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的始发地

红色基因渗透在这个繁华城市的血脉深处

据统计,上海目前存在着600多处各种红色资源

包括旧址、近500处遗址和100多个纪念设施

这些红色资源遍布上海各区

他们巩固了历史,更包含了精神

小编来自上海16个区

选择了53个红色纪念地

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下。

这些地方

你打卡了吗?

黄埔

兴业路76号

兴业路76号,中共的大会址巍然耸立,这里是中国革命的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望志路106号召开。100年前,代表全国50多位党员的13位革命者,平均年龄仅28岁。在这里,他们用一个“火种”,点燃黑夜般的中国大地。

中共一大纪念馆由中共一大会址、宣誓大厅、新建展馆等部分组成,整体面积达到了9600平方米。新馆的展览综合采用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多种展示手段,各类展品超过1000件,全面系统地展示建党历程,讲好建党故事。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淮海中路567弄6号

站在淮海中路567弄门口看渔阳里,只是一处普通的民居里弄。但顺着弄堂走上几步,右转进“渔阳里6号”,便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俞秀松等8名青年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团的机关,就设在当时的霞飞路渔阳里6号,今天的淮海中路567弄6号。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对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起了发动和指导的核心作用。为了掩护和团结进步青年,同年9月,于此开设了“外国语学社”。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南昌路100弄2号

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100多年前,在这个石库门弄堂里,进步青年热烈讨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中国革命的火种燃起。

1920年初,《新青年》编辑部随同陈独秀来沪迁入渔阳里2号。1920年夏,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此成立。1921年6月初,经陈独秀、李大钊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中共一大后,此地成为中共中央局办公地。

2020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对外开放。饱经风霜的老宅重新回归,向人们讲述中国革命火种在这里悠悠燃起的历史。

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

云南中路171-173号

天蟾逸夫舞台旁有一幢两层钢筋水泥结构沿街楼房,看似并不起眼,却暗藏玄机。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28-1931年时的秘密机关旧址,也是中共中央在上海期间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处旧址。

1928年春,在上海担任党中央会计工作的熊瑾玎以商人身份租得云南路447号(今云南中路171-173号)生黎医院楼上的三间房间,并挂出“福兴”商号的招牌作为掩护,设立党中央政治局机关。1928年4月至1931年4月,这个城市中心的“红色心脏”见证了中国革命风云变幻的三年,周恩来、邓小平、李维汉、瞿秋白等中央政治局成员在这里工作,中央政治局很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共发出过100余份文件,指导全国革命。1931年4月26日晨,顾顺章被捕叛变,上海中共党组织机关遭到大破坏,但此处机关未被搜查,及时转移。

2020年10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对外开放,历史建筑风貌恢复如初,中共中央政治局秘密办公地的历史身影得以再现。

静 安

老成都北路7弄30号

在川流不息的延安路高架旁,静静矗立着两排百年石库门。青灰色的砖墙、黝黑的木门,记载着一段跨越近百年的风雨历程。这里就是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早年为党的中央局宣传工作负责人李达的寓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地下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的所在地。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青少年运动和妇女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明文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

茂名北路120弄7号

毛泽东一生多次来到上海,甲秀里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居所。

原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今茂名北路120弄7号,是上海毛泽东旧居所在地。

1924年毛泽东来沪,除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外,还参与领导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为维护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年6月至12月,毛泽东同夫人杨开慧、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岳母向振熙老人一家五口寓居于此。

为展示毛泽东居住在甲秀里时不为人熟知的峥嵘岁月,陈列馆增补了一批毛泽东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期间的相关展品,包括毛泽东的手迹和批复等,这些史料大部分为首次在大陆公开展出。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新闸路613弄12号

新闸路613弄12号(原新闸路经远里1015号),矗立着一幢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的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在1928年至1929年间,这里见证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在沪斗争的峥嵘岁月。

在尖锐复杂和险恶的环境中,中央军委对武装工农、举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指导红军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共中央军委机关也见证了周恩来、杨殷、彭湃等革命元勋的光辉事迹。这里也是彭湃烈士被捕地。90多年前,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搜捕,彭湃等在这里被捕入狱,最终壮烈牺牲。

