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秦朝

【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大秦赋》遭过多吐槽

最近,《大秦帝国》系列最后一部《大秦赋》在CCTV 8套和腾讯视频等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播出。

时隔近四年,“大秦迷”们终于等来了心心念念的《大秦帝国》系列的收官之作,或许是因为期待越大,失望越大,与刚刚播出时8.9分的豆瓣评分相比,《大秦赋》播出大半,口碑却一落千丈,网友们对演员和剧情的吐槽更是源源不断。究竟是《大秦赋》这部剧本身出现了问题,还是观众们对历史正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

■ 《大秦赋》评价高开低走

“演技派”是否适合“13岁帝王”

12月1日,《大秦赋》终于如约与观众们见面了,有了《大秦帝国》系列前三部的加持,再加上近年来鲜有历史题材正剧出现,观众们对这部剧尤为期待,豆瓣显示《大秦赋》目前已有6.2万人看过,2.1人在看,3.8万人想看,与其同期上映的热门电视剧《装台》也仅有1万人看过,2万人想看,人们对《大秦赋》的期待程度可见一斑。

《大秦赋》由延艺、顾其铭导演,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等人主演,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翦等人的辅佐下平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故事。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最后一部影视剧,讲述的是人们最为期待的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故事,又有如此多“演技派”演员的加盟,剧集足足有78集,更是让观众们大呼过瘾。

《大秦赋》以电影手法作序展开,张鲁一扮演的秦王缓缓走向高台,在独白中开启了故事的大幕。嬴异人出逃与邯郸之战融合,开篇即用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战争戏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也展现出了这部历史题材正剧的气质与风格。

《大秦赋》罕见地还原了色泽艳丽的“兵马俑”,剧中的秦国兵士一律在发髻上系上红色头巾,据悉,该剧为不同身份的角色设计制作了11000多套服装和4000多套盔甲,以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中的场面。 弹幕上不少网友感叹“大场面,质感扑面而来”“感觉兵马俑活过来了,正在向我们走来”。获得观众认可的场景布置和道具服装,精致考究,一点一滴还原磅礴的旷古秦风,为剧集的视觉呈现给予了很大保障。

然而随着剧情的逐渐展开,观众们对《大秦赋》的评价却出现了极大的转变,豆瓣评分也由最初的8.9分一路跌至现在的6.4分,一部剧还没有播完,观众的评价就出现如此大的反差,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记者通过网络点评以及剧中弹幕,发现观众对这部剧吐槽的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情节设计不合乎逻辑,使观众无法理解。在《大秦赋》第11集,华阳太后为阻挠嬴政入秦,放出风声称嬴政实则为吕不韦之子,嬴政对此谣言不仅没有怀疑,还跑去质问吕不韦,说要与他浪迹天涯,即使当时嬴政还是个少年,但对于一个13岁即位、22岁亲政、39岁就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来说,即使是年少时期的嬴政也必然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不会作出如此冲动的举动,更不会说出如此激动的话语,这令观众们在看到这集时大呼狗血,《大秦赋》的豆瓣评分也在这集之后由8.9分直降至8.5分。

其次是剧情过于拖沓,史诗正剧成了“宫斗剧”。虽然《大秦赋》足足有78集,但如今已播出大半,人们所期待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故事才刚刚开启,对于嬴政在即位后如何与朝中奸臣对抗的故事描写的比例过重,迟迟等不到重头戏,让观众们看到一半就想弃剧,如此头重脚轻的剧情安排,实在难让观众满意。

最后就是演员选择不符合历史,让观众很难入戏。此次《大秦赋》依然延续了《大秦帝国》系列一贯风格,在演员选择方面,不用现在热门的偶像明星,而是选用有着丰富表演经验的“演技派”演员们,这类历史题材正剧的厚重感恐怕也只有这样的“老戏骨”们才能撑得住吧,这也让观众对这部剧有了更多的期待。然而,《大秦赋》这部剧的主人公是少年即位,中年就一统天下的秦始皇,而他的扮演者却是已经40岁的张鲁一,让一位中年人去演一个13岁的孩子,即使演技再好,也很难让观众们有代入感。

