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镇镇镇秀说:“轻松狡诈的反复,只看利益。”

在南朝梁介绍中,吕振中说:“臣听了匈奴人的姓氏,不动摇,天下恶道一个。”

昔吕布杀丁原以事董卓,终诛董而为贼”。

南朝宋范晔评论吕布“布亦翻覆”。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说吕布“昔吕布事丁原而杀丁原,事董卓则杀董卓”。

01

前言

东汉末年,群雄四起,汉室王朝摇摇欲坠。乱世之中,众多豪杰英雄想施展自我抱负,从中分一杯羹。吕布也在其列。

《三国志》记载:

“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所谓“飞将”,可追溯到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李广飞将军的称谓来源于对抗匈奴的无比勇猛,敌方闻之而能丧胆。

所以“飞将”乃是对人作战能力的极大肯定。吕布得此荣誉,可见其武力之强。

当时有人评论其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吕布的勇猛实力是受人极度认可的。

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乱世之中,想有一番作为,得一猛将乃夺取天下之必须。毫无疑问,吕布成为了想争夺天下者急于拉拢的对象。

吕布先跟随丁原,后经董卓利诱,杀丁原,投董卓。吕布与董卓产生间隙后,外加他人诱导,继而叛董卓,又亲手杀之。

此时,吕布见利忘义、残忍无情的本性暴露无遗。原本叛变,走便是,何必杀之?这种丝毫不念及旧情的行为,为吕布个人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吕布被曹操大败于下邳城后,吕布被曹操所杀。

布见操曰:“今日以往,天下定矣。

”操曰:“何以言此?

”布曰:“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

顾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上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可一言邪?”

操笑曰:“缚虎不得不急。”乃令缓布缚。

刘备曰:“不可。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操颔之。”

本文将从吕布与丁原、董卓的关系变化来讨论吕布“轻狡反覆,唯利是视”的性格特质,为大家揭开吕布勇猛之下的性格面纱。

02

吕布杀丁原,投董卓,可谓见利忘义,唯利是视

吕布出生于并州(今江西太原一带),由于其弓马娴熟、骁勇善战而在并州任职。

中平(汉灵帝的第四个年号)六年,时任并州刺史的丁原在河内驻扎,看重吕布的能力,故任命吕布为主簿,对他亲近有加。

《三国志》中对吕布和丁原两人关系的描述是“大见亲待”。

从史料记载来看,丁原对吕布并无过错,吕布为何背叛他而且杀之?

《三国志平话》中,吕布杀丁原后,被其家丁追捕。其中如此描述:

“见一人坐马,将有如猛虎,荡散军兵,杀死者勿知其数。即渐添军添将,添得极多,困住此人。太师高叫,问何人。此人不语。百姓高声皆叫:‘这汉是丁建阳家奴,杀了丁丞相,骑着丁丞相马待走’”。吕布辩解道“屡长主公常辱我,以此杀了丁丞相是实”。

根据历史资料,丁原并无侮辱吕布的举动。可以判定吕布在为自己的见利忘义、无情行为找借口。

多部史书记载吕布杀丁原乃是受董卓教唆。

“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三国志》)

“会进败,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后汉书》)

“卓又阴使丁原部曲司马五原吕布杀原而并其众,卓兵于是大盛”。(《资治通鉴》)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更为具体。董卓进入洛阳城之后,宣布自己欲废长立幼的政治意图,遭到了丁原的反对。

董卓欲杀丁原以消除异己之见,但却被丁原身边高大威猛的吕布所震慑,而不敢轻举妄动。之后与丁原交战,吕布的勇猛让董卓大为惊叹,故想招致其麾下。

这时,吕布同乡李肃进言董卓“主公勿扰。某与吕布同乡,足知其人勇而无谋,见利忘义。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主公,可乎”。

