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市中心的建筑物包围中有这么毁坏的小洋房,我非常惊讶!这座小洋楼一眼就能看出是民国建筑,渗透着浓厚的民国范。
它用自己的衰败,书写着那段远去的历史。”近日,网友庞先生在朋友圈里发布这段文字,并配以图片。
记者从庞先生发布的照片仔细查看发现该建筑“黄墙灰瓦”,屋顶的很多椽子已经漏出来,部分已经坍塌,从照片基本可以断定“房屋已成危房无疑”。
记者辗转联系上庞先生后,得知该房屋位于榕湖南岸的白果巷附近。6月9日下午,记者辗转来到象山区位于榕湖南岸崇善小学不远处的白果巷,从一处唤作“百味佳油茶店”的居民楼旁的大门进去,就发现了庞先生所说的“民国建筑”。
记者发现该建筑确实跟庞先生描述的分毫不差,“黄墙灰瓦”,跟桂林市城区的李宗仁故居,王城内的民国建筑,叠彩机关大院的黄绍竑故居等民国建筑的风格很相似,外形也相似。
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有数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也有数百平方米,配有八角楼。在四周居民楼的环绕包围中,从白果巷经过的人很难发现这里还隐藏这么一栋古建筑。
记者围着古建筑察看,发现墙体外部装饰脱落的地方,有青砖露出,跟如今周边的红砖水泥楼房形成了鲜明对比。
记者发现,由于古建筑占地面积比较大,有的部分坍塌,有的部分经过修缮现在还住着人。记者多番敲门,并没有人应声回答。记者随后询问了周边的居民,也没有人能讲得出古建筑的历史。
记者随后联系了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常年从事文物修缮保护的尹文军馆员。尹文军从事文博工作有20余年的历史,对桂林本地的古建筑及历史遗迹了如指掌。
尹文军告诉记者:“几年前,我曾经走访过察看过这座房屋,最近向我打听这座房屋情况的人也很多。首先,从房屋的外形来判断,房屋应该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段时间建设的,大概有70余年的历史。基本可以判断是一座建于民国的历史建筑。
可以说,在闹市区有这么一栋风格独特,整体上保留完整的民国建筑很难得了;其次,从房屋的属性上来说,这应该属于公房而不属于私房。如果属于私人所有,像这个地段,估计早就拆掉修缮了;然而,因为建筑大约属于公有,所以侥幸保留了下来;第三,从具体的层面来讲,目前这座房屋跟普通的住房一样,既不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也非历史建筑。
2010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包括日月双塔、逍遥楼在内的相关建筑都被列入历史建筑范畴,但这栋建筑没有;由于这栋建筑从前的历史与那位名人有关不是很清楚,所以暂时不能评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按理来说,应该评定为历史建筑,但因为种种原因,也未被评定为。”图为桂林市的日月双塔一景。
“在闹市区还能保留这么一栋民国建筑,实属难得。这么一栋历史建筑很有保护的必要。但是目前欠缺的是古建筑的历史资料,这个亟需寻找。”尹文军告诉记者,以这栋建筑的规格来看,应该是当时有影响力的人物才能住得起的,但目前缺乏相关的资料来佐证。
记者联系了桂林市及象山相关住建部门,但均告诉记者房屋的交易资料留存有,但历史资料不得而知。尹文军告诉记者说,因此,关于这栋古建筑目前的保护情况仍然无从着手。桂林日报记者景碧锋 刘健 文/图
1.《【70岁以前的民国】桂林闹市区现少见民国建筑,专家称:急需拯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70岁以前的民国】桂林闹市区现少见民国建筑,专家称:急需拯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9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