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人们编排对成就有相当大影响或艺术风格相似的诗人作家,共同提及组队的方式。例如《建安七子》、《大林七贤》、《唐宋八大家》等。
在唐代,这种现象更为常见。在初唐时期,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四人,被并称为“文章四友”。说是“文章四友”,但这四人在文坛上的成就和影响,却更多地表现在诗歌创作方面。并且这四个人,也都是科举考试方面的成功者,堪称学霸。
1、 李峤,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氏,麟德元年(664年)进士。进士及第之时,李峤年方十九,堪称少年成名。在大唐官场上,李峤混得风生水起,曾经三度出任宰相一职。但是李峤为官多年,却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政绩成就,官声政德很是一般般。尤其是李峤阿附张易之兄弟、武三思的行为,颇为人所不齿。在酷吏的淫威之下,为狄仁杰等含冤入狱的大臣上书辩冤,是李峤从政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虽然政绩乏善可陈,但李峤为官清廉,生活简朴,这一点很值得称道。相传李峤在做了宰相之后,所用被褥床帏依然为家常粗布制作。武则天知道此事之后,认为有失体统,便赐予李峤不少绫罗绸缎制成的床上用品,命令其必须换用。第二天上朝之后,李峤禀告武则天道:“皇帝陛下,我昨天晚上睡在陛下赐予的绫罗绸缎中,浑身不自在,整整一宿没合眼。看来,我只有用家常粗布的命啊。”哭笑不得的武则天,只好随他去。
李峤酷爱诗文写作,是武后、中宗时期的文坛领袖之一。他的文章善于用典,工于骈偶,辞采华美,被时人公认为朝廷大手笔。开元名相张说,称李峤的文章“如良金美玉”,《旧唐书》则称其文章为“一代之雄”。
相比于文章,李峤的诗作在后世影响更大一些。李峤诗作颇丰,在当时广为流传。李峤的诗,中唐时期曾随遣唐使传往日本并大受欢迎,成为展现大唐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载体。李峤的诗,以五律成就为最高,存世数量也最多。“月宇临丹地,云窗网碧纱。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水向浮桥直,城连禁苑斜。承恩恣欢赏,归路满烟霞。”这首《甘露殿侍宴应制》,被一些诗评家视为初唐五言律诗最佳作之一。
李峤的怀古长诗《汾阴行》,相传把唐玄宗李隆基两度感动得为之泪下。有一年,李隆基夜登勤政楼,命宫中艺人唱曲娱乐,艺人便献唱了李峤的《汾阴行》。当唱完“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四句后,李隆基听得百感交集,不禁潸然泪下,连连感叹道:“李峤真才子也!”“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在逃往四川途中,登上一座高山回望长安,心潮起伏之下,不由又吟诵起这四句诗,并泪眼婆娑地再次感叹:“李峤真才子也!”
有不少人认为,李峤的诗形式大于内容,缺乏思想性,不具有大格调。这确实是李峤诗作的一个短板,但是这并不妨碍李峤在诗歌创作方面自成一家,风格鲜明,进而广为流传,影响久远。
2、 苏味道,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氏,乾封二年(667年)进士。苏味道自幼聪颖好学,年纪不大便以文才闻名四里。跟李峤一样,苏味道考取进士身份之时,也是只有十九岁。在从政早期,苏味道仕途不算很顺。武则天当政时期,苏味道时来运转,官至大唐宰相。但是当了宰相以后,为人圆滑的苏味道,处事模棱两可,不敢坚持原则,瞻前顾后怕得罪人,人送外号“苏模棱”。为官后期,因为受张易之牵连,苏味道被贬官四川,并在那里病故。
在诗歌创作方面,苏味道长于五律,在当时名气很大,与李峤并称“苏李”。又是“文章四友”,又是“苏李”,还都做过大唐宰相,李峤与苏味道两人的诗文官场交集,真是很有意思。
苏味道的诗,多为应制之作,虽然词藻浮华艳丽、形式重于内容,但是也有自己比较鲜明的艺术风格。“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正月十五夜》, 是苏味道的代表作。此诗把东都洛阳元宵节闹花灯的盛况,描绘得绚丽多彩、热烈生动,因而成为传世之作。其中“火树银花合”、“明月逐人来”堪称名句,尤其是前者,更是千古流传,对后世影响甚大。
苏味道去世后,一个儿子留在了四川。这个儿子,便是北宋诗文大家苏洵、苏轼、苏辙的先祖。大名鼎鼎的“三苏”,个顶个是大神级的存在。难怪父子仨那么有才,却原来有苏味道这样一个诗坛大家的祖先在。何谓家学渊源?请看苏家。
3、杜审言,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后迁居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咸亨元年(670年)进士。进士及第之时,杜审言二十有四,也属比较年轻的科举幸运儿。跟李峤、苏味道两人不同,杜审言入仕后官位不显,仕途比较坎坷。这一点,大约与杜审言的性格为人有关。
杜审言是个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人。无论朝中同僚,还是诗友文友,杜审言是一概瞧不起没商量。比方说,在他病危临终之际,当时已经很有知名度的诗人宋之问等人前去探望。杜审言对他们说,“我这一辈子做人做到这个份上,是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只要我活着,名声才学就会老是压着你们,让你们出不了头。现在我快死了,对你们来说是件好事。但让我死不瞑目的是,到现在我还没发现在诗赋文章写作方面,有谁能接我的班!”