虹 口

四川北路1468号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虹口区一条逼仄的弄堂内,中共“四大”正在秘密举行。大会出席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林育南、庄文恭、陈潭秋、李维汉、朱锦棠、范鸿劼、李逸、阮章、谭平山、项英、周恩来、彭述之、汪寿华、李立三、李启汉、王荷波、尹宽等20名,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弄堂里的群英会”。

遗憾的是,在上世纪30年代的淞沪抗战中,“四大”会址原建筑毁于日军的炮火。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四大”会址被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经过不懈的研究和考证,2011年虹口区在上海市的支持下,择址四川北路1468号筹建中共四大纪念馆,2012年9月7日正式开馆。

左联会址纪念馆

多伦路201弄2号

你是否读过鲁迅先生所写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文章?就像是左联历史上的标注,以纪念左联五烈士的视角,向我们叙述了一段关于左联的历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短短的多伦路上一度“群星璀璨”,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文化名人聚居于此。坐落于多伦路的左联会址纪念馆,便是以左联历史为载体,鲜活地刻画了左联战斗历程和光辉事迹。

展馆一楼,被打造成教室的模样。这里保留了百年前的天花板和地面,并根据文献复原了左联成立大会场景。一块黑板、一张讲台下面摆放着几张长凳,仿佛重现了1930年3月2日下午两点,左联成立大会在这里召开的情景。

李白故居

黄渡路107弄15号

李白烈士,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无线电台工作者之一。1948年12月30日凌晨,一封发给西柏坡的电报,成了李白生命的绝唱。

位于黄渡路107弄15号的李白烈士故居,是李白生前最后居住、工作和被捕的地方。

鲁迅故居

山阴路132弄9号

1927年至1936年,鲁迅在上海虹口度过了人生最后十年。

位于山阴路132弄9号的大陆新村是鲁迅在上海的最后住所,鲁迅先生于1933年4月11日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租下,1936年10月19日清晨5时25分在这里逝世,终年56岁。

在虹口区四川北路一带,还可以参观位于甜爱路200号的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于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了馆名。鲁迅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8万余件,以鲁迅的文稿、书稿、译稿、书信,以及鲁迅收藏的木刻作品和生活作品为主。

长 宁

愚园路1376弄34号

1927年10月24日,《布尔塞维克》杂志在上海秘密创刊,编辑部就这样设在了愚园路亨昌里418号。杂志历任编委会成员包括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人。

大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是《布尔塞维克》杂志第一时间传递了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众多的重要决议,宣传了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正确理论。

1988年10月24日,编辑部旧址作为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

江苏路389弄21号

江苏路389弄21号,弄堂尽头一栋不起眼的小楼,在1947年5月至1949年5月间,曾是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的所在地。

1946年6月,国共和谈破裂,全面内战爆发,中共在上海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而位于江苏路的上海局秘密机关,直至上海解放都未曾暴露。上海局也因此得以长期开展“第二战线”工作,巩固党的秘密战线。

2016年7月1日,经过房屋修缮和历史复原,机关旧址向公众开放。

复旦公学旧址

华山路1626号

1905年,教育家马相伯与于右任创办复旦公学。1912年,经孙中山领导的民国临时政府批准,将前清公产李鸿章祠堂调拨于复旦公学使用。今天的长宁区华山路1626号复旦中学,便是昔日复旦公学的这处旧址。

1919年5月5日晚,时任《民国日报》主编、复旦公学大学部中文系主任邵力子获悉,五四运动已经展开,于是第二天一早亲自到校,敲响了复旦校园里的钟声,成为“五四运动上海第一钟”。

2014年4月,祠堂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复旦中学校史馆沿用至今。

徐 汇

龙华西路180号

龙华烈士陵园坐落在有着千年历史的龙华古镇,是上海规模最大的红色圣地。位于其中的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是原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的刑场遗址。

1931年2月7日深夜,林育南、欧阳立安、恽雨棠、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费达夫等24人在此被秘密杀害,史称“龙华二十四烈士”。

