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李大钊故居《播火者——李大钊革命思想与实践》专题展从昨天开始对外开放。
煤油灯映出铁肩膀的影子,用奇妙的手艺传播了画文。
从昨天开始,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集中对外开放,系统地提出了北京党组织开创北方革命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历史。
其中,经过前期布展提升,北京李大钊故居于昨日正式对外开放,内设“故居复原陈列”和《播火者——李大钊革命思想与实践》专题展两部分,系统展现李大钊同志在中华大地播撒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火种、推动创建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革命实践等方面的卓越贡献。6月1日起,市民可通过官方公众号进行网上预约,免费参观。北京李大钊故居坐落于西长安街南侧新文化街风貌保护区的文华胡同,与北侧的民族文化宫相望,为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整座老院质朴而宁静。从院子推门而进,李大钊同志半身铜像矗立其间,庄严而凝重。故居院内,两株海棠树绿意盎然。这座小小的四合院看似不起眼,却承载了非凡的意义:它见证了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实践活动,也是李大钊简朴生活和高尚道德情操的真实写照。在北院,观众可以走进复原后的堂屋、卧室、书房等场景内,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百年前李大钊及家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李大钊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师的高尚精神品格。在南院的专题展室内,观众则可以通过浏览丰富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照片和视频,以及参与交互式观展,领略李大钊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贡献。
故居主打沉浸式体验
细致复原生活场景
李大钊于1889年10月29日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杀害于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牺牲时不满38周岁。在他短暂的人生历程中,有大约十年是在北京度过的,可以说,北京是李大钊的第二故乡。李大钊先后在北京租住过8处住所。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当时的石驸马后宅35号(现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居住将近四年,这里是李大钊在北京租住的第四处宅院,不仅是他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所,还是李大钊与家人在故乡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
李大钊故居分为南北两个院落,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李大钊及家人租住在北院,以“故居复原陈列”的形式进行了还原,再现了当年李大钊简朴而忙碌的生活。北房是李大钊、赵纫兰夫妇的卧室和堂屋,西厢房是李大钊的书房和会客室,东厢房则是长子李葆华的卧房和客房,东、西耳房是长女李星华及次女李炎华、次子李光华等人的卧室。
北京李大钊故居管理处主任刘洋告诉北青报记者,每个房间的陈设和布置,都是通过参考李大钊后人的回忆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复原陈列,无论是桌椅、床铺、木箱,还是脸盆、书、煤油灯,甚至是木窗上糊的白色窗纸,都尽可能从细节上还原历史。通过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观众走进其中,仿佛穿越百年时空回望风云岁月。
比如,走进北房的堂屋,迎面即可见一组中式的中堂陈设。墙上挂着一幅著名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这是李大钊精神风范的真实写照。条案上摆着一对掸瓶和一台小型座钟。在这个堂屋,他曾接待过陈独秀、邓中夏、梁漱溟、章士钊等众多革命同志和友人。一对茶盏摆放其间,仿佛能让人联想到李大钊刚刚会见完客人的模样。堂屋东侧的墙上,挂着一张刊发于《少年中国》1920年10月第2卷第4期的消息,里面记录了李大钊一家搬入石驸马后宅35号的消息,这也成为李大钊在此居住最有力的证据。
交互式展陈设计
展现李大钊革命思想与实践
在南院内,则是《播火者——李大钊革命思想与实践》专题展所在。据刘洋介绍,“播火者”意为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之火、播共产党创建之火、播中国革命实践之火,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分别从“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开拓者”三个维度,分三部分重点展示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伟大贡献。
北青报记者发现,为了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当年的风云历史,展览充分使用了不同的多媒体手段,不仅有与李大钊相关的书籍、文字资料、照片,还有一段十分珍贵的视频。在该专题展览进门处,一段1924年李大钊在莫斯科大剧院演讲影像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刘洋说,这段无声的黑白视频是高清修复过的,此视频是李大钊存世仅有的8秒钟影像资料,十分珍贵。此外,与李大钊相关的绘画创作也让展览的形式丰富了不少,比如,一幅题为《李大钊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大型油画令人眼前一亮,画中,李大钊被人群簇拥着,他手执书卷,神情庄重,向人们传播着马克思主义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还展出了“镇馆之宝”,也是馆藏一级文物——李大钊的《史学要论》。这本书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发黄的书页有些褶皱,这是李大钊系统阐述其史学思想的一部精粹之作,更是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奠基石。刘洋介绍,之所以是镇馆之宝,是因为当时教授上课没有固定教材,李大钊写就《史学要论》后,亲自去商务印书馆印刷,当作教材发给学生,因受众量小,存世量少,因而显得格外珍贵。
交互技术手段的运用也让观展方式更加多样而直观。在展陈的第一部分,展示的是李大钊传播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经历,一张电子屏内显示了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引进的马克思主义图书,有《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十余本,观众可以点击屏幕进行翻页浏览。
