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喷射

《上古先汉民族史》系列

NO.73商人的起源

文/画/编辑|寒山回忆说

大约4000年前,在家里马刚进来或没有进入新疆的情况下,马车通过阿尔泰山北麓、漠北草原这一“草原走廊”迅速传播到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影响了燕山北麓辽纬地区的古代商人。

古商人是「东北夷」的一支。

1.5万年前左右,古夷人从华北平原扩散到东北地区,形成「东北夷」。

东北夷的父系基因以O2东夷甲支(O2a1c-002611)、O2东夷乙支(O2a2c-P201)、O1古濮人北支(O1b2)为主,其他黄种人父系基因为辅。其中一支发展到燕山北麓的辽上地区,并在此地定居渔猎,他们恰好是携带小比例基因人群的后裔,父系基因以N1华北支(N1a)和Q为主,我们称之为「古商人」。

古商人初到辽上地区时,这里还是比较寒冷的针叶林地带,因此他们以渔猎为生。

8500年前左右,「仰韶温暖期」到来,辽上地区变得比今天还要温暖湿润,气候类似于现在的河北地区,遍布温带森林,适合农业发展。

古商人就是从这个时代开始,正式步入农业时代,开创了「兴隆洼文化」。他们烧制陶器,建造房屋,种植粟米,并且制作出东亚地区最早的玉器。

与兴隆洼文化同时的,是河北古夷人的「磁山文化」、山东古东夷人的「后李-北辛文化」、中原古苗人的「贾湖-裴李岗文化」、关陇地区古羌人的「老官台文化」,这些文化中极少发现玉器。

7300年前左右,古商人的兴隆洼文化演变成「赵宝沟文化」,除了在东亚一枝独秀的玉器文化继续传承下来以外,他们的宗教文化也在这个时代变得更加兴盛。

在这个时代,关陇古羌人正在追求陶器的彩绘艺术,中原古苗人正在享受上古米酒的醉意人生,而古商人则痴迷于原始宗教当中。他们的村落旁,往往建有一座高台,台顶建有庙宇,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他们还将玉器雕琢成动物的形象,比如玉鸟。

6000年前左右,赵宝沟文化演化成著名的「红山文化」,与古羌人的晚羌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期)、古苗人的大河村文化、古东夷人的大汶口文化、河北夷的后岗文化、钓鱼台文化处在同一时期。

在这个时代,他们的玉器种类和数量更加繁多,玉猪、玉龙、玉鸟、玉玦、玉环、玉钩都有出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C形玉龙,被称作「中华第一龙」。这种龙形玉器一直向后传承到商周乃至于秦汉时期。

除了玉龙以外,比较著名的就是牛河梁遗址发现的「红山女神庙」了。古商人的宗教气息即便经过五千多年的岁月,以遗址的方式呈现,也仍然十分浓厚。

不过他们的美好岁月到5000年前左右就差不多结束了。随着温暖期的结束,尧舜小冰期到来,辽上地区也不例外的变得干冷。原本遍布森林的辽上地区,树木开始变得稀少,草原开始扩张,农业收成逐渐减少。

气候的变化导致这个时代的古羌人一分为二,掌握了家羊的古西戎人向东扩张侵占东羌人的领地,而东羌人也被迫向东扩张与中原古苗人、山东古夷人争夺领地,爆发了传说中炎黄与蚩尤、东夷的战争。

辽上地区的古商人也有类似的经历。资源短缺导致古商族群内部各部落大打出手,部落战争随之而起,他们盛极一时的「红山文化」就此衰落,演化成「小河沿文化」。

加入部落战争的不仅仅只是辽上地区的古商人,辽北和吉林地区一部分以农业为主的东北夷,也成为气候变迁下的灾难移民。他们在向南方的辽南、朝鲜半岛迁徙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向西南进入辽上地区,加入到古商人的部落战争中。

在这场规模庞大、时间持久的战争中,一部分部落选择离开辽上故土,向南迁徙。他们穿过燕山山谷,进入到燕山南麓的河北平原。

他们的迁徙与东羌人进入中原处在同一时期,前后相差可能只有上百年或几十年。与东羌人进入中原遭遇到原住民古苗人的过程一样,古商人进入河北平原后,遭遇到的是当地的原住民——河北古夷人。

两者的相遇导致新的部落战争开始出现,正如同东羌人进入中原与古苗人爆发战争,并最终占领中原一样,古商人也打败了河北走廊北部的古夷人,在燕山南麓站稳了脚跟。

这场移民战争之后,大约4900-4600年前之间,辽上地区古商族群的「小河沿文化」,由燕山北麓扩张到燕山南麓。冀中北地区古夷人的「钓鱼台文化」逐渐被「小河沿文化」同化,古商人在易水一带与冀南豫北的古夷人接壤了。

除了文化的融合演变外,古商族群的基因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5000年前之前的红山时代以及更早,古商族群的父系基因几乎是父系N和父系Q为主,而到5000年前之后的小河沿时代,古商族群融入了大量的父系02基因,其中一部分来自东北腹地的东北夷,另一部分则来自冀北地区的土著河北夷。

