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
东汉末年,皇权暗淡,天下陷入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
在此过程中,袁绍凭借着袁氏家族“四世三公”所积累的雄厚政治资源,率先从群雄中崛起。而曹操则后来居上,用十七年的时间,先后消灭了包括袁绍在内的长江以北各个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的绝大部分地区。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南下荆州,西进凉州、汉中,最终使魏国据有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击败袁绍等强敌,除了他本身天赋异禀外,还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在军事上保持着输不垮、败不灭的韧性,是他能够最终胜出的关键所在;而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则是他输不垮、败不灭的强力保证。
在曹操众多的谋臣武将之中,荀彧是当仁不让的谋主,而在武将方面,则以张辽最为著名。在战绩上,张辽战功赫赫,他的“威震逍遥津”之战,足以与关羽的“水淹七军”一役相媲美;另外,他也凭借在白狼山之战中的卓越表现,获得与卫青、霍去病等前辈相提并论的资格;不仅如此,张辽的军事表现还受到历代所尊崇,他是唐朝列入武庙配享名单的六十四位名将之一,不仅排名力压关羽、张飞、周瑜等名将,还是曹魏集团唯一入选的将领,可见其地位之高。
更难得的是,张辽不仅战绩彪炳,而且还忠心耿耿。黄初三年(222年),已是久病未愈的张辽,仍忠于职守,率军与朱灵还屯于合肥,并在随后抱病出战,大破吴将吕范等人。张辽也因此使病情加重,最后在江都逝世,为曹魏病死沙场。
如此完美的张辽,绝对是诸侯们都梦寐以求的良将。但令人费解的是,以唯才是举著称的曹操,却只将张辽定位为一员冲锋陷阵的战将,而不是指挥三军的统帅,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曹操不信任张辽?
疑问:曹操是否信任张辽?
张辽在归降曹操之前,曾先后效力于丁原、何进、董卓以及吕布。于是,就有很多人认为,正是张辽这种频繁更换主子的行为,让曹操颇为忌惮,因此才不敢完全信任他,自然也就不会让他当统帅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张辽最初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担任从事,后被丁原推荐给何进。而在何进被宦官所杀后,入主朝政的董卓接手了他的军队,身在体制内的张辽因此被动从属于董卓;随后风云突变,吕布弃暗投明手刃董卓,并与王允共掌朝政,此时张辽又被动从属于吕布;建安三年(199年),吕布在下邳破亡后,由于曹操善待下邳城中的降者,因此张辽就率本部人马投降了曹操。
由此可见,与吕布弑旧主作为投名状投靠新主不同,张辽每次都是在旧主因故去世后,才再投靠新主的,曹操对此也是了如指掌。所以,认为曹操对张辽多次易主的经历有所忌惮,因此才不信任他的说法是立不住脚的。相反,曹操用实际行动表明,张辽就是他最为信任的外姓将领之一。
建安十一年(206年),为了表彰张辽、于禁、乐进等人在官渡之战中的杰出表现,曹操上表汉献帝,给他们邀功请赏:"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据史料记载,乐进与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同为最早投奔曹操的一批将领,他们与曹操一同出生入死过,因此深受曹操的信任。而于禁则是曹操的好兄弟鲍信的部下,同样深得曹操的信任。曹操将张辽与乐进、于禁相提并论,可见在他心中,已经将张辽当成是最可信赖的部将之一了。
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曹操第二次南征孙权,但很快就班师北回,只留下张辽、乐进、李典三将,以及七千多名士兵镇守合肥。合肥是孙权北伐的必经之地,一旦合肥丢失,孙权就可以将东吴防线前移至淮河流域,控制淮河南下的通道,从而彻底堵死曹操南下之路,这就是孙权虽屡战屡败,但仍死磕合肥的真正原因。而曹操敢于将镇守合肥的重任交给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则进一步证明了他对这三人的信任。
