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和罗马的对决进行了很多讨论,我也是来发一篇的。步兵遇难时,地点在草原上吧。

双方都不计入骑兵和辅助军团(汉朝则是属国兵)。这对于罗马人来说,可谓是最好的一种情况了,因为汉朝的骑兵明显实力远远超过了罗马人,东汉幽州突骑的威力...

那么,我们以双方均为10万人来进行比较(防止某些人说汉朝占据人数优势之类),我们先来看看汉军的步兵阵型。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 匈奴 。”武刚车自环为营,那么,武刚车是什么呢?

吴 孙《兵法》云:‘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武刚车者,为先驱。又为属车轻车,为后殿焉。”武刚车长二丈,阔一丈四,车外侧绑长矛,内侧置大盾。武刚车可以运送士兵、粮草、武器。也可以用来作战,作战用的武刚车,车身要蒙上牛皮犀甲,捆上长矛,立上坚固的盾牌。有的武刚车开上射击孔,弓箭手可以在车内,通过射击孔射箭。

车长二丈,就是车上的木板长度,4.62米,不包括后面2个把手。车阔一丈四,就是上面那个厚木板的宽度。即3.275米。比较一下右上角的,发现这个厚木板的高度差不多有5.88米。可见武刚车的高度差不多有7米高。武刚车自环为营简直就是城墙的高度。说真心的,野战打到汉军这儿要变成攻城战了...

《汉书李广苏建传附李陵传》载:“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

《后汉书袁绍传》载:”绍先令麴义领精兵八百,强弩千张,以为前登。瓒轻其兵少,纵骑腾之,义兵伏楯下,一时同发,瓒军大败,斩其所置冀州刺史严纲,获甲首千余级。“

根据上述史料,我们可以推知,汉朝的步兵阵型,应当是武刚车自环为营,武刚车后置一圈大戟手,然后将步兵中的弓弩手分三排为一组(“弩张迟,临敌不过一二发,所以战阵不便于弩。非弩不利于战,而将不明于弩也。不可杂于短兵,当别为队攒箭注射,则前无立兵,后无横镇。复以阵中张,阵外射,番以轮回,张而复出,射而复入,则弩不绝声,敌无薄我。”),每一组设置一排的剑盾手(可见尹湾汉墓简牍,剑盾数量一致)作为防护。

《汉书李广苏建传附李陵传》又载:“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此处的连弩,应当为连弩车。是车弩的一种。《尹湾汉墓出土“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初探》第89页有“连弩车五百六十四乘”,文章说“连弩车,装载连环强弩的战车,便于行动,有较强的远射能力,其作用犹今之火炮。”

这种连弩车,在《墨子备高临》中有记载:”备临以连弩之车,材大方一方一尺,长称城之薄厚。两轴三轮,轮居筐中,重下上筐。左右旁二植,左右有衡植,衡植左右皆圜内,内径四寸。左右缚弩皆于植,以弦钩弦,至于大弦。弩臂前后与筐齐,筐高八尺,弩轴去下筐三尺五寸。连弩机郭同铜,一石三十钧。引弦鹿长奴。筐大三围半,左右有钩距,方三寸,轮厚尺二寸,钩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长六尺。横臂齐筐外,蚤尺五寸,有距,搏六寸,厚三寸,长如筐有仪,有诎胜,可上下,为武重一石,以材大围五寸。矢长十尺,以绳□□矢端,如如戈射,以磨■卷收。矢高弩臂三尺,用弩无数,出人六十枚,用小矢无留。十人主此车。“此弩即为后世床弩的雏形,箭杆长度便有10尺,长达2.31米。

据《后汉书陈球传》记载:”乃悉内吏人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陈球传中的这种机发弩,应该和连弩车差不多,可见这种车弩,早在汉代的最大射程已有1380米之远,有效射程当在600米左右。这种车弩在南北朝时期曾被刘裕大量使用,称之为万钧神弩,曾用却月阵以2700步兵大败北魏3万骑兵。考虑到李陵狙击单于需要几十辆车弩联合射击,因此我们估算1万步兵配100车。(毕竟除了连弩车还有其他弩车)

附带一句,《后汉书耿弇列传附耿恭传》曾载:”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汉代的箭矢中,已经有了可供傅毒的槽。

