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这篇文章作者对晋察冀军区的一个区域进行了相当的研究,很多成果都很有洞察力,很多都是一种资料。
诚如作者所言:作为“口述的历史”,我在这里写出的文字,出自许多老干部之口。老干部的记忆,并非百分之百的准确。比如我就发现,许多的故事细节,都是老太太,而不是老先生想起来的。老太太记忆之好,观察之细,超过了老先生。1942年春,日军为实现其“确保华北,首先确保平原”的作战方针,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冀中区进行全面蚕食。鬼子先一步切断了冀中地区与北岳、平西、冀东各根据地地区的联系,使山区的根据地更加困难,也使冀中地区陷于孤立的境地,根据地面积大为缩小。
但最初,人们都还没有意识到。小鬼子在1942年的真正目标是人口密集、经济富裕的冀中,而不是平汉路以西的山区抗日根据地。
1942年5月,对晋察冀历史上来说,最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开始了。华北方面军鬼子的最终目标是晋察冀最富饶的冀中根据地,整个西部山区晋察冀根据地的吃、穿、用都要由冀中供给。但鬼子“五一大扫荡”的开局,却是从路西——平汉铁路西边的山区各个根据地开始的。
1942年,杨成武(右二)与高鹏(右五)、王道邦(右一)和被誉为“人民子弟兵老大哥”的崔络唐(右三)
41年底、42年初,晋察冀一分区主力三团奉命移驻满城县。在此之前,三团经常的驻地是易县塘湖。位置在一分区司令部经常的驻地管头、西北娄山、周庄的东面,面对鬼子伪军驻守的河北易县的县城。要三团从易县移驻到满城县,说明杨司令将一分区的活动范围开始向易县狼牙山的南部山区转移。因为1941年一整年的状况,都说明鬼子今后大扫荡的重点是在狼牙山区。而过去,满城地区因为靠近鬼子的保定这个大据点而不被看好,现在,靠近鬼子大据点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的。
满城地区是一分区的老根据,在凡八路军控制的地区,无论是根据地还是游击区内,均设有暗地里埋藏的电话线,当年叫“飞线”。所以只要满城地区一得到的消息,易县的周庄一分区司令部马上就会跟着知晓。一点都不耽误。但满城的情况与平西根据地相似,因为是山区,粮食和物资出产贫瘠,三团为了解决自己这个团两千来人的吃饭问题,不得不经常派出部队,越过平汉铁路到冀中去背粮。
三团的侦察连是三团最活跃的一个连队。当时驻满城的一分区三团侦察连两百来人,连长魏来成带大队坚守,指导员王栋组织了一个二十来人的便衣武工队。从42年初开始,王栋经常带着这支新成立的武工队去保定城内侦察。三四月间,天气转暖了,王栋为搞一些布匹给部队换装,几次去保定。
“搞一些布匹”,是杨司令的指示。眼看着天气转暖了,可一分区部队的夏季军装还没有着落呢。三团从冀中背回了一些布匹,冀中农民自己织的土布,当时叫“紫花布”。可数量远远不够,还差得很多。所以杨司令指示三团侦察连:“你们在保定火车站的仓库那边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搞到一些布匹。”
杨司令说“搞”,而不是“买”,那意思就很明确了,是要你不是偷就是抢,哪有“花钱”的意思。
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被服厂是没有厂房的,就是露天缝制衣服
不花钱搞东西,那绝对是王栋当年的特长。他在保定火车站里里外外转了几圈,看到日军的仓库里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储备,弹药、粮食、帐篷、医药什么的,鬼子岗哨的防守很严。王栋仔细琢磨不是个事,他赶忙回来,向杨司令报告:“杨司令,小鬼子又囤积了不少东西,是不是又要对咱们一分区进行大扫荡?”