1990年,龙华烈士陵园启动建设,园名由邓小平亲笔题写,江泽民题写碑铭“丹心碧血为人民”,陈云题写“龙华烈士纪念馆”馆名。庄严肃穆的龙陵,安葬着1700余位革命先烈。碧血丹心,忠魂不朽。

百代小楼

衡山路811号

今年4月30日,经过3年的修缮和布展,《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地”即首张唱片灌制地——百代小楼正式揭牌。

小楼建于1921年,位于衡山路811号。1935年5月3日,百代唱片公司临时搭建了一支合唱队,在楼内的录音棚中,录制了《义勇军进行曲》的首版唱片。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百代唱片更名为中国唱片厂,后又改称上海唱片厂、人民唱片厂。2001年,唱片厂、大中华橡胶厂等企业相继搬迁,工厂原址改建为了今日的徐家汇公园。

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

华山路1800号

2011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百年之际,钱学森图书馆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建成开馆,馆藏展品超过6.1万件,包括与钱学森有关的珍贵文献、手稿、照片和实物。

其中,有一份标注着“96分”的考卷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原来,1933年6月,钱学森参加水力学课程的期末考试,虽然答对了卷面所有题目,但在最后一题中因漏写了一处下标被扣去4分,体现交大的治学之严谨。

2020年,钱馆被核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在这里,人们可以感悟这位“人民科学家”精彩绝伦的一生。

普 陀

安远路62弄178—179 号内

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旧址位于安远路62弄原锦绣里178—179 号内。1920 年秋,中共上海发起组派李启汉在此开办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后改名为上海工人第一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由于学校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反感,于1921 年秋被租界巡捕房查封。锦绣里为1920 年由日资内外棉九厂出资建造的二层砖木结构的工房,共38 幢,占地8671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00 平方米,今已不存。

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前,也是历史上最早开办的第一所工人学校。半日学校旧址所在建筑将在修缮后重新开放。1989 年9 月被公布为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

顾正红烈士殉难处

澳门路300号

顾正红烈士殉难处位于澳门路300号。顾正红(1905—1925),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2月,日商纱厂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罢工,顾正红带领工人揭露帝国主义剥削工人的罪行,被枪杀,成为“五卅”运动导火线。

1959年5月,在顾正红烈士殉难处,塑建高2.5米的顾正红烈士像,并立纪念碑,碑上刻有时任华东局书记魏文伯题写的“顾正红烈士殉难处”8个大字。2008年5月30日五卅运动83周年纪念日,顾正红纪念馆在其殉难处原址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1989年9月被公布为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

沪西工友俱乐部遗址

西康路972弄

沪西工友俱乐部原址位于安远路278—280号德昌里内。德昌里地处公共租界西区边缘,是纺织工人聚居地,1924年9月,在中共中央委员、工运负责人项英领导下,在这里成立了沪西工友俱乐部,项英、邓中夏、李立三、刘华、瞿秋白、恽代英等经常到俱乐部讲课。1924年底俱乐部在19个纱厂中建立了工会小组,成员发展到近千人。1925年初,沪西工友俱乐部迁至苏州河北岸的谭子湾三德里,继续领导沪西的工人运动。

俱乐部旧址原为德昌里的3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的平房,现已不存。1987年被公布为上海市级革命纪念地,1989年9月被公布为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

杨 浦

杨浦区国福路51号

顶覆绿色筒瓦,黑色钢窗,浅黄色水泥拉毛墙面,这便是陈望道旧居,如今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

1920年春天,陈望道在老家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柴屋里翻译《共产党宣言》。一天,母亲给他送了粽子和一碟蘸粽子吃的红糖水,结果他太投入翻译,错把墨汁当成红糖水蘸着吃了。

过了一会儿,母亲在屋外问:“还要不要再添些红糖水?”他连声答话:“够甜了,够甜了!”待母亲进来收拾碗碟时,才发现他满嘴墨汁,他自己却浑然不知。

这就是“真理的味道”的故事。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伴先生送走了一个个漫长的寒夜,又迎来一次次黎明的曙光。1920年4月下旬,陈望道终于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翻译工作,并把译稿带回上海。

