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是隋唐时期封建国家的最高政务机关。它不仅是秦汉“三公口径”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制定了宋元明清各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基本框架,其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继承后的作用值得探索和学习。
汉武帝以后,中央职官出现了一些变化。尚书原是九卿中少府的属官,在皇帝左右收发文书,起草诏令,是一般性秘书工作。由于汉武帝独揽大权,将处理政务的中心由外朝移至内廷,使尚书令逐渐掌握丞相的实权。魏晋时期朝廷又专设中书省作为文书处理机关,“总国内机要,尚书唯听命而已”,对尚书省加以限制。南朝时原先参与审议起草诏令的门下省掌管朝廷机要,对中书省加限制。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皇朝中央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制度。
隋唐时期,我国古代中央官制又进一步得到发展,魏晋以来尚书、中书、门下掌政事的惯例被继承,建立了以“三省六部”为主体结构的中央官制。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里的“省”是中央官署名称,不是行政区划四川省、湖北省的“省”。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关,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左谏议大夫、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左右丞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
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考核(相当于现在的人事组织部);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类似农业部、财政部);
礼部:管礼仪、科举、学校(类似今教育部);
兵部:管军队、车马(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公安部);
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类似今建设部、水利部)。
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各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部下设司,每部4司,共24司,与24节气配合,各司的正副首长称郎中、员外郎。属官有都事、主事等。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其官名一直沿用到清代。
六部仿《周礼》六官,列表对照如下: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通论(二十)》)
从上表我们看到了中国官制发展的历史轨迹,这或许也算是一种中国特色吧!
可不是吗?“六部”由古代的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发展而来,六部中每部下设4司共24司,与农历24节气配合,说明人间的官制也是天授——这叫作“官制象天”,它的发明人,是汉代大儒董仲舒,他曾写文章《春秋繁露·官制象天篇》鼓吹“天人感应”“官制象天”的理论,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对此,我国资深文史专家周谷城指出:
把设官分职之数与天道变化之数这样配合起来,无异于替王者制造出一施政之天然根据,其作用等于宪法。……董氏的学说,恰好完成了这个任务,达到了巩固统治的要求。
董仲舒关于官制的理论,虽然充满了唯心主义色彩,但在当时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关于.隋朝 三省我想说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怎么回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隋朝 三省我想说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怎么回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2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