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敬臣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是我国森林资源的瑰宝,是历史留下的珍贵遗产,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活标本,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

嵩县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种质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散生或群生着众多古树名木。国逢盛世,盛世兴林。为了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搞清我县古树名木资源情况,县林业局按照《嵩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通知》(嵩政办(2006)42号),成立了古树名木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80余名林业科技人员,参加古树名木普查暨研究工作。调查人员战酷暑,冒严寒,沐风雨,克服了交通不便与气候多变、器械工具不足等种种困难,历经一年零四个月的辛勤工作,投入资金10万余元,顺利圆满完成了普查工作。

该成果2007年获嵩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对白云岩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普查方法科学、资料翔实、数据准确,为申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6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嵩县云岩寺荣获“寺庙内千年古银杏树最多”基尼斯纪录,将使云岩寺人文景观成为中国最美的地方-白云山旅游的灵魂。现将古树名木普查暨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古树名木普查的范畴

根据全国緑委《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三条: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根据《规定》,我县普查工作范畴为除国有林区以外的全县各地,重点为国道、省道、县道、乡村等公路沿线和古代寺庙、祠堂遗址上生长的古树名木。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陶村林场、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所辖的木扎岭、龙池漫、杨山、大青等国有林区生长的古树名木,按《规定》未纳入本次普查范畴。

二、古树名木的分级标准普查项目

《规定》将古树名木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100-299年,国家级名木不受树龄限制。

要求实地填写《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主要填写好编号、树种、位置、树龄、树高、胸围、冠幅、生长势、树木特殊状况描述、立地条件、权属、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传说记载、保护现状及建议等15项内容。

要求用全景彩照,一株一照,将照片贴于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右侧。对古树群从三个不同角度整体拍照,不单株拍照,照片与古树名木编号一致。

三、古树名木树龄鉴定方法

1、实际(真实)树龄

有具体的栽植年代,或栽植人。如据××人讲,此树是其××老爷、祖爷所植推出树龄。

2、传说树龄

有具体的传说年代,根据具体的传说年代,如植于清雍正年间……推算出树龄。

3、用生长锥测定树龄

如河南农大对白河乡下寺村古银杏用生长锥测定,其中一株树高26.5m,胸围566cm,冠幅14.2×14.6m,树龄为1237年,即公元750年(唐代)所植。

4、用古树胸围按年生长量推算树龄

没有具体的栽植年代、栽植人,也没有具体的传说。其树龄推算依据主要有四条:一是根据不同树种的年轮生长速度来推算;二是根据古树的立地条件来推算;三是根据树干的完整度,是否有腐洞、腐洞的长短大小来推算;四是借鉴《植物杂志》、《河南林业》、《中国绿色时报》等科技刊物上古树名木之胸围、树龄等推算出年生长量,按胸围推算出树龄。根据以上四条依据,我们制定出古树胸围年生长量推算树龄标准。

四、古树名木普查结果

(一)古树名木普查结果

我县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涉及全县16个乡镇的147个行政村,300多个自然村、500多个沟、岔、岭头和40多座寺院及庙宇。共普查出古树名木942株,其中古树群落4处、古树150株(云岩寺银杏90株、五马寺银杏25株、老道沟

26株、秋盘青檀9株),散生木792株。共分为21个科、29个属、38个树种。

21个科:分别是银杏科、柏科、七叶树科、壳斗科、松科、苏木科、鼠李科、柿树科、胡桃科、漆树科、蝶形花科、榆科、蔷薇科、杨柳科、山茱萸科、无患子科、苦木科、桑科、木犀科、冬青科、豆科。

29属:分别是银杏属、侧柏属、七叶树属、栎属、青冈栎属、栗属、松属、皂荚属、枣属、柿树属、胡桃属、黄连木属、槐属、青檀属、榉属、榆属、梅属、李属、梨属、杨属、柳属、梾木属、山茱萸属、栾树属、臭椿属、桑属、流苏属、冬青属、紫藤属。

38个树种:分别是银杏、侧柏、七叶树、栓皮栎、白栎、麻栎、槲栎、青橿木、黄橿子、铁稠、板栗、白皮松、油松、皂荚、枣、柿树、核桃、黄连木、国槐、青檀、榉树、榆树、八旦杏、山樱桃、沙梨、杜梨、梨、小叶杨、柳树、河柳、椋子木、山茱萸、栾树,臭椿、桑树、流苏树、冬青、紫藤。

按其生态、社会、景观、经济效益,共分为四大类:

1、生态经济林类(12个树种)

银杏、板栗、柿树、核桃、黄连木、枣、八旦杏、沙梨、梨、椋子木、山茱萸、皂荚。

2、绿化观赏树种类:(12个树种)

银杏、七叶树、铁稠、白皮松、国槐、河柳、柳树、栾树、流苏树、野樱桃、紫藤、冬青。

3、生态用材林类:(11个树种)

侧柏、栓皮栎、白栎、槲栎、油松、小叶杨、臭椿、桑树、榆树、榉树、麻栎。

4、生态树种类:(4个树种)

青橿木、黄橿子、青檀树、杜梨。

(二)按《规定》级别分类,建立电子档案库

普查出古树名木共942株,其中500年以上国家一级古树300株,300-499年国家二级古树186株,100-299年国家三级古树304株,名木2株。对942株古树名木逐株进行了建档立卡,用电子档案管理。使图表合一,便于调阅,为今后科学管理提供了条件。市里对古树名木逐株统一编号,我县统一制牌,于2008年8月钉牌结束。

