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杨广生出生于大兴(今天陕西西安),是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贫太郎的次子。
隋朝第二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史书上是这样对他描述的:“美姿仪,少聪慧”。说明杨广不仅长得帅,人还特别聪明。北周时期,因为父亲杨坚的功劳,杨广被封为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又被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那时杨广才十三岁。后又授任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有人说,杨广的这些头衔,不过是沾了父亲的光,但从他早年的战功来看,杨广这人还是蛮有能力的。
开皇九年(589),杨广才二十来岁,他统帅隋军灭了陈国,将陈后主等一大批俘虏押往长安。开皇十年(590)杨广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与杨素平定了高智慧的叛乱。在镇守江南期间,杨广在稳定叛乱局势上也颇有成绩。
杨广很会察言观色,他了解自己的父母喜好,为了取悦父母,他把自己伪装成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谨慎谦恭的完美形象,这让杨坚夫妇更加喜欢他。
太子杨勇比起弟弟杨广,就没那么多的心计了。独孤皇后最讨厌男人纳妾,她在世时,杨坚极少宠妾室,这不是说杨坚不好色,而是这位正宫实在不好惹。(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独孤皇后在杨坚心里的地位。)偏偏杨勇却不懂母亲的心思,他不仅纳妾,而且特别宠妾室,但对正室却很冷漠。杨勇的生活还非常的奢靡,这一点是简朴的杨坚最为讨厌的,因此,这夫妇两人便对杨勇非常失望。而早有夺嫡之心的杨广,看准机会,趁机向独孤皇后诬陷大哥,这更让独孤皇后对大儿子有了看法。杨勇却并没察觉这一切,仍然我行我素,没有收敛的意思。
渐渐地,杨坚夫妇对杨勇的成见越来越深,直至最终废除杨勇太子之位,改立杨广为太子。
02
关于杨广继位,有记载称隋文帝病重,杨广在宫中服侍,却因好色调戏老爹的宠妃,将老爹气个半死,想要废了杨广继承人的身份。于是,杨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老爹灭了,自己继位。(这段记载在很多史书中都有描述,也因此,杨广背了一个好色弑父的恶名。至于真假,大家都明白,很多史料也只能起个借鉴的作用。)为了自己的王位稳定,他将兄长杨勇和自己的侄儿全部杀死。他所做的这些,为他的表侄儿做了一个表率。唐太宗为了王位杀死兄弟,只是他给自己安了一个必须这么做的理由:因为自己的兄弟欲杀他在前。(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谁又能知道这事的真伪?)
对于这段记载,很多人持不同意见。真相只有一个,我们谁也不能妄断。但是,前朝历史多出于后朝统治者之手,尤其是那些推翻前朝的统治者,哪个不是为了把自己推翻前朝说成是为民除害?这样心思下的史料,真实成分又有多少?但是,这也不能妄断杨广就不是弑父夺位之人,只是很有可能夸大事实而已。
杨广一直非常敬仰秦始皇和汉武帝,他即位后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在效仿他们。但是,他的步子迈得太大,最终却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隋文帝时期国富民强,国库充实。杨广登位后开创科举制度,以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为国家选用了不少各方面的人才。为了打破官员仕途垄断的局面,他重用南方官员。这些制度都为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为什么杨广在位时,隋朝会很快灭亡?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做了下面这几件事。
03
隋文帝定都大兴城(今西安),但是,大西北往东的道路却不是太畅通。渭水河道不仅弯道多沉积的泥沙也多,漕运困难,而洛阳城位于整个隋朝的中心位置,“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所以,杨广继位后,为了运输更加方便,便决定另选一处新址建都城。这处新址向洛城西移十八里,新城规模宏大,周围六十九里三百二十步,洛水横贯城中,由宫城、皇城和郭城组成。说实话,杨广的举措无可厚非,但是由此带来的结果,却是致命的。
宫殿的石头、木料都是从南方运来的。据说一根木头就需要上千人拉,这个工程历时十个月,每个月就要征用百姓二百多万人。为了迎合杨广,督建官员又在都城西面建造大花园。这个花园中,填充了无数奇花异草,四季如春,耗资巨大。(史料记载说这是杨广奢华追求享乐所致,即使不是,这也说明他自大好功,这绝对是致命缺点)这些资本从何而来?最终还是从民间征集,这就给老百姓增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引起民众的不满。如果仅有一次,杨广还不会失去民心,下面的举动,便加剧了他失去民心的速度。
为了加强隋朝的政治统治和江南的物资顺利运送北方,杨坚决定开挖一条贯穿南北的河———大运河。