国歌展示馆

杨浦区荆州路151号

1935年初,上海电通公司迁到原荆州路405号,在这里拍摄了电影《风云儿女》。电影故事梗概的作者田汉为《风云儿女》所写的自由体诗《万里长城》一节的内容,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义勇军进行曲》从这里唱响中华大地。

2009年,一座以国歌为主题的国歌纪念广场、国歌展示馆建成。每天,过往的人都会驻足看看国歌主题雕塑,听一听国歌的旋律。

馆内珍藏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是国歌展示馆的“镇馆之宝”。首版唱片当年发行量极少,馆内现存的这张首版唱片,保存完好,放到唱机上仍能正常播放,激昂的旋律跨越时空,催人奋进,历久弥新。

秦皇岛路游船码头

杨浦区秦皇岛路32号

从杨树浦路转进秦皇岛路,秦皇岛路游船码头临江而立。游船码头的前身,是黄浦码头。

1919年到1920年间,“睁眼看世界”成为觉醒了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共识,包括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在内的650余名学生从黄浦码头登船出发,远渡重洋赴法国追求新知。

如今,这里是上海黄浦江游览重要的水上门户,是按照“世界会客厅”要求开发建设的集浦江游览和滨江游览为一体的水岸联动综合体。

秦皇岛路游船码头候船大厅内,有一个“初心启航展示厅”,通过图像、展板、声音、实物和互动体验区,展现了百年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历史场景。

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

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中海龙科技大楼南侧约50米)

外观看起来像个沐浴在阳光里的“木盒子”,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位于始建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旧址。

展示馆既延续了老木行的“基因”,又融合了“5G+8K”、“3Dmapping”等高科技展陈方式,全面展示杨浦的过去和未来。

杨浦百姓亲切地称此地为“人人馆”。穿梭于走廊间的时候,身边栅格墙上挂满了杨浦市民自己拍摄的滨江美景。“光阴的故事”互动屏幕上正不断播放着杨树浦老居民口述的历史。

宝 山

上海解放纪念馆

宝杨路599号

宝山烈士陵园东侧,一栋小楼造型别致,它就是“上海解放纪念馆”。

馆内,300余幅图片资料,142套共计302件革命文物和历史档案、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上海新中国成立前后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

传统场景与现代多媒体幻影成像、视频投影及声光电仿真技术融为一体,重现当年上海战役的局部战斗情景,参观者身临其境般见证人民军队解放上海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

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

龙镇路205号月浦公园内

热闹的月浦公园内,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静静地坐落在此。

纪念碑坐北朝南,碑座采用红褐色的大理石,庄重肃穆。碑的主体是两位高擎红旗、手持钢枪、充满怒火的解放军战士雕像,象征着广大指战员为解放大上海、迎接新胜利而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战士的身边是被攻克的敌碉堡残垣,象征着月浦攻坚战的艰苦卓绝和战况的惨烈。纪念碑碑高5.15米,标志着月浦镇于5月15日解放;连花坛总高5.27米,象征着5月27日上海胜利解放。

罗店老街“公大酱园”

罗店镇塘西街72弄5号

罗店老街“公大酱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在罗店地区的秘密联络点。

新中国成立前,这家其貌不扬的酱菜馆里,却干着轰轰烈烈的革命大事。

1939年,酱园老板的弟弟王同衍与好友嘉定人毛平东成立了一个叫“青年抗日团”的组织,目的在于团结青年,共同抗日。罗店的地下党员在此秘密接待上级领导人,开展革命斗争,坚持到宝山解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它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如今它隐在老街一角,像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看着历史的洪流缓缓前行。

藻北小学复名缘记碑

顾村镇共富路75号共富新村小学内

藻北小学始建于1944年,由当地有名望的教育人士李西坪担任校长。

1944年地下党派人到此校任教,并负责开辟宝山藻北地区的地下党工作。藻北小学成为中共市郊工委沪北区的机关所在地,也是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宝山地区的重要活动基地。

学校新中国成立前被毁,解放初重建,易名为胡庄小学。1987年迁址重建复名藻北小学。同年4月,为纪念藻北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在该校东南角设立复名缘记碑。

