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有陈晓功书房的详细描述。“中间西安墙面上挂着巨大的列国地图。画地图的羊皮上又白又滑。
”反映出秦国统一九州的梦想由来已久,一个“年深月久”刻画出了秦国历代君主反复揣摩、比划的情形;也凸显出了地图在诸侯争霸中战略思想构建的关键作用。而在与其他诸侯国两军对垒时,秦军主帅计划作战方针、发布军事命令时,军事地图也都有非常高的“出镜率”。可以说军事地图是秦灭六国、一统中原的“武功秘籍”。秦始皇嬴政
有人说,给秦国一张世界地图,它就能征服全世界。一方面说出了秦国虎狼之师的威武善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再强的军事力量,也需要方向指引。而地图正是这种方向指引最直观的体现。
《孙子兵法》开篇即讲“兵之五事:道、天、地、将、法”。所谓地者,地势、地利也,其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便是地图。军事地图在古代战争中的运用,渗透到各个国家的战略谋划、作战计划以及巩固战果等各个环节。
那么,古代军用地图是何时开始应用于战争?它具体有哪些类型,作用如何?其后又经过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一、从先秦时期起,军事地图已经被普遍运用于战争之中
我国最早关于地图的记载,是《世本·作篇》,里面提到“史皇作图”——东汉宋衷作注说:“史皇,黄帝臣也。图,谓画物象也。”因为《世本·作篇》已经失传,且史皇所画地图,只是将房子、山川等物体形象的画出来,只能算是地图的雏形。
在殷商时期,则有了关于地图应用的明确记载。1954年在发掘江苏丹徒县的烟墩山周代墓葬时,出土了青铜器宜侯矢簋,铸在簋壁上的铭文,记载“康王查阅了武王、成王的《伐商图》和《东国图》”。其中武王、成王的《伐商图》,便是标示了军事行军和进攻路线的军事地图。
宜侯矢簋铭文
而真正体现将地图大规模应用到战争中并有明确记载的,是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图篇》,其系统地论述了地图在军事上的作用。
《管子·地图篇》说:“凡主兵者,必先审知地图。轩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径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措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在春秋时期,地图已经成为战争中的关键要素之一,无论在行军、攻城、路线、地势等方面,都一一囊括;甚至在出兵之前,构建军事战略时,就需要先审视地图,谋篇布局。而秦国,正是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柯说燕太子丹曰:“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荆轲策划用奉献地图为诱饵,以接近秦王而创造刺杀的机会,可见秦王对收集地图的重视程度。
燕督亢之地图
不仅是秦国,春秋战国时的各个诸侯国,都对地图有着充分的运用,无非是重视的程度及运用的深度。乐毅伐齐,曾派遣堪舆师数十次潜入齐国,花费十余年心血精心绘制的一幅秘密地图。纵横家张仪、苏秦在游说列国时,往往从天下七雄的形势说起,通过地图剖析各国实力、地形优劣等。其中,苏秦游说赵王时就曾明确说自己用天下的地图来进行谋划。
苏秦游说赵王曰:“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
你看,胸中有地图,战略上能做到眼观天下,战术上指引明确,比起盲目揣度、胡乱出击,其结果将是天差别。军事地图作为古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之一,无论在战前的战略规划,还是在战争中将帅向朝廷汇报战术计划等,均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在实际使用中,根据使用者的角色及具体作用,中国古代军事地图又有不同的类型。
二、古代军事地图主要分为“宏观战略形势图”和“局部地形及军事部署图”两种
1、宏观战略形势图
宏观战略形势图,其特点是以较小的比例尺,概括描述各国疆域、军力部署等,主要用于战前宏观形势研判及军事战略规划,使用者基本都是需要谋篇布局的各诸侯君主,以及他们的军师谋士等。
秦孝公书房里的地图,苏秦游说赵王时说自己看的天下地图,都是这种宏观战略形势图。
战国七雄势力图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将全国的地图都收集起来,编制了《秦地图》,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地图”,遗憾的是这张地图没有保存下来,我们只能通过《汉书·地理志》了解其的存在。
刘邦入咸阳,萧何没有像其他将领那样各处掠夺财物,而是直奔丞相府,“独先人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这个图便是包括《秦地图》在内的各类地图。
后来,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做出各种有利的战略决策,正在于其获得了秦国的这些地图,让刘邦及谋士团队充分掌握了天下城塞、户口多寡、疆域地形、兵力分布及强弱、军需物资储藏等各种战略情报。可见,秦国在这些地图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测绘,才能做到如此精准。
秦代之后,史书关于宏观战略形势图的记载,更加的丰富起来,也举几个例子。
《史记·淮南王列传》记载,淮南王刘安欲谋反,“日夜与伍被、左吴等案舆地图,部属兵所从入。”注云:“舆地图汉家所画,非出远古也。”
《汉书·严助传》记载,武帝时议出兵击闽越,“以其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数寸,而闽独数百千里”。
刘安可以根据“舆地图”研究由淮南国进入关中的行军路线,汉武帝“观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数寸”,可见这两个案例中的地图,均是一种小比例的宏观战略图。
宏观战略形势图,主要用于战前战略规划与决策。
《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为刘秀筹划进攻隗嚣的计策,仅用口头分析阐述作战意图恐怕讲不明白,于是“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矣。”明旦,遂进军至第一(地名),嚣众大溃。”
其后,各朝各代对宏观战略形势图都极其重视,其应用范围也从纯粹的军事用途逐渐开始扩充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统治与管理中。
2、局部地形及军事部署图
