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LLEMEN ruise

民国知识分子的穿着是中国第一个普遍接受西方文化的群体,他们的穿着和打扮也是先锋,在长袍或主流服装的中华民国,人们一直讲着这样的故事:首先换西装,叼烟斗,风度优雅地出入所有社交活动。(在我看来,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服装名曲》)(《服装名曲》)。

再加上民国大学的教职员工收入高——按1917年国立大学薪酬表,一级正教授月薪为400元,1927年为500元,如去外校兼课,每小时另有5元。在1900~1926年的北京,百斤面只需6.02元,百斤羊肉只需13.47元,千斤煤球只需4.36元。一个四口之家只需要11元,便可维持每个月的基本开支。哪怕一套定制西装(对于普通人来说)价格不菲,他们也能毫无压力地承担。

胡 适

胡适19岁时考取了庚子官费生留学美国,回国后便受聘为北大教授。当年还未满26岁,每个月就能拿280大洋薪酬,再加上做编辑、翻译的收入,在文人中算得上阔绰。

他却并不聚财。面对林语堂、陈之藩、李敖等人的求助,胡适都解囊相助,甚至在徐志摩去世后,手头拮据的陆小曼也三番五次去信给他,希望他帮忙解决经济问题。

与他结交称得上一件体面事,当时流行一句俗语“我的朋友胡适之”。

胡适爱穿西装,得了个“西装教授”的名号。他在美国任驻美大使时,有一次收到妻子江冬秀寄来的一套剪裁合身的西装,口袋里贴心地装了7副象牙耳挖。他的领带背面也缝着拉链,里面藏有5美元,这是因为江冬秀怕丈夫被抢劫,给他暗留的打车回家钱。许是因此,纵使一生红颜知己无数,他身边也只此一位乡村小脚夫人。

邵 洵 美

“希腊美男子”邵洵美出身名门,从曾祖辈到父辈都是清朝的大官,还娶了盛宣怀的孙女盛佩玉,光妻子的嫁妆就十万银元。邵家底殷实,所以他尽可以不赚钱,只花钱。

他大手笔地投资创办出版公司和印刷厂,还曾出卖房产得到5万美金巨款,然后向德国订购了全套影写版印刷设备,并且四处接济有难处的朋友,散尽千金从来不要人还,人送绰号“沪上孟尝君”。

他从剑桥回国,穿西装,也穿长袍,配英国皮鞋,头发梳得光溜溜,纤白的手指上戴着玉指环,口含用象牙烟嘴托着的埃及香烟,一时讲英语,一时讲国语。风流倜傥,有妻有妾,公开与美国女作家项美丽同居。

经常穿着长衫跳西式舞,像“公羊之鹤”。因为皮肤苍白,出门前还要涂些胭脂,自称这是学唐朝人风度。

徐 志 摩

徐志摩也是,他回国以后,兼着三个大学的教授职位,加上杂志、翻译、评论、小说的收入,每个月有600银元收入。

他每天都穿着浆得笔挺的尖领衬衫和钉了三颗扣子的毛料夹克,手里拿着的是一根燃着的香烟,而不是一把折扇,喝的也是加了糖和奶的淡色浓茶。后来他以张幼仪的“小脚”跟自己的“西服”不搭配与张离婚,开始追求林徽因,后来是陆小曼。

徐志摩不缺钱,他在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做教授,挣得不少,他父亲还每个月都“接济”他三百元,但陆小曼的鸦片瘾把徐志摩弄得一穷二白,老是得向朋友告贷,不过他也没有放弃维持过体面的生活和光鲜的行头,西装和皮鞋对这个每天出入不同社交场合的浪漫情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林 语 堂

林语堂比较特殊。他青年时期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念书,之后先后到哈佛大学和莱比锡大学继续深造,后来因为付不起学费(他在哈佛的学费都是靠胡适接济),他带着妻子到德国半工半读,经济状况只能勉强维生,但每到需要西装的正式场合,他也毫不马虎。

