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中国南海诸岛是四大群岛之一,由善德群岛、永乐群岛、华光礁、东道、中建岛等组成,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10多个暗礁。
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西沙群岛中的珊瑚岛自1956年起由南越西贡政权占领,1974年1月17日越军又占领了甘泉岛和金银岛。1974年1月19日,中越西沙海战随即爆发,中国军队收复了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等三岛,越军被驱逐出整个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中有人居住的岛礁有:①宣德群岛里的永兴岛-石岛、赵述岛;②永乐群岛里的晋卿岛、鸭公岛、银屿、羚羊礁有渔民常住,珊瑚岛、琛航岛、金银岛有驻军;③其它的岛礁里,东岛和中建岛有驻军。
历史文化
西沙群岛上有一处唐宋时期遗址--甘泉岛唐宋遗址,但
西沙群岛
由于未经同位素测定年代,外国人拒绝承认此事,并认为此事仅为“可能事件”。因此,强烈建议有关专家测定其年代,以让外国人充分了解中国自古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 西南中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事实证明,我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西南中沙群岛历来在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之下,1988年海南建省,这些岛礁及其海域划归海南省管辖。
据古藉记载,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中国古代政府对西沙群岛的管理始于秦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全国为42郡,其中南海郡管辖包括西沙群岛在内的整个南海诸岛。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粤之乱后,在海南岛设儋耳、朱崖两郡,辖南海诸岛,并派水师巡视西沙。
东汉班固(公元32-92)撰写的《汉书·地理志》中已有汉武帝派遣使臣从南海航行海外各国的记载。书中完整描述了自广东徐闻出发,经南海,历数国,远至今日印度东南部的康那弗伦和斯里兰卡等国的航行路线。
公元226年,三国时的东吴孙权派朱应、康泰出访东南亚各国,船队航经南海到达扶南(今柬埔寨)等国,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康泰回国后根据经历所写成的《扶南传》,对南海诸岛的地理情况作了准确的记载。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增多,特别是宋初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以后,在南海的航行和生产更趋频繁。当时对南海的航路以及岛屿的位置、名称等都已有较详细的考察和记载。南宋周去非在《岭南代答》(1178年成书)中载:“…东大洋海,有长沙、石塘数万里”,此中的“长沙”、石塘”指的就是南海诸岛。长沙是以沙岛为主的珊瑚岛,石塘是以环礁为主的珊瑚礁。赵汝适在多方调查询问并参考《岭南代答》的基础上撰写的《诸蕃志》(1225年成书)中指出:“贞元五年(公元789年)以琼为督府,今因之。…至吉阳(今三亚市),乃海之极,亡复陆涂。外有州,曰乌里,曰苏吉浪,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渺茫元际,天水一色”,这里不但指出了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是中国的南海诸岛,而且也说明,早在唐代已经将西南中沙群岛划归海南岛的振州(宋时改为吉阳军)管辖。
明清时期,中国许多图、籍、方志对南海诸岛的记载已经不胜枚举。从地图方面来说,明代郑和“七下西洋”长期航行南海,绘有《郑和航海图》,后载入茅元仪《武备志》。该图标出了石星石塘、万生石塘屿、石塘等岛群名称和相对位置。及至清代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中的附图《四海总图》,已经明确标绘有四大群岛的地名和位置。当时称东沙群岛为“气沙头”,西沙群岛为“七洲洋”,南沙群岛为“石塘”,中沙群岛为“长沙”。后来,清政府在开展大规模全国地图测量的基础上,编绘了多种地图。在1716年的《大清中外天下全图》、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1767年的在《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00年的《清绘府州县厅总图》和1818年的《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等这些官方舆图中,都在海南岛的东南方绘有南海诸岛,列入中国疆域版图。
从古籍方面来说,郑和“七下西洋”的随从人员费信着
西沙群岛
