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想要卢海南村,皇帝派武阳来教训我。
杳杳天低鹘灭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每一次来到海南岛,我必要默诵苏东坡在澄迈驿通潮阁所写的这首诗。昨天晚上我走在海府路上,看两旁椰树摇曳,灯火闪亮。我四顾无人,不由得把诗给大声地念出来了。
今天的海南,虽然有国际旅游岛之名,但除了冬天候鸟一般前来的北方游客,大多数时候,仍然是安静、偏僻、孤悬大陆之外的一个岛。差不多一千年前,朝廷把一个在富庶美丽的巴蜀子弟长大、看过了汴梁和杭州繁华的大文豪,放逐到这样一个荒凉之处,该是一种多么残酷的惩罚呀。
不过庆幸苏轼生活在宋代,不仅仅是皇帝对读书人有雅量,使他能从“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还因为北宋疆土狭小,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被契丹统治,西北则是西夏国,云南一带是大理国,王朝能够谪贬罪臣的地方,也就剩下南方的雷州半岛和海南等地了。比起清代吴兆骞等流放到冰天雪地的宁古塔,林则徐贬到万里之外荒漠之中的伊犁惠远城,苏东坡无疑是幸福的。
在海南的那些日子里,苏东坡绝望了没有?
绍圣四年(1097),苏轼被贬海南后上表谢恩——所谓雷霆雨露,莫非天恩,表中是一种何等的凄楚:
臣孤老无依,瘴疠交攻。子孙痛苦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外,宁许生还?
但到了海南岛,苏东坡也很快和这里的土著居民打成一片了,他有一首诗写道: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至今海南一些偏远山村依然是这样的景象,东坡以道家之达观,儒生之坚毅,承受了这一切。甚至和随他流放到海南的儿子苏过开玩笑: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垂暮之年病躯投荒,贫病交加中,苏东坡这样自我宽慰的玩笑显然是带着泪痕的。他邻居有一位七十岁的老太太,曾对他说过“翰林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耳”,令他大为惊讶。这老太婆多半不知道黄粱一梦的典故,更不可能读过东坡的旧诗句“事如春梦了无痕”。但人对世道的参悟和人生的认识,天南海北无论男女与身份,总有诸多相同之处。何世无圣贤,遗没在草泽。海南黎家村落中,因为文教的不彰,不知道多少天资禀赋不错的人才被埋没。诗人不幸荒岛幸,苏东坡流放海南,乃荒岛文教之始。在生命的暮年中,苏东坡所能做的不可能太多,他只能尽可能教导身边的人,尽一份儒臣的责任。
元符三年(1100),当他被赦离开海南去安置地湖南永州时,那种意外的惊喜在诗文中表露无遗。“余生欲老海南村”,说明当初他真的绝望了,压根儿不想到有生之年还能渡海北归。此时,他已六十五岁了,在那个时代,这是高龄了。临走前他将自己用的砚台留给自己教导的当地门人姜唐佐,并在姜的折扇上题写“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地脉”即文脉,一弯海水,隔不断文明的火种。他许诺等姜唐佐举人及第后,再续后句。姜果然不负恩师的厚望,破天荒地成为海南第一个举人。可此时,东坡已病逝于常州。姜跑到许昌找到了尚在人世的东坡的弟弟苏辙谢恩,苏辙在折扇上为续写了一首七律: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
始从琼莞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茅间有异芳”,即是刘向子“十步之内,必有香草”之意,只是偏远的海南,太多的芳草不被人知,没人浇灌。姜姓的始祖是周朝功臣姜子牙,被天子分封到齐国,齐国首都临淄后来有一个列国读书人向往的学术中心稷下学宫。苏辙对姜唐佐追溯这样的渊源,其实是一种大陆文明观,坚信海岛虽远,亦被中原文化惠泽。
海南的读书人实在太艰难了,且不说师资、氛围无法和中原相比,即使是赶考的成本,也无比高昂。不要说进京参加会试,就是第一个举人姜唐佐和明代的海瑞去广州参加乡试,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说冒着生命的危险。清代科考提供的“公车”补助——即给每个进北京会试的举子发放路费,广东琼州府的举人标准最高:三十两银子。但这点钱,在那时要从海南渡海走到北京,旅程差不多三个多月,也是杯水车薪。
其实在水运为王的古代,海岛的交通比起大陆,更为便捷,古希腊、罗马文明之兴,就在于有海运之便。在全球视野下,古代海南的交通条件远比苏东坡的故乡四川好。可是,这个海外离岛却附属于一个大陆性帝国,大陆性帝国的特质决定着海南的精英不是凭舟楫之利扬帆于沧海来寻找人生的出路,只能渡海舍舟,坐骡马走在帝国的大地上,去广州,去汴梁,去北京。在大陆性帝国的秩序下,海南的航运之便几无用处,精英们必须向北、向北、向北,涉过千山万水去帝国的宫阙里谋一官半职。
只有到了清末,庞大的帝国开了一条缝,海南的一些外出谋生者不再只选择北上,他们南下到海外各个地方打拼,文昌成为侨乡便是这样的原因。虔诚的基督徒宋嘉树,在海外选择和大陆帝国不一样的方式培养了他的儿女: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宋氏兄妹的成功,或许可以看作,这是海南挣脱帝国羁绊才可能出现的盛况。如果宋威廉的子女们,仍然沿袭着姜唐佐和海瑞的方式与中原人才竞争,他们可能没有太大的机会。
当然,这一切,苏东坡那个时代是无法料到的。因为当时,宋帝国的经济、文化水平是全世界的标杆,海南岛的精英必须向北拱手拜服。
2016年3月1日清晨于海口
1.《七律周朝专题之艺文|青山一发是中原:在海南想起苏东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七律周朝专题之艺文|青山一发是中原:在海南想起苏东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