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播音员

监禁

上一期节目结束后,得到了广大听众的反响。

微信公众号的平台上,对于满满的干货也是给予了热情的回应。

也许敦煌的艺术真的要身临其境才能更深切的感知,很难说这里究竟是艺术家绝世的技艺而为之,还是历史造化的妙手所得。无论是哪一种,站在其间,都让人在时光交错中热泪盈眶。当然,前提是:你已经读懂了它。

上海徐汇艺术馆的公益展览《乐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依然还在继续中,也为申城的这个秋天平添了更多艺术的色彩。

节目嘉宾,文化传播志愿者——葛信晔,每日依旧穿梭在时空的走廊里,用中文、英文讲解着一幅幅常人所悟不出的敦和、煌盛之美。

这一期,我们继续跟随她,去听、去看、去感、去思,千年的文脉,从思辨的角度,去探寻敦煌。

“看活一千年的生命——听敦煌、品价值”系列内容,愿每一个对敦煌有着向往之心的人能够不虚一行。

—— 用耳朵旅行的财经主播Nina

葛信晔,从事教育心理学工作,同时也是一名执着的文化传播志愿者。前两年在喜马拉雅美术馆担任讲解志愿者,讲解过英国概念艺术家Craig Martin的展览。近年来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讲解过徐汇艺术馆的《百年上海图画》、《山海经》,现在正以中英双语讲解《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努力向全世界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第一期,我们重点说说穿越时空的历史画卷

知识储备资源推荐

书籍推荐:杨琪《敦煌艺术入门十讲》、赵声良《敦煌石窟艺术简史》、樊锦诗《榆林石窟》

视频推荐:《河西走廊》、《敦煌》、《敦煌伎乐天》

推荐敦煌当地演出:王潮歌《又见敦煌》、《丝路花雨》

还是那句话:先破万卷书,再行万里路

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在敦煌和克孜尔可以看到全世界的古代文明印迹,克孜尔古希腊欧洲,敦煌中亚、南亚、中原糅合的艺术形式。包括五胡乱华,十六国366年(先秦)乐僔和尚开了第一窟,历经了北朝(西凉)、隋、唐、吐蕃、归义军时期、回鹘、西夏及蒙元整整一千年。

文明现象和千余年武力交锋是有关系的。

绘画方式的别与融

导致不同绘画方式的混合、融合。西域式绘画方式,群青、赭石勾勒,接下来晕染出立体感,再勾画以及打高光。

在南北朝的洞窟当中,我们明显会看到许多壁画上的小人儿褪成一个黑的勾线轮廓,脸上一个白鼻子、两个白眼睛(还有的有白下巴),会觉得很好玩。

(西魏晕染褪去的壁画)

怎么会这样呢?还有国外的观众问是不是野兽派绘画。其实,这就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晕染的部分全部都没有了,只留下了赭石色的勾边和高光部分了。而有些壁画当中的晕染有没有褪去,形象特别丰满完整。

(晕染犹在,没有褪去的壁画)

于是,褪色的壁画和没有褪色的壁画,好像是绘画分步说明一样,告诉我们画工当时是怎样的一个作画流程。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比如张大千、常书鸿先生等等,都是趋之若鹜的宝地。

隋朝前后,中原的绘画方式逐渐进入了敦煌壁画,充满了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等的表现手法。

隋唐中原的伟大画家的绘画形式可以在敦煌壁画中看到,比如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在许多的壁画当中,包括榆林(敦煌以东安西榆林,而非陕西榆林)壁画当中我们都能看到飘动感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满屏风动的艺术效果。

敦煌的艺术是可以令人着迷着魔的,是可以令人为之毕生守候的。

经变画

文字的佛经以壁画的形式呈现,仿佛我们给识字少的孩子看绘本,或者说是佛经PPT。

其形成究其原因,是我们中原人对于佛经很难完全理解。

鸠摩罗什及玄奘法师翻译完了佛经,中原人去读是非常困难的。第一,它是梵文,许多名字、许多的表达方式中原人很难理解;第二,佛教其实是一门逻辑非常严谨的哲学理论体系,整个体系环环相扣,而我们中原人习惯的哲学体系是道教,相对来说思维模式较松散,形成了一种放松的、舒适的思维样式,奉行天人合一、自我修行,对于这么严谨的佛教理念不适应、看不懂,另外,当时识字的人少。

于是中原的画家就讲这些佛经中的文字描述转换成可见的具体形象,进行绘画呈现。

经变画是从长安和洛阳兴起的,然后引向了河西走廊,原先敦煌壁画中占主导地位的佛经故事等的主题内容,逐渐被大铺大铺的经变画所取代。随着经变画的流入,包括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等大画家的绘画风格也带入了敦煌壁画之中。

现在许多当时画家的绘画作品都流失了,然而在敦煌壁画之中却可窥其样貌。这些绘画样式是如何进入敦煌的,已无据可考,然而历史却留给我们无穷的猜测:吴道子到底有没有到过敦煌?会否有他们的粉本流入敦煌?那些在中原壮志难酬的一流画工,是否随着向河西走廊驻军的主人来到这里?