李肃带着赤兔马见吕布,许其官位和金银珠宝。吕布成功被李肃说服,对丁原起了歹意。

“布向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级,大呼左右:‘丁原不仁,吾已杀之。若从吾者在此,不从者自去’”。

为了一匹赤兔马和官位,吕布毫不留情的把丁原杀了。吕布见利忘义、唯利是视的性格可谓让人寒心。

03

吕布与董卓反目,不念旧情,挥戟杀之,可见其天性反复无常

吕布投董卓后,信誓旦旦地拜董卓为义父。

“布纳卓坐而拜之,曰:‘布今弃暗投明,原以父事之’”。

董卓认吕布为义子,两人以父子相称。

两人原本主仆关系,又有父子情分,为何吕布对其反目,终除之呢?

《后汉书》记载,吕布与董卓多有不和:

“(吕布)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布”。

可见董卓对吕布有不满情绪。

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于傅婢,益不自安。

吕布亦对董卓怀恨在心。

董卓正是用人之际,仍需吕布。吕布暂无更好去处,故暂留董卓处。但此时两人对对方已有怨言。

《天平御览》中说:

“董卓虽亲爱吕布,然时醉则骂,以刀剑击之,不中而后止”。

董卓看重吕布的勇猛,但董卓脾气暴躁,对吕布更是打骂兼有,二人关系并不和谐,且矛盾诸多。

后王允密谋吕布,挑拨吕布与董卓之间的关系。

《三国演义》中更是写出了“美人计”来达到目的。《三国演义》不是正史,多有杜撰成分,但吕布因王允“离间计”而对董卓狠下杀手却是事实。

《三国志》中有段记载:

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可见吕布其人反复无常,别人一席话,他便不再顾忌昔日旧情。纵使董卓作恶多端,恶贯满盈,吕布将其杀害依旧是无情行径,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令人后怕。

04

吕布的反复无常性格有天性使然,亦有时局所迫

吕布“轻狡反覆,唯利是视”的性格特质有天性使然原因,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吕布生活的时代,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社会处于不停的动荡之中。

原有的社会格局和管理秩序已经被打乱甚至打破了,天下豪杰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渴求在乱世之中得到一席之地。

生逢乱世,每个人情况和思想都有差异,前进的道路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像诸葛亮那样隐居于茅庐之中,怀着宁静致远的心态,研究天下大势,只等明主“三顾茅庐”,将其请出施展才华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英雄豪杰都是急于寻求对自己最有利的平台。就此看来,吕布受名利诱惑而投奔新主人的决定也无可厚非,其不该之处在于亲手杀掉对方。

其实,东汉末年,频繁更换投奔主人的人并非吕布一人。

如三国霸主之一刘备,其先投刘焉镇压黄金起义、后投公孙瓒以求安身,后又投陶谦抗击曹操,接下来投了曹操并进言使操杀了吕布,后又投袁绍反对曹操。

还有曹操手下的名将张辽,也是几经易主才来到曹操帐下效力。还比如曹操谋士贾诩,也是如此。

乱世之中,有实力的集团领袖都如饥似渴的想招纳人才,这也为吕布的反复无常提供了外部诱因。

结语

吕布是东汉末年一位勇冠三军的英雄人物,其勇猛无比,武力超群。但其为人却常常为人所诟病,原因在于其反复无常、见利忘义、残忍无情的性格特质。

他虽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纵横一时,但也终被自己轻狡反覆、唯利是视的性格所害。

虽其性格有时代局势的原因,但其叛后杀主,不顾道义,只为私利的举动为人所不耻,严重违背了当时事主以忠义待之的社会观念。

陈寿评价其“轻狡反覆,唯利是视”,由此可见,并不虚言。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等。

1.《【三国志14摇摇欲坠的汉朝吕布】从吕布与丁原、董卓的关系变化论吕布的“轻狡反覆,唯利是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国志14摇摇欲坠的汉朝吕布】从吕布与丁原、董卓的关系变化论吕布的“轻狡反覆,唯利是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