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中总是隐含着轮回现象。孟子曾说:“天下出生日,一致日。”《三国演义》说:“说天下大势,过段时间必合,在一起必分开。”
近代以来,甚至有人总结认为中国历史循环的一个周期大约为800年。由于朝代的兴衰不断轮回,导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发展缓慢,整个社会呈现螺旋式的上升。那么中国古代的历史轮回都有哪些呢?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朝代的兴替的轮回
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虽然如此,在盛世的时候,至少战乱会得到减少,税收、劳役也得到了一定的缓和,因此总体上盛世的人们期盼的。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够长久治安。不仅如此,这些盛世基本都出现在朝代初期,而中期和后期基本都不会出现盛世(西汉是个特例,在后期还出现了昭宣中兴)。也因为如此,使得任何一个朝代都处于兴盛—衰落——灭亡的历史大循环之中。
百姓幸福指只存在于诗词中
为什么每个朝代都无法摆脱这个历史的循环呢?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摧毁了王朝。秦朝,灭亡于陈胜吴广率先发起的起义;西汉灭亡于绿林、赤眉起义;东汉灭亡于黄巾起义;西晋灭亡于永嘉之乱;隋朝灭亡于隋末大起义;唐朝灭亡于黄巢起义;两宋特殊,灭亡于游牧民族;元朝,灭亡于红巾军起义;明朝,灭亡于李自成起义;清朝的灭亡,也是从太平天国起义开始。自秦朝之后,几乎每一个王朝都是因为农民起义而灭亡。因此,我们必须从农业方面去寻找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
关于农民起义,过去常常以阶级斗争的理论去拔高;而现在又有许多人将农民起义的作用否定。这些都是比较片面的。为什么古代会常常爆发农民起义,说白了就是农民活不下去了,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可以选择。在中国古代,耕地总面积大致是固定的,如西汉有8亿亩耕地,到了清朝差不多还是这个数字。然而中国人口在社会稳定时期却是不断增长的。这样的结果就是越到后来,人均土地面积就越少,如西汉初期,五口之家可以拥有100亩土地,到了西汉末年,人均土地只有13亩。在人均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同时,土地还不断在集中。自从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以来,土地兼并就无可避免了。《汉书》说“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占据全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民的土地不断减少,最终导致农民无地可耕。如果再遇到黄河泛滥、蝗灾、旱灾等,那么农民就只能铤而走险了。
古代农民
那么国家为什么不能有效限制土地兼并呢?这些土地的拥有者基本都是官僚、贵族和商人,他们拥有土地以后有了统一的名称“地主”。而这些人都是帝国的统治基础,如果皇帝的政令威胁到他们的根本利益,这些人必然会群起而攻之。如东汉初期的刘秀鉴于西汉土地兼并严重,因此下令“度田”,也就是清查土地。然而地方的豪强地主百般阻碍,导致度田无法实现。最终刘秀也不得不放弃。因此,土地一旦开始兼并,最终就是无法逆转的,王朝也必然走向深渊。
东汉庄园耕种
唯一破解土地兼并难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引发全国占领,使得人口大规模减少,许多地主被杀害,土地被强占。这样,当另外一个新王朝建立起来之后,又可以重新得以分配土地了。如北魏在十六国的战乱后,实行了“均田制”,也就是将大量的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如果没有前朝的战乱,也就是没有如此多的无主之地了。因此,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也是呈现大规模的波动状态。如,汉末人口已经到达了6000万,而三国之初全国只有1000万人口。基本上,一个混乱的时代,人口就大规模减少。而6000万似乎也是清朝之前人口的巅峰,如唐朝有5000多万,明朝永乐年间达到了6600多万。而清朝因为大规模引进高产作物,导致人口可以突破4亿。
二,统一和分裂的大轮回
除了朝代的兴衰轮回之外,中国历史上另外一个十分明显的轮回就是统一和分裂。从秦汉大一统后,又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之后是隋唐大一统,之后又是五代辽宋金的大分裂;元明清大一统,后来又是军阀割据。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局面呢?这个还是必须从农民大起义说起。
