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秦朝

关于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我想说樊志民:十年来,我研究秦朝农业历史的二三事!

大农微语:

2017年第一个月,大农队收到了2017年第一期《世界农业》封面人物的好消息!是的,就是《老版农》的那个老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志敏教授。

《世界农业》是创办于1979年、由农业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也是北大核心期刊。这本期刊的分量很重,能成为它的封面人物,分量自然也不轻。

樊教授被师生称作“老学究”,大农爱叫他“老樊”。老樊的骨子里,有着他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秉性。在现代农业的喧嚣中,他保持独立和理性、忧虑和反思,循着数千年的时间轴(农史),用笔耕不辍为中国农业发展善意提醒。

老樊的《秦农业历史研究》,是国内外第一部断代农业史专著,被学术界称为“秦史研究由文献整理与概貌通览阶段,迈入专门领域深入研究时期的重要标志”。这部著作,也奠定了老樊在中国农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泰斗”是怎么炼成的?大农团队择取的这篇文章,既算是《秦农业历史研究》的前序,也算是老樊的“自白”。读完之后,想必大农微友们会感慨:老樊的学问,不是轻易做出来的!

以《秦农业历史研究》作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实际上是挑了一块难啃的骨头。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农业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在一定的时间、地点、自然条件下,社会经济、生产科技和文化的多种因素作用于农业过程,就会形成特定的农业地域类型与发展特点。

农业发展不仅有时间前后的历史,而且存在区界空间的历史。重视农业的区界空间与时间先后的历史,有助于我们对农业历史的特殊性、多样性与不平衡性的认识与研究。将断代、地域概念引入农史领域,使农史研究有了定时、定位特点,改空泛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推动了农史研究的深入。

其次,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王朝,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是,人们对秦农业之发展知之甚少。秦史(包括秦农业史)研究存在一些偏见、误解,有待纠正。如果能撰著一部全面反映秦代农业发展的学术专著,将填补国内外空白领域。

再次,本人生于陕西,长于秦地,俨然以秦人子孙自谓。在十余年农史研究生涯中,对秦历史的重要地位与秦农业的飞速发展颇有感慨。

以上诸点,促使我将秦农业历史确立为自己的研究选题。

秦史资料匮乏,这是影响秦史研究深入的重要问题之一。例如,早秦史料附见五帝、三代文献,一鳞半爪,难窥全豹;初秦史料,除世袭排列外,其余可用资料甚微;中秦,《战国策·秦策》、《商君书》、《吕氏春秋》及《史记》中有关记载明显增多,但分布不均;盛秦除《史记·秦始皇本纪》外,没有相关记载。

长期以来,史学界并未把秦史作为独立的学术单元去看待,导致秦汉史研究中,汉代详实、秦朝简略。著名秦史专家林剑鸣先生曾遗憾说,“秦的历史记载相当缺乏,以至古代大史学家,没有人能在一套二十五史中补入秦史”,秦史研究者“如何在这十分可怜的史料中追寻出秦的历史足迹,确实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任务”。

做这样选题的难度可想而知。曾有师友劝我驾轻就熟,利用多年积累另择选题。但是,我认为居秦地而不研究秦史,于情于理难以交待,所以苦心极力沿着这条道毅然前行。

当时的工资收入,除了维持家计与孩子读书以外,并无多少剩余。我在南京的生活是这样安排:某一顿,专挑肥肉,像填鸭子般强咽,导致很多天见到肉就反胃;其余时间,饭菜以廉价素淡为主。这样就保证了月末总计平衡,不至于超支举债。

论文撰著阶段,早上八点入图书馆(学习室),晚上九点离开,一天只吃早、晚两餐。当时年轻,只有脱发、失眠等反应,殊不知已经种下了内分泌紊乱、甲亢等病根。这些病,终于在我五十岁以后集中显现,并伴我至今。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学位制度在探索中前行。当时的博、硕士研究生为了体现与“世界接轨”,盛行以新理论阐释、新模型建构、新方法运用,成为普遍撰著模式。我却仍不合时宜地用着传统的功夫,力求“补史之阙,纠史之谬,证史之疑”。导师心疼我,唯恐我不适应大形势,曾善意提醒我作某些调整。