(三)生态、经济、观赏型主要树种评价及研究

古树名木共普查出生态、经济、观赏型树种23个,从中筛选出具有重要价值的树种银杏、白皮松、铁稠、七叶树、栾树、流苏树、山茱萸、椋子树、板栗、皂荚、核桃、冬青、柿树、侧柏等14个。普查的目的在于发现资源,研究资源,挖掘、开发、利用古树资源,使古树资源更好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现对上述树种的评价及研究分述如下:

1·优良的生态经济树种——银杏

普查出银杏古树263株,占古树名木的28%,为嵩县古树名木数量之最。由此可见,银杏树是适宜我县生长的最古老的乡土树种之一。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单科单种,中国特产,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世界著名的生态经济树种。银杏易育、易栽、易活、易管理,收益千年,荫及子孙。银杏树姿雄伟壮丽,叶形独特秀美,寿命长达千年以上,最适宜作行道树、庭荫树或观赏树。其材质优良,年年结果,是少有的果材兼用型生态经济树种。银杏材质坚密细致、富弹性、易加工、不翘不裂,纹理直,有光泽,是制作高档家俱、雕刻、绘图版、室内装修的优质材料,每立方米价高达5000元以上。种仁可药、食兼用,营养丰富。其叶提取的物质对防治癌症有很好的疗效,价格趋同黄金,发展前景广阔。

2·珍贵树种——白皮松

古树名木普查共发现6株白皮松古树。其中白河乡黄柏树村东洼组南坡的一株白皮松(编号豫c824),高25m,胸围350cm,冠幅16×18m,冠幅288m2,树龄约795年,因其高大粗壮,冠盖如云,县内无以论比,为嵩县白皮松之王。

白皮松为松科、松属,又叫虎皮松、蛇皮松、白骨松,是中国特产的珍贵树种。属常绿针叶树种,自古以来常植于宫庭、寺院以及名园之中。其树干皮呈斑驳状的乳白色,极为显眼,衬以青翠的树冠,可谓独具奇观。当今欣逢盛世,白皮松尤其可贵价高。一株高3m左右的幼树价格高达1500元以上。松种可以繁育苗木,亦可食用,为我县今后发展这一珍贵树种提供了种质资源。

3·铁稠-稀有罕见的常绿观赏树种

古树名木普查工作中,在白河乡油路沟村村委门前发现了2株稀有罕见的常绿观赏树种-铁稠古树。其中一株(编号豫c822)高16m,胸围300cm,冠径4×7m;另一株(编号豫c823)高15m,胸围270cm,冠径14×14m,树龄均在2000年以上。两株古树被当地群众称为“老牛愁”。林业科技人员将该树的枝、叶、果实标本,反复对照《河南植物志》、《园林树木学》、《树木学》等科技资料,进行甄别,最终鉴定为铁稠。

铁稠又叫青冈栎,为壳斗科(山毛榉科),青冈栎属,叶革质,常绿乔木。花期4月,果实于9-10月成熟,种子可播种育苗。铁稠枝叶茂密,树姿优美,常年浓绿,较耐荫,是良好的绿化、观赏及造林树种。具有抗有毒气体、隔音和防火功能。种子富含淀粉,可作饲料、浆纱或酿酒。树皮及总苞含单宁,可提取栲胶。该树种的发现,为今后的繁育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资源,为我县造林绿化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树种。

4·著名观赏树种—七叶树

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的大坪乡枣元村庆安禅寺院内生长着全县唯一的一株七叶树。该树(编号豫c109)高20m,冠径16×17m,冠幅272m2,胸围258cm,树龄750多年。此树1980年前年年结果,以后可能因树龄过老,虽年年开花,但没有结果实。传说该树为元代初年庆安禅寺方丈从南方带回六株七叶树,分栽于嵩县各寺庙。其中一株植于庆安禅寺,一株植于纸房乡竹林寺,一株植于闫庄乡大朱村朱夫子庙,一株植于栾川县潭头镇(古代属嵩县辖)重渡沟村南沟组,其它两株下落不祥。大朱村、竹林寺的2株七叶树,文革期间被毁掉。现仅剩庆安禅寺及重渡沟村2株。

七叶树又叫梭椤树,为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花期5月中下旬,白色,花瓣4,花较小,上面常有2瓣有桔红色或黄色斑纹,直立密集圆锥花序,长20-25cm,近圆柱形。朔果球形或倒卵形,径3-4cm,内含1-2粒种子,形似板栗,9-10月成熟。七叶树干形耸直,树冠开阔,姿态雄伟,一柄七叶,叶大形美,遮荫效果好,初夏白花开放,蔚然可观,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最宜于庭院及道旁栽植。