2004年,因藻北小学动迁,复名缘记碑迁至共富新村小学。

闵 行

七宝镇新镇路1050号

1928年,“白色恐怖”笼罩上海,反革命势力疯狂搜捕共产党人。在此背景下,盛世铎和杨品珍两位中共地下党员相继来到明强小学,分别化名为盛幼宣、杨逸菲,以教员的身份作掩护,一边秘密开展联络活动,一边在课堂上传播革命思想,教唱革命歌曲,带来了马列主义的新思潮。

1929年底和1930年初,在党组织策划领导下先后发动的奉贤庄行暴动和南汇泥城暴动受挫后,有多名领导人和参与者相继撤到七宝休整,其中一些还由盛幼宣、杨逸菲接应,安插在明强小学任教。

1932年秋,七宝地区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明强小学正式成立。在他们的影响下,一大批学生和群众加入革命队伍。

华漕抗战纪念馆

华漕镇北街17号

华漕村北街17号,是一个看似寻常的院子。但鲜为人知的是,84年前,这里曾驻扎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苏浙别动队第一支队第三大队”,其第二、三中队里的300多位烈士也牺牲安葬于此。

1937年10月20日,第三大队大队长任达接令连夜率队直奔华漕,并带领一中队抢先占领吴淞江北岸阵地;二、三中队驻扎在镇上的华漕庙及其附近(就是今日华漕村北街)。10月23日下午两三点,驻地上空突然出现十余架轰炸机,对华漕进行了狂轰滥炸,战士们倒在血泊中,老百姓埋在废墟里……

10月29日、30日,留在镇上的队员们含泪掩埋战友的遗体,镇东那个小浜似的大炸弹坑成了100多位烈士们的归宿地,其余的烈士遗体被分别埋葬于四处的小壕沟内。这些小壕沟原是老百姓所挖,以防敌人空袭,最终成了烈士们的长眠之处。

七号桥碉堡

漕宝路七号桥东侧

在闵行文化公园西南角,一座蘑菇状的巨型碉堡静静矗立着。这就是“七号桥碉堡”,也是闵行区境现今仅存的造型奇特、体量较大的战争遗留建筑。

解放战争时期,漕宝路是进入上海市区的重要通道,水陆交汇处的七号桥自然成为上海西郊的重要战略要点。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率先向敌碉堡守军发起攻击。由于国民党军在七宝的防御工事相当之坚固,解放军伤亡惨重,经历三天三夜鏖战,终于打开了解放上海的西大门。

如今,七号桥碉堡已残破不堪,但遍布其周身的数十个射击孔仍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当年那场战役的残酷。

浦 东

川沙新镇川南奉公路4398号

张闻天故居坐落在上海浦东东海之滨的祝桥镇邓三村,是一座一正二厢房庭园。

张闻天同志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对于当时一系列正确决策的形成、完善和执行,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红色泥城主题馆

泥城镇南芦公路1887号

红色泥城主题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镇南芦公路1887号,占地面积7990平方米。

在这片堪称“浦东延安”的革命热土上,发生过闻名全国的泥城暴动,打响了浦东抗日第一枪,诸多勇士南渡浙东开辟抗日根据地,泥城青年300多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赴朝参战。

“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德州路380弄1号

“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了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为发展核武器走过的光辉历程;记录了82位上钢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青春的激情岁月;刻画了“两弹”功臣们晚年回到上钢为社区建设发挥余热的点点滴滴。

嘉 定

塔城东路486号

青松肃立,竹静兰幽。嘉定区塔城东路486号,有一处3.5万余平方米的建筑——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那里安葬着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牺牲的嘉定籍烈士,也是嘉定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精神家园。

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嘉定籍烈士共有741名。其中在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22名,抗日战争时期牺牲43名,解放战争时期牺牲487名,新中国成立后牺牲189名。为了让革命烈士有一个安魂处、让人们有纪念英烈的场所,1959年,嘉定建造了革命烈士陵园。

陈君起纪念馆

南翔镇和平街255号

南翔古镇景区内一处闹中取静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建筑面积不足百平方米的纪念馆。场馆虽小,但对于嘉定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史却至关重要——那里是陈君起纪念馆,记录了嘉定首位共产党员陈君起的传奇一生。

