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晋朝

关于we魏和晋朝我想说平庸孔融靠什么“搏出位”

汉朝孔融四岁时让了船,名字遍天下,这样出名可能太简单了,今天好像有人还在说凉话,当时孔融可能不喜欢船。(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裴名言)孔融十岁的时候,和父亲一起去洛阳,当时的西利教委(和朱导师一样)叫李元礼(即李英),是一位正直、学问很高的名人,相当傲慢。普通人完全看不见。当人们以和他交往为荣时,比如李元丽的一个朋友叫道。

10岁的孔融当时去见李元礼,《融家传》这样说。院中李公清节制作了“职良、义母、还有公文”,今天,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10岁孩子,你让他去市长/市场家,这是难以想象的。

孔融冒充李元礼的亲戚进去之后,李元礼问他与自己是什么亲 戚,他拉上了老子李聃与先袓孔子,扯了一通,居然博得满堂赞赏,后 来太中大夫陈韪到了,別人告诉他孔融的机智回答,他给孔融泼了飘冷 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马上反击:"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 明!"弄得陈韪无地自容。

多年以后,再回过头来,成年后的孔融表现其实一般,在政绩 上没有什么建树,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没有大的成就,真应了陈韪那句 话:大未必佳。孔融在任北海相期间,虽然"更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吊死问生〃,不得不承认他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在治理政事 上,是比较无能的。这一点,在西晋司马彪的《九州春秋》里有详细记 载。在用人方面,他自视甚高,但用的都是"轻剽之才〃,即个性怪异 但不能干实事的浮华之辈,•在管理方面没有章法,只求租赋低薄,刑律少罚,致使奸民污吏横行,〃一朝杀五部督邮〃,是气急之下的无奈之 策,然而上级无能,拿下属开刀,又有什么用?再说治军,他更是外行。他收留幽州乱军,造成内乱,又被黄 巾军所围,他"大饮醇酒,躬自上马〃,一副从容不惊的名士风范,最 后却"不能保障四郡,弃郡而去〃,当了逃兵。不久,他在都昌被管黄 巾军又一次围困,他向平原相刘备求救,弄得刘备受宠若惊:"原来孔 北海也知道有我刘备这个人!"当下发兵解了他的围。后来孔融做青州 刺史,被袁谭围攻,从春到夏天,守城的只有几百人了,但敌人众多, 流矢如雨,他却像没事人一样,"凭几安坐,读书论议自若〃,最后小 城沦陷,妻子被俘,他却逃出。李敖在《要把金针度与人》也说过这 事,但是他却说从这件事看出孔融是勇敢的人,不知是何道理。台湾学 者龚弘先生说孔融是"政治顽童",倒让人信服。

而在文学创作方面,孔融流传后世的文章不多,主要有五首诗 歌,两篇散文:《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总的来说,他诗歌的 水平不如散文,而这两篇散文又都是针对时政的上表,一篇向曹操竭力 推荐吴国名士盛孝章,一篇是向曹操推荐比自己小二十岁的狂士祢衡。

用现在的话说,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公务文写作的范畴,并不是 单纯的抒发性灵之作,在形式上也谈不上创新,沿袭的是东汉文人的老 路,虽然曹丕评其文"体气高妙",刘勰说他〃气盛于为笔",但是和 同为"建安七子"的王粲相比,他就显得较为逊色了,王粲的《初 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不论是在内容还是艺术上, 达到的高度是有目共睹的。

或许正是缘于政事和创作的平庸,才使孔融在言论变得出格起 来,四岁让梨赚取的道德资本他不能吃一辈子。为了 "搏出位",他发 表了两个标新立异的怪论。

就是"父母无恩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 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孔融认为,父亲对儿子没 有亲情,他生儿子的本意,是为了发泄情欲,•母亲像瓶子,儿子像瓶子 里的东西,母亲生儿子,就像从瓶子里倒东西出来,东西出来后,两者 就没什么关系了;(如果遇到灾荒,而自己的父亲又不是什么好人,宁肯 先去救济别人。)作为孔子的第二十代孙,这等与儒家孝道大相违背的理论,简 直让人瞠目结舌。难怪,后来他与曹操对着干,曹操要杀他,派人整他 的材料时,这段言论成了他最大的罪状。

孔融的这个观点,并不是他的首创。王充《论衡•物势》篇说: 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 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孔融只是进一步发挥了王充的理论而已。然而不知孔融想过没 有,只消拿他自身与他的家庭反驳他,这套荒谬的理论就会土崩瓦解。