5·理想的绿化观赏树种——栾树

古树名木普查中,在白河乡东风村庙下组雪花峰发现一株古栾树(编号豫c766)。该树高14m,胸围186cm,树龄约310年,冠径9×7m,冠幅63m2。因树龄古老,树干中空,腐洞长达4m直达根基,可谓饱受磨难,历尽沧桑。为我县今后城镇绿化、美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好树种。栾树,树形端正,枝叶茂密而秀丽。春季嫩叶多为红色,入秋叶色变黄。夏季开花,满树金黄,美丽夺目,是理想的绿化观赏树种。宜作行道树、庭荫树及园景树,也是荒山绿化、水土保持及防护林的好树种。花期6-7月,种子9-10成熟。种子适宜秋播。栾树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对干旱、水湿及风雪有较强的抵抗力,栽培管理较为简单。

6·流苏树——优美的观赏树种

德亭乡老道沟村桐树坪组发现一株约350年树龄的流苏树(群众称牛筋子树),树高25m,胸围160cm,冠径10×12m,冠幅120m2(编号豫c316)。该树干通直挺拔,冠部枝繁叶茂,是我县发现的唯一一株流苏古树,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及推广价值。

流苏树属木犀科,流苏属,花期4—5月,白色,4裂片狭长,长1—2cm,花冠筒极短。核果卵圆形,长1—1.5 cm,育苗时种子层积沙藏需120天以上。白蜡属树木作砧木,嫁接易成活。流苏树花密优美,花形奇特,秀丽可爱,花期长达20天左右,嫩叶及花可作茶叶饮用,是非常优美的观赏绿化树种。流苏古树的发现,为我县今后的开发繁育提供了宝贵资源。

7·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椋子树

椋子树又叫车梁木、毛梾树,为山茱萸科,梾木属。古树名木普查出椋子古树4株,其中纸房乡板庙村石坎组头道壕生长的一株椋子树(编号豫c469)为嵩县之最。该树高14m,胸围240cm,树龄约300年,冠径11×12m,冠幅132m2,树龄虽逾数百年,仍生长旺盛,年结实达50公斤左右,可榨食用油15公斤左右。

据山区群众讲,椋子树是解放前主要的食用油来源之一,油质香而不腻,可存放数年之久而不变质。椋子树在1960年前我县山区栽植很多,还有部分小片林。1958年大炼钢铁,被砍伐烧炭毁坏很多。,因其材质坚硬耐磨,是古代制做车辆梁轴的材料,故又名车梁木。

椋子树不但是优良的生物油料树种,而且亦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其枝叶茂密,白花可赏,树皮及叶可提取考胶,花是良好的蜜源,发展椋子树前景十分广阔。

8·嵩县山茱萸王

白河乡上庄坪村西头村民组王学政门前生长着一株山茱萸古树(编号豫c859)。树龄400年,树高10m,围径316cm,树干高50cm,冠径12×10m,冠幅121m2,主干上分生五大主枝。据树主人王学政讲,王氏先人于清雍正年间从西峡县太平镇亲戚家带回5株山茱萸树,栽植于门前地埂上,现保存下来此株。虽历经400余年沧桑岁月,仍长势旺盛,年年造福王姓人家,年结鲜果500-200公斤。1998年结果400多公斤,卖果收入1.3万元,被村民称为“山茱萸王”和“万元树”。

据考证,该树是我县引种最早的山茱萸树,此树种子繁育的苗木被白河乡竟相种植。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因其经济价值高继而引种全县,车村、木植街、大章、黄庄、德亭等乡镇大力发展,成为山区群众的摇钱树。王氏先人引种山茱萸造福乡里功不可没。

9·优良的干果树种-板栗

板栗,壳斗科,栎属,是我国重要的干果树种。因其适应性强,耐干旱,抗瘠薄,管理较易,病虫害较少,产量较稳定,群众喻为“铁杆庄稼”。我县已广为发展,总面积达8万余亩。栗果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富含淀粉和糖,是优良的副食品。树皮、果苞可提取考胶。叶可饲养榨蚕,花是良好的蜜源。栽植板栗,是收益快,造福当代,荫及子孙,山区群众喜爱的优良干果经济林树种。

10·优良的干果油料树种-核桃

核桃,胡桃科,胡桃属。树冠庞大雄伟,枝叶茂密,绿荫盖地,树干灰白洁净宜人,是优良的干果、油料、生态、用材兼用型树种。果仁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滋补健身,含油率60-70%,是当代社会高档食用油。其材质坚韧致密,富有弹性,纹理美,有光泽,不翘不裂,耐冲撞,是枪械、航空器材及制做家俱的优良用材,亦是十分理想的装饰材料。用作行道树,其叶、花、果之挥发气味具有杀菌、杀虫的环保保健功效。核桃易育、易栽、易活、管理简便,病虫害较少,产量稳,价值高,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传统经济林树种。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以来,我县已发展优质核桃近3万余亩,成为农民群众新的经济增长点。

11·叶绿果红常绿的园林树种-冬青

古树名木普查出冬青古树5株,其中大章乡东沟村杨庄组冬青岭上的一株冬青树(编号豫c402),高25m,胸围350cm,冠径18×16m,冠幅288m2,树龄达540年以上,被称为“嵩县冬青之王”。地名因树而得,可谓历史悠久。

冬青属冬青科,冬青属,四季长青,枝叶茂密,入秋有累累红果,经冬不落,十分美观。宜作园景树,也可制作盆景观赏。其木材坚韧致密,可作高级细木工用料。种子和树皮可供药用,为强壮剂。叶有清热解毒治疗气管炎等症之功效。繁殖可用播种法,亦可用扦插法。抗性强,特别对病虫害抵抗力较强。