陈君起1885年出生于南翔,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南京地委妇女委员、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妇女部长。1927年4月10日,中共南京地委在大纱帽巷10号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凌晨2点,陈君起等10人被捕,后被秘密杀害。

外冈游击队纪念馆

外冈镇恒谐路999号

“中医司令”吕炳奎1914年1月出生在嘉定一户普通农家,长大后投身中医药事业。日军侵占上海、嘉定沦陷后,吕炳奎经营数年的中医馆在风雨中飘摇,他毅然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典屋当田收购了十余支步枪、一支手枪和一挺机枪,组建民众自卫队。

这支部队成为“外冈游击队”的前身,后接受党的领导,融入抗日洪流。他们处决汉奸、火烧敌机、伏击日军汽艇、在徐行八字桥与日军激战。纪念馆通过三个展室、80余件文物、史料等,生动再现了外冈游击队的事迹。

金 山

袁世钊烈士故居

枫泾镇南大街123号

在枫泾古镇南大街123号,有一座百年老宅临街矗立,正是革命烈士袁世钊的故居。在这座上下两层的砖木结构小楼内,袁世钊生活及从事革命工作至1928年。

袁世钊,1904年3月出生,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枫泾南镇第一位中共党员,他建立了区域内最早的党组织,组织发动了震动上海、影响苏南的“枫泾暴动”,后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1931年2月,袁世钊于镇江北固山英勇就义。

“为革命牺牲是最光荣的,时代的车轮在前进,革命一定成功,不过时间关系,等着吧!我的精神永远不会消灭……”这是袁世钊留给父兄遗书中的一段遗言。

金山区烈士陵园

东海村镇镇南路2042号

在金山区漕泾镇,金山区烈士陵园安静坐落,50位烈士长眠于一片盎然绿意中。

这座陵园前身为“漕泾33烈士墓”,是为纪念在漕泾海滩进行渡海训练时遭敌机偷袭壮烈牺牲的33位烈士,于1950年2月修建而成。1950年1月23日,解放军27军80师238团2营指战员正在漕泾海滩进行海上演训。上午9时,从舟山群岛飞来两架飞机。此时,指战员们首先想到的,是附近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他们并未撤退进村,而是全体就地卧倒,作好反空袭的战斗准备。炸弹接二连三地在指战员身边爆炸,33名烈士壮烈牺牲。

2012年,金山区人民政府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扩建修缮并更名为金山区烈士陵园,除了原先的33位烈士以外,还长眠着之后不同时期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17位烈士。

新街暴动纪念碑

月工路与金强路交叉口南50米

在金山工业区新街村,有一块宽7米、高3.5米的大理石纪念碑:3位手持大刀和钢枪的英雄眼神坚定、斗志昂扬,下方“新街暴动纪念碑”七个大字跃然眼前。

故事还要从新街暴动领导者李一谔讲起。李一谔不仅是金山第一位共产党员,还是金山和平湖地区共产党组织的缔造者、创建人。

1929年2月6日傍晚,李一谔带领“红色暴动队”队员和农会会员,从甪里、大石头、金卫、甸山、马棚、官桥等地分路向新街逼近,烧毁恶霸土豪张忍伯家前埭院宅,并将张忍伯罪状和宣传标语贴遍大街小巷。但在国民党当局大批军警的追捕下,李一谔不幸被捕,于3月10日就义于松江西河庄刑场。

新街暴动后,金山地区一夜之间冒出了许多的共产党,他们的出现在这块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种子。

松 江

钱家草路和大方路交叉口附近

枫泾暴动指挥所旧址(大方庵)位于松江区新浜镇赵王村香长公路南侧。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派陈云到青浦、松江、金山一带,发动农民开展秋收暴动。当时,大方庵成为农民革命军活动中心,枫泾暴动指挥所就设在大方庵内。

