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外交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来今往,不知多少承平大国因内外交困,走向灭亡。同样的,乱世中的小国亦可以通过合纵连横,谋得生存壮大,乃至在乱世之中成就不世伟业。春秋时期的郑庄小霸,就是合理运用外交谋略的典型。斩草为盟
郑国的地缘政治形式非常糟糕
作为西周最晚分封的诸侯国,郑国立国伊始就举步维艰。
从地缘形式来看,郑国的周边环境十分不利。北面是兵革锐利的晋国,西面是颇具号召力的周王室和占据泾渭平原的秦国。南面是号称雄师百万的蛮楚,东面是尽是一大票与自己地位同样尴尬的二三流国家。其中又以爵贵门高的宋国和卫国与郑国实力不相伯仲。
夹杂在众多强国之中的郑国,不仅地狭人稀,而且土地类型单一资源匮乏。依靠传统的土地经济无法让郑国发展,想要强盛必须另辟蹊径。于是,开国君主郑桓公走上了另一条与邻国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贸易兴邦。
郑国始祖 郑桓公
位于黄河流域腹地的郑国,是南北东西交通要冲,具有成为彼时东亚大陆的国际商埠的潜力。郑桓公十分重视商人的力量,未建都时就在荒野上同商人斩草为盟。约定彼此相互扶持,永不相忘。自那以后,商人集团自始至终都是王室最坚强的后盾。
从此,发展国际贸易就成了郑桓公时期郑国的主要外交目的,也是日后数百年郑国的既定国策。背靠国家为后盾的郑商集团,奔向西面八方,将齐地的渔盐铁器、晋地的牛马池盐、楚地的象牙皮革、秦地的奴隶谷物,通通汇聚到郑国中转站。这不仅为本国带来丰厚的物资和关税,亦为其他国家输送了他们紧缺的物品,从而让商人谋得暴利。
同时,国际贸易也让境外先进技术和关于各国的情报,都源源不断流入郑国。从而建立了郑国在信息和技术两方面上对周边国家的优势。
郑国是典型的贸易立国 和谁都能做任何生意
在郑商集团对外输出资本的过程中,郑桓公扮演着保护人的角色。郑桓公的姬姓血统和周朝卿士的身份,总能在与他国的交往中为本国商人谋得便利。同样,由于郑商集团的不可或缺性,哪怕是战事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春秋中期,各国还会不由自主的维护郑商的商路畅通,以保证郑商继续向各国输送货物。
郑桓公死后,接过权柄的是军武强人郑武公。前人奠定的良好经济基础,让郑武公有了对外扩张的底气。郑武公时期的外交政策变得异常强硬,取得了西挫犬戎救周王于水火-东并虢郐两国10座城邑的优异成绩。
郑国在必要的时候也不缺乏武力
既拉又打
郑国边上的卫国和宋国 是他最大的对手
郑桓公和郑武公这两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共同铸就了子孙郑庄公通向霸业的坚实阶梯。当郑庄公在鄢地剪除了自己的弟弟,消除国内不稳定因素后,他踏上了全面拓展的王道征途。
郑庄公霸业的最大助力和阻力来自过去的恩主--周王室,郑庄公对此采取了既拉又打的外交政策。
周天子自己也对郑国的强大非常忌惮
起初,郑庄公充分利用自己是周天子亲戚和周朝卿士的身份,左右了周朝国政。不但可以假天子令以伐不臣,甚至出动王师和其他诸侯的军队。郑庄公22年,他更是以天子直属军队和虢国军队在南鄙进攻卫军。郑庄公26年,再次利用直属军队与郑军联合攻打宋国。6年后,郑军攻打许国等等,都是在“诸侯不共,从君讨之”的名义下进行的。
近畿之地冉冉升起的强国,让一直“默默”支持郑庄公霸业的周王室很是不安。周平王末期,周王就着手削弱郑庄公在朝中的势力。先是让西虢公入朝执政,试图分走郑庄公的权力。到了周桓王时期,周王更是以郑庄公想要继承纪地为名目,免去了他卿士身份。
郑国军队一度打的周天子丢盔卸甲
按照先秦的习惯法,周天子如果听信小人谗言怠慢臣下,臣下就有责任“清君侧”。郑庄公因此数年不朝拜天子,郑国军队还接二连三攻入天子直辖领地。先是割取了温的麦子,又是夺走了成周的禾。只是这些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真正挑破郑周明面和谐关系的,其实是周王自己。
年少气盛的桓王率直属的六军部队,以及陈、蔡、卫三国军队组成联军,与郑军战于繻葛。经过一番恶斗,王师大败,桓王中箭负伤,郑庄公大获全胜。
对于穷途末路的周桓王,郑庄公没有穷追猛打。相反,战斗结束的当天晚上,他就派人慰问了桓王,为自己士兵的鲁莽伤及龙体的行为诚恳道歉,尽显人臣风范。就这样,郑庄公如愿以偿地恢复了过去在朝廷的地位,也让自己赢得了进退有度的美名。郑周和解后,孱弱小邦纷纷表示追随郑庄公,唯恐自己成为郑国的下一个目标。
远交齐鲁-近攻宋卫
惺惺作态的宋襄公一直仇视郑国
对付空有头衔而无实力的周天子是一回事,对待邻国和大国又是另一回事。毕竟,声望只是锦上添花,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踏实的对外扩张,占领新的土地和获取新的资源,就必须削弱敌人壮,这才是霸业的基础。