在一个王朝建立之初,必然会加强中央集权,将地方的军队削弱,以防止地方割据。只有西晋反其道而行之,实行了“分封藩王,以屏帝室”的政策,结果很快就引发了“八王之乱”。加强中央集权,无疑是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的。然而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时候,中央集中的军队又无法应对全国范围内的起义。这时候中央就不得不让地方的官僚来镇压地方的起义,也就是默许了地方军阀的拥有军队,导致地方势力的做大。
三国版图
如东汉后期,为了镇压铺天盖地的黄巾起义,东汉将地方的刺史提升为州牧,掌握一州兵权。其结果就是,黄巾起义被镇压下来了,东汉的统治也被这些州牧瓦解了。在汉末时候,刘璋为益州牧、刘虞为幽州牧、刘表为荆州牧、刘繇为扬州牧、袁绍为冀州牧、陶谦为徐州牧等,东汉中央已经无法号令全国。在比如在唐朝后期,为了镇压黄巢起义,导致地方藩镇的势力新一步扩大,以至于唐朝很快就瓦解为“五代十国”。一旦全国没有出现一个占据绝对优势的政权,那么全国将长期的分裂下去。
五代十国
从大分裂到大一统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如从汉末分裂(189)到西晋统一全国(280)共经历了将近100年;从西晋灭亡(316)到隋朝统一(589)共经历了270多年;从唐朝(884)分裂到元朝统一(1276)共经历了将近400年。当然,每一个大分裂必然带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如秦朝统一后的领土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元朝统一后,面积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而分裂内部的政权面积也在扩大,如春秋时期,全国几百个诸侯国;到了两宋时代,一个大的地理区为一个王朝。这说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清朝大一统
三,外戚和宦官专权的现象
从秦朝之后,中国基本上每一个朝代都无法摆脱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弊政。当然,秦朝和隋朝没有外戚和宦官专权,因为还没有等到那个时候就灭亡了。外戚和宦官的专权必然就会带来君权的旁落,帝国中枢的迅速腐化,地方的吏治也迅速混乱起来。为什么中国古代总是会出现这个两大死结呢?原因和君主有关。
在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者。在一个皇帝去世后,继位的一般都是在血统上最接近皇帝的长子。然而,有的皇帝把皇子都杀得所剩无几,有的皇帝则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总之,导致新继位的皇帝还未成年,甚至还刚出生不久。这样的局面下,就必然是外戚和宦官来掌权。当然,如果是外戚掌权,社会或许还能够正常运行,甚至运行得还很好。如霍光辅政期间,出现了“昭宣中兴”。不过皇帝又必须依靠宦官来对付外戚,最终的结果也就是宦官掌权。一旦宦官掌权,这个王朝就走向了深渊了。
当然,历史上也会出现大臣掌权的现象。不过在一个朝代建立之初,皇帝必然希望王朝能够一直流传千万年,因而十分防范大臣夺权。遇到刘邦和朱元璋这样的皇帝,就直接对开国功能大开杀戒,如果遇到刘秀、赵匡胤这样的,就剥夺功臣的军权,给予其丰厚的土地和金钱。总之,大臣的权力会被不断削弱。因此,越到后来,大臣掌权出现的次数就越少了。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外戚和宦官的干政呢?清朝的统治者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清朝并未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不仅如此,清朝还要对皇子进行了严格的教育,筛选。最终能够被选拔登上皇位的,都是十分优秀的。在雍正时期,还实行了秘密立储的制度,有效避免了皇子争夺皇位的现象。当然,清朝成功避免了宦官专权,但是却未能避免外戚干政。清朝后期的慈禧太后就干政半个世纪,使得清朝后期的改革严重迟滞。
1.《【1300年古代晋朝】中国古代为什么摆脱不了朝代兴亡轮回?人口和土地的矛盾无法解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300年古代晋朝】中国古代为什么摆脱不了朝代兴亡轮回?人口和土地的矛盾无法解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0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