踌躇彷徨之际,是范毓周老师和吴滔、秦冬梅、郭剑化等同窗学友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与支持。范老师比我大十岁,那时已经是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在古文字与出土文献、文明探源与比较研究、先秦社会历史文化、美术考古与文物鉴定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他审读我的文章后,曾以“近年少见的优秀博士论文”赞誉并向评委们大力推荐。吴、秦、郭等师弟(妹)都是从史学入读农史,他们认为我的研究论文循史论家法而有成,鼓呼造势不遗余力。

1996年5月,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顺利通过。答辩委员会主席风趣地说,秦始皇东征六国,我们曾以为是“野蛮与落后”对“文明与先进”的征服。今天樊志民的答辩,从学术上让我们这些“六国人”改变了对秦历史的看法,是“秦人”的第二次“东征”。郭剑化兄则即席赋诗曰:“秦人虎步出关中,文事东南眼底空;艺苑未及收笔阵,满街已唱状元公”。

1997年,三秦出版社出版了《秦农业历史研究》。学术界认为,这是国内外第一部秦农业历史的学术专著,属于填补空白的研究成果。

我在书中对秦农业发展的历史序列进行了划分:

1.早秦农业时期(远古至公元前770年),秦农业开始由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缓慢转化,完成了稻作向旱作转型, 秦族获得了向关中农区发展的合法权利;

2.初秦农业时期(前770一前385年),秦“收周余民而有之”,在周人农业的基础上,完成了农业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并着手开发西北农牧交错地带;

3.中秦农业时(前385一前221年),生产关系发生重大调整与变革,基本占有了当时中国的核心农区,奠定了传统农业科技的基础;

4.盛秦农业时期(前221一前206年), 以秦灭六国为标志,中国农业由区域开发阶段进人整体发展时期,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开始形成,北方旱农耕作体系趋于成熟,这一时期也是秦农业盛极而衰的关键时期,秦帝国的土崩瓦解与秦农业的严重破坏密切相关。

初入关中时,秦国的社会与农业发展水平不如东方六国(齐、楚、赵、魏、韩、燕)。但入主关中后,秦国大力发展农业,使农业跨越初始阶段,在较高基点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讲,通过商鞅变法,耕战理论成为秦的基本国策。农业由衣食之源的生活需要,上升为富国强兵的国家需要。

战国七雄中,只有秦最彻底地贯彻执行了耕战政策,因而极大促进了秦农业科进步。到战国末年,秦的富庶程度远远超过东方六国,最终征服六国,取得统一。

历史文章:

樊志民:除了宅子和耕地,村里还有一块地很重要!

樊志民:它是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四个人至关重要!

樊志民:我国早期禁止滥砍滥伐,本意不是为了保护森林!

樊志民: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历史组评审专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科技史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科规划办史学专家组成员、民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杨凌区政协委员等职。大农圈特邀驻场专家!

1.《关于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我想说樊志民:十年来,我研究秦朝农业历史的二三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我想说樊志民:十年来,我研究秦朝农业历史的二三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4688.html

上一篇

3国和秦朝,干货看这篇!齐国灭宋国,为什么最终受益的却是秦国?

下一篇

【100字秦朝故事】秦朝历史架空小说十二本,再现昔日历史故事,多角度全方位看秦朝

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专题之樊志民:十年来,我研究秦朝农业历史的二三事!

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专题之樊志民:十年来,我研究秦朝农业历史的二三事!

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相关介绍,大农微语: 2017年第一个月,大农队收到了2017年第一期《世界农业》封面人物的好消息!是的,就是《老版农》的那个老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志敏教授。 《世界农业》是创办于1979年、由农业部主管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