综上所述,曹操不信任张辽的说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而事实恰恰相反,张辽就是曹操最为依赖的将领之一。
那么,既然曹操信任张辽,而且张辽又战功赫赫,他为什么不让张辽当统帅,而是只让他当冲锋陷阵的战将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张辽劝降昌豨这件事说起。
张辽特点:善长骑兵突袭击,喜欢兵行险招
曹操身为乱世枭雄,深知军队资源就是他争夺天下的资本,因此,他牢牢地将军权抓在手中,重大战役必亲自挂帅出征,从将从征。而对于局部的战事,他习惯指派曹氏宗族子弟来担当主帅,如曹仁、夏侯惇以及夏侯渊等人就经常挂帅。但也有例外,如于禁就不是曹氏宗族子弟,但曹操一样让他在局部战事中担当主帅。
因此,曹操不让他所信任的张辽担当主帅,主要原因绝不是因为张辽的血统,而是另有隐情。
- 1、劝降昌豨:张辽连续犯错
建安六年(201年),张辽与夏侯渊出兵讨伐昌豨。双方在东海郡僵持不下,曹军面临军粮将尽的窘境。关键时刻,张辽自告奋勇,孤身到三公山昌豨家中劝降,最终成功消除了昌豨心中的顾虑,使他同意归降曹操。
这本是大功一件,但是,曹操却因此而责备张辽:“此非大将法也。”因为在曹操看来,张辽在此事中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其中第一个错误是擅离职守。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甚至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大将擅离职守都是军中大忌。张辽当时是夏侯渊的先锋,他的任务是冲锋陷阵,而不是冒险深入敌后劝降,一旦他中诈遭遇不测,必定会严重打击曹军士气,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而第二个错误,则是张辽感情用事。昌豨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早在建安五年,昌豨就已经反叛过一次了,此次是他的第二次反叛,对付此等投机之人,最好的方法是连根拔起以绝后患,而不是在他面临绝境时去劝降他,留下后患。
果然,五年后昌豨再次反叛,并在形势不利时,再次故伎重演请降。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好朋友于禁竟不念旧情,直接将他处决了。
从此事可以看出,张辽身上有任侠之风,他既喜欢兵行险招,又容易感情用事。而这些性格特点,恰恰是身为主帅者的大忌。
- 2、白狼山之战:张辽突击无敌,奠定江湖地位
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三国志·张辽传》
建安十二年(207年),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以及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曹操决定远征乌桓。
此战曹操出师不利,原定的行军路线因大雨封路无法通行。经过权衡之后,曹操决定兵行险招,亲率精兵轻装从无人小径直奔乌桓老巢柳城,意图达到出敌不意,攻敌不备的战略目的。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行军后,曹军先锋部队顺利到达白狼山,与闻讯赶来的乌桓骑兵不期而遇。由于乌桓骑兵数量是曹军的数倍,加上曹军是疲劳之师,而乌桓众军则是以逸待劳,军威甚盛,因此曹操“左右皆惧”。关键时刻,张辽力排众议,劝曹操应趁乌桓军阵形松散之时,出其不意发动突袭,打乌桓军一个措手不及。
张辽的建议与曹操心中所想不谋而合,于是曹操采纳了张辽的建议,并“自以所持麾授辽” ,下令由张辽指挥先锋部队出击。得到曹操的授权后,张辽率先锋部队以及徐晃、张郃、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等大将,再加上曹纯的虎豹骑,一同向乌桓军发起猛烈的攻击,很快就将其阵形冲散。随着蹋顿在混乱中被斩首,群龙无首的乌桓军很快败下阵来,以少打多的曹军大获全胜。
远征乌桓是曹操最具冒险的军事行动之一,而白狼山之战则为此次军事冒险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张辽在此战中充分利用骑兵突袭作战的优势,在遭遇战中先下手为强,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时发起攻击,从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此战正式奠定了张辽在曹操集团中的地位。
