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古代除了四大发明之外,足以让他们骄傲和自豪的话,那就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不仅仅将我国古代的南北贯通,甚至还将中华与国外的贸易通道打开,实现了最早的“走出去”战略,丝绸之路不仅仅展现出汉朝规模宏大的养蚕业,还展现出统治者独特慧眼的战略发展眼光。

丝绸之路从汉代开始定向,包括中,南,北三条线路。南来北往,国内走向国外,大大小小的商队络绎不绝,开创盛世局面。小小的丝绸为何有着如此的妙用呢?汉代人的养蚕业与汉代的丝绸之路又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呢?汉代的养蚕业为何能够繁荣发展呢?

一、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

谈起丝绸之路,除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之外,我们还需要谈的的一个关键人——那就是张骞。他是汉代丝绸之路的关键人物,为汉代丝绸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骞的青春岁月可以说是全部都献给了丝绸之路。在公元前140年的时候,正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他就被任命为郎官出使塞外,带着朝廷联络大月氏的使命,但是不幸的是,还没有达到目的地,刚出陇西的张骞就被匈奴人捕捉,成为了阶下囚。

这一囚捕就是十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张骞虽然在匈奴的安排下与匈奴女子成家立业,但是平静悠闲的生活依旧没有让张骞忘记自己的使命——联合大月氏对抗匈奴,于是在匈奴对他放松警惕的时候,张骞立马找到机会溜走,最终顺利达到大月氏。

可是十年的变化太多,大月氏在被匈奴人强行驱赶出去后并没有作战的欲望,因为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大月氏人也能够过得自给自足的生活,百姓安居乐业,谁都不希望眼前的一切被破坏,再次去发起战争。张骞对此也是无奈,只好回去长安。这归去的旅途也充满了各种阻拦和危险,但是最终张骞依旧回到了故乡。虽然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使命,但是张骞用自己的经历和见识,打开了中原与塞外的通道,为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还特意用这两个字——“凿空”来形容张骞的壮举。

虽然这个时候“丝绸之路”还没有形成,但是内涵已经出现,张骞也成为了与丝绸之路一起的代名词,他用血与泪谱写的丝绸之路的前奏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与赞叹。

二、 探源不同时期的“丝绸之路”

张骞的回归,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丝绸之路的开始和丝绸之路存在着诸多的争议,但是还是达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那就是丝绸之路的贸易依旧是以丝绸为主,因此得以命名。

但是在汉代之前的丝绸之路就早已初步规模了,那时就已经出现了我国与外国以丝绸为主的对外经济交流。不仅仅如此,还有古书直接记载丝绸之路竟可以追溯到西周。在西周的周穆王在位期间,其就曾从陕西的西安开始出发将丝绸作为国礼一路向西,一直到达了现在中亚的吉尔吉斯,不仅仅与沿路各国进行了友好的交流,还促进了中西民族的友谊。以周穆王为先导,中原与西方的交流就已经开始了,到达汉代丝绸之路才更加的密切起来。

前者是陆地丝绸之路,另外还有一条草原丝绸之路。而这一丝绸之路的尽头更远,直接到达了古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时,中国的商队就带着丝绸前往希腊,希腊人摸到了中国古丝绸丝滑的布料立马就喜欢上了,开始频繁的与我国进行贸易。在希腊语言中的“塞里斯”就是丝绸的意思,其来源与中国“丝”字的谐音。草原丝绸之路不仅仅到达古希腊,而且它的东端的蒙古高原,展现出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发达。虽然匈奴人严格的控制商人的贸易,但是这条路依旧十分的繁忙,来来往往的商人不断。

丝绸备受喜爱,不仅仅成为了东西方喜爱的生活物品,还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印记,其根本还在于汉代的养蚕业的发达,这样才能够为生产丝绸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那么汉代的养蚕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三、 汉代养蚕业与丝绸之路

说起养蚕,相信不少人对于蚕宝宝都有着童年的回忆,白白胖胖的十分可爱,但是古代的蚕茧有一个十分霸气的名字,就拿鎏金铜蚕来说,其取名就可以看得出社会对于它的重视,将蚕宝宝的价值与金银铜器直接挂钩起来。

