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300年的古画谜案是如何破案的?南宋巨大的丝绸画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未竟?像马卡龙的康熙红豆釉印刷盒,居然有不同肤色的双胞胎姐妹?以清代粉彩最高技艺为代表的翁泊老鼠桃子橄榄瓶在拍卖前的40多年里是否用作咖啡桌上的灯台?
近年来,以新星国家宝藏为重点的系列节目引起了网络热潮和广泛关注,成为立足上海本土文博资源拯救文物的有益尝试。
这是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今年二季度起推出的25集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为庆祝建党百年,节目第一季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起上线播出,每周推出一期,于纪念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收官。这一系列以每集四到五分钟“微纪录”的轻体量,聚焦上海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展现文物之美,探寻文明之源,挖掘国宝背后的民族精神与文化价值,展现强而有力的文化自信。目前,该系列全网浏览量超3500万,古老的文物突破了次元壁,与今天的受众跨时空对话,激起人们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
每件文物都有独一无二的表达
《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的核心表现对象是上海博物馆重要的捐赠文物,第一季共选取包括清雍正粉彩福桃纹橄榄瓶、西周大克鼎、金定窑印花云龙纹盘、宋缂丝《莲塘乳鸭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等在内的上海博物馆各门类共计25件珍贵文物。
据悉,节目酝酿之初,创作团队就与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团队形成了紧密的合作模式,从挑选文物、表现形式到专家解读,在确保历史细节严谨的基础上,根据每一件文物,进行量身定制的创新演绎。
围绕不同的文物,节目设置了不同的悬念“彩蛋”,吸引观众仔细探寻。例如,三千年前的西周青铜酒器为何通体光素,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流通仅十个月的光绪元宝又是如何成为近代银币的珍稀品?明代成化孔雀绿釉青花盘,如何完成一场色彩的魔术?宋金定窑精品刻印了怎样的科技密码?节目以悬念设置为索引,链接着文物不为人知的知识点。这些冷知识,链接到时代背景中,又以“故事化”的形式,自然融合到文案表述与影像叙事中。
文物的魅力同样借由这档节目的文案予以传递。文物的出场,以第三人称营造出神秘的“陌生化”效果;旁白文字清新脱俗,激起当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共鸣。例如,介绍清康熙豇豆红釉印盒时,用了这样的表述:“清甜薄荷绿加之精致小巧的外形,酷似法式甜点马卡龙”;引出湖北本省光绪银元时,则形容:“这些历史悠久的古钱币中,银元是年资尚浅的小弟”。描述钧窑月白釉出戟尊的造型,是“又美又飒,身披扉棱”;战国玉龙佩这集谈到玉组佩的形制组合,又用了“手工DIY”的说法。
一些点睛之笔,更是直击人心。大克鼎上古老的铭文,以此句总结——“诉说着身世,记录了历史,也雕刻了文明”;历经战火,残破缺损的六面印,见证了中华民族的风雨沧桑,用来提炼升华的是:“为求完整而生,又独存于世。虽小为石砾,布满伤痕,却历劫不磨,向死而生。”齐侯匜用了这样的旁白作为尾声:“执匜注水,十指连心,掬一捧清水,它倘过掌心,也流过心间”。沉埋于故纸堆里的历史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当代讲述,唯美精炼富有韵味的文案,与今天的观众跨时空对话。
在影像上,以轻盈灵动的传播方式为底色,画面叙事和情节上造成悬念,文物出场前用历史场景作为铺垫,带来受众观看的强烈期待。区别于传统历史厚重感的剪辑效果,节目采用张驰有序的节奏、奇幻多变的视觉冲击,同时运用丰富多样的特效技术,如三维数字扫描、多光影采录技术、三维动画、卡通插画等视觉特效,为文物“量身定制”最为妥帖的影像方案,使得文物本体更加突出,同时给观者带来难以言喻的美感体验。
在拍摄素材的选择上,团队则大量运用边缘镜头和微小镜头,做碎剪后的甩镜、插镜,几格长短的微小镜头,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原有画面上增加线条感,把原本静态的文物做活、做动、亦或是进行分解,配合不同的剪辑节奏,多角度展现文物之美。