此外,古商人的父系基因中,还融合了少量的新棕人父系C基因。这一部分新来源,除了原先融入在古夷人各族群中的少量新棕人外,大部分来自于融入在东北夷中的新棕人(古通古斯人)。

与东羌人占据中原后,却被山东古夷人遏制住向东扩张的势头一样,古商人占据燕山南麓后,也被冀南地区的河北夷扼制了继续南下的势头,此后的数百年里,直到3900年前左右,古商人始终被河北夷人限制在河北走廊北部的海河流域。

虽然古商人的领地没有再向南扩张,但他们的玉器文化却经过河北走廊,迅速传播到山东地区,古东夷人吸收了来自北方古商人的玉文化和来自南方古越人(良渚文化)的玉文化,并在自身黑陶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以黑陶和玉器而闻名的「龙山文化」。

4500年前左右,龙山文化反过来向北方传播,同化了豫北冀南河北夷的「后岗文化」后,继续向北,同化了燕山南麓古商人的「小河沿文化」,形成「雪山二期文化」。

这场文化传播大潮同样影响到燕山以北,4300年前左右,与高阳氏、古辛国先后成为中原霸主的同时,辽上地区的小河沿文化演变成了新的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

古商人的这次文化演变,除了来自他们南方的龙山文化的影响外,还有来自西方的古西戎人文化的影响。

5000年前,家羊由新疆传入甘肃,古西戎人分化出来,形成马家窑文化,并且往黄土高原北部的陕北、晋北扩张。在那里,他们遇到从漠南草原南下的古匈奴人(古商人亲族,以父系N、Q为主,以草原狩猎为生,相当于草原古商人),两者融合形成与马家窑文化不一样的阿善文化、老虎山文化,到4200年前左右演变成朱开沟文化。

4500-4300年前之间,古西戎人扩张到晋北一带,而古商人也扩张到海河上游的张家口一带,两者领地互相接壤,文化交流也就随之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古西戎人的家羊、小麦传播到古商人族群中,导致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出现。4000年前左右,青铜技术也从陇西、晋陕北部传播到燕山两麓,使古商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增加了青铜技术,由此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就如同他们南方获得青铜技术而壮大,并暴揍东夷的夏族人一样,获得青铜技术的古商人,也重新开启了扩张的步伐。

他们选择的依然是气候更加优越的南方。3900-3800年前左右,就在先夏国联合河北夷,与古东夷人进入全面战争的同时,趁河北夷人后方空虚之际,燕南的一支子姓古商人部落越过易水,进入河北走廊中部(冀南),现在的邯郸、邢台一带。

他们征服当地土著河北夷的各个部落,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部族,并将部落中心、漳河北岸的中心聚落称作「商」。他们的父系N、Q、C等基因也融入到河北夷的父系O2族群中,他们的贵族后裔呈现与中原族群面貌特征不一样的北亚特征(殷墟贵族墓地发现),最典型的,就是与后世蒙古人类似的大饼脸。他们从北方带来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当地的后岗二期文化融合,形成先商文化,考古上称之为「下七垣文化」。先商部族就此出现了。

史籍记载,先商王公相土(甲骨卜辞称之为土)正是在这段时间,迁徙到「商丘」的,恰好与考古学上反映的文化传播与族群迁徙相吻合。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史籍记载中的商丘,并不是现在河南东部的商丘市,而是指河北河南两省交界处的漳河流域,那里也是商族人早期与晚期的政治中心。在商族人自己的语境中,那里被称作「商」地,他们的都城也被称作「大邑商」。

在周人的语境中,灭商之前,这里也被称作大邑商,在灭商之后,这里则被称作「殷」地,而商族人的一支后裔,由微子启率领在豫东建立宋国,那里在后世才被称作商丘。

插一句题外话,殷是周人对商人的他称,而不是商人的自称。很多人谣传美洲印第安人是商灭国后逃往美洲的商族人后裔,理由是「印第安」一词,是源于亡国后逃亡美洲的商族人相互问候的「殷地安」一词。

岂不是,殷既不是商人的自称,印第安也不是印第安人的自称,而是来自欧洲人对美洲原住民的他称。欧洲航海者误以为他们发现的美洲是印度,所以将美洲原住民称作「印度人」,音译也就是印第安人。

这一谣传,当然也就是闹笑话了。不过印第安文明与商文明之间的确存在一些相似之处,比如活人祭祀和蛇崇拜等等。他们也的确来自于同一个祖先,不过他们并非是在商亡的3000年前左右才分化,而是在1.5万年前就分家了。(参考「印第安人如何迁徙到美洲」一节)

话归正题,迁徙到漳河流域的先商人,又是如何抢在夏王国之前,与来自中亚的家马、马车发生联系的呢?我们下节继续解读。

END-

本文为寒山喷史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作者。

看更多历史文章,请关注 寒山喷史

更多历史探讨交流,加入Q-Q群 1 3 5 4 9 2 1 4 1

1.《dna显示商朝来源专题之殷商祖先来自哪里?先商文化如何形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dna显示商朝来源专题之殷商祖先来自哪里?先商文化如何形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