孔融十三岁时死了父亲,史称他"年十三父丧,哀悴过毁,扶 而后起,州里归其孝〃,可见父亲的死对他打击很大,悲伤过度的他, 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才重新振作起来的。按他的理论,既然父亲对你无 恩,你死去活来的哭什么啊?还有一件事,也能说明孔融的言行很矛 盾。他做北海相的时候,有一天看见一个人在坟边哭泣亡父,脸色一点 也不憔悴,就把这个抓到官府,以〃不孝〃的罪名杀了。

孔融十六岁的时候,他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得罪了宦官首领侯 览被追杀,逃到孔家,正好孔褒不在,只有孔融在家。孔融把张俭藏在 家中。后来兄弟俩因张俭之事受到牵连,被捕入狱。兄弟俩都主动领 罪,这时候孔融的母亲站出来说话了:"两个孩子不懂事,我是一家之主,负主要责任的应该是我!〃如果真得像孔融所说,儿子只是瓶子的 东西,生出之后,就与母亲这个"瓶子〃毫无关系了,那他母亲此举岂 不多余?再看孔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五十六岁的孔融防刑之前,牵挂 的还是他的一儿一女,希望能保全他的一儿一女,一向孤傲的他,这时 对使者求情道:"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而当时九岁的儿子、 七岁的女儿,正在别人家里下棋,听说父母上刑场的消息后,没有任何 逃跑的打算,別人问他们原因,小儿子反问道:"岂见覆巢之下,复有 完卵乎!"想像力丰富的小女儿则无限深情地感叹:"假如人死后有知 觉,得以见到父母,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吗? 〃两人说完,神色平 静,引颈就刑。如果孔融地下有知,在得知一双儿女的如此表现后,肯定不会 再坚持他的"父母无恩论〃。他应当愧疚,在曹操给予警告之后,仍然 只顾自己一时痛快,毫不收敛偏激的性格,以致一双好儿女连累受害。

孔融的另一则出格言论,是他的吃人理论。晋朝的杨泉在《物 理论》中记载了一件事,说汉末有个管秋阳的人与弟弟及其同伴,因避 战乱而结伴同行,天下雪断了粮食,管秋阳就对弟弟说:"现在如果不 吃你的同伴,我们三人就一起死。"于是兄弟俩一起杀了这个同伴,得 以活下来。孔融对这件事的看法是,管秋阳爰惜父母赐予的身体,所以 吃了同伴,没有什么错,因为这人只是一个同伴,不是朋友,如果像管 仲吃了鲍叔,贡禹吃了王吉,就不行。而管阳秋吃的那个人,不过是一 只能说话的鸟兽罢了,就像狗吃了一只狐狸,一只狐狸吃了一只鹦鹉一 样,没什么奇怪的。孔融这套出格的理论也相当奇怪,在孔融眼里,好像只有管秋 阳两兄弟是父母生的,那个倒霉的同伴就不是父母生的,就不必爰惜父 母赐予的身体了。

南朝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立言》里也记载了孔融的吃人 理论,不过有些不同:"三人同行,两人聪俊,一人底下;饥年无食, 谓宜食底下者,譬犹蒸一猩猩、煮一鹦鹉耳。〃孔融认为人饿起来的时 候,"聪俊者"可以把"底下者"(愚蠢的人)吃掉,就像吃一只猩猩或 者鹦鹉那样。表面来看,这很有点后世达尔文"优胜劣汰"的意思,然 而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弱肉强食",而不是〃蠢肉智食〃。而且,一 个人聪明还是愚蠢并不是一彳牛容易界定的事,聪明人常干蠢事,而蠢人 吃聪明人这种事也经常发生,孔融够聪明的吧,还是被曹操杀了,从智 商上说,曹操说不定还赶不上孔融,但从情商上说,孔融就差得远了。

历史的尘封与遗失的往事,把玩时光的足迹,欢迎加入订阅号:wenwa品读n2002微信号:nanhong0567

1.《关于we魏和晋朝我想说平庸孔融靠什么“搏出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we魏和晋朝我想说平庸孔融靠什么“搏出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1463.html

上一篇

一统天下百年晋朝,干货看这篇!三国末期,司马炎凭什么能统一中国?

下一篇

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武帝传位

we魏和晋朝看这里!语文八年级下册重点课文赏析——桃花源记

we魏和晋朝看这里!语文八年级下册重点课文赏析——桃花源记

we魏和晋朝相关介绍,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文字明亮,何错误老师,世称靖靖节老师,进入刘松后更改了潜名。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