12·木本粮食树种——柿树

柿树为柿树科、柿树属,落叶乔木。全县共普查出柿树古树27株,可见嵩县栽培历史之悠久。柿树抗干旱,不度荒年,年年结果,素有木本粮食之称。其树形优美,叶大浓绿,累累果实悬于绿荫丛中,深秋叶片变红,观赏价值很高。果实可制作脆柿、柿饼、烘柿,酿醋,营养价值很高。深受市场欢迎,价格连年上升。柿霜甜甘爽口并有治疗口疮、喉痛的功效。木材是制作家俱的良好材料。柿树是极好的园林结合生产树种,既适于丘陵山区栽植,又适宜于城市园林美化,又是人们喜爱的木本粮食树种。

13·优良的荒山造林与园林绿化树种——侧柏

侧柏为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原产中国。我县普查出侧柏古树59株,数量占古树之第五位。侧柏枝干苍劲,气魄雄伟,具有抗干旱,耐瘠薄,抗严寒,耐盐碱,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等特点。常作为荒山造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或作为园林绿化和绿篱树种。其材质坚韧致密,耐腐,不翘不裂,有芳香味,可供建筑或制做家俱用。叶可提取侧柏精油供药用。种子榨油可食,枝、叶、根、皮、油均可入药,经济价值较高。

十几年来,我县大力培育侧柏容器苗木,在山高坡陡、土壤瘠薄、缺少水源、岩石裸露、交通不便的丘陵山区广植侧柏,绿化荒山。2003年以来,在洛栾快速通道两侧何村、德亭、大章路段栽植侧柏大苗30多万株,当年栽植,当年见绿,长势喜人。市政府几次在嵩召开现场会,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与表彰。

五、嵩县古树中的珍品

古树普查中发现的黑银杏、雌雄同株银杏、银杏王、子孙满堂古银杏、五世同堂银杏、千年古黄连木等古树,可谓嵩县古树中的珍品,不但有较高的经济、生态价值,还有很高的科研及观赏价值。

1·药食俱佳的珍稀良种——黑银杏(略)

2·罕见的雌雄同株--古银杏(略)

3·嵩县——银杏王(略)

4·“子孙满堂”古银杏

该古树(编号豫c775)位于白河乡上河村碾道沟组的摩天岭坡根,树龄1175年,胸围2.35m,树高18m,枝下高5m,冠幅东西9+7m,南北6+8m。树干西北向有1.70×0.72m、西面根部有0.56×2.6m的两处大疤,但仍是枝繁叶茂,生长旺盛。树冠下部围绕老树根部又萌生出不同树龄的大小、粗细、高低各异的银杏树50余株,其中胸围在50cm以上的6株,胸径2-10cm、树高2.5m以上的20株,胸径2cm以下的幼树20余株。宛如一家多代同堂和睦同居,子孙满堂,世代昌盛,故称之为“子孙满堂古银杏”。

5·“五世同堂”古银杏

位于车村镇顶宝石村桃上组的灵瑞寺院建于唐代,院内生长着一处古银杏群落,树龄1377年以上,此群落有古银杏11株,其中最大一株(编号豫c149)胸围314cm,树高21m。另有4株为同根生古银杏树,因生长年代不同,高低粗细不一,好似一家五代同居,群众称其为“五世同堂”古银杏,其胸围分别为273cm、170cm、154cm和40cm,树高分别为21m、20m、15m和12m,树形奇特,景观喜人,游人到此观赏,无不称奇。

6·千年奇树-黄连木

千年奇树-黄连木,位于饭坡乡洛沟村下蛮子营的新二组。该树(编号豫c541)为雄树,由2大主枝组成,高14m,胸围628cm,冠幅192m2,树龄1600年以上。因其生长在河道北侧的坡根,1982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将其根系冲刷而裸露出8大主根系、72条支根系,根系最长达470cm。裸露的根系有的似蛟龙升天,有的似苍龙卧地,似虹似桥,耐人寻味。称奇的是最粗的根系径粗75cm,是由16条径粗4cm-28cm的根系合生一处,浑然一体,形成根生根,根连根,根串根,根抱根,根即干,干亦根,根干相连难区分的一道奇观。该树龄虽愈千年以上,但长势仍较旺盛,成为当地群众心目中的神树。洛沟又是华夏第一相伊尹母亲的墓葬(尹姑冢)之地,故常招引来众多的游客和善男信女们顶礼膜拜。

7·中国第一黄连木

在何村乡吕岭村北王岭组村西南的山神庙旁,发现一株特大的雄性黄连木(编号豫c293)古树。树高26m,距地面1米处围径8.8m,其上分生8个大小粗细不等的主枝,围径分别为340cm、76cm、130cm、140cm、86cm、130cm、120cm、150cm,冠幅24m×25m,树龄2200年。村民们视其为“神树”,从无人折其枝叶,还将四周砌石加以保护。该树枝繁叶茂,树冠圆满,冠荫似伞,根部裸露,树体奇特,蔚为壮观,成为村民们乘凉休闲的风水宝地。2007年4月下旬,河南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尚忠海(高级工程师)、推广科科长钟显、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于海燕博士、吴志庄博士、侯新春博士、牟洪香博士、洛阳市林技站副站长张军等一行九人到实地调研核实后,照片配文发表于《河南日报》2007年5月9日第二版。文称“根据专家推测,该树年龄在2000年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株黄连木古树,堪称中国第一黄连木”。

