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
东吴西蜀属于孙流,北魏曹丕属于汉母。
司马迁曹成一统,八王乱政五胡蹂。
两都率陷建康继,江左偏安丧北一州。
淝水破秦得暂保,宋刘逼禅东晋休。
魏、蜀、吴三国鼎立,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三国的鼎立,也是三国间长期的、更复杂纷争的开始。三国后期,吴、蜀渐趋衰弱,联盟已不能抗衡魏国。景元四年(263),独揽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遣军分三路攻蜀,当主力受阻于剑阁(今四川剑阁东北)后,名将邓艾过阴平小道出奇兵,魏灭蜀汉之战告捷。魏咸熙二年(265),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公开以晋代魏,加紧灭吴准备。经过长达八年的准备,于咸宁五年,一举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西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西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民族融合是魏晋突出特点之一。①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②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民族之间联系更加密切。③友好往来:魏晋以来,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④各族间的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组织,有利于民族融合。⑤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1.《三国和晋朝,干货看这篇!中国极简史:56字读懂三国两晋兴衰,“汉化”促进民族大融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国和晋朝,干货看这篇!中国极简史:56字读懂三国两晋兴衰,“汉化”促进民族大融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