杜审言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毒舌,言语十分尖刻。有一年,政府要进行官员遴选考评工作,杜审言被选中担任了类似于考核评委这类角色。在为苏味道写完考核评语后,杜审言对其他参与考评的官员说,“这回苏味道死定了!”众人不解,忙问何故。杜审言得意地说,“苏味道看了我给他写的能力业绩评语之后,肯定会羞愧难当,找根绳子吊死算了。”一边说,一边笑得前仰后合。
由于树敌太多,杜审言自然时常受人算计。有一年,杜审言的一个上司,捏造了一些极为严重的罪名,将他抓进大牢,意图将其置于死地。杜审言有个儿子,名叫杜并。杜并当时虽然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但却极有血性。他潜入了那个上司的府邸,将那个正在饮酒作乐的恶毒家伙,一刀毙命,自己也被众保镖乱刀砍死。这件血案,震惊朝野。在武则天的过问下,杜审言方才得以解脱。
在“文章四友”中,以杜审言的诗歌成就为最高。“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明代著名诗评家胡应麟,如此评价杜审言。杜审言最有名的五律,是他的早期作品《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这首诗,把江南早春的美景,写的清丽温馨。由此引发的浓浓乡愁,贴切自然。
在诗歌创作方面,杜审言够牛。但是杜审言有个孙子,却比他还牛。这个人,就是与李白齐名,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诗圣”之称的杜甫。杜甫,绝对是大神中的大神。杜审言如果知道自己的孙子这么厉害,应该不会死不瞑目了吧。
4、 崔融,齐州全节(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人氏。崔融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但先后在八科制举考试中胜出,是个不折不扣的考试达人、超级学霸。在唐代,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制举两大类。常科以进士科最有代表性,选拔人才最多、社会影响最大。制举是按照皇帝旨意,用以选拔某方面专门人才的考试。唐代的制举名目繁多,已知的有七八十种之多。制举考试虽然种类很多,但录取人数却很少,一科录取两三个人很正常,所以竞争也十分激烈。崔融能在八科制举考试中胜出,这样的科场表现,堪称神话级别。
在朝中,虽然崔融官职做得不算太大,但却以文笔出众著称。当时朝中的重要文告,大都出自他的手笔,是朝廷第一大笔杆子。崔融的文章,气势宏伟,辞采华美,一时无人能出其右。崔融还颇具人文情怀,有一年户部打算出台市场税收新规,拟对过往人员包括行人全部征税。崔融认为这么做扰民太甚,便据理力争,最终使户部改变初衷。美中不足的是,崔融也曾依附过张易之兄弟。这又应了人以群分的那句话,“文章四友”都犯过这样的毛病,就连特立独行、目空一切的杜审言,都未能免俗。
不但文章写得好,崔融的诗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准。比如他的《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就很有些味道:“斑鬓今为别,红颜昨共游。年年春不待,处处酒相留。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对岁月的淡淡忧伤,以一种平和安然的语调娓娓道来,读来让人感觉仿佛有股暖流,从心底油然而生。
壹点号谷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1.《【4中唐朝人】唐诗与科举|唐初“文章四友”,后代不乏大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4中唐朝人】唐诗与科举|唐初“文章四友”,后代不乏大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7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