六、嵩县古树名木与历史名人故事

我县古树名木普查,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在近千株古树中,普查出名木2株,分别和西汉的名臣张良和北宋大理学家程颐相联系。

1·张良庄与青橿古树

闫庄镇冉扒村张良庄组村东,有一株青橿古树(编号豫c230),树龄约2200多年,树高21m,胸围450cm,三人方能合抱,树冠呈伞形,冠径东西13m,南北13m,冠幅169m2。树龄虽逾两千年以上,仍然枝繁叶茂,生长旺盛。

据当地群众讲,此树为汉初名臣留侯张良所栽植。传说韩国被秦国灭掉后,身为韩人的张良用自家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趁秦始皇东方巡游之际,张良与勇士进行行刺,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于是张良改名换姓,隐居在此山区小村。闲暇时,张良在房前栽下几棵橿子树。岁月流逝,现在仅剩下这一株。后人为纪念张良,将此小村改名为“张良村”。

2·奏章柏

程村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程颢、程颐的故里,夫子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中一株(编号豫c111)1300多年树龄的老柏树,被称为“奏章柏”。

“奏章柏”的美名缘于一段程颐除恶爱民的故事。离县城25里的屏风庄村,傍伊水,靠龟山,邻陆浑,是一个山明水秀的乡村。龟山上有一寺院,名叫“龟驮寺”,该寺园因建在龟山背上而得名。龟驮寺院落大,和尚多,方丈及和尚不行正道,为非做歹。龟山之下有条大道,美貌女人路过此地,如被和尚发现,就被抢入寺中,禁押寺院洞内,为所欲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龟驮寺和尚成为一方百姓的大害。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盛夏的一天,程颐从洛阳讲学归家,因天气炎热,正坐在大柏树下扶扇纳凉,受害百姓闻听程二夫子在家,纷纷向程颐倾诉龟驮寺和尚的罪恶行径。程颐热情接待受害的百姓,边听边记,义愤填膺,决定第二天亲自到龟驮寺中察看。方丈见程颐到此,连忙接待,按上宾迎敬说:“先生到此,失迎,失迎,不周之处,请老夫子海涵”。茶后,方丈陪同程颐在寺内察看。走至寺院东侧,程颐发现墙根有绣花鞋一只,又行至后院见门紧闭落锁,隐隐约约好似女人哭泣之声。程颐心想:佛门乃清静戒身之地,女子绣花鞋掷于此地,又闻女子哭泣之声,看来百姓诉说果然如是。遂提出要到后院观赏,方丈面露不悦推辞说:“门锁钥匙不在手中,请老夫子下次再来观赏”。程颐回到程村,即在大柏树下石台案向大宋朝庭书写奏章,述说龟山寺和尚横行霸道,抢占民女,祸害百姓的事实。河南府尹把程颐的奏章报送汴京,大宋皇帝派来兵马,将龟山团团围住,从龟驮寺后院地道内救出良家妇女数十人,又从枯井中捞出数具女尸。皇帝下诏烧毁寺院,做恶多端的方丈及和尚被斩首示众,龟山附近的百姓从此安居乐业。因程颐在此柏树下接待受害百姓,又在此树下向朝庭书写奏章,后人为颂扬程颐除恶爱民之功德,将此柏称为“奏章柏”。

3. 黄连木古树---光绪三年大旱之历史见证

每株古树都有一段世人鲜见的故事,记述着一段动人的历史传说,隐藏着一些令人去解之迷。饭坡乡张元村洛扒村民组路东有一株黄连木古树(编号豫c506)。该树高14m,胸围195cm,冠幅15m×11m,雌树,树龄350余年。当地群众说起此树,还引出一段骇人听闻的历史故事:

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豫西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据《嵩县志》载:“清光绪三年,连岁大旱,赤地千里。伊河断流,五谷不登。物贱如粪,粟贵似珠。树皮剥尽,人食人肉……”此稿撰写人外祖母生前说:听老人们讲自光绪三年立夏至光绪四年的冬季,久旱无雨,有时下点小雨,也湿润不了尘灰地。夏季基本绝收,早秋作物如玉米、红薯、棉花、谷子、芝麻等枯萎旱死。地面上杂草枯死,树上叶片干枯,土地裂缝,尘土飞扬。晚秋播不上种,田野遍地露黄土,大地一派荒凉景象。大灾之年,灾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熟视无睹,置之不理,置灾民的生死于不顾。灾民无望,只好听天由命,忍饥挨饿。先是一日两餐,野菜充饥,后是一日一餐,挖食草根树皮,榆树皮被扒的白刮刮。之后两日一餐。有的先杀猪、狗、羊、鸡吃,最后实在无奈才将牛、驴、马也杀掉充饥。直至背井离乡讨饭他乡,饿死了许多人,出现了人吃人肉的惨剧。传说人吃人肉后,人眼会变红,让 人看起来害怕。由于路上讨饭的人太多,又长期忍受饥饿的煎熬,常有支持不住的逃荒人病饿而死。于是有些饥民实在没啥吃了,就吃起饿死的人肉来。洛扒本是个十几户人家的偏辟山区小村,大部分人家也只得外出讨荒要饭。不知是哪里荒民饿死在洛扒村边,竟有人将死尸绑缚于这株黄连木大树上,割取臀部及腿上肉吃,让人闻之毛骨悚然。此事虽已过去将近130年,但当地群众无人不晓。黄连木古树成为光绪三年大灾荒的历史见证。