杨司令沉思片刻,对王栋说:“不像,我看不大像。如果目标是针对咱们一分区的,那些小特务们,还有围绕着咱们的那些日伪军的炮楼子早就会有所动作了。咱们的内线一定会及早得到消息,报告给咱们。看来小鬼子另有大的目标,搞不好,小鬼子是要用来准备对其他根据地也一起进行大扫荡的。”
果不其然,时间不长,四月中旬到四月底,大批从山西、河南过来的鬼子兵,乘坐一列列闷罐式运兵车,分别在保定、石家庄、邯郸下了火车,马上拉开一条直线,先是向西虚晃一枪,造成好像要对一分区及平汉路以西的山区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的样子。最初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杨成武和许多晋察冀八路军领导人都没有意识到,鬼子的目标是从西向东,对冀中展开拉网式大扫荡的。
42年开始的五一大扫荡,是从对平汉路以西的山区根据地大扫荡开始的。可惜,当年的许多人、特别是领导人都没有看出这是个假像,还指挥着自己的部队向相对平稳的冀中地区转移呢。
当时,跟杨浩住在一起的李振军,是抗大二分校学员大队代理教导员。39年在一分区三团,他们两人同为三团的教育干事。以后,杨浩被调往平西挺进报,李振军则到了抗大二分校一大队。但是抗大二分校一大队,虽然上下级的领导体制不一样,但与一分区的驻地却是相互重合的。所以一分区司令部的干部与二分校一大队的干部同住在一起是很正常的。
1942年春天,原在冀中地区帮助冀中军区培训干部建立了抗三团的二分校,奉命撤回。所留下的“抗三团”由二分校一大队接管。当时,在平汉路以西的山区根据地吃黑豆的时候,冀中地区却可以吃饱饭。每次三团或一分区特务营的部队从冀中地区背粮食回来,对冀中粮食富裕的赞美声总是不绝于耳。尤其白面葱油饼的诱惑力,可以将许多处于半饥半饱中的八路军干部战士引诱叛变投敌,可见饥饿这个敌人有多么厉害。一听说到冀中去接管抗三团,于是李振军一大批人高高兴兴的打起背包连夜到冀中去了。临走前还向杨浩开玩笑似的许愿:再回来,一定不空着手,不是带白面饼回来,就是带白面馍回来。
他们哪里知道,马上,他们去到的冀中地区就要大难将至了。
1942年5月1日,日军对一分区的狼牙山一带大规模进行扫荡。杨成武其实在1941年的秋季反扫荡中就已经发现:每逢日军进山扫荡,狼牙山地区的老百姓就习惯于沿着每条山沟沟向山上走。日本人是很精细的民族,41年也发现了这个规律。所以41年秋季大扫荡,鬼子先沿着狼牙山下周边动作,大批的老百姓沿着山沟最后都汇集到狼牙山上,鬼子再包围狼牙山,以便很容易就将狼牙山地区跑到山上的数万军民一网打尽。当时,1941年9-10月间杨成武就总结出:不能按照鬼子的意愿被鬼子驱赶着跑,最后一定会跑到鬼子布下的大网里去。而应该迎着鬼子,在鬼子的包围圈尚未形成之前,从鬼子合围的缝隙中钻出去。
1942年“五一大扫荡”,鬼子仍按照这个方式进行。可惜,并不是所有的狼牙山地区的老百姓都能有杨成武这样的分析水平。
5月2日上午9时许,日军将山北、娄山、于家庄等村的男女老幼1000多人围堵到狼牙山棋盘坨下的花草峪。被围的人群中,有菜园村党支部书记、区民兵大队长许连生的妻子魏彩珍和徐水县县长的儿子唐小树。日军开始从人群中拉人,逼问:“八路军的伤员在哪儿?”“军粮藏在哪里?”人们将魏彩珍和小树围在中间,没有一个人吭声。敌人达不到目的,就用刺刀挨个挑,连吃奶的孩子也不放过。魏彩珍被拉出来,宁死不屈,被敌人连刺7刀,壮烈牺牲。小树也被刺成重伤。这次惨案,仅菜园一个村在花草峪一地就有30多人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100多人被刺成重伤,村子被烧成一片焦土。这就是被载入日本侵略者暴行册的河北易县菜园惨案。
1942年5月在平汉铁路以西山区的扫荡,比起1941年来,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这一次鬼子扫荡,分区机关在杨司令带领下,没有走远,也没有像往年那样向西转移,而是顺着漕河往东面的下游走,从周庄到裴庄,再向南钻进山里,这里是满城县的境内,地名是“黄仙洞”,驻有一分区主力三团的一个连。从黄仙洞再向西走,就是三团的团部刚转移的慈家台。随着一分区司令部悄悄转移到慈家台,跟随一分区司令部一起到满城的掩护部队从裴庄继续东行,经南独乐,到康家庄,在牛虎峪山口驻扎,警戒北面的松山、东北面的白龙、东南面的神星可能出现的鬼子队伍对黄仙洞的威胁。
眼看着鬼子在狼牙山区的扫荡攻势,杨司令在黄仙洞说:“这一次鬼子对狼牙山和平汉路以西山区的大扫荡,看来是雷声大,雨点小。怕是鬼子的扫荡重点并不在这里,也不在西部山区,而是另有地方吧?”
