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在上面,无偿的。皇帝的美德比我大,想尊敬那个父亲,所以说豪是太上皇。(孔子、论语、文官)

”——《史记》

“太上皇”一个看似十分荣耀的名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他是皇帝的老爹,能不牛吗?可是中国历史上的太上皇们大多数过得就比较苦闷。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被尊称的太上皇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不过异人同志是被追尊的。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连具体名字都没有)。最后一位太上皇是清高宗乾隆皇帝,他也是一位一直掌握帝国权力的太上皇。而出现太上皇最多的朝代就是大唐王朝,当他们成为太上皇之后,几乎就淡出了历史舞台了。

今天我们聊聊大唐的第一位太上皇——唐高祖李渊。

一、被逼退位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逼宫”李渊,并杀了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六月七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李渊下诏说:“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同年八月九日,李渊禅位于李世民,退位称太上皇。大唐开始了“贞观”时代。

二、改弦更张

一般来说,前任皇帝还健在的时候,现任皇帝不会改变一些既定政策,以示恭孝。不过这位太宗皇帝可不这么认为,老爹刚刚下台,他就迫不及待地与武德旧政划清界限。

让还俗的佛道出家人重回寺院道观;

纵禁苑鹰犬,罢四方贡献,听百官各陈治道;

放归掖庭宫女三千余人。

李世民将李渊的很多政策全部推翻,而当时他还是太子。

“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资治通鉴》

“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旧唐书·裴寂传》

这都是李世民在贞观时代所说的话,当时李渊还活着。不知道那个身居太极宫的太上皇作何感想。

三、迁离太极

太极宫,隋文帝时期兴建,时称大兴宫。是隋唐时期皇帝办公和生活的地方,也就是王朝最高权力所在地的象征。李渊退位后并没有离开太极宫,而李世民执政的前三年只能在太子所在的东宫。这让李世民十分不满,除了废除了很多武德旧政,新的行动到来了。

贞观三年(629年)初,武德时期受宠的僧人法雅因妖言获罪,而大唐第一人丞相、李渊的挚友裴寂受到牵连,被削去官职和一半的食邑。李世民还说:

“计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但以旧情,不能极法,归扫坟墓,何得复辞?”——《旧唐书·裴寂传》

裴寂只能回归蒲州老家。 之后又被其他罪名所累,被放逐到了静州。就这么一通折腾。同年四月,李渊“识趣”地退出了太极宫,给出的理由颇为心酸:

“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乃徙居之,改名大安宫。”——《唐会要》

弘义宫曾经是李世民的秦王府,哪能和太极宫相比?

四、不闻不问

既然让出了皇位,李渊离开太极宫也并非不能接受。在大安宫(弘义宫)的六年,李渊是在一个与外界近乎隔绝的环境中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凄凉岁月。

大安宫的条件到底如何?我们可以从监察御史马周上书李世民的一段话中得出:

“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宇宫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蕃夷朝见及四方观听,有不足焉。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旧唐书·马周传》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大安宫不仅小,而且地处偏僻,几乎在城外,这哪是太上皇该有的待遇啊?显然这是在批评李世民不讲孝道。

不过李世民对此就是既不责怪马周,也不采纳他的建议,冷处理了马周的上书。

如果仅仅是居住条件一般也还好说,李渊几乎失去了自由,历史对于这几年李渊的活动,基本上限于几次重大的宫廷宴会,要知道李渊在当皇帝时,十分热衷于外出游猎。李世民估计不会明面上限制李渊的行动,但可以猜测肯定对其实行实时的监控,所以李渊也不想出去。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似乎也不愿意看见这个父亲。

每年盛夏,李世民几乎都会去九成宫(今陕西麟游县)避暑,但从未带自己的父亲同去,又是马周屡次上书批评皇帝这种行为,但李世民依然不为所动。

贞观八年(635年)七月,李世民突然想让老爹享享福了,但其实当时的李渊已经卧床不起,不能行动了。八月,李世民又“大发善心”准备兴建大明宫,表面上说是要“以为上皇清暑之所”,但他甚至太上皇李渊已经无福消受了。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六日,唐高祖李渊病逝,年七十。而那座大明宫直到唐高宗李治时期才修好。

五、晚年悔恨

100多年后的唐肃宗李亨同样对太上皇李隆基严防死守,主要是因为对自己不自信。而李世民并不存在这样的顾虑,大唐江山至少有一半是自己打下来的,为何对早已无任何威胁的父亲这样?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夺位斗争中,李渊的天平还是倾向于自己的长子的,最终导致了兄弟相残的事情发生,这让李世民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他对于李渊的去世也未流露出应有的思念之情。

可惜风水轮流转,李世民晚年同样被皇位继承的问题所困扰,太子李承乾,吴王李恪、魏王李泰都卷入了这场纷争。李世民最后不得不流放了李承乾和李泰,并将李恪分封在外地。

就在政治与亲情的冲突中陷入焦头烂额的窘境时,李世民才体会到父亲当初的苦衷,从而反思自己在父亲晚年的所作所为,并且发自内心地涌起对父亲的惭悚和愧悔之情:

“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责,追悔何及!”——《贞观政要》

李渊的太上皇生活,就是历史上所有太上皇的缩影,他们多数是由于被迫才禅位的,他们被猜忌、被防范、被疏离、被冷落。主动禅位的境遇可能还好一些,例如宋高宗和清高宗。太上皇本就是个尴尬的存在,这也是古代王朝父系传承的尴尬。你看看皇太后过得都不错,而太上皇却备受煎熬,这就是权力的影响吧。

1.《【10篇隋朝以后的历史小故事】专题唐高祖最后的人生——玄武门之后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篇隋朝以后的历史小故事】专题唐高祖最后的人生——玄武门之后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7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