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以都城洛阳为中心,分为三大段,南抵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全长几千里,历时六年完工。大运河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都起了重大作用。那么,为什么说这项伟大的工程加速了隋朝灭亡?我们来看下面的一组数字:为了开挖大运河,杨广下令征用河南和淮北等地老百姓一百多万人,大运河一共凿了四条水道,最后将它们贯穿起来,长达几千里。这是一项造福子孙的工程,但在当时的百姓看来,却是一场灾难,因为开挖过程中,很多百姓都惨死在这个伟大的工程上。
04
待运河工程完工,杨广迫不及待地带着二十万随从,上万条船浩浩荡荡从东都出发巡察大运河。想想这个情景绝对是气势浩大,但是这个浩大的背后却是百姓的悲惨和沉重负担来支撑的。
为了保证船队顺利通行,沿途的官员早就让人在运河两岸修筑御道,并征集八万百姓做纤夫。不仅如此,为了保证皇上的安全,还出动两岸军队夹道保护。
很多拉纤的百姓被活活累死,官员便立刻让预备纤夫顶替,这一路上又添了不少百姓的冤魂。
杨广下令沿途百姓为他们准备酒食,二十多万人的生活物资,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当然这笔开支官员们不会自掏腰包,那么沿途百姓就要为此埋单。一顿饭就是几百桌,为皇帝和随从准备饭食马虎不得,只能多备,谁敢量着皇上的肚皮准备,那不是找死么?结果,剩余很多饭菜便被挖坑埋掉,白白浪费了。
05
其三,就是杨广三次征讨高句丽。高句丽地跨鸭绿江两岸,位于中国辽东东部、吉林中部和朝鲜北部。后高句丽占领了辽东东部和吉林的中部(这块古代称为辽东),而且还带兵攻占隋朝的辽西。杨坚在世时,曾带兵攻打高句丽。这场战争以高句丽遣使谢罪告终。
杨广继位后,高句丽又蠢蠢欲动,虽说他面上臣服于隋朝,但私下却拉拢、讨伐其他部落,并且时常侵扰辽西。如果高句丽把百济、新罗、靺鞨都灭了,统一辽东及朝鲜半岛,高句丽的势力将会倍增,下一步他要兼并的,就应该是隋朝了。显然,杨广也感受到了高句丽的威胁,他决定征讨高句丽。
决定打仗,就要先备战。杨广征调兵士一百一十三万余人,陆兵集中在涿郡(北京)。水军集中在东莱(山东莱州),征用二百万百姓运送庄稼粮食。为了给水军赶制战船,造船的匠工被迫日夜站在水中劳作。因为身体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很多人皮肤溃烂,很多人的溃烂伤口都生了蛆虫,很多工匠因此丢了性命。
为了稳固隋朝的安全,杨广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征调百姓一百二十万,被累死的人过半。
杨广三次征讨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三次战争,以及修筑东都和开挖大运河这几件事,绝对是劳民伤财的事。杨广在位十四年,但他在十余年间,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况。
06
因为历年的工程和战争,导致隋朝国库空虚,人力丧失居多,乡间极度缺乏劳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芜,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据说为了填充国库,杨广竟然想出了一个提前缴纳赋税的办法,而且是提前几年。(如果这个办法真的是杨广所为,那他是个昏君无疑。但是还有一个说法,说杨广留下的粮仓,让唐朝吃了二十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广的所作所为,导致官逼民反,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杨广也死于非命。
开皇九年时,杨广带兵灭了陈国,俘虏陈国后主。这位后主死时,杨广已经继位,他追封陈后主为长城县公,赠大将军的虚衔,为了彰显自己灭陈的正义性,他赐谥号曰“炀”。他觉得陈后主荒淫无度,昏庸不堪,这个“炀”字对他是再适合不过得了。然而让杨广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也会重蹈陈后主的覆辙,死后却因为同样的目的性被李渊追封了“炀”的谥号,而且他的谥号要比陈后主的更响亮。
纵观杨广的一生,他对历史有几项重大的贡献:挖掘大运河,营建东都,开发畅通丝绸之路,时事政治改革,开创科举制度,亲征高句丽。实事求是地说,杨广确实是个很有远见的帝王,他的重大举措,确实是造福后代子孙的工程。但是,他登高远瞻,只看到了未来,却忽略了眼前百姓的利益、生息和平安。他把可以用一生,或者几代人完成的宏伟大业,用了短短十四年便完成了。这确实是了不起的,但正是因为他的急功,却换来一个暴君的称谓,导致百姓铤而走险的抗争,最终将隋朝这只历史上的“舟”推翻。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秋果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1.《1.隋朝在历史上的突出贡献专题之隋炀帝的功与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隋朝在历史上的突出贡献专题之隋炀帝的功与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9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