1928年1月19日,农民革命军即遭到国民党的围剿。因寡不敌众,吴志喜、陆龙飞二人不幸被捕。1月26日,二人分别在松江和枫泾英勇就义。小蒸、枫泾地区的革命力量在敌人的血腥镇压下遭到了严重的摧残。枫泾暴动失败后,陈云被悬赏通缉,即转移到浙江嘉善李桂卿家,化名李介生隐蔽下来,继续领导淞浦地区的农民革命斗争。袁世钊等共产党员不顾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危险,几度秘密返回枫泾,继续发动农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近年来,大方庵几经修复,设置了“枫泾暴动史料展”。枫泾地区的农民武装暴动,与上海郊县及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武装暴动遥相呼应,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形势发展。

“红色堰泾”党建文化宣传长廊

杨典公路688号

叶榭镇堰泾是一块古老的土地,一块英雄的土地。这个面积不大的村落,从1927年到1948年,曾经走出过24名地下党员,数量约占松江区的四分之一。叶榭镇第一位共产党员蒋三大、浦南地区党的第一个地下组织叶榭党支部都在这里诞生,被誉为“共产党员之乡”。

蒋梯云出身于一个生活相对富裕的地主家庭,在日军全面侵华之后,屡次组织抗日游击队,尽管多次失败,但仍然不屈不挠,加入共产党之后,更是遭到日、伪、顽各方势力的迫害,几乎破家丧身,但仍然坚强不屈、英勇斗争。

2019年,叶榭镇堰泾村在蒋梯云故居附近建造“红色堰泾”党建文化宣传长廊,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了革命先烈当年的峥嵘岁月,见证着风雨如磐的年代。

松江区烈士陵园

车墩镇南门村联络公路753号

松江区烈士陵园的前身是坐落在县苗圃桃园内的松江革命烈士墓地,侯绍裘、姜辉麟等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纪念着历史,见证了变迁。

如今,松江区烈士陵园附近一片祥和安宁,但往前追溯几十年,这里也曾硝烟弥漫。

九峰三泖育英杰,松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涌现了大批仁人志士、革命英烈。松江烈士陵园纪念馆中还记录了近200位英烈的光辉事迹。其中年纪最小的烈士仅16岁,最大的也才40岁。

青 浦

陈云纪念馆

练塘镇朱枫公路3516号

青浦西部,距离练塘古镇不远处有一条俗称“三里塘”的小河,河边下塘街上有一座砖木结构的老式民居。1911年至1919年,“共和国掌柜”陈云在这里度过童年时光。后来,14岁的陈云离开三里塘和下塘街,去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2000年,在陈云同志诞辰95周年之际,以这座老式江南民居为基础,陈云纪念馆建成开馆。纪念馆总占地面积65亩,由陈云铜像广场、陈云生平业绩馆、陈云文物馆、陈云故居等组成。

任屯血防陈列馆

金泽镇西岑任屯村111号

血吸虫病大多流行在江河湖沼密布的地区,江南水乡青浦虽美,却从地理条件上为血吸虫繁殖提供了“温床”,青浦曾是上海郊区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中疫情最严重的一个。无数专家教授和防治人员深入青浦农村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1983年,青浦消灭了血吸虫病。

陈列馆是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血吸虫病防治陈列馆,讲述了上海青浦人民坚持奋战30多年,防治结合、消灭钉螺、送走瘟神以及后续巩固监测的故事。

小蒸农民武装暴动陈列馆

练塘镇小蒸社区三管桥路86弄

“共产党,扒平王,一夜打死七只狼,财主人家泪汪汪”,直到今天,青浦区练塘镇小蒸地区的老人们还会哼唱这首90多年前流传的抗租抗息斗争歌谣。

在练塘镇小蒸社区老街东首、三官桥路86弄,坐落着一座小蒸农民武装暴动陈列馆,百余平方米的展馆内陈列了1927年底至1928年初,陈云、吴志喜、陆龙飞、陆铨生等发动领导的小蒸农民武装暴动的相关史料,真实反映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青浦的早期活动事迹。

练塘镇东庄村

练塘镇东庄村蒸东288号

东庄村,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的一个小村庄,近百年前却是沪郊农村革命斗争的前沿阵地。“一抹红云映水色,两行浓墨书传奇”,这两句话说的是东庄村重视红色文化传承。

