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古今数千年的孕育,我们中华民族发展成为一个沉淀了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国家。
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事情中,也许都隐藏了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耐人寻味的历史文化知识。例如"五花八门"这个词,是不是我们生活中常提起的,但少有人知道是"五花"与"八门"分别指的是什么。再比如说五花八门相似的词语"五大三粗",究竟分别说的是什么?我们每次遇到这类的词都习以为常,并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内涵。其实暗藏的文学知识,在我们今日所说的俗语艺术中却很是常见。俗语经过历史的冲刷与演练,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国古人的智慧,更是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烟火气息与历史符号。虽然俗语并没有像诗词歌赋,那样美观精炼,但其中蕴含的道理知识,甚至比唐诗宋词更加有意义。俗语文化在民间所盛传,正是因为它有着贴近生活的道理,不管是是农业,天文,地理,还是人情世故等方面,皆有俗语存在的身影。贯通古今,俗语已经是家喻户晓,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了。
如果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艺术,那肯定就是说话的艺术。然而俗语,就是从我国古代相传至今又说话演变而来的艺术。当我们有困惑去问别人,然而那个人却什么也不知道时,我们就会说"你真是一问三不知!但是"一问三不知"却少有人知道和去了解这"三不知"是什么?然而这句话又是怎样在民间兴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一问三不知"表示不明白,不清楚,而且特别糊涂,什么都不知道。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根据书中记载,在春秋战国年间七雄争霸,其中晋国派兵攻打郑国,本应是两国之间的战争。但是由于亲疏利弊,齐国为了防止晋国吞灭郑国,因此危险到自身的安危,所以援助郑国,派遣陈成子带兵援助郑国。
陈成子日夜兼程,终于带兵到达了,两军对垒之处。郑国军队中有个叫旬寅的人,看到陈成子便说道"怎么办?我听传言说晋国派出了1000辆战马来攻打我国,敌强我弱,应该怎样才能击退晋国?"陈成子大怒"怎么你怕了,就算他晋国出1000辆战马,我们都当英勇无畏,战死沙场,你丧失了一个做将士最基本斗志!"
旬寅听了才知,自己说错了话,自愧不如,于是他自说自话道"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对于君子的谋略,必须从开始,发展到结果详细了解完之后,才能向上级禀报,如果不了解这些,往往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而"始终终"这三个字,其实这句话中已经为"一问三不知"解惑。
后来一问三不知,逐渐发展成为说明,了解件事从开始发展到最后的三个阶段。最开始的阶段,人们都激情四射,活力满满,但是到中途激情退却,斗志也不再像从前般那么高昂。因为只要人只要稳定下来,就很难再有动力继续前进,直到最后完成时又或者是结束后。如果这个过程,你并不知道发生了些什么,你怎么又会知道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呢?
在明末时期的话本《二刻拍案惊奇》里常用"三不知"来表示非常冒失,匆匆忙忙的样子。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三不知"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也是与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关,孙子兵法,儒家之道,道家之法等等。都教会我们如何明哲保身,有的时候似懂非懂,才是正确的做法,所以"一问三不知"也许是保护自己的一种做法。
有的时候,事件的前因后果,我们虽然知道的透彻。但是在一个社会大的环境之下,潜龙勿用进退有据,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1.《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看这里!俗话说:一问三不知,这“三不知”是指什么,你知道吗?涨知识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看这里!俗话说:一问三不知,这“三不知”是指什么,你知道吗?涨知识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