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源
福建土楼名片:田螺坑
由于个人喜好,近年来选择酒店基本上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或壮丽的景观,不一定是国际大牌,不单纯是找酒店,而是选择了美丽的旅游目的地,达到了旅游探索的目的。
2008年,福建土楼共计46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早就是中国传统建筑响当当的历史名片。
春节前,我们来到了福建南靖的塔下村,也就是「青普文化行馆.南靖土楼」的所在地。
塔下村,建于1426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最早的祖先叫做华太婆,现约有300户人家,被誉为闽南周庄,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也是著名的侨乡。2019年1月,塔下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塔下村航拍
客家人由中原迁到闽南、粤东等地,他们在迁移的过程中喜欢沿途寻找水草丰美之地,特别向往世外桃源。
塔下村,建于山谷深处,在这里生活,就是真正的归隐深山,村内有一条“S”形的河流,房子沿河而建,因河流的两岸分别保留一座圆形的土楼,因此又被称之为太极八卦村。
2014年11月,青普CEO杨雪山第一次来到南靖塔下村。当他住进客家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土楼里,才深切感受到,在迁徙中扎根于异境,把他乡改造成故乡的精神,这是客家先辈们留给后代最大的财富。
行馆选址在僻静的塔下村,而非云水谣或田螺坑,也是基于客人体验的考虑,避开商业,能更好地体验到纯粹的本土文化。
△清晨,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入仙境
万物有灵,安静如斯。隐于山脚下的「青普文化行馆.南靖土楼」位于塔下村内河的上流,包含三座清末家族聚居性方形土楼,一座小型民国独栋土楼,和一座民国风格三层青砖楼,还有部分附属于土楼的构筑物。
五栋楼分别名为稻孙楼、文选楼、耀东楼、和源楼、会源楼,其中稻孙楼历史最悠久,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
△民国风的会源楼
行馆的改造设计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华黎完成,改造完建筑面积2405平米,其中餐厅为新建部分,共计26间客房。
“整体功能追随结构,最大层度保留原有结构框架,并依据这个结构框架进行空间设计,植入酒店功能;立面设计时,遵循当地原有立面逻辑,最大限度还原当地的建筑语境。”
——主持建筑师华黎
△贯穿于行馆的溪流
2.
百年土楼的芳华
△早上九点,阳光正好
「青普文化行馆.南靖土楼」的设计尊重本土建筑文化,为了让客人最大限度地体验客家风情,建筑的首层均为公共空间。
△庭院
拂过山谷的清风、阳光,仿佛闽南的晨雾仙境,把人间的空灵与圣洁全交给了塔下。充满诗情画意的浮光掠影,瞬间令人敬畏。
△充满诗意的浮光掠影
△庭院的地面
入住会源楼的201房,依山傍水,彻夜的溪流声,让人仿佛回到了最初的自然境界,林幽壑深处,让心慢慢平静下来,独享慢下来的美妙时光。
△夜幕降临时的会源楼
△夜幕下的夯土墙
在华黎的建筑实践中,建筑并非仅仅被视为一个形式物体,而是被理解为一个与其环境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行馆入口
△阳光照耀下的夯土墙
△新建的餐厅.灰瓦墙
华黎的项目大多处于具有鲜明的自然以及历史人文特征的场地中,其设计实践通过深入挖掘建筑的场所意义以及充分运用此时此地的条件,营造根植于地域文化与环境的建筑和景观,并诠释其营造过程中涉及的丰富意义。
新建的餐厅,采用回收的灰瓦墙作为主要建筑材质,也很好地回应了场所的语境与精神。
△花与老房
△公共空间
△过道
△石桥,摄影环球设计
△餐厅户外阳台拍和兴楼
在整个改造设计中,建筑师力求保持原有客家土楼建筑及当地场所空间氛围,保留夯土及木构材料细节,通过空间、家具、文化艺术装置的介入等手段,促进传统文化理念及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和谐交融。
△稻孙楼内院
在改造的过程中,将原有内部结构全部打通,重新运用当地传统土木建筑方式重建内部。外部修旧如旧,内部则尽量呈现处建筑的芳华。
△木柱石座细部
客家土楼,外部的夯土墙有一米多厚,内部使用的是木柱石座的结构,防止虫蛀,还能提升美感。
△稻孙楼内院
岁月蹉跎,时光将青苔留下。守望苍穹 ,墨痕深浅,那是塔下村20代人的传承,一座老房,见证了一段芳华。
△文选楼内院
△文选楼内院
△文选楼内院.古筝
我们能从公区的设计上感受到主人对客人的关怀,在青普,拥有众多的艺文活动空间,在建筑的内院,是浓浓的文艺气息,书画展览、客家古物件展览、古筝、钢琴、茶艺、手工陶土、瑜伽等等,都是极好的文化体验。
1.《百年土楼改建的归隐系行馆,超凡体验,远胜国际五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百年土楼改建的归隐系行馆,超凡体验,远胜国际五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