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辽朝南京和金朝都为基础,元朝大都城正式确立了目前北京城天下独尊的地位。
为啥?辽朝偏安北方,金朝也只统治中原,而元朝则是大一统王朝。元朝还在蒙古高原上打杀的时候,是没有国都这一概念的,汗帐在哪,国都就在哪。等元朝灭金,公司规模扩大之后,就需要一个像样的公司总部。
最早提出定都北京的,是不太出名的将军霸突鲁。元世祖忽必烈还在当王爷时,想劝蒙哥汗定都西北。霸突鲁提出幽燕地势雄伟,北连大漠和东北,南制中原及江淮。如果想征服天下,只能定都于燕。忽必烈大悟道:非卿之言,我差点犯了重大战略错误。
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即皇帝位,而此时,距离元朝(蒙古时期)占领金中都已过去了45年。蒙元时期之所以没有迁都到金中都,主要原因就是战火毁掉了中都城,水源断绝。没有水,去那干嘛?
忽必烈统一天下已成定局,必须花大价钱营建一个全新的国都,这不但是统治需要,也是国家体面。元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忽必烈先恢复了中都的名称。之后的几年,忽必烈一直为迁都中都做准备,比如派各种工匠800人去中都,造船和运粮。一切准备就绪后,公元1267年,忽必烈正式宣布迁都中都。
金朝定名中都,是因为中都位于金朝疆域之中。可元朝地盘那么大,中都的名字就有点不合适了。改叫什么呢?还是忽必烈大气,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诏下:中都更名为大都。大都是突厥语,意为帝都。
营建大都的总工是传奇和尚刘秉忠,在新团队里,有一个人你一定不陌生——担任都水监的郭守敬。郭守敬的任务,就是给大都“灌水”,浚通通州至大都的运河,打通大都城中各种泉眼,保证大都的供水。在大都城没完全建好之前,一代天骄忽必烈蜗居在金朝时的别宫大宁宫。
元大都的图纸并不复杂,金中都虽然烧没了,但旧址还在,在原址上盖一座规模更大的都城就行了。元大都仿造金中都,也是三重:大城、皇城、宫城。大城相当于主城区,三教九流都可以入住。大城呈南北长方型,其中南城墙就在现在的长安街。大城总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放到现在都是规模很大的新城区。
大都城共有城门11座。按过去的都城规格,一面城墙有3座城门。大都城的东、西、南三面城都有3座城门,只有北城墙有2座城门。为什么要弄成这样不对称的格局?刘秉忠说了,这是按《易经》所说,“天五地六”。“五”是天数之中,“六”是地数之中,结合起来,就是天地之中,是为大都。
到底是有学问的人!
皇城就不是一般人住的地方了,分三部分,北边是娘娘们住的御苑,供她们吃饱之后勾心斗角。东边是宫苑,南边是宫城——皇帝住的地方。早期的皇城道路比较狭窄,南宋入元的大画家赵孟頫骑马入宫时,掉到河里差点淹死。为防止意外,皇城道路不断扩宽。皇城的位置,北墙靠近北海,南墙在西华门大街附近。
皇城的作用是隔开大城与皇帝住的宫城,相当于防火墙。宫城是元大都的核心区域,非经皇帝允许,一只苍蝇也不能飞进来上朝。说宫城,名字可能有点陌生,说两个你不陌生的名字:大内、紫禁城。
宫城周长4公里,分成两部分,南边以大明殿为主体,北边以延春阁为主体,相当于前殿和后廷。有意思的是,忽必烈把大明殿建造的富丽堂皇,真是“金殿”,同时又在丹墀前种了几株誓俭草。这是忽必烈从草原老家带来的,说要让后世子孙永远不忘我们是草原来的,要学会勤俭过日子。
忽必烈坐在大明殿向天下发号施令的时候,万不会想到,不到一百年,他的大元帝国会被一个叫大明的王朝给推翻了……
公元1368年,徐达与常遇春率明军进入大都城,元顺帝在之前就逃之夭夭了。朱元璋为了纪念打跑元朝,平定北方,将大都更名为北平。
1.《元朝定都北京,为何叫大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元朝定都北京,为何叫大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3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