在另一块电子屏上,观众可以点击阅览李大钊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成果,包括《平民主义》《国际的资本主义下的中国》《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等多篇文章,这些文章标题以三维动画的形式,环形分布于李大钊三维雕像四周,点开即可阅读全文。
推出青少年专题讲解
沉浸式演出《播火者》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这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李大钊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后,故居专门推出青少年专题讲解。针对青少年观众,讲解内容将会重点介绍李星华和父亲李大钊的生活故事,讲述小学生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内容,增强小学生观展感受,专题展厅内将着重介绍《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文章创作背景和教育意义,增强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时代感,拉近青少年观众与大钊先生的距离。
除此之外,昨日,沉浸式演出《播火者》也在李大钊故居内上演,该剧以故居院落为演出背景,选取李大钊1920年到1924年在此居住时的建党活动和家庭生活片段,从对青年学子的帮助到对膝下儿女的教育,再现了李大钊的精神风范和革命情怀。该剧由多位在校中小学生与西城区专业演员共同完成,用真情实感带领观众体会那段革命岁月。
展览场景
卧室书房两相望 赵纫兰为李大钊“望风”
走进李大钊故居,西侧的厢房曾经是党组织早期活动会议室,这厢房三间打通,作为李大钊的书房及会议室使用,在陶然亭慈悲庵被定为党组织固定活动场所之前,大部分党内会议和活动都在这间会议室召开。而当它作为会议室时,这间屋子是不许家人进入的。
如今,这间厢房的陈设是根据包惠僧在《回忆李大钊》一文中的描述进行原状恢复布置的:“这间房子是三小间合成的一大间,靠着三面墙壁陈设着四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书籍,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靠窗户的这一面,有一个相当大的写字台,写字台对过有两张条桌,条桌上面堆满了报纸和杂志,也同书籍一样,中国的、外国的都有。”
北青报记者看到,屋内有一组书架,一组桌椅,桌上还随意地放着《新青年》《晨报》等报刊杂志,仿佛一场会议刚刚结束。西侧的墙上,一幅大型油画描绘了当年李大钊和仁人志士在会议室中开会讨论的热烈场景。
刘洋掀开了会议室门口处的一块布帘子,指着北房的方向告诉记者:“您看,透过这个玻璃窗,就能看到北房内李大钊夫妇的卧室,而站在卧室炕边,也能向南望见西厢房内开会的场景。刘洋说,当年,西厢房作为党组织早期活动会议室开会时,夫人赵纫兰就坐在炕上做针线活,为会议成员望风,并随时查看西厢房内开会的场景,根据会议进程去房内给大家添水。
在北房的李大钊夫妇卧室,里头蕴含的故事也令人动容,李大钊夫妇相濡以沫、伉俪情深的生活场景依稀可见。房内的炕上铺着一张席子,是从河北乐亭县老乡家里征集来的,看起来有些年头。阳光透过白色窗纸,洒在炕上。一张木质的小桌占据炕面的正中心,桌上是一盏煤油灯和一本发黄的《红楼梦》,墙上挂着李大钊和夫人赵纫兰的画像。
刘洋介绍,当年,赵纫兰不识字,但李大钊作为北大教授,一直十分尊重赵纫兰,只要一有闲暇就教夫人识字,久而久之,赵纫兰都能阅读《红楼梦》了。他还热情地把妻子介绍给到家里来的革命同志和青年,在丈夫的感染下,赵纫兰默默地支持着李大钊的工作,历尽艰苦抚养孩子走上革命道路,为党的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琴声掩盖会议声 风琴见证革命历程
在西厢房会议室内,一架木质的旧风琴引起了不少参观者的注意。刘洋介绍,李大钊因家庭生活作风简朴且是租房居住,经常去宣武门内的头发胡同小市这类专卖旧货的地方淘一些旧家具和旧书。这架风琴就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
买回来后,李大钊把风琴安放在了书房西墙壁下方,并亲自到厨房舀了一盆水,用抹布擦了又擦,几经擦拭后这架旧风琴便漆黑锃亮、焕然一新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借助这台风琴,李大钊经常将子女们召集到书房教他们唱歌,还教孩子们学会了《国际歌》。他还给孩子们讲解歌词的含义,孩子们也被歌曲中蕴藏的力量深深感染着。怕被街上的警察和暗探听见,李大钊当时还告诉孩子们声音不能唱得太高,以免被抓到。
“所以李大钊一家平日唱歌、学歌总是声音低低的,但每逢下雨天,琴声和歌声便比较嘹亮,因为风声和雨声能盖住他教孩子们唱革命歌曲的声音,”刘洋说:“在召开秘密会议时,这琴声也常常用来掩盖李大钊和同仁们开会的讨论声,以防止敌人窃听。”
这架风琴,便成为见证李大钊革命历程的一部分。如今,经常有前来参观的小学生们站在这架旧风琴旁一起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金句摘录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有了母亲诞孕的劳苦痛楚,才能有儿子的生命。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虽然极其贫弱,而自一九一八年马克思诞生百年纪念以来,各国学者研究他的兴味复活,批评介绍他的很多。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吾信这也不是绝无裨益的事。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青春》
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三面”,把我们解放出来,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抗拒冲决,使他们不得不任我们自己解放自己。不是仰赖那权威的恩典,给我们把头上的铁锁解开,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那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李大钊:《真正的解放》
打倒军阀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来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来实行暴力革命。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政党,是个解放被压迫运动的政党。打倒国际帝国主义要与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作全世界的社会革命,也就是非站到红色的国际共产党的旗帜之下不可。同胞们!惟有枪才能对付枪,惟有暴力才能打倒暴力。同胞们!我们不要再用乞怜的手段了,乞怜是无用的。同胞们!快快运用我们伟大的革命呵!
——李大钊:《敬告国人书》
本版文/记者 蒋若静 摄影/记者 魏彤 图片制作/沙楠
来源:北京青年报
1.《2019民国煤油灯看这里!煤油灯映铁肩影 妙手著成播火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9民国煤油灯看这里!煤油灯映铁肩影 妙手著成播火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