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字源于烧古代西餐的“牡蛎”。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窑炉生产硅酸盐制品最早的国家。约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有烧制陶器的穴窑。这种古老的窑已经是由燃烧室、 窑室、火道以及调节炉温用的大小不一的火眼所组成,烧成温度可达1200°C左右。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前11世纪)出现了烧成温度更高的半陶半瓷窑。

事实上,在宋朝以前中国的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绝大多数都是陶器,是与瓷器不同的种类。而中国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哥窑、定窑、定窑,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今天,我们来确切讲解一下钧窑的美。

中国五大名窑--钧窑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乾隆《赏钧红》

钧窑,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钧瓷数百年之盛烧不衰,因为其有独特的工艺特征和风格。古书中也曾有记载。

清代道光年间《禹州志》记:"州(即禹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之中有镇曰'神垕'。有土焉,可陶为瓷。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色,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赞美曰:"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巧,其为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作幻色,物态直名之窑变。"蚯蚓走泥纹,是钧窑的另一大工艺,窑之釉扪之甚平,而内现粗纹垂垂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印,是钧窑之特点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金)天青釉胆瓶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钧讹作均,相沿已久,胎质细,性坚其体略重。釉具五色,浑厚浓润,有兔丝纹。红若胭脂朱砂者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者次之。其釉分为两种:一曰细平釉、一曰橘皮釉。橘皮釉亦属后起者,故兼有紫斑者居多。无釉之处呈羊肝色或芝麻醤色,乃真物也。均称厚而匀、元瓷釉厚而垂、均之胎釉皆细、元瓷之胎釉皆粗、均之釉无论深浅浓淡皆混然一律、元瓷之釉浓处有时或起条文,浅处有时仍见水浪。钧窑不仅开创了我国窑变釉瓷器的先河,而且钧窑器物的成型和高超的烧窑技术,一直为后世赞叹不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金-元)钧窑月白出戟尊

1955年,禹县(今禹州)陶瓷厂开始研制、探索湮没已久的钧瓷胎釉的基本配方与烧成技术,不仅烧制出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传统色釉,还发展了十多种花釉,并增加了现代日用器皿、艺术陈设瓷等新品种。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开始,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金-元)钧窑天蓝丁香紫葵花式盆托

钧窑瓷器历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是因为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钧瓷铜红釉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 投稿/合作热线:0374—2077979
  • 邮箱:taociTV666@163.com
  • 网址:www.c
  • 中国陶瓷频道河南办事处

1.《关于150件民国胆瓶价格我想说问窑之美,其名有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50件民国胆瓶价格我想说问窑之美,其名有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7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