例如,明紫檀插肩榫大画案,运用了一系列三维动画及卡通插画,诠释出榫卯组装的原理和中国古典家具的精髓;宋缂丝《莲塘乳鸭图》,穿插江南水乡莲叶何田田的景致,加入水声鸟鸣等自然声音背景,为文物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注脚;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泼墨般的写意渲染特效大量运用,呈现中国古代绘画雍容高华、水墨淋漓的韵味。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在每集最后三十秒特别辟出“鉴赏时刻”,通过难以窥见的细节与视角,360度展现文物之美,充分体现对文物的尊重,也给观众细细端详、静静回味的时间。
以人为本致敬文物人
文物的背后是古人的匠心创造与后人的递藏守护。《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最终将视点从文物推向人,向那些创造、传承、守护文明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首先,节目聚焦文物的创造者。文物在当时是何以被创造出来的,与时代审美有怎样的勾连,又如何反映特定年代、地域的社会背景,在短短四五分钟的分集里都有不同的体现。“故事化”的叙事与影像表达,带领观众穿越回诞生之初的时代风貌与社会风物。
其次,节目展现文物的研究者。每一期节目都由上海博物馆的一位资深专家带领观众领略文物背后的门道。而这些门道,就来自一代代研究者几十年如一日的考据、求证。许多冷知识,经由专家讲述与文案提炼,变得可知可感,充满趣味。
更为重要的是,节目关注文物的捐赠者。节目策划之初,上海博物馆也提出希望在建党百年之际推出系列片,用以表达捐赠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新中国的热爱和信任。文物首季25件文物基本都来自捐赠,揭示出这样一个鲜为人知却又值得关注的事实:上海博物馆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其中3.3万余件来自各界人士捐赠,约占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3.6%,社会各界的捐赠者,在各个历史时期,以极大的热情、诚挚的信念,参与博物馆事业的建设。
而文物从私有变为国有,体现的是捐赠者的爱国情怀。捐赠者历代递藏、守护文物、无私捐赠的事迹在节目中被浓墨重彩地予以呈现。例如,张永珍以4150万港元在拍卖场上竞得清雍正蝠桃纹橄榄瓶,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并且不写收条。潘达于为守护大克鼎,找来木匠定制大木箱,将其小心翼翼地埋藏在地下,以此躲避战乱,在新中国成立后,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而为了制作这一系列节目,主创人员查阅了大量文物资料,每期都要采访整理出几万字的访谈内容,挖掘了大量的背景知识与幕后彩蛋,与专家共同探讨,以发散式思维启发创意,每集归纳精选一两个有趣的知识点,贴合当下观众观看与审美习惯进行创新演绎;摄制组从上博库房提取大量文物真迹,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置景布光,打磨镜头,拍摄镜头片比高达1:30;后期团队精心打磨,潜心制作,最终呈现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语言和影像表达。
系列纪录片《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于2021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推出,在各平台获广泛好评。该系列每周在看看新闻平台持续更新,并在东方卫视连续播出。除上海广播电视台与上海博物馆的自有平台外,该系列还在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微博、微信等平台多渠道播放,并在地铁、公交、户外大屏等渠道滚动播出。
文博节目不同于其它节目,它的破圈,需要一种小心翼翼的平衡,在专业严谨的基础上大胆探索。这是由文物的属性决定的,它们凝结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精粹,需要以敬畏之心来对待。《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以情怀与匠心,细细打磨,贡献了一个值得深究的范例。
来源: 新闻晨报
1.《2021穿越到周朝小说看这里!《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破圈引关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21穿越到周朝小说看这里!《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破圈引关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6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