杨司令的话没有说错,抗战年间,一分区与平西涞水县的交界处,那时并不叫“易县”,而是一分区的抗日根据地“龙华县”。龙华县县长赵鹏飞,解放后的北京市副市长。1942年以来,当鬼子拉开一个大架势扫荡狼牙山东南地区,制造大屠杀血案的时候,冀中根据地开始遭受鬼子的大扫荡摧残,而与此同时,狼牙山北的龙华县却丝毫没有受到鬼子扫荡的威胁,他们的大生产搞得红红火火,正在推行一分区提出的“一户一猪,一人一鸡”的小农户经济发展目标。
赵鹏飞,2009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幸好,晋察冀八路军领导人很快就醒悟了过来:鬼子这一次用兵的真正打击重点是在整个华北的粮棉产地冀中地区。那一年的5月至6月,平汉路以东的冀中军区意外迎来了日伪军对冀中平原最大规模的扫荡。到了1942年5月1日开始,大批从山西、河南运来的鬼子集结完毕。在鬼子对一分区狼牙山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的同时,日伪军从石家庄至定县、保定至大城、沧县至德州一线出动,向冀中中心地区合围。那时还不知道日伪军的企图,是将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压缩在一起,最后至沿滹沱河、滏阳河、德州至石家庄铁路线构成的“铁环阵”之中进行歼灭。
莫堤是华北联大文学院的学生,她的同班同学之一,就是电影《小兵张嘎》的剧作者徐光耀。当年在冀中军区6分区锄奸科工作的徐光耀讲,1942年春,有一天他闯进分区作战室,猛然间看见墙上挂的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我们的地盘只剩下那么一点,十分震惊。心想这张图可得保密,除了首长和相关人员,任谁也别让看见,因为这实在是太恐怖了,真的会动摇军心的。
以后得知,大敌当前,冀中军区以一部兵力采用袭击、伏击、阻击等手段钳制进攻之日伪军,掩护机关转移,在深泽县白庄、无极县赵户村、肃宁县窝北镇、深县护驾池等地歼日伪军1000余人。经十数日辗转激战,中共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大部跳出日伪军封锁圈,机关转移至阳河以东地区,部队分散在内线坚持斗争。到了1942年6月上旬,日伪军占据冀中根据地所有县城和较大集镇、村庄,共建立1700多个据点,挖掘4000多公里封锁沟,把冀中根据地分割成2600余块。冀中军区遵照八路军总部指示,除留少数主力部队配合地方武装、民兵在冀中坚持斗争外,主力部队大部陆续向冀南、太行、北岳根据地转移。到了6月底,日寇基本上控制了冀中平原地区,冀中八路军主力被迫撤离冀中地区,一时不能返回。冀中根据地基本上变成了游击区及敌占区。
再以后,陆陆续续有从冀中逃回来的抗大二分校一大队的干部,历经磨难逃回到狼牙山区的一分区。他们不断带来不好的消息:一大队组成的抗三团在向南突围时被打散了,冀中军区的六分区主力团团长张子元投敌;军分区供给部政委肖光华叛变;抗三团副团长王洗凡投敌;藁城县县长李大刚叛变,接着是……抗三团大队代教导员李振军几个一大队干部在无极县被捕的消息。
李振军这些干部被捕,沾光在这是1942年,日本鬼子也在“大生产”的一年。由于一年前的日美开战,日本国内的资源极度匮乏,不得不加紧掠夺中国大陆的各种资源。这中间,就包括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人力资源。这一年在晋察冀大扫荡中被捕的八路军人员,不再被当场杀掉了,而是送到在石家庄、张家口设立的集中营,“甄别”之后,一批批或者送到日本本土,或者送到东北煤矿,充当下井挖煤的劳动力。
在一分区,一山之隔,狼牙山南,是一分区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狼牙山北,是日寇的统治区。日本人不知是怎么想的,战争年代,就想着挖一条两千米长的地下隧道,引拒马河水发电,在紫荆关修一座水电站。日本鬼子在紫荆关驻有一个大队,不过一个营的规模;还驻有一个伪军中队,不过一个连的规模,又抓了两三千民工,开始动工。杨司令命令当地的游击队进行不停的骚扰,绝不让鬼子建起水电站。