面对种种质疑,导演顾其铭也作出解释:“豆瓣上大家对剧的评价我都认认真真看过,吐槽和批评,我们都诚恳接受。有很多人问,为何急于让张鲁一饰演的嬴政出场?其实这个决定下得真的很难,主创团队反反复复地争吵,最终还是决定在嬴政登位这个节点让他出场。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嬴政近3岁时被弃留邯郸,9岁归秦,13岁即位,22岁亲政,39岁就一统天下了。我时常感慨,我们普通人的这些年龄段是怎样一个状态、心智、城府、作为,实在不可同日而语。而嬴政是全剧的主题承载者,除了开始几集因为过于幼小没法给他身上加戏,一大半戏在嬴异人和吕不韦这边之外,只要他一即位,所有的戏就必须围绕着他展开,他和吕不韦的矛盾,他灭嫪毐、罢吕相,在母后监国、仲父主政的朝局之下为自己奋力开辟道路,此间种种,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能望而却步,而嬴政呢,扳倒这些大山的年龄也就十多岁至二十岁。如此重的戏份儿,如此深沉的较量,实在是需要有厚度、有经历的演员来撑。延艺导演常说,一戏一命,有时时机不等人,就得抉择,就得尽力,就得相信。结果出来,大家不满意这样的抉择,批评两句再正常不过。”

■ 还原历史还是艺术演绎

究竟何为历史正剧

历史剧在创作时究竟要不要把历史还原放在首位,一直是剧作人与观众之间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之一。在《大秦赋》中,这个问题也再次成为了话题讨论的焦点。很多观众表示,剧中对历史人物的塑造站不住脚,与人们心目中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差距较大。

似乎一提到历史正剧,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在这部剧是否高度还原历史这个问题上过分关注,《大秦赋》作为《大秦帝国》系列影视剧,自然也逃不过这样的评判标准。即使主创人员在道具服装上下足了功夫,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场景,但也还是弥补不了观众们对剧情的挑剔心理。

嬴政居然要与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亲生父亲的吕不韦浪迹天涯?历史上的华阳夫人权利真的大到能够左右立谁为王的地步吗?甚至还有人指出,第37集,嬴政喝酒用的爵,实则是古代在宴请和祭祀中使用的斟酒器,而非用来饮酒的器皿。

究竟何为历史剧?要达到怎样历史还原的标准,才算是观众心中合格的历史剧?

对于这个问题,资深剧评人秦山认为,历史剧是由“历史”和“剧”两部分组成,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允许戏剧本身想象化与艺术化的处理表达,“历史剧是基于历史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为了表达一段历史,完全不顾戏剧要求去死抠历史细节,这样拍出来的历史剧观众是不会喜欢看的。而且,这应该叫做纪录片而不是电视剧。哪怕纪录片在影像化处理的时候都有艺术化的成分,毕竟历史都已经是过去时,后世怎么可能还原真正的历史。而关于历史剧的创作一直以来,最终无非那八个字──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黑格尔曾提出,“维持历史的忠实”是历史剧的重要创作原则,所以,判断一部历史剧的好坏,“是否真实”是硬标准。由此也带来一个巨大的困境:历史的结局都是固定的,观众早已知道,完全真实的话,悬念何来?而没有悬念,戏剧还能称为戏剧吗?

面对这一困境,创作历史剧逐渐形成了“七实三虚”“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等解决方案,但从结果看,效果一般,绝大多数国产历史剧被拍成了古装剧──从细节看,它是真实的,从环境设置与人物关系看,也基本真实,但其中的精神,却是伪造的,不过是把现代人安放到古代的背景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观众对历史剧也同样存在误解,特别是误会了“真实”,所以每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后面必然会有很多历史爱好者在挑剧中的漏洞,必求人物姓名、地理名称、服装纹饰、日常器物的准确。在这种“放大镜看美人”式的研究下,反而会扼杀美感。春秋战国时,汉语和今天都不一样,今人听上去,犹如外语,如果一定用这种真实来拍戏,恐怕无人能看。

历史一旦过去,便不可能复制,谁也无法再现“真实”,只能与“真实”押韵。深入把握历史精神,找到呈现“历史精神的真实”的方法,才是历史剧创作者应该要做的。

■ 历史正剧面临高风险

观众对精品更加渴望

对于“80后”“90后”的观众来说,历史正剧曾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拥有过一个黄金时期。1995年电视剧《武则天》收视份额达到34.7%;而近来在抖音、快手、B站影视解析类内容火爆的《雍正王朝》,1999年上映的时候央视收视率高达19%,北方地区收视率一度超过80%。

