以献纣”。西周建立以后,义渠便成为周朝下面的一个重要的方国。在周成王大会天下诸侯的时候,义渠不仅前往参加,还献上了贡品——兹白,《逸周书》里讲,兹白是一种长着锯齿状牙齿、能吃老虎豹子的白马。
02
可能是因为义渠与周朝之间相安无事,也有可能是周人不屑记载蛮夷之事,反正在西周接下来的几百年间,我们并不知道义渠都发生了啥,直到公元前771 年,申侯杀死周幽王,太子宜臼为天子,是为周平王。平王为了躲避犬戎,向东迁都到洛邑,这就给西部的戎族一个向东拓展的好机会,而此时已经发展得十分强大的义渠,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豲、邽、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骊戎。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颖首以西有蛮氏之戎。”经过多年经营,在这些戎族之中“地势颇广,立国最久者,为义渠之戎”。
再说回刚刚平王东迁这件事,因为秦人勤王有功,便被封了诸侯,赐岐山以西并且正式建国。到秦穆公继位时,秦国已占有大半个关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秦人开始和义渠有了接触,而义渠也在秦穆公“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的伟业之下,臣服于秦。而秦穆公死后,由于他的继任者大多资质平平,秦国在春秋这一舞台上再也没有任何精彩表演,而义渠自然也就脱离了秦国。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春秋后期“义渠、大荔最强,筑城数十,皆自称王”。
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义渠在战国时期的发展总是与秦国相伴而生。可能是义渠意识到秦国的强大,总是跟人家僵着也不是这么回事,在秦厉公六年的时候,义渠主动向秦国示好,给人家送了各种特产、珍奇啊,缓和了两国之间的关系。不得不说,外交做的好,生活没烦恼。六年之后,秦国出兵两万,灭了大荔,此后“自是中国无戎寇,唯余义渠种焉。”
忠厚老实的草原民族怎么也没有想到,故事反转来得这么快,快到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就挨打了。秦厉公三十三年,秦人““伐义渠,虏其王”,不过秦人也在14年以后尝到了苦头,卧薪尝胆、痛定思痛的义渠人起兵攻打秦国,一直打到了首都雍城附近,草原民族大仇得报。
03
一直在秦人看不到的地方积蓄力量的义渠人,下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时是在秦惠文王三年,这个时候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楚国、赵国、魏国纷纷来朝,就在秦惠文王沾沾自喜时,义渠人就让他了解了一下啥叫“喜极而泣”,是的,义渠人在洛水把十分强大的秦军打败了。这一下义渠可真的是触碰到秦人的逆鳞了,秦国和义渠在此后进行了长达六十年的对峙。
公元前331年,义渠发生内乱,惠文王派庶长前往镇压了下来。四年以后,秦在义渠国都设县,义渠君被迫成了秦国之臣。虽然国都被占,但是义渠大部分领土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义渠君压根不甘心向秦称臣,他派人加紧修筑城墙,用来防御秦人入侵,同时秦人也在紧锣密鼓地打造包围圈:南面的国都被秦人占领还设了县,北面的北河由惠文王率军亲自巡视、东面的上郡也被筑塞,这阵仗看上去颇有让义渠消失在大草原上的意思啊!
这一系列的军事部署完成后,秦惠文王长袖一挥,千军出征,占领了义渠重镇郁郅,便于将义渠各镇各个击败。郁郅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郁郅和之前的义渠县城沿马莲河连成一线,将义渠国土分为东西两半。感受到强烈危机的义渠王带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信念来到了魏国。
魏相公孙衍跟义渠王说:“如果东方各国和秦国相安无事,这秦国自然会向西来讨伐你,可是如果秦国和东方各国交战,便会向你示好,请求支援。”果不其然,在公元前318年,由公孙衍组织的,楚怀王为盟长的魏、赵、韩、燕、楚五国联盟与秦战于函谷关。就算秦国再厉害,也打不过五国联盟啊,在纵横家陈轸的建议下,秦惠文王送给义渠王千匹文绣、百位美女,以此来贿赂安抚义渠王,礼物是收到了,但是人家草原男儿并不打算卖这个人情,甚至还火上浇油了一把,义渠王趁秦与五国交战之际来了个背后偷袭,秦人腹背受敌,好在及时调整了战略,用司马错、张仪之计打败楚国,五国联盟不攻自破。
只能说是义渠人的点儿太背,秦人竟然在和五国的交战中获胜了,不仅获胜了,人家还有力气转过头来收拾义渠。秦惠文王十一年“伐义渠,取徒泾二十五城”,秦武王元年“伐义渠、丹、犁”。失去了二十五城的义渠只剩下陇东的狭窄区域,虽然地盘变小了,但是却挫伤不了义渠人的能征善战,义渠民族全民皆兵。
04
看了电视剧的应该已经了解,到了这个时候义渠的生命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虽然此时的草原只剩下义渠这一个游牧部族,但是吧,他们的头头,也就是义渠骇,不仅跪倒在宣太后的石榴裙之下,还被这石榴裙给整死了。关于这段故事,史书上只有寥寥数语,“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义渠骇死于甘泉宫,宣太后有没有像电视剧那般痛彻心扉,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对于整个秦国而言,他们轻而易举地瓦解了群龙无首的义渠国。公元前271 年,秦在原义渠国境内正式设置北地郡, 以义渠县为郡治。
至此,建国500年之久的义渠国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义渠国虽灭,但是义渠人仍在。秦昭王在杀害义渠王之后,为防止其部下伺机报复,下令修筑长城,防患于未然。残存下来的义渠人分成两拨,一拨选择北上,最终与匈奴融为一体。另一拨则待在原地,成了秦的子民,在后来的统一六国军事行动中,义渠戎人也被征调出征。
义渠一族在西汉时出现了不少战将名臣:公孙浑邪、公孙贺、公孙敖、公孙戎奴、义渠安国等等。而到了东汉,在史书上就找不到“义渠戎”这三个字了,但是他们绝对没有灭亡,也许是与汉族交往中融入汉人生活,也有可能是换了一个名字继续生活。
后一种说法得到了证实:根据赵永复先生的研究,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屡屡出现的卢水胡人,就是由义渠戎人发展而来的。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澈冬澈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1.《【义渠骇】芈月传中和宣太后私通的义渠君,他的义渠戎族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义渠骇】芈月传中和宣太后私通的义渠君,他的义渠戎族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5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