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0日,洛阳市西工区隋唐洛阳市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事业征川指挥部公告,位于洛浦路和郑正路汇合处西南角的花园炮广场在2020年9月1日之前被拆除。花园炮广场是集商业、办公室、居住功能于一体的高级商务楼,地下一层,

该项目于2004年7月开工建设,于2005年12月竣工交付使用。华源财富广场位于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项目遗址保护区内,处于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上,严重影响隋唐洛阳城的整体布局。为了早日建成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政府拆迁补偿费高达每平方一万多,创洛阳拆迁补偿费新高。

中轴线是中国的根,是中国的魂。这个问题就如人的脊柱对人一样重要。中国人一向讲究“居中”的思想,就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古代都城强调“核心”意识,宫殿建筑群集中体现着“居中”的思想,这个中心建筑就是老百姓叫的金銮殿。这个金銮殿高高的矗立在高台上,向四周延伸,在他的周围有各种中央机关办公的内城,还有住着市民,老百姓,市场寺庙等等的外郭城。首都北京的中轴线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景山、国家体育中心(鸟巢)、奥林匹克公园等等。元明清皇帝们住的故宫中轴线是,南起外城永定门,经内城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越过万岁山万春亭,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据说首都北京的中轴线来源于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洛阳城。

1400年前,隋朝的宇文恺设计建造了隋唐洛阳城。经过后世的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北起翠云峰上的皇家寺庙上清宫,南起龙门伊阙,在中轴线上按北斗七星位置分布着七天建筑群,他们分别是天阙(龙门伊阙)、天街、天门(应天门)、天津(天津桥)、天枢、天宫、天堂“,其中最核心的位置就是以紫微星命名的紫微城,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六倍。隋唐洛阳城完美地与洛阳山川地貌结合在一起,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理念。如今的洛阳城就是在这条中轴线上外扩发展而来。这条轴线北启邙山,一路向南,天堂明堂应天门一字排开与九洲城、丽景门组成若大一个隋唐洛阳城遗址,电视塔高耸,跨洛河,上天津桥,通定鼎门,过隋唐植物园,连市政府中心,穿泉舜购物中心,龙门高铁站,最后到达伊河龙门山,完美的融合了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将现代化的都市与有着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呈现在大家面前。

其实洛阳还有另外一条中轴线,那就是汉魏洛阳城中轴线,为什么要说这条中轴线,就是因为太极殿不仅是十大考古发现,而且,还是“单一宫制”创立者。太极殿是北魏皇宫的正殿,当时国家的一些重要政治活动都会太极殿进行。东汉建都洛阳以后,迅速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此后,曹魏、西晋和北魏也相继建都洛阳。东汉末年,都城洛阳被西凉军阀董卓用火焚烧成了废墟。曹睿营建洛阳宫殿时,采取了以太极殿的为主的“单一宫制”,宫城“居中居北”,这种“建中立极”的单一宫制,一直延续到故宫。汉魏洛阳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部10公里处,地处洛阳、偃师和孟津的交界处。汉魏洛阳城位于邙山脚下,城南有古洛河缓缓流过,依山傍水。汉魏洛阳城是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的都城,最早修建于东汉,东汉修建洛阳城的时候沿用了秦汉时期的故址,该城南北九里,东西六里,汉魏故城的这条中轴线中心位置是太极殿,位置就是现在的孟津金村南边,著名旅游景点的白马寺东边;南端是太谷关,也就是现在的水泉石窟位置。在这条中轴线上有一条铜驼大街,铜驼大街北接皇宫,南连大市,从阊阖门一直延伸至城南的正门宣阳门。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早的中轴线大街,北魏时期,铜驼大街东西两侧分布着一些重要官署,比如司徒府、国子学、太庙、太尉府和太社等。铜驼大街是汉魏洛阳城的中轴线,也从阊阖门向北走九百步,便是汉魏洛阳城宫城的正殿——太极殿。太极殿遗址东西两侧分别是东西太极堂,殿堂后面是皇帝的寝殿乾殿和皇后的主殿昭阳殿。都城必不可少的就是寺庙,永宁寺是孝明帝的母亲灵太后胡氏所立的寺庙。永宁寺在皇宫前阊阖门往南一里的御道西边,东边有太尉府,西边对着永康里,南边挨着昭玄曹,北边靠着御史台。永宁寺整体为一长方形院落,南北长301米,东西宽212米,周围用夯土围了一圈土墙,土墙的四面各开了一个门。寺院中心建了一座高九层木塔,也就是永宁寺塔,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二月,永宁寺塔被雷火所击焚毁,后来永宁寺也随之荒。都城必不可少的还有祭天的天坛,这个就是大谷关西边的禹宿谷堆。只可惜,这个地方现在仅剩下一个岌岌可危的擎天柱,上面还有个石窟寺。近年来,在禹宿谷堆附近发现了曹魏大墓,经过勘探,附近有帝陵。大谷关位于洛阳汉魏故城正南方向,是古代洛阳的南大门。这里沟壑纵横,层峦叠嶂,战时可埋伏重兵,断绝南北交通,为历代兵家必争的古战场。据史料记载,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人攻陷京师洛阳城,“永嘉之乱”爆发,京师洛阳陷落,不少士族、百姓通过大谷关踏上避乱南迁之路,离开了大谷关,标志离开了京师洛阳,离开了家乡,成为客家人“河洛郎”的前身。

1.《1400多年前 我国隋朝建造的专题之谁在洛阳中轴线上动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400多年前 我国隋朝建造的专题之谁在洛阳中轴线上动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9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