4·皂角古树与刘氏家族

饭坡乡长岭村南岭村民组刘建华家门前有一棵古皂角树(编号豫c528)。树龄约380年,胸围630cm,树高19m,冠幅17m×15m。树干高2m,形如笔筒,树干中间已腐朽成空心,从树干顶部四周萌发出九个主枝,粗的围径为140cm,细的45cm,大小不等,树冠圆满,极为壮观,是嵩县最奇特的一株特大皂角古树。

据刘姓人家讲,明末年间,李闯王起义,刘氏人家为避战乱,从山西迁到此地,在门前栽下这株皂角树,已历经数百年沧桑岁月。由于树龄长久,现该树干形成的孔洞能放入一张80cm的方桌,四人坐下打牌消遣。2002年春,有一位山东树贩子,出资8万元要将此树买走,树的主人说啥也不卖。原因一是该树的九大主枝刚好与现在刘氏人家的户数一般多,他们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和此树一样,生命旺盛,和谐共处,兴旺发达;二是把先人亲手栽下的树保护下来,以示纪念。

5·杨景庙与皂角古树

清咸丰年间,杨景在库区乡万安村兴办了一所万安书院,有学生数十人。杨景学问深厚,师德高尚,悔人不倦,待生如子,深得学生及家长的敬戴。传说他教的学生中,有19人中秀才,有4人中举人、进士,做了知县。因此,杨景在嵩县口碑甚好。杨景系焦家川酒后村人,回家时必经万安西岭。西岭地处偏辟,是焦家川人往返县城之小道,过往行人路过此地,大多歇息一会再行,杨景回家时也常在此地休息。学生为报师恩便捐资在先生歇息之处的路旁建了一间瓦房。房四角垒砖柱四个,四周墙用料疆石表砌,非常坚固,并在房前栽植皂角树两株,供老师在此歇息、乘凉。杨先生去世以后,学生为纪念恩师将此房改为杨景庙,并在庙中供奉杨先生之牌位。此庙解放后毁掉,栽植的两株皂角树都长成了参天大树。其中一株大皂角树于1945年日本侵嵩时被日本人强行伐除当柴禾烧掉,成为日本人侵略嵩县的一条罪行。现存的一株(编号豫c130)高18m,胸围323cm,冠幅18米,树龄约为160年。因树干上着重生一个树瘤,特别是雨后极似“龟头”,群众称为“神龟树”,招引来众多香客跪拜。历史故事告诉人们,谁行善事,造福乡里,谁就会得到后人的称颂,并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杨景与皂角古树成为人们尊师重教的一段佳话。

6·银杏古树与云岩古寺(略)

古树名木普查统计,全县有银杏古树263株,其中仅白河乡下寺村云岩寺周边就有古银杏树142株,占全县古银杏树的54%。

为什么古寺周边会有如此多的古银杏树,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云岩古寺建于唐初,重修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建筑精巧、雄伟,内供释迦牟尼佛祖,十八罗汉分列两侧。殿前沿雕刻精美,所用的梁、柱、椽、门、窗及佛像全部用当地的银杏木材修建雕刻而成。据测量,大佛殿所用的四挂大梁,围径都在230cm以上。殿前四根沿柱,围径106cm,上绘有文王拉纤、二龙戏珠等故事。由此可知,在唐初、明成化年间建寺之前,此地银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现在古寺内及周边仍存唐代银杏古树142株,且仍能年年结果,造福群众。那么为什么古寺庙及周边地方古银杏树会如此多而集中,而在其它地方少有或没有呢?据考证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银杏树青春永驻,长寿无比,树龄长达数千年与自然灾害及病虫害抗争的生命力极强,白果营养又极高,古代僧人认为食长寿树之果即能长寿。

二是银杏树干挺拔,冠盖浓郁,姿态雄伟,叶片奇特而又古雅别致,集观赏、纳凉、食果为一体,其它树种无以论比,是不可多得的好树种。

三是银杏树可能释放出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气体,使僧人、道士在冠荫下心旷神怡,静心养性。据测定,银杏树下的温度比其它树荫下的温度低1-2度。近代科学研究认为,很多寺庙的高僧道士长寿之道可能与银杏覆盖,造成的特殊气候环境有关。

鉴于以上原因,古代僧人、道士常于银杏生长的地方选址建寺庙,或在寺庙建成后栽植银杏,用来绿化、美化、装点寺庙之环境。

7·浅解嵩县皂荚古树众多之谜

我县普查出皂荚古树186株,占全县古树名木的五分之一。从分布情况看,从嵩北的丘陵川区到嵩南的深山区,全县16个乡镇都有分布。分布较多的乡属闫庄、饭坡、大章分别有54株、33株、15株。大多生长于土质较肥沃的村旁、宅旁和路旁,个别生长于古寺庙周边。为什么我县皂荚古树数量如此之多?为什么古代人们喜爱栽植皂荚树?皂荚树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对此,我们探讨研究分析如下:

皂荚树又名皂角树,为高大的落叶乔木,寿命长达数百年,枝繁叶茂,冠形似伞,不但是人们纳凉的好树种,而且是20世纪60年代前人们洗衣的洗涤原料。我们调查走访80多岁的老太太多人,他们几乎是众口一词说:他们年轻时都是用皂角洗衣的。1960年以前,特别是旧社会,那时社会落后,根本就没听说过、没见过、没使用过肥皂、洗衣粉。解放后才有了肥皂,被称为“洋碱”。1960年以后才有了洗衣粉之类的洗涤原料。此前,人们洗衣主要是使用皂角。妇女们擓上一篮衣服,抓一把皂角到河边洗衣,先将皂角砸碎,然后放进衣内用棒锤敲打,洗涮后即可干净。据说,一个皂角可洗一件衣服。由此推测,古代人们广植皂荚树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洗衣问题。皂荚树成为和古代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优良树种。

上世纪60年代,农村还常用皂角焙干后制成粉,和进面里炕成薄干饼让小孩子吃,可消积化食开胃。在科学发达的当今,对皂角的开发利用前景更加广阔。皂角荚果和种子生物化学成份丰富,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天然绿色原料。著名的央视名牌产品-皂角洗发液,主要原料就是皂角。皂角提取的皂荚甙在医药上有抗炎、抗溃疡、抗变态反应的功效。对防治肿瘤和提高艾滋病免疫功能也有很好的效果。皂荚种子含有的植物胶(瓜尔豆胶)是重要的战略原料。我国对植物胶的年需求量达4万吨以上,但年产量不足3000吨,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广植皂荚,发展皂荚产业市场前景良好。

8·古皂荚四逃劫难得新生

——城关镇北店街村古皂荚保护记

城关镇北店街村建设路与水源街交叉路口西侧有一株古皂荚树,生长于古代山神庙遗址东侧。该树为雌树(编号豫c132),树高16.5m,干高2.7m,胸围350cm,冠幅12×18cm,树龄约280年,全树由6大主枝组成。半个多世纪以来,古树曾四遭劫难,今逢盛世,盛世兴林,政府保护,得以新生。

第一劫。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嵩县,因冬季缺少烧柴,命令村民伐除古树做柴烧。村民拿来大锯,一会儿功夫,已将古树根部锯进一大扎深。此时,围拢来十几位长者说:咱们几家兑点柴火,别除大树。这株大树是北店街村的招牌,还能乘凉,除掉多可惜!除树人立即停止了锯树。十几位年长者各自回家兑来干柴缴给日本人,这才使此树幸免于难,逃过第一劫。

第二劫。1958年全县大搞大炼钢铁运动,城关镇建了许多土“炼铁炉”。那时炼铁需自烧木炭做燃料,古树、大树便倒了霉,全县基本上将路道方便处的古树、大树砍伐殆尽。此时,有人便打起了皂荚树的主意,让人伐树烧炭炼铁。几位村民手拿锯、斧,9个主枝一会儿功夫被砍掉3个主枝。这时,又过来几位长者说:当年日本人来砍这树当柴烧,是十几位老先生兑柴给日本人,才保留下来。现在再除掉多可惜,谁砍大家骂谁,谁除谁落骂名。几句话说得伐树人灰溜溜地走了,古树又逃过了第二劫。

第三劫。1986年冬,长时无雨,天干物燥。此时,因伤疤引起树干腐烂的树洞宽约0.5m、长约2m。一天夜里,不知何人在树洞内燃柴烤火,使古树着火冒烟,洞火越着越大。行人发现后,立即担来几担水,才将树洞火扑灭,古树得以逃过第三劫。

第四劫。2005年,因村里搞建设开发,有人嫌古树占地,准备砍此古树。消息一经泄露,便有人给北京国务院写信揭发,得到县、镇政府高度重视。不但古树未被砍伐,还得到很好地保护。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时桂让,亲临现场,指导对古树的保护工作。并责成有关单位将西侧正在施工的建筑面积退2m宽空间给古树,确保古树安全生长。

2006年10月,县城建部门投资2万多元围绕古树修建成一处小型花坛,栽上了花草灌木。浆砌了围墙,使雨水顺利排出。又在围墙周围焊高1.55m、周长12m的铁栅栏,使游人不能近前,古树得以安全生长。县林业局又投资2000余元,用铁筋、水泥将宽22-63cm、高2.2m的大树洞填补起来。又将树干上部的5个15-28cm径粗的树洞填补光滑,从此,雨水进不了树洞,使古树得到有效保护。如今,古皂荚树枝繁叶茂,一派生机,成为五路交叉口处的一道景观。

七.古树民间神话故事传说

1·高山杜鹃王

中国最美的地方——人间仙境白云山最高峰玉皇顶2200米的山脊处,分布着一片天然的古杜鹃林。据调查,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杜鹃有1200余株,500年以上有370株。每年5月鲜花盛开,有红、黄、蓝、白多种色彩,绚丽多姿,芳香浓郁,壮观怡人,使人留连忘返。最大的一株千年杜鹃,树高9m,胸围164cm,冠幅324 m2,花开时节鲜花满树,蔚为壮观,被称为高山“杜鹃王”。