青铜器是西周文明的代表,而“鎏金铜蚕”则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象征。通过这个名字以及对于文献的的翻阅,我们便可以知道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大面积人工种植桑树和养蚕的存在,并且通过考古学家的挖掘,已经能够发现当时社会出现的一些育蚕工具。

在1984年的时候,有一位赏陕西的农民在河水淘金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昆虫,当时的农民十分的吃惊并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被光芒吸引住的他就将他抓了起来。后来经过专家对其材质和工艺进行分析的时候,最终确定这枚“鎏金铜蚕”就是汉代的产物,标志着汉代养蚕业的繁荣,成为了汉代丝绸繁荣的见证。

汉代的养蚕业不仅仅繁荣,就连织造技术也可谓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当时长安的大作坊之中从事于织造的工人就高达千人,生产的丝绸不仅仅做工精致而且颜色鲜艳,因此备受国内外的好评。

国内掀起了养蚕热门,国外也是如此。在丝绸之路的发展和繁荣中,沿线的许多城市也开始了养蚕热,不仅仅如此还借各国商人之手,学习了一手好的养蚕技术。在公元六世纪的时候,坦丁堡国王还专门请求印度的僧人前往中国走私蚕种这也标志着西方养蚕业的开始。

可见汉代的养蚕业不仅仅技术发达,而且发展前景就好。为什么汉代的养蚕业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呢?其他朝代就不行呢?

四、 为何养蚕业能够在汉代得到较大发展

汉代的养蚕业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与中国的养蚕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养蚕历史的流长,所以汉代才能够在悠久的历史经验中吸取精华。相信许多人都有听说过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这一传说的现实根据来源就来自遥远古代的社会较早就存在着养蚕业。

除了历史的积累之外,另一方面还与统治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到了汉代统治者大力推行养蚕业,不仅仅重视农桑,还积极地建立相关的国策。比如:会在历史剧中看见皇后亲蚕的画面,又或者能够在大量的史书典籍中发现汉代的历代皇帝都有发布过劝课农桑的政令。这些都是汉代养蚕业能够得到发展繁荣的原因,为什么统治者对其如此重视呢?因为养蚕业能够增加自己的经济效益,不仅仅利于自己,而且在蚕桑贸易中能够让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如此整个社会的经济就形成了有利的循环,自然就没有人会想着造反。

除了政府的推动,还有一定的原因是来自于市场需求的刺激。汉代在长期以来的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对外交流中,汉代的丝绸成为了各国口中津津称道的佳品,不仅仅色彩鲜艳而且非常的舒适,收到了来自国外各国的好评,各国的贵族甚至争先恐后地抢买汉代的丝绸,这自然开拓出一个巨大的市场,于是对于丝绸的需求量也变得更大。有了需求自然需要源源不断的供给,因此在汉代的土地上会看见辽阔的桑树,会看见人们家家户户种桑养蚕的现象。

汉代的养蚕业和汉代的丝绸之路可谓是互相成就,如果没有养蚕业的支持,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订单量没有持续的供应,恐怕也无法形成络绎不绝的商人团队,同样如果没有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不会多出另外一个消费市场,自然也不能刺激汉代养蚕业的发展和变革,引起国内群众的重视。

五、结语

丝绸之路与汉代的养蚕业形成了相互促进和相互成就的共生关系。这也间接地促进了汉代的创收,为汉代文化繁荣,汉代的经济繁荣注入了无穷无尽的活力。不仅仅如此,丝绸之路的打开,也标志着世界各国文明和文化交流的开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依旧效仿古人打开了海上陆地两条丝绸之路,希望千百年之前和千百年之后的中国依旧能够作为文化和文明繁荣的国家与世界各国交流,在展现东方文化的同时,也与沿线国家实现互惠互利的目标。

1.《【丝绸之路和汉朝的区别】丝绸之路:南来北往,国内走向国外,为何偏对汉代养蚕业影响较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丝绸之路和汉朝的区别】丝绸之路:南来北往,国内走向国外,为何偏对汉代养蚕业影响较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