《星槎星览》、马次着《瀛涯胜览》、巩珍着《西洋番国志》等书,其中对南海及南海诸岛的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当时出现的航海著作,如1527年顾蚧的《海槎余录》、黄衷的《海语》等书,对南海航行、岛礁分布及地理特征都有详细的描述。当时出现的海防著作,无不把南海诸岛作为中国海防的“门户”和“天堑”。如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海防辑要》一书,就把西沙群岛等岛屿列为中国的海防区域。 从方志方面来说,明清两代是方志鼎盛的时代,由官方修纂的《广东通志》、《琼州府志》、《万州志》等等许多地方志书,都辑录有西南中沙群岛的资料,列为海南岛的附属岛屿。其《广东通志》中就有: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立海防营于万州”的记载。还可以正德《琼台志》中看出当时已把西沙、南沙群岛作为中国的海防区域。
中国人民开发西南中沙群岛的历史渊源流长。据考古发现,在西沙群岛的甘泉岛有一处唐宋遗址,出土一批唐宋瓷器、铁锅残片以及其他生产、生活用品。这无可辩驳地证明,至少从唐宋时期开始,我国人民就已经在西沙群岛居住和生产,早已经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主人。及至明清时代,中国人民在各岛屿上保留了大量遗迹。包括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金银岛、珊瑚岛、东岛、北岛等岛礁相继出土一大批明代和清代的铜钱、瓷器及其他生活用品;还包括在西沙群岛的各主要岛屿上都发现中国渔民所建的古庙遗存。仅赵述岛、北岛、南岛、永兴岛、东岛、琛航岛、广金岛、珊瑚岛、甘泉岛就有古庙十四座。在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中业岛、南威岛、南钥岛、西月岛等也都发现有古庙遗存。这些庙宇有些是明代建造的,大部分是清代所建。同时,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上,还挖掘有多块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石碑。这些石碑多为当时莅岛视察的政府或军队要员所立的纪念碑。
领海基线
西沙群岛领海基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
其中规定,西沙群岛领海基线为下列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
1.东岛(1) 北纬16°40.5’ 东经112°44.2’
2.东岛(2) 北纬16°40.1’ 东经112°44.5’
3.东岛(3) 北纬16°39.8’ 东经112°44.7’
4.浪花岛(1) 北纬16°04.4’ 东经112°35.8’
5.浪花岛(2) 北纬16°01.9’ 东经112°32.7’
6.浪花岛(3) 北纬16°01.5’ 东经112°31.8’
7.浪花岛(4) 北纬16°01.0’ 东经112°29.8’
8.中建岛(1) 北纬15°46.5’ 东经111°12.6’
9.中建岛(2) 北纬15°46.4’ 东经111°12.1’
10.中建岛(3)北纬15°46.4’ 东经111°11.8’
11.中建岛(4)北纬15°46.5’ 东经111°11.6’
12.中建岛(5)北纬15°46.7’ 东经111°11.4’
13.中建岛(6)北纬15°46.9’ 东经111°11.3’
14.中建岛(7)北纬15°47.2’ 东经111°11.4’
15.北礁(1) 北纬17°04.9’ 东经111°26.9’
16.北礁(2) 北纬17°05.4’ 东经111°26.9’
17.北礁(3) 北纬17°05.7’ 东经111°27.2’
18.北礁(4) 北纬17°06.0’ 东经111°27.8’
19.北礁(5) 北纬17°06.5’ 东经111°29.2’
20.北礁(6) 北纬17°07.0’ 东经111°31.0’
2.北礁(7) 北纬17°07.1’ 东经111°31.6’
23.赵述岛(1) 北纬16°59.9’ 东经112°14.7’
24.赵述岛(3) 北纬16°59.7’ 东经112°15.6’
25.赵述岛(3) 北纬16°59.4’ 东经112°16.6’
26.北岛 北纬16°58.4’ 东经112°18.3’
27.中岛 北纬16°57.6’ 东经112°19.6’
28.南岛 北纬16°56.9’ 东经112°20.5’
中国政府规定的西沙群岛领海基线,完全满足国际海洋公约对群岛基线的规定,海域面积与包括环礁在内的陆地面积之比小于9:1。西沙群岛领海基线内的水域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内水是国家领水的组成部分,具有与国家陆地领土相同的地位,完全处在一国管辖之下,非经该国许可,他国船只不得进入。基线外12海里之内的水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区域。
1.《2000年前秦朝西沙群岛,干货看这篇!中国西沙群岛,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个暗礁暗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00年前秦朝西沙群岛,干货看这篇!中国西沙群岛,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个暗礁暗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