1927年3月,中共青浦县独立支部成立;当年9月,青浦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也在当时的小蒸地区宣告成立。同年11月,中共青浦县委建立,陈云任县委书记。次年,在陈云的领导下,小蒸农民武装队伍发起了有名的“小蒸暴动”。

奉 贤

奉粮路70号奉城第一中心小学内

中共奉贤县委旧址是奉贤革命的发源地,见证了中共曙光中学特别支部的成立,这是奉贤境内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旧址内设四大展厅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时期为背景,重点介绍了刘晓、李主一等革命先辈的事迹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迎接奉贤解放的情况。旧址以开展特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为主,已成为奉贤全体党员、市民、团员青年团体重温革命历史,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的所在地。

赵天鹏烈士纪念碑

四团镇文鹏路169号

赵天鹏(1903-1928),男,今浦东新区泥城镇横港村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6月16日晚,赵天鹏奉命执行处决国民党四团区东一乡行政局长恶霸张沛霖,在撤离途中与敌相遇时被捕。1928年7月2日,天下着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的好儿子赵天鹏同志被敌人五花大绑,押到四团镇的银杏树下,一路上,赵天鹏同志视死如归,高唱国际歌,临刑前,天鹏同志高呼:“反动派必将灭亡”、“人民一定会翻身”、“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惊惶失措的敌人急忙向天鹏同志射出罪恶的子弹。

敌人一连开了七枪,天鹏同志才慢慢地倒在高大的银杏树下,25岁的赵天鹏,为革命事业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

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

庄行镇红十字路(近纪念塔桥)

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建于1967年5月,现已被定为区级保护文物,分别于1985年和2008年重新翻建,碑上“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九个熠熠生辉的大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前副部长、领导庄行农民暴动的刘晓同志亲自题写。

“庄行暴动烈士纪念广场”是由已故国家领导人陈云的长子陈元题写。肃立在纪念碑下,仿佛又看到了先烈们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

崇 明

竖新镇跃进村1016-1号

每年7月30日,崇明区竖新镇常有人买不到豆腐,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竖河镇大烧杀死难者。1940年7月30日堪称“崇明最黑暗的一天”:日军以搜查抗日游击队为名,在竖河镇大肆烧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120余人。

事实上,当时游击队常在竖河镇老街上的茶馆开会,不少百姓都知道游击队动向,但就是没人说出来。

遗址占地面积5.3亩,内设竖河镇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碑、3000平方米祭扫广场和300平方米遇难同胞纪念馆。

海界宅事件纪念馆

竖新镇堡西村1549号

简陋的屋内,一张老旧八仙桌上点着一盏煤油灯,灯光下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正站着慷慨陈词,还有两人正在全神贯注聆听,另有一人拿着纸笔认真记录。

馆内这些蜡像,还原了1930年4月12日崇明县工农兵代表会议的部分场景。当晚,中共崇明地下党在海界宅开会讨论“五一”示威游行和大罢工。由于情报泄露,会议遭到反动军警突然袭击,大批党员被捕,史称“海界宅事件”。

纪念馆位于竖新镇堡西村老村部二楼,展示了海界宅事件的大量图文资料。

施家河沿地下党斗争史展览馆

竖新镇椿南村806号

施家河沿是崇明革命斗争的“火种”点燃之地。在中共崇明地下党组织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地处今竖新镇直河港至相见港约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施家河沿区域至关重要——该区域是当时地下中共大椿支部的驻地,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崇明地下党组织重要的活动地之一。

展览馆由崇明火种、红色堡垒、英雄辈出、卓绝斗争和生活区展示等板块组成,讲述了吴明福和周展、吴文彬、施潜等施家河沿主要中共地下党员亲身参与过的几个革命斗争故事。

上海16个区,53个红色纪念地

你“打卡”过几个?对哪几个印象最深?

欢迎投票(请投5票)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胡幸阳

来源:作者:上观区情

1.《21世纪民国上海专题之上海,一座光荣之城!16个区的红色地标,你打卡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1世纪民国上海专题之上海,一座光荣之城!16个区的红色地标,你打卡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