半个多世纪后读史,感到惋惜。杨司令眼光再长远一点,让他去建又何妨?最终留在中国,他一点都带不走。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缺水一年甚过一年,拒马河时而干涸、时而暴雨成灾,河水泛滥,紫荆关水电站成为了抗战历史记忆中的一个梦想。
正是1942年的大扫荡,使晋察冀军区进一步下定决心,深入进行精兵简政、机构调整。到了这一年的九月初,一分区两大变化,一分区副司令高鹏、政治部主任罗元发奉命到雁北指挥所任司令员和政委。三团政委王建中被提拔任分区政治部主任。已经担任一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的杨成武,现在又兼任地委书记。
接着,战斗部队也进行了机构调整,各团中的营一级、各连中的排一级组织编制都没有了。一个团被精简成五六个连,一个连被精简成五六个班,结果变成了团长直接领导几个连队,连长直接领导几个班。李青川、杨浩到了三团,发现侦察连指导员王栋也脱下了军装,换上了便衣,头上戴着一顶旧毡帽,以掩饰长年戴军帽所留下来的印记,亲自带着一个二十多人的“大班”频频外出活动。
42年鬼子扫荡,分区机关转移,来到了三团的满城县地盘上。这一次不是主动来的,是被动来的。狼牙山脚下已经成了鬼子的天下。看见杨浩到来,王栋笑着说:“怎么样,想不想换上便衣,跟我到满城去转一转?我请你到翠华楼吃馆子,任你随意点菜。”
龙华县武工队长刘贵(曾是王栋的下属和搭档)
翠华楼是当年满城县城里一家很有名的菜馆,王栋又是有名的敢说敢做,李青川急忙阻拦:“不行,他可不行。他那口湖北佬口音,一张嘴就暴露了。”
杨浩笑着说:“老李,你当真了,人家是在开玩笑呢。”
王栋立刻一本正经:“我可没开玩笑,别说满城,咱进保定也是跟玩似的,说去就去,没有含糊。不过这次咱频繁出动是另有任务。跟你们也有关。你们发现了吗?以前,1941年以前的历次反扫荡,杨司令都是领着分区机关先往北跑,以后往西跑。为什么不往东南跑?因为那些地方都是鬼子伪军的据点,是敌人防守最强的地方。可这一次反扫荡杨司令发现,越是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就越安全。所以今年,也许还有以后,小鬼子再到山区扫荡,我们就到鬼子在满城的据点跟前。一个村子藏百来个人,纹丝不动。我现在带领的这个小队,对外就叫武工队,我是队长,副队长是我们侦察连的一排长刘贵。全队二十多个人都是尖顶尖的好手,我从侦察连特意挑出来的。跟我们一起活动,无论在游击区还是在敌占区,都是最安全不过。李科长可别把我们给看低了。不信就来试试。”
1942年的夏季军装,因为五一大扫荡的缘故,王栋到底也没有能从保定搞到手。这使得他多少有点懊悔。但这一年的军装问题还是解决了。
一分区司令部直属队,有一个民运股长胡敬一。杨成武的回忆录中提到过这个干部。但他没有提到的,是这个干部的资格很老,曾犯过严重错误。似乎是在他当县委书记时的被捕变节问题。抗战开始后,胡敬一被晋察冀军区派到一分区,政治部组织科曾个别通知有关同志予以警惕。
胡敬一(1902-1974)
1941年,日本人在涞源县雁东地区开办的石棉矿需要人,一分区把胡敬一派去了。胡敬一在这个石棉矿里,为一分区部队搞到不少质量非常好的黄色炸药。还搞到了不少石棉矿为运送石棉的口袋布(《杨成武回忆录》中提到的是布匹,其实不是,是口袋布)。这批口袋布不知产自何方,数量不少,而且质量非常好,远远好过冀中生产的紫花布。
1942年,一分区发下的夏季单军装是有史以来质量最好的军装,平整、挺括,不像土布军装那样越穿越大。只要看看那时的一分区老照片就知道了。
1942年,杨成武、罗元发、徐德操、王道邦在易县狼牙山下的周庄一分区司令部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转发至您的朋友圈,与更多朋友分享!
【徽章与荣誉】badge_honor
专业人士精心打造 原创文章每日呈现
回望历史 关注荣誉 铭记功勋
自媒体中体裁唯一 独家推出
凤凰、头条、新榜多次上榜公号
1.《1937年民国徐水县长是谁专题之1942,“五一大扫荡”记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37年民国徐水县长是谁专题之1942,“五一大扫荡”记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4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