局部地形及军事部署图,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目标战场,对局部地形进行详细标识的地图。它是一种较大比例的局部军事详图,往往以目标区域为中心,包括山脉、河流、居民点、交通网四大要素。
《管子·地图篇》中提到的,“凡主兵者,必先审知地图”。
在秦国统一战争中,将帅在部署战斗计划时,都会在地图上进行推演部署。《大秦帝国》里,凡是两军对垒,主将安排军务,必先打开地图,据图明示。
1986年甘肃天水北道区党川乡一号秦墓出土的《放马滩秦墓地图》,便是局部地形及军事部署图的代表作。《放马滩秦墓地图》共七种,绘制在四块木板的两面,其中有三幅局部地形图,上面绘有山脉、河流、沟溪、关隘、道路、界域等,并标出各处地名。随葬的《墓主记》竹简,明确说该墓主是一名叫“丹”的军人,可见当时秦国军人已经普遍采用军用地图,来指导行军打仗。
放马滩秦墓地图
汉代的局部地形及军事部署图,则比秦代又有了新的创新。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幅大比例军用地图,制作年代在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之前。
其中一幅是《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画在一块长宽各96厘米的正方形绢上,地图的主要区域是当时长沙国南部地区,图中包括了山脉、河流、居民点、交通网四大要素,比例尺约为1:17万-1:18万左右,这种地形图便是主要用于屯军驻防、行军作战的大比例局部军事详图。
另一幅地图是《驻军图》,它是以地形图为基础绘制的,图长98厘米、宽78厘米,其范围在上述地形图的区域之内。这幅图上方标有“南”、左方标有“东”字,比例尺较前图为大,大致在1:8万-1:10万左右。主要包括了各种军事要素,如,主将军垒以红色等边三角形城堡代表,在三角形上绘有城楼岗亭,防区界线用实线代表,防区上的烽隧哨以小三角形代表,道路用虚线代表等;难以用符号标记的军事要素则加以文字说明。另外,有关的作战思想和战斗的决心也用文字准确地标示在图上。值得一提的是,这幅图用黑、红、青三色绘制,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地图。
长沙国深平防区驻军图
局部地形及军事部署图主要用于战争中主帅向朝廷汇报战术计划,以及指导麾下出兵路线、进攻方针等。
《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赵充国率部击西羌,“上遣问焉:“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也就是说,他要进行实地侦查之后,测绘出地图,标明敌我双方的军事部署,并以文字形式注明自己的作战计划,作为决策依据然后呈报朝廷。
三、秦国之后,古代军用地图经过了一系列发展演变,日臻完善
先秦时期,地图以绘制在绢、羊皮纸等材质上的平面图为主。
汉代时,出现了立体军事地图,前文提到的马援给刘秀展示进攻隗嚣的计策,“聚米为山”,这是史载中一个立体地图的案例。
西晋时,地图绘制更加发达,并且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系统整理了地图绘制6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平面测量绘制的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裴秀因此被称为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裴秀的代表地图有《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也是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所谓“制图六体”,包括分率(用来区别地域面积大小的比例尺存)、准望(用来确定彼此间方位的方向)、道里(用来确定人行道路的里程)、高下(高低起伏)、方斜(斜正)、迂直(迂回曲直)。这六条法则运用时互为参考,综合运用,把地图的比例尺、方位和距离三个基本要素和自然界表象,在地图上进行体现。裴秀的代表作为《禹贡地域图》十八幅,可惜没有保留下来。
禹贡九州图
隋唐时期,出现了像《吴郡序图》这样以纸卷代替绢帛的新形式,并且画面已由单色向彩色演变。唐朝丞相李德裕还修建了一座具有边防战略地图性质的“筹边楼”,在左右墙壁上绘出地图,显示与吐鲁番少数民族接境地区的山川险要地形,以便随时召集熟悉边事的将领在这里商议军事部署,制订边防计划。
宋代时,沈括用熔蜡在木板上堆积山川地势,然后雕刻加工,形成木质立体模型加以保存。这种方法在朝廷的倡导下,被广泛推广应用。朱熹也在军用地图的制作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用胶泥起草地形示意图,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沙盘。
元明时期,则出现了海防图、江防图、河防图及海航图等。
海防图
而我国正式使用现代意义上的立体地形图——沙盘,是在1907年,清朝新建陆军第四镇,通过添设沙盘兵棋,在缩制后的地形模型上以兵棋显示作战双方情况。
总结
在中国古代,军用地图一直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之一,无论在战前的战略规划,还是在战争中将帅向朝廷汇报战术计划等,均起到了关键作用。秦国统一六国的征战中,军事地图就被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对秦国的成功统一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但是因为地图具其浓厚的工具属性,而且一般都是处于沙场之外,所以关注度不如马匹、铠甲、武器等高。
军用地图从先秦时期被广泛应用,其后也经过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日臻成熟。
经过几年前的完善和演进,在今天,地图不仅仅应用在军事领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我们每个人的手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软件就是地图,无论出行导航,还是查看周边生活服务,手机点点,就能马上一目了然。
参考资料:
《管子》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1.《关于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我想说秦灭五倍其地、十倍其兵的六国,统一中原,这一“秘笈”功不可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我想说秦灭五倍其地、十倍其兵的六国,统一中原,这一“秘笈”功不可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