而弩的射程,在《古兵器大揭秘》中曾计算过,38.77kg弩最大射程180米,73kg弩最大射程280米,而汉代六石弩拉力是180kg,最大射程450米毫无问题。

至于弩的威力,吴景刚曾复原过宋代三弓床弩,大小仅有实际大小的4分之一,射穿了2cm硬木板后还扎入了一棵小树,棒子也曾经复原了个差不多大小的,射穿了5mm的铁板,见神弩记。

吴景刚的小三弓床弩复原图:

谈完了汉朝,我们来讲罗马。

以下资料都来自弗拉维乌斯·韦格蒂乌斯·雷纳图斯的《兵法简述(论军事)》:

一个军团有十个大队。第一大队在人员数额和素质上都要优于其他大队。编入这个大队的男子在出身和教育程度方面都是优秀分子。它荣持鹰帜,这是罗马军团的主要旗帜,同时也是整个军团的军旗。它是帝王们形象的纪念标志,也就是真正的神圣的军旗。这个大队有1150名步兵,132名穿着铠甲的骑兵,素有“千人大队”(cohors miliaria)之称。它是军团的主体,当需要投入战斗时,布阵就从它排起。第二大队由555名步兵、66名骑兵组成,称作“五百人大队”(cohors quingentaria)。

第三大队也有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通常要求这个大队的人员特别强壮,因为他们的位置在兵阵中央。

第四大队由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组成。

第五大队也是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编入第五大队的也必须是坚定强壮的军士,因为和配置在右翼的第一大队相对应,第五大队在左翼。这五个大队构成第一排。

第六大队有步兵555名、骑兵66名,编入该大队的年轻的新兵应是精锐力量,因为在第二排里它的位置就在鹰帜和帝王图像后面。

第七大队由步兵555名和骑兵66名组成。第八大队由步兵555名和骑兵66名组成,它的建制中应有无畏勇士,因为在第二排里第八大队位居中央。第九大队由步兵555名和骑兵62名组成。第十大队也由步兵555名和骑兵62名组成,通常该大队也由优秀战士编成,因为在第二排里它配置在左翼。

整个军团就由这样十个大队合成,总人数为步兵6100名,骑兵730名

以下是罗马人的7种阵法:

第一种阵法将军队布成大正面的正方形 [ 注:英译本为Oblong square(长方形)。 ] ,无论古今交战通常布列的便是这种阵法。不过兵事专家一般认为这种阵法并不理想,因为大正面延展开去的长长的空间,其地表不可能到处都很平坦,万一在中央地段出现某种间隙,或者弯道,或者凹地,这些地方就很容易遭突破。此外,如果敌人在兵力上占优势,它就能从两侧迂回你的右翼或左翼,而万一你手上没有可以用来向前挺进或阻滞敌人的预备队,这就蕴藏着很大的危险性。使用这种阵法的将帅必须握有重兵,而且要比敌人更强,那样你才能从两翼包抄敌人,像一把钳子那样把它钳住,或者说张开你的双臂将它紧抱在你的胸前。

第二种阵法呈斜形,这种阵法颇多优点。使用这种阵法,即使在有利的地形上配置的精兵不多,甚至由于敌军势众,作战勇敢而使你手忙脚乱,最终你仍能够取胜。 这种布势如是:当列阵的队伍行将冲突时,你应使你的左翼远离敌人的右翼,使他们的矛、箭无法投射到你的队伍处 [ 注:英译本在此处有一注:士兵的左侧,进而军队的左翼通常较弱,因为它受到盾和其他护具所牵制。左翼往往是防御的,右翼则是进攻的。 ] ;这时你要将你的右翼去同敌人的左翼接战,而且就在那里首先开始会战。你要用你的优秀的骑兵和最有经验的步兵去向它的左翼发起攻击,与它接战之后就包抄它,在迫使敌人后退的同时,绕到它的后方去。一俟你在这里开始追赶敌军,加上你的辅助部队靠近过来,你就能稳操胜券,而你那一部分远离敌人的部队将继续安稳地保持在原地。 这种阵法呈类似于字母A的形状或类似于铅锤线的形状。如果敌人事先对你的意图有所察觉,那就应该把这些部队,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配置在列阵后面的预备队里。这一点我在上文中曾提到。要让他们随时准备好去支援左翼。如是,你就拥有了更多的兵力,就能够击退敌人,而不致被敌人使用的战术逼得后退。