根据CSM数据,2001年央视八套播出的《康熙王朝》虽然只排在年度收视第四,但收视率高达8.47%;2002年以乾隆朝反腐为主题的《天下粮仓》,在综合频道拿下10.6%收视率排行年度第一;2004年《成吉思汗》以6.3%拿下年度第一;2005年的央视开年大戏《汉武大帝》收视率破7%。

然而,从2007年开始,历史正剧出现下坡倾向。这一年,电视剧《贞观长歌》虽然收视率3.7%,但在该年度只排在央视第九;《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卫视播出,芒果台在严肃内容领域的初体验造就了豆瓣国剧第一的9.7分神剧,但在前期投入大量资源的情况下,该剧最高收视不超过0.5%,而彼时湖南卫视电视剧的平均收视率是2%—3%。

2013年根据《史记》改编,由《新三国》团队打造、陈道明主演的《楚汉传奇》,投资高达2.4亿创造当时新高,开播之前同样被认为“预订爆款”,结果最高收视率刚刚破1%,最差收视率仅0.5%,平均收视率在0.7%左右。

更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秦帝国》系列,2010年系列首部《大秦帝国之裂变》错失央视,在地方台播出后几乎没有任何声量;而2013年、2017年的后两部收视率同样惨淡。目前该剧的口碑,可以说是少部分历史剧迷长期“自来水”的结果,三部剧集在豆瓣的评分人数分别是4.56万、3.97万、4.47万,和头部剧集相去甚远。

如果以《大秦帝国》系列和此前黄金时期的历史正剧做一对比,会发现随着电视制作产业的进步,制作能力其实是进步的,无论从考据、场景和服化道方面都并未出现倒退,以《大秦帝国》系列小说为蓝本的剧情未出现明显问题,选角方面侯勇+王志飞、富大龙+喻恩泰等君臣组合也备受认可,但市场反响却大相径庭。

曾经主笔过《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在2007年推出新作《大明王朝1566》后,剧作收视率同样走低,被视作历史正剧没落的开始。“这也是时势使然。”刘和平后来总结,2007年该剧在湖南卫视首播,湖南卫视以娱乐立台,观众群与历史正剧的目标观众重合度小,再加上当时播出时段安排在晚上10点之后的非黄金档,导致收视率走低。

影视观察者杨文山对此深表认同,国产剧的播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卫视崛起后,以商业和市场为导向的选剧标准会天然地向更容易赢得观众的剧种倾斜。当《甄嬛传》《陆贞传奇》《宫》等架空历史剧创造收视纪录时,卫视买单的剧种也变成了这些古装偶像剧。”等到视频网站进场,可以开出比卫视更高的买剧价码时,以《仙剑奇侠传》《花千骨》等玄幻古装剧为代表的类型又成了主流,历史正剧作为古装剧的一个分支,被挤到了边缘地带。

但观众对精品历史正剧的诉求依然存在,在反映女政治家芈月传奇人生的《芈月传》热播之时,就有不少观众主动提出《大秦帝国》系列中由宁静塑造的芈八子更贴近历史真实,还一度带热了该剧前两部在网络的重播。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杨洪涛认为:“电视剧市场从来不缺乏对历史剧的渴望,只是近年来历史剧创作的脚步放缓,主要的原因是一部分资深编剧近年创作乏力,而年轻编剧急功近利,追逐资本,缺乏工匠精神。”反观《大秦赋》,开播至今面临了不少争议,但主创人员对这部剧所投入的付出还是值得肯定的。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大秦系列最终篇《大秦赋》的导演延艺,也是第一篇《大秦帝国之裂变》的导演,十一年四部剧,延艺见证了大秦帝国系列的开始,也为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据悉,《大秦赋》花费八年时间打磨剧本,将李斯入秦、除嫪毐、罢吕相、逐客令、著《吕氏春秋》、厘定文字、荆轲刺秦王等典型史实和重要事件融入内容创作,以电视剧的表现方式让更多的观众重新领略战国时期的金戈铁马和秦始皇开疆拓土的豪情壮举。

剧组还力邀数位历史学家担任历史顾问,仔细考证剧中的人物、器物、历史事件,还聘请了秦文化礼仪专家从风俗礼制、人物仪态、举手投足、文言对话等各方面对演员进行培训,对当时人物的着装束发、日常交往中的礼节、朝堂之上的揖礼等细节也有所考究。