相传这片杜鹃林原为玉皇大帝的游乐园地。玉帝高兴之时带着王母娘娘、太白金星、嫦娥及众仙女前来观赏。后来女皇武则天到龙池曼山脚下的云岩寺降香,听说玉皇顶上的这片高山杜鹃高雅华贵,盖世群芳,便命人将此花移植到长安,被培植在御花园内。武则天常与王公大臣侍女们到御花园饮酒赏花,吟诗赞扬杜鹃。

却说这年隆冬腊月,武则天又来到御花园赏花,见杜鹃已叶落花凋,只有几株寒梅傲骨独立,她心中不悦,欲让杜鹃与梅花比美。有一佞臣向女皇献媚“皇上乃万民之尊,万物之主,若百花齐放,岂不更好”。武则天心血来潮,随下了一道圣旨,命百花一夜之间皆都开放,违者斩首。圣旨出朝,地动山摇,哪个不听,谁敢不遵。芍药仙姑与杜鹃仙子商讨此事,不畏强暴的杜鹃仙子说“天有四时,月有圆缺,我在白云山玉皇顶,玉帝允我定时开放,按时歇息,小小个武则天岂奈我何。”第二天王公大臣宫娥彩女簇拥着武则天又来赏花,见众百花都在开放,唯有杜鹃花抗旨不遵,武则天下令太监架火烧烤。但杜鹃宁死不屈,傲然鼎立,武则天恼羞成怒,遂下令将杜鹃贬出长安,移回旧址。从此杜鹃花又在白云山安家落户,成为白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一大景观。

2·大古栎“上天龙”

在天池山森林公园的玉女溪大峡谷中段,翡翠池东侧,生长着一株高达17米的千年古栎树。根与干像蛟龙一样扭曲裸露地攀沿在石缝峭崖上,挺拔刚健,直冲云天,故称“上天龙”。并有诗赞曰:板生山石石生栎,根入石山山作根。石山与栎融一体,石山不老栎长存。

传说天池山风景区内的天池内卧居着一条青褐色的蛟龙,性情温顺且忠诚可爱。每逢西王母在上天招开蟠桃会时,它殷勤下房帮厨。玉帝到天池观景,它主动清理环境。织女们下天池沐浴时,它便精诚守护,深受大小尊神的爱戴和敬佩。玉帝念它忠勇可嘉,遂封它为玉虚宫“护驾天龙”。端阳节这天正当它到玉虚宫上任时,忽闻玉女溪下游出现一条兴风作浪的恶龙,它恐怕恶龙祸害天池,骚扰玉女,便放弃玉虚宫“护驾天龙”显位,化为古树扑伏在石壁上日夜守护着天池山仙女溪的安定。如今上天龙己成为天池山森林公园旅游的一处靓丽景点。

3·盘龙柳

盘龙柳(编号豫c851)位于白河乡马路魁村下寺至沟口公路的东侧,紧邻河旁。树高12m,胸围3.2m,冠径11m,树龄约350年。该树基部向上有一树洞,长约1m,宽约0.6m,树洞内可站立一人。树身自下而上长了许多树瘤,下粗上细,下大上小,宛如一条蛟龙盘缠在柳树身上,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行人路过,无不驻足观之,称其为“盘龙柳”。传说古时候,玉皇大帝在伏牛山的龙池漫召开众仙大会,并命与午时三刻赶到,有一小龙从西岳华山奉命前往,因路途遥远,眼看离龙池不过十几里地时,体力不支,筋疲力尽,累卧在此地河旁的柳树上,一觉睡醒,时刻已过,小龙无颜去见玉帝,从此就留驻在柳树上永伴人间。

八.嵩县清代民间林果保护乡规民约碑

古代民间就有林果保护的乡规民约,但没有留下具体的文字根据。此次古树名木普查中,在纸房乡毛沟村发现了清咸丰十年(1860年)毛沟合社(今纸房乡毛沟村、草庙村、秋盘村、西沟等村)地方保正邓自金、村长李长富等21人同立的《毛沟合社公议乡规》碑,以制裁盗林木、果实、殃禾稼等不良行为。此碑镶在火神庙的前壁左侧(见树照片),碑文如下:

昔圣之世,盗贼不兴,奸诈不事,俗其美矣。何其风隆败,而不意之时,至今日,竟以三代之民转而为奸诈之风。苟不严为禁戒,则其弊不知将贻於胡底败故,合社公立乡规,以救其失,不成为一乡一邑之荣,而己哉,因勒诸贞氓以志不意云,计开条规以例於左:

骡马牛羊践踏田苗有人获住照规

盗伐林果禾稼有人获住照规

宰杀耕牛赌博讹诈捎包照规酌处

遇事闻乞食遂主自便如有恶气滋闹公处

以上数条如有犯者公议酌罚不许询私倘敢故违禀官重究

儒童翠山侯宝三选文书丹

龙飞咸丰拾年岁庚申孟春月二十日谷旦

地方保正 邓自金

村 长 李长富 赵 荣 牛 文 周文魁

X 有 杨 富 赵进财

仝立石

王金魁 赵来珠 魏大明 朱光旭 王者香

张 顺 申奉光 张万顺 鲁有法

四家牌头 王景顺 张 林 李贵荣 李香明

玉 工 李景新

1.《【7m唐朝】专题嵩县古树名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7m唐朝】专题嵩县古树名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