第三种阵法同第二种阵法相像,缺陷是开始交战时你要用你的左翼去同敌人的右翼较量。问题在于左翼的攻击常常是相当脆弱的,在左翼作战的队伍要发动攻击显然有困难。我想较详尽地来解释这一点。即使你的左翼特别强大,还是需要用最英勇的骑兵和步兵去加强它,接战时才能让它首先向敌右翼进击,而且要尽其所能地迅速将敌人逼退,并包抄它。既然你知道其他部队的实力都不行,那就要尽量离敌人的左翼远一些,以免遭到攻击,也可以使敌人投出的矛达不到他们。采用这种阵法,交战时还应该时时注意防止你的斜形兵阵被敌人的楔形兵阵攻破。这种阵法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对你有益,即敌人的右翼很弱,而你的左翼则远强于它。

第四种阵法如上。当你的部队正确地布好阵势,在离敌人400-500步时,你应该突然地、出其不意地迅速用你的两翼冲向敌人。这时你就能在两翼迫使猝不及防的敌人溃逃,并迅速赢得胜利。 采用这种阵法交战,只要你所率领的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兵力,就能够克敌制胜,但也存在着巨大的险情:如是作战的队伍会被迫暴露中央地段,并使自身割裂成两部分。而如果在首次攻击中敌人未被击溃,那它将赢得有利时机向你的侧翼和毫无掩护的中央发起攻击。

第五种阵法类同于第四种阵法,其优点是在第一线正面前配置有轻装兵和弓箭手。凭借他们的抵御,战线不致遭突破。如是,你可用你的右翼去攻击敌人的左翼,用你的左翼攻击敌人的右翼。假如你能够(在两翼)迫使敌人溃逃,那你就能即时取胜;而一旦出战不利,则中央地段也不致陷入窘境,因为那里有轻装兵和弓箭手护卫着。

第六种战法相当好,几乎和第二种雷同。使用这种阵法的将领往往对自己部队的兵力和勇敢精神都不太敢指望。但只要组织得好,即使兵力较少,也终能取胜。 当你展开兵阵接近敌人时,用你的右翼直趋敌左翼,就在那里让最富有经验的骑兵和最快捷的步兵投入战斗。这时要让其余的部队尽可能远离敌人的作战线,让敌人拉成一条像铁钎一样的直线。当你开始从侧翼和后方砍杀它的左翼时,无疑就能逼其溃逃。 此时,敌人既无法从右侧,也无法从中央为处于困境的部队派去援军,因为你的部队已呈L形字母的队形展开,虽然离开敌人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这种方法常常在行进中的遭遇战时使用。

第七种阵法用在参战者有地形条件护佑的情况下。即使你的军队兵力不足,也不见得精锐,但你仍能顶住敌人的攻击。这时,你的一翼应有比如山岭、大海、江河、湖泊、城池(有城墙围裹的)、沼泽地或陡峭的山崖作掩护,敌人从这个方向无法接近你。你可以将部队布成一条直线,在没有自然屏障作掩护的那一面配置上你所有的骑兵和轻装兵。这样你就可以安然而大胆地投入与敌人的战斗。因为你的一侧有自然地形掩护着,而另一侧则几乎集中着多一倍的骑兵。

蝎弩一个军团的配备是60门。那么10万步兵的配置,大约是980门。蝎弩的有效射程是100米。顺带一张蝎弩复原图:

按照罗马的配置,10万步兵应该是16个军团加24个百人队。10万步兵中,应当有7.5万重步兵,2.5万的轻步兵,比例为3:1.轻步兵中大约有2万的投射手,其中蝎弩手应该是1万多人了。