阻扰郑庄公对外扩张的是两个实力与郑国相当的邻国——宋国和卫国。三国同处中原中心的方寸之地,势力必然是此涨彼消,因此互为夙敌。宋国气焰最为嚣张,十年11战,其中的10次都是与郑交战。可见郑宋交恶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特别是郑庄公时期,郑国国力空前强盛,还迫使宋、卫、陈、蔡等诸侯国结成反郑同盟。
郑国非常明智的选择了强大的齐国联合
鉴于反郑同盟的强大,郑庄公找到了新的盟友--与宋国接壤的东边大国齐国。每次诸侯会盟,郑庄公都让齐国君主担任盟主,自己退居幕后。他还通过资以名利,帮助齐国歼灭纪国,消除其戎难。齐人知恩图报,和郑国结成兄弟之国。结果是每次郑国出兵,齐国也会跟着进攻。两强联合之下,反郑同盟逐渐不支。
为扭转劣势,作为反郑硬核宋国,拉拢了齐国宿敌鲁国加入反郑同盟。鲁国实力略逊于齐国,但比宋国稍强。反郑同盟有了鲁国的加盟,使郑齐联盟防守有余、扩张不足。离间鲁宋关系的重要性,直接促成了郑庄公外交政策中的第二个辉煌成果。
鲁国一度站在了反郑同盟那边
鲁国与反郑同盟的关系,不似宋卫陈蔡那般紧密。它与郑国不接壤,所以无边境冲突,只是出于忌惮齐国的因素才反郑。这就导致鲁宋联盟在一开始便是貌合神离。《左传•鲁隐公四年》记载,宋军打不过郑军,鲁国想要发兵救援。不料宋国派去求援的使者言语不恭触怒了鲁隐公。
郑庄公迅速抓住这个机会遣使入鲁,修复了郑鲁关系。接着,又仲裁了齐鲁边界划分,使齐鲁两国化敌为友。在齐、鲁、郑三国联军攻入宋国后,他将部分鲁宋接壤的宋国土地赠与鲁国。此举不但让鲁郑亲密,也让鲁宋交恶。从此,鲁国不再和宋国结盟,反而让它腹背受敌。
郑国在攻取宋国土地后 还主动让出了部分
鲸吞蚕食
面对较弱的对手 郑国人总是果断下手
倘若说郑庄公对宋卫两国尚手下留情,那么他对周边小国,如陈、蔡、许等国,就是赤裸裸的鲸吞蚕食了。
南面的许国第一个被郑庄公拿来开刀。他以许国对周天子“不共”为借口,联合齐鲁两国军队一举拿下许国。占领许国后,他一方面直接派兵驻军当地。另一方面在当地扶植傀儡政权,保有余地。同时,发表“不与天争许”的演讲。如此手法,让郑庄公既巧妙地掩盖自己占领许国的事实,堵住了悠悠众口,还获得“有礼”的美名。
考古出土的 郑国祭祀用铜鼎
陈、蔡是反郑同盟的辅助力量。在许国灭亡后,陈国成了郑庄公的第二个目标。还没彻底消化许国的郑庄公,曾派人劝诫陈侯退出反郑同盟与郑交好。哪知陈侯不知好歹,赶走了郑使。于是,郑庄公27年,郑军进攻陈国,陈侯败走。
不得已,陈侯向郑庄公屈服。陈侯之女嫁给郑公子,两国结成姻亲之国,实则陈国变成了郑国的附庸国。
郑庄公平定许陈之后,开始对剩下的蔡国下手。郑庄公31年,宋卫两国伐戴国,惹恼了长期图谋兼并戴国的蔡侯,蔡国与宋卫集团出现了裂痕。郑庄公乘此机会许以财货拉拢了蔡侯,蔡侯顺坡下驴脱离了反郑同盟,臣服在郑国的旗下。
至此,反郑同盟元气大伤,时日无多矣。
考古出土的蔡国编钟
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是春秋是的政治正确
在郑庄公一步步削弱邻国、的过程中,他曾屡屡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帜。
两周之际,四夷侵交。北狄山戎活跃于关陕到太行,对中原诸夏构成了严重威胁。周王室无法领导诸侯抵御外敌,周天子的使者动辄被戎人所劫走。南方蛮楚步步紧逼,淮长两河流域的诸多姬姓小国和蛮族方国被其吞并,俨然有以夷代华的趋势。中原诸夏各国的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疾呼“德以中国,以刑威四夷”。
郑国军队数次帮助诸夏各邦反击南下的北狄
在这样的形势下,郑庄公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帜。不仅是沽名钓誉的必须,也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随后,诸夏各邦也在郑庄公的领导下,赢得了两次对北方戎狄的战争胜利。
公元前741年,北戎侵郑。郑师传统的“车战”在戎狄剽悍的轻步兵面前败下阵来。郑庄公采纳了公子突的建议,放弃了笨重的战车,让全部的士卒进行步战。最后借助地形优势,诱敌深入。从而分割包抄了戎狄,将其一举歼灭。公元前701年夏,山戎又大举侵齐。郑师长途跋涉进入齐地,协助齐人驱逐了入侵者。
郑国军队的步战选择 开创了东亚军事史上的先河
在南方,郑庄公亦时刻警惕楚国。在他的努力下,郑、邓、蔡等国结成了反楚同盟,使楚人大大减缓了其北进的步伐。
郑庄公43年年正月,志得意满的郑庄公邀约齐、宋、卫等诸侯国,在恶曹召开诸侯会盟大会。达成了称霸的重要指标,史称郑庄小霸。对于一个地缘形势如此不利的小国而言,这样的成功不得不说是奇迹!(完)
1.《关于2 周朝卿士原有种我想说郑庄小霸:弱国邦交的最高水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2 周朝卿士原有种我想说郑庄小霸:弱国邦交的最高水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3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