《大秦赋》剧中场景多达1000余处,拍摄地包括那拉提、赛里木湖、昌吉、乌尔禾、象山、都匀、横店、仙居等,辗转上万公里;内外置景及改造面积达11.3万平方米,甚至在新疆乌尔禾搭建了一座完整城池;战车、轺车、攻城车在内的大型道具设计制作了80辆,剑、盾、戈、矛等军事道具数量上万。如此巨大成本的投入近些年来在国产电视剧中实属罕见,但对于历史正剧来说,这样的付出是十分必要的。

1994年播出的《三国演义》总投资达到1.7亿人民币,这虽难敌如今历史剧的投资,但在二十多年前无异于“天文数字”。以1994年电视剧市场的发展水平,《三国演义》回本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这在当时并不重要。那时视频网站还没有问世,电视媒体占据着主流统治地位,聚拢了市场上最优质的创作人才,这是《三国演义》《武则天》等高品质剧集诞生的一个先决条件。此外,当时正值央视以电视剧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的阶段,所以才会投入亿级成本,并给予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长达三年的拍摄周期去进行内容创作。

在这一背景下,如《三国演义》等历史剧在创作上更为注重的是艺术价值。如今,影视产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创作主力向民营影视公司和视频网站转移,历史剧便不能再忽视商业回报。近几年的历史剧中,《天下长安》和《军师联盟》投资5亿、《曹操》投资7亿,但囿于历史剧屡屡交出的收视、热度成绩差强人意,很可能多数历史剧都难以卖出高价版权费,有的甚至不容易卖出去。即便剧方也可以依靠植入式广告获得营收,但严肃历史剧可植入广告的空间本就比大多热门题材小,因此广告主投放规模并不大。

其次,相关部门对历史正剧审核力度加大后,历史剧如今还面临着从制作到播出周期延长的问题。那它的版权收入和广告收入势必要大大缩水。

“制作成本高、风险大”一直是近年来众多影视公司抛弃历史剧的根本原因。广电总局立项信息显示,2015年至2019年,以“重大历史题材”备案的剧集仅13部,其中拿到拍摄许可的仅6部,至今真正完全拍摄的仅两部,其中一部便是《大秦赋》。历史正剧越来越少,正因如此,观众才会在观看《大秦赋》时感慨“且看且珍惜,再看下一部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如今历史正剧都成为情怀之作了”。毕竟,如今愿意拍历史剧且能拍出一部高品质历史剧的影视公司已经不多了,这是由市场决定的,也是很难在短期内逆转的。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大秦赋》播出后虽引发了大量讨论,平台播放量却一直保持高位,说明历史正剧还是有不小的观众群的。吐槽之所以多,亦是表现出观众对精品历史剧的渴求。

或许在未来几年,快速发展的剧集市场会准备好迎接新的历史正剧精品。五千年历史所留下的充分剧作养料和潜在市场,不会让这个类型“边缘化”,但如何做好这样的“高风险”投资,需要进一步发展的行业以项目运营和制作能力背书。

1.《【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大秦赋》遭过多吐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大秦赋》遭过多吐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9933.html

上一篇

.秦朝时期的数字看这里!是秦始皇尚水德,还是天数思想,为何秦国流行数以六为纪?

下一篇

x形容秦朝建筑的诗词,干货看这篇!千秋家国梦,13首诗词带你走遍万里长城

关于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我想说中国电影往事:秦国人与香港人的吊诡对决(下)

关于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我想说中国电影往事:秦国人与香港人的吊诡对决(下)

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相关介绍,《中国电影往事:秦国人与香港人的吊诡对决(上)》科。 中国电影往事:在秦朝和香港人的离奇对决(中)中,我们讲述了中国电影十多年来经历的波澜起伏。 面对发展越来越迅猛的电影市场,资本家和艺术家以更大的热...

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专题之中国电影往事:秦国人与香港人的吊诡对决(中)

  • 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专题之中国电影往事:秦国人与香港人的吊诡对决(中)
  • 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专题之中国电影往事:秦国人与香港人的吊诡对决(中)
  • 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专题之中国电影往事:秦国人与香港人的吊诡对决(中)

【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大秦帝国》总制片焦阳:10年一剧初心不改,决不走娱乐化路线

  • 【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大秦帝国》总制片焦阳:10年一剧初心不改,决不走娱乐化路线
  • 【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大秦帝国》总制片焦阳:10年一剧初心不改,决不走娱乐化路线
  • 【1994年关于秦朝的电视剧】《大秦帝国》总制片焦阳:10年一剧初心不改,决不走娱乐化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