也是《兵法简述(论军事)》,剩下的投射手就算都是弓箭兵,也就9220人了。

接下来我们来一场战役演练

汉军与罗马步兵在草原上野战遭遇。双方硬碰硬对冲。到了距离600米的时候,汉军停下。武刚车自环为营,大戟剑盾手上前,弩兵弓兵伏楯下。车弩开始射击。

450-600米的距离,1000车弩发射。罗马士兵走完此路程约需300秒,车弩的发射速度考虑10几人一起绞动车轴,发射速度1分钟1发应该是可以的。因此,这段距离,发射了5000发弩箭。弩箭的长度和力量根据上文内容,我认为,在这个距离上,重步兵的盾牌会被射穿一个洞,同时轻伤。轻步兵会1-2死,数人受伤。罗马士兵处于行进当中,重步兵的盾牌虽说能够防御一下,但是毕竟是在行进当中,轻步兵无法蹲在地上躲在重步兵的后面,因此,巨箭飞过重步兵射死射伤轻步兵的情况是很容易发生的。这段距离,罗马人的损失,大约是4000重步兵受伤,1500轻步兵死亡,3000轻步兵受伤。

进入450米,单兵弩的最大射程到了,开始发射。300-450米,车弩发射的箭支还是5000发。单兵弩的射速,持续15分钟的发射来看,我们姑且算平均25秒发射1发,300秒的距离大约每一名弩兵能发射12发,10万步兵中大约有5万为弩手,这段时间内,发射的箭雨为60万发。此时车弩对于重步兵,不仅仅是伤,很可能还会造成死亡。而对于轻步兵,则是2人以上的死和4-5人的伤了。而由于单兵弩此时还在有效射程以外,因此,这段距离,罗马人的损失,大约是2000重步兵受伤,2000重步兵死亡,2000轻步兵死亡,4500轻步兵受伤。

进入300米,此时是单兵弩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最初50米也许不大行)。180-300米,这段距离罗马人大约需要240秒,车弩发射的箭支约是4000发,单兵弩发射的箭支约是48万发。车弩此时能造成的伤亡,将是重步兵1死数伤(刘裕的却月阵据说200-300米内能射穿三四人),轻步兵3、4人死,数人伤。而48万发单兵弩箭对于重步兵造成的伤害很少,大多是把盾牌扎成刺猬。对于轻步兵,应该能造成死伤了。因此,这段距离,罗马人的损失,大约是3000重步兵死,1万重步兵伤,3500轻步兵死,3000轻步兵伤(轻步兵的伤亡已经1.65万了...),而单兵弩箭对于轻步兵造成的伤亡,大约是1500人死,3000多人受伤吧。(毕竟4分之一大约12万发的弩箭射向轻步兵...)轻步兵的伤亡已经到了2.1万了,没死没伤的大约只有4000人,而大约有8500轻步兵死亡了。我个人感觉,2.5万的轻步兵,是来不及在这20分钟当中存活下去了的。

进入180米,复合弓开始发射,这是最大射程。罗马人夸张的损失导致了这6分钟能发射给汉军的箭雨或许不到3万发,而由于汉军的兵伏楯下,对于汉军实际造成的伤害,不足百人。(12万的有效射程发射的箭雨才造成轻步兵4500伤亡,还是单兵弩造成的威力,不如单兵弩的威力的复合弓,只有4分之一的箭雨,其中还有半数以上是在有效射程以外,汉军还有盾牌和罗马的轻步兵不一样,能造成百人伤亡差不多了吧!)这6分钟内,车弩发射6000发。单兵弩发射约72万发,复合弓的射速,10秒一发不过分吧?拉开就射,不瞄准。军中大约2万弓箭手,能发射72万发弓箭,其中40万发弓箭当在有效射程以内了。这6分钟内,屠杀掉剩下的罗马轻步兵基本毫无问题,对于重步兵的伤害嘛...车弩180米以内的威力已经碉堡了...180米,按照吴景刚的弩的威力,再放大4倍大小...洞穿1cm的铁板都没太大的问题了吧...(棒子复原了个和吴景刚差不多大小的弩,射穿了5mm铁板,距离大约是50米)6000发弩箭,对于重步兵造成的伤害是,1.2万人死,2万人伤。72万发单兵弩对于重步兵造成的伤害嘛,大约是2.2万人死(毕竟距离已经很近了,有1半以上的死亡应该是在五十米以内,五十米以内,根据《古兵器大揭秘》73kg弩的威力,180kg拉力的弩,射死重步兵问题应该不大了。),受伤者无穷尽....弓箭造成的死亡应该不到1万人。