笔挺的深色呢子西装配雪白的衬衫,领带也打得像模像样,当他仪表堂堂地用纯正的英语跟其他人从容交流时,没有人看得出,他穿的靴子其实是妻子到凡尔登旧战场上捡来的。

但回国之后,他却开始提倡中式长衫,他曾钻牛角尖似的在专栏里痛批那些穿西装的男人要么“昏聩”,要么“惧内”。

但他的这套激烈言辞或许只是说给中国人听以大快其心的,毕竟,他自己也总是穿戴得笔笔挺,戴着“那条狗领”跟他的外国朋友们愉快地社交。

温 源 宁

钱锺书的老师温源宁,剑桥大学法学院硕士,26岁就回国担任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英国文学教授,还同时兼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英文组主任,同时创办了《天下》月刊,正事不少,私活也多。

当时大学教授和教职员的工资很高,所以知识分子都流行“兼职”赚外快,温教授更是“身兼三主任、五教授”,胡适还嘲笑他“近年最时髦”。

按照《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温老师每个月的收入至少在1500银元以上。这些钱可以保证温维持着奢侈的生活,这一点从他的穿着打扮就可以看出来。

他常年穿着英式西装,手持做工精细的拐杖,甚至讲英语的时候也学剑桥式的结结巴巴的腔调,好像要找到恰到好处的字眼才发言。林语堂的女儿曾笑他“装出的模样,比英国人还像英国人”。

赵 元 任

1910年清王朝气数将尽,赵元任得到了留学美国的名额。临行前他早早换上西装,又剪掉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发辫。

他精通数学、物理、哲学、音乐、语言学等多门学科。因所学太广,清华也无从筛选,便安排他回国后教授多门跨领域学科。哲学家罗素访华讲学时,他又被清华派去做了翻译。兜里紧巴,于他绝无可能。

赵元任作派洋气,穿衣讲究,在家宴请宾客时也是“立取食”的,客人们自取长桌上的食物,端着餐具站立而食。他准备的镂花纸巾成了新鲜时髦玩意儿,被大开眼界的太太们纷纷带回家收藏。

他常穿西装,穿长袍也要再搭配一条西装裤。陈丹青曾在油画中描绘清华四大导师的穿着,梁启超、王国维和陈寅恪都着长袍马褂;只有他,一身白色西服和马甲,配了浅灰色领带,西裤的长度刚好盖在那双乌黑锃亮的皮鞋上,不可谓不时髦。

梁 启 超 / 梁 思 成

梁启超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还颇懂生财之道。他办了个报社,在一年时间里赚了一万多银元,再加上在清华任教的月薪、各种演讲和讲课费、版税以及投资回报,便供了九个子女读书留学。他穿马褂也穿西装,且偏好时髦的Standing Collar(立领)和Wing Collar(翼领),显露出一些不为生计所累的名士风流。

翩翩公子梁思成也不逊色,他23岁时和林徽因一起赴美留学,又于27岁时收到了东北大学的聘书,分别为二人开出了800银元和400块银元的月薪,是当时清华同级别教员的三倍左右。

他个子不高,很瘦,梳大背头,戴圆眼镜,背微驼,腿微瘸。受父亲的耳濡目染,他也爱穿西装打领带,显得精神。他每每拜访三妹家,梁思庄总会说“Handsome boy(漂亮小伙子)来啦!”

在那张著名的结婚照里,林徽因穿着自己设计的东方婚服,梁思成却穿着西式黑色燕尾服,一身儒雅绅士打扮。即便到了晚年,他在给续弦林洙的家书中,还不忘提及自己为保暖而改西装背心的事,甚至在一旁亲手画了手稿。

1.《【1910年代民国演员】专题穿上西装的民国知识分子,风度翩翩,现在已经很罕见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10年代民国演员】专题穿上西装的民国知识分子,风度翩翩,现在已经很罕见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