张辽在此战中遇强愈强的勇气,以及利用骑兵突袭制胜的能力显露无遗。但是,他在此战中充当的,还是冲锋陷将的箭头角色。而从接下来的合肥之战中,曹操对他的使用可看出,在曹操心目中,张辽就是最佳的先锋人选。
- 3、第二次合肥之战:张辽兵行险招,曹操心有余悸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三国志·张辽传》
赤壁之战后,孙权将治所从吴县迁至秣陵,并改秣陵名为建业,同时修筑濡须坞防备曹操南侵。而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铩羽而归后,先是转头西向,平定了凉州地区。随后,解决了后顾之忧的曹操开始厉兵秣马,准备再次南征孙权报仇。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四十万(号称)大军南下,誓要临江饮马,第一次濡须之战爆发。此战曹操虽略占上风,但始终无法突破濡须坞,无奈之下只好退兵,同时下令江西民众迁移到中原。但此举引发民众恐慌,致使庐江、九江、蕲春、广陵等地十余万户东渡长江至吴地,随后孙权又拿下皖城。此时,孙权只要再拿下合肥,那么,曹魏势力就要退到淮河以北。而如果曹操攻下濡须坞,则东吴的长江防线就被撕开一个大口,曹军就可直捣建业。在这种情况下,夺取濡须坞就成为曹操南征的首要目标,而攻占合肥,则成为孙权北伐的首要任务。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再次南下征讨孙权,期间在得知刘备取得益州后,曹操随即率主力部队北归,为西征张鲁作准备,并留下张辽、李典、乐进以及七千将士守卫合肥,同时将内容为"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的锦囊,给到张辽等三人。
曹操知道东吴众将不擅长攻城战,于是,他就让擅长防守的乐进,负责构筑合肥城的防守体系;另外,根据张辽攻强守弱,喜欢冒险的特点,他让谦虚谨慎的李典与张辽同行,使他们两人形成互补。曹操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使每个人充分发挥出潜能,以团队的力量对抗孙权。
趁着曹操主力北撤的时机,孙权果然亲率十万兵马进攻合肥。但结果正如曹操所料,孙权虽号称十万大军,但面对坚固的合肥城池,以及乐进构筑的防守体系,强攻多日仍无法得手,一时无计可施。雪上加霜的是,此时吴军又疫病渐起,孙权无奈决定撤军。
张辽察觉到孙权的退军动作后,立即率领诸军乘势追击,同时分兵将连通逍遥津南北岸的唯一桥梁毁坏,意图将遥津北岸来不及撤走的吴军实施瓮中捉鳖。令张辽没想到的是,孙权竟在逍遥津北岸负责殿后,可惜他们不认识孙权,才让孙权在东吴众将的掩护下逃过一劫。
张辽此战可谓是完胜,这也让他踏入了一流将领的行列。但是,此战与其说孙权是败在张辽之手,倒不如说他是咎由自取,因为正是由于孙权的麻痹大意,才给了张辽突袭的机会。
曹操再次到合肥后,先是“循行辽战处”,后忍不住“叹息者良久”。他叹息的原因有二:一是对被孙权侥幸逃脱感到可惜;二是为张辽的冒险行动心有余悸,因为,如果当时孙权以退为进,借撤军为名诱张辽外出,并设重兵围攻,则张辽必败无疑,而合肥也已不保。正是因为感到后怕,曹操才命独眼将军夏侯惇督二十六军屯兵居巢,主持东南方向的大局。
综上所述,张辽虽然具有遇强愈强的强大心理素质,而且也在实战中展现出攻必克、战必胜。但是,张辽的软肋同样突出,首先他进攻手段单一(以骑兵突袭为主),而且攻强守弱;其次,他容易感情用事;最后,他在军事行动中喜欢冒险出击,因此,必须在他身边安排一位行动谨慎的将领,否则后果不可预料。
结语
张辽虽然战功赫赫,而且忠心耿耿,深得曹操的信任。但是,他的缺点也相当突出,缺乏三军统帅所需的特质。因此,曹操就因才施用,将他定位为冲锋陷阵的战将,而不是统帅三军的帅才。
结果证明,曹操对张辽的使用是成功的。张辽正是在曹操的手下,从默默无闻成长为一代名将,并得到了后人的认可。
1.《【qq三国19级有哪些任务】张辽战功赫赫忠心耿耿,为何曹操只让他当战将而非统帅?|三国19》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qq三国19级有哪些任务】张辽战功赫赫忠心耿耿,为何曹操只让他当战将而非统帅?|三国19》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