算算损失吧,罗马人从600米外开始进军,等到要贴身的时候,轻步兵死光,重步兵死4.8万左右,其余人全部受伤。2.5万轻步兵几乎损失殆尽了。真正能到武刚车阵面前的罗马重步兵,实际上,就是2.7万浑身是箭伤,盾牌上被射成刺猬,还有不少洞洞的重步兵了。我相信,就算是再怎么有勇气的军队,硬碰冲到这里,不合适吧。也很少有步兵有这个气魄了,实际上,漫天飞来的箭雨,足以对这些步兵造成巨大的心理威慑。以上推演,在这20分钟内,汉军发射的车弩箭2万发, 单兵弩箭120万发,弓箭72万发。合计194万发。根据《汉书李广苏建传附李陵传》的记载:“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可知,李陵5000步兵一日之内可以发射50万弩箭,还不包括中途的休息。那么,20分钟内10万大军发射194万发应该是正常的。因为根据李陵步兵的发射效率,10万步兵大军1日之内可以发射1000万发。而这大约是104分钟。我想,一边发射一边回撤,走很多路,中途还要休息,包括三餐,再加上箭矢的节省使用,此文中的这种烈度,104分钟,差不多了。1日作战大约10小时,即600分钟,去掉三餐时间,大约还有560分钟。5分之一时间发射如此烈度。应该是差不多了。毕竟呢,人是肉做的,不是机器人,射击一段时间也会累。更何况作战中匈奴人的骑兵不一定都会进入李陵汉军的射程。不过这种恐怖的箭雨,证明了为什么《史记大宛列传》中,希腊化外加游牧民族化的大宛士兵,6万人对汉军3万,史记上仅仅记载了三字“射败之”的原因了,汉军飞蝗般的箭雨,对于这些装备一般的西域士兵来说,走到半路,很可能就快死光了。

更何况,有着牛皮犀甲的武刚车环扣为营,上面还有高高的厚木板,车上还有弓箭手,再加上大戟手,罗马的重步兵想要冲过武刚车围成的铁桶阵,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罗马人的武器,野战武器不过是短剑、大盾、长矛、重标枪、投石带(跟弹弓差不多,有效射程50米)、复合弓和蝎弩。

所谓的400米有效射程的大型弩炮,那根本就是攻城武器,在野战中是不存在的。在野战中真正出现的,也就是蝎弩这种小型弩炮。

10万对10万。步兵对步兵。此种模拟演练,对于罗马人来说,可谓占尽优势。汉朝的骑兵,长城以北驻扎约10万骑。汉武帝巡边勒兵十八万骑,个人认为这18万骑是不包括驻扎在边境的10万骑兵的。因为汉武帝是从长安出发的,边境的骑兵不至于离开。因此,汉朝的骑兵,当在40万。这足足是罗马人的5倍。何况汉朝还有近30万的属国骑兵。(西域传数字一个个加)

10万对10万。汉朝已经解除了兵力数量的优势。

草原上死磕。军事战略战术上汉朝也选择了下下策。

这完全就是最便宜罗马人的战法。结果?呵呵。

说真的。罗马真心不具备和汉朝争霸的资格。

前72-前48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前129-前119年,未至鼎盛的汉朝反击匈奴!前129-前126,这4年,军臣单于还在位!匈奴正是鼎盛时期啊!!!

前162-前126年,匈奴鼎盛时期!!

前174年,未至鼎盛的匈奴击败月氏!!

前138年,月氏击败塞人!!!

前136年,安息帝国皇帝米特里达梯一世在位,安息帝国鼎盛!!!

前129年,乌孙击败月氏!!

前129年,月氏再次击败塞人!!

前128年,塞人斩杀安息帝国皇帝弗拉特斯二世!!

前124年,塞人斩杀安息帝国皇帝阿尔达班一世!!

前55年,已经衰弱的安息帝国,和不断崛起的罗马帝国对峙!!

98-117年,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在位,罗马帝国军力鼎盛时期

116年,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击败安息帝国,占领泰西封。

这个年表,完全可以证明汉朝和罗马之间天差地别般的差距。

1.《10000汉朝士兵vs10000罗马士兵看这里!汉朝步兵对罗马步兵硬碰硬遭遇战结果会如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000汉朝士兵vs10000罗马士兵看这里!汉朝步兵对罗马步兵硬碰硬遭遇战结果会如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0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