敦煌壁画的绘画者

大概有这么三类:僧官、画工、画僧,这些是相对官方的绘画者。

至于有没有其他人在窟内绘画、题字,确实是有的。比如在榆林3窟等的壁画边甚至壁画上,都会有名啊号啊,最后写上“来叩”,也就是清朝时期的“到此一游”了,也就是说明清之后,敦煌各窟就没有人管理了,随便谁都可以进入,随意提写。

再比如榆林29窟覆斗顶上就有当地村民补上去的佛像画,非常“接地气”。

(榆林窟第29窟窟顶南披)

宋朝非常有意思,基本自己不开窟,而总是在别人的窟里“选址”画上自己的壁画。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宋朝中原在河西走廊是没有什么实际政权力量的,而曹氏归义军、回鹘、西夏才是真正控制敦煌的政权力量;二是大航海时代来临,海上丝绸之路慢慢兴起,陆上丝绸之路慢慢衰落下去了。

而由于宋朝是在前朝的开窟当中画上自己的壁画,所以会将前朝壁画墙面打毛,上壁画墙体,因此对前朝壁画有比较大的损害。例如莫高220窟,220窟相对来讲对内层初唐壁画的打毛程度还不是很大,在窟的东壁北侧上方,敦煌研究院还留了一角宋朝壁画给大家看。宋朝壁画相较于唐朝,会显呆板,但也有精美之作。

南北朝的中西混合、融合,隋朝的生气灵动。

唐朝初盛时期的绚烂蒸腾、中期吐蕃统治时期精美、晚期归义军时期的没落。

五代和宋曹氏归义军时期的程式化,西夏的人物民族大融合和建筑山水画的多变,蒙元的藏密风格等等,都令人痴迷无比。

明朝在敦煌没有开窟作画。

清朝的彩塑等艺术造诣也已一落千丈。

所以我们说敦煌的艺术千年,是从366年到1368这一时期

探寻有趣的点滴

粉本:信晔把它戏称为最早的“印刷术”,就是将长安洛阳见到的绘画形象描下来,在描线上打上孔,然后覆盖在要画壁画的墙面上,用粉袋敲击,粉透过孔洞留在墙上形成图样的印迹,然后勾描上色。

酒帐:敦煌文书中保存了许多《酒破用历》,即支取、饮用酒的酒账,其中就有支给各类工匠和“修文字者”的饭食酒或报酬酒。不同级别的工匠领取的酒级别也是不同的哦。

隋朝,短短37年建窟百多个:《隋书》记载隋朝第一任皇帝杨坚,出生后由尼姑带到13岁,因此他执政后,在中原搭建寺院,在敦煌大开石窟。他的儿子杨广,也就是唐朝人口中的隋炀帝,而隋朝时的谥号明皇帝。他在河西走廊的张掖,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世博会”或者说“世贸会”,接受西域二十八国的朝见,大隋与西域自此能直接进行交通贸易,不必再受突厥的控制。

家族窟:曹氏归义军时期,由于河西归义军连年内战,外部处于五代十国和宋时期,此时已只有瓜沙二州(敦煌榆林)在归义军控制之下,东有甘洲回鹘、党项,西北有西州回鹘、于阗,南有吐蕃,曹氏是以和亲的方式保持与周围强大实力国家的和平。曹氏归义军开的洞窟当中,典型的是莫高窟98窟,其实是一个家族窟,供养人个个画得真人大小,有意思的是,根据“礼者别宜”,应该是母亲画得最高,可在98窟于阗公主、回鹘公主却高于母亲,也就是说当时,曹氏母国于阗及东边甘洲回鹘政治力量最强大。

建筑界画:用界尺作画建筑线条的绘画方式。《清明上河图》和榆林第3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都是建筑界画的绘画方式。

画工有否留名:比如在元朝莫高窟3窟的画壁上,原先有“甘州史小玉笔”,甘州即今甘肃张掖,可知史小玉为张掖人。这六个字题款,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可以看清,而如今已完全消失不见。在浩繁的敦煌文献和壁画题记中,有关壁画作者的题记和文献记载,总共只有40多条,有名有姓的壁画作者仅有雷祥吉、温如秀、平咄子、汜定全、连毛僧等12人。因此,敦煌莫高窟的绝大多数作品,作者至今无从考究。

敦煌,古丝绸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神秘的山崖峭壁上,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这里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家的圣地,旅行者的向往之所。愿你能在感受美的熏陶、情的启迪……

好消息好消息~还没来得及参观的观众有福啦!

“乐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画乐舞专题展”将再度延期至11月中旬,观众也可国庆后错峰前来观展哦~

展览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413号,徐汇艺术馆

门票费用:免费参观

预约方式:直接前往,无需预约

(以上延展消息来自上海徐汇艺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作者:Nina、Cathy

主持人:Nina、彼得,第一财经广播主播 每周六、日15:00《乐游天下》

监制: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第一财经广播”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课件】专题抓住爆款公益展的尾巴——听敦煌、品价值(二)|用耳朵旅行的财经主播Nina》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课件】专题抓住爆款公益展的尾巴——听敦煌、品价值(二)|用耳朵旅行的财经主播Nina》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3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