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虽然还没有进入社会,但在理财方面也可以说是“百战百胜”。
张睿是四川传媒大学大三学生,在投资领域,他的理财经验比较丰富。从大一直到现在,每个学期他都会将自己交学费剩下的钱进行理财投资,使自己的“小金库”利益最大化。在他投资的这几年中,他只选择三个月到半年期的短期理财产品。对此,张睿有自己的看法,大学生对于何时用钱没有一个特定时间,为了以防万一,他选择最长半年的理财产品。
山西传媒学院大三学生陈可瑄,她买的是招商银行(行情600036,问诊)一年期的理财产品“朝朝盈”。对长期理财产品情有独钟的她认为,自己平时不怎么用钱,选择期限长的产品,利率相对高一些;而且“朝朝盈”这款理财产品的年利率是5.503%,每次购买5000元,到期后的利息是275.15元,连本带利可得5275.15元。如果把这笔钱放在卡里置之不理,只能按照活期利息2.75%计算,仅得137.5元,如果进行理财,能多赚137.5元。“我买的越多,挣得也就越多。”
小郝是山西传媒学院大二学生,在理财的同学中,他每次购买的都是一年期5万元起的理财产品,按照银行一度最高6%的利息计算,他一年可得到3000元的利息,而这笔“巨款”是他两个月的生活费。小郝说,之所以这样“大手笔”集中投资,完全是因为存的多,回报也多。
太原理工大学大三学生冯天宇的理财资金并没有“放在一个篮子”里。2014年4月,他拿出6000元用来购买中短期理财产品,剩下的一万元存到了余额宝中。按照余额宝高达4.48%的利率计算,一万元三个月到期可收益100元—117.5元,半年到期可收益200元—235元,一年则可得到400元—470元。他说,余额宝虽然挣得少,但可以随时取出来,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样的理财方式比较灵活。
尽管不少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但利率低、风险高、到期不能及时到账、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手续太复杂,花费时间长等问题,也颇让他们闹心。面对这些问题,许多大学生希望,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再低一点,利率再高一点;也有一些大学生投资者显现出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淡定,他们认为,机遇与风险相伴,利率低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应该用平常心来对待。
创业阶段(25岁—35岁):小有积蓄,浅尝辄止
记者近日询问了身边五六位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发现,25岁左右的年轻人,大多刚刚步入社会,既是创业初期,又面临着结婚,处处需要花钱,因此很少涉足理财产品。30岁至35岁之间的人,基本都成家立业,有点小积蓄,虽然面临着生孩子或者孩子上学等问题,闲钱不是很充裕,但对理财产品多少都有所关注。
记者的朋友刘女士今年25岁,在文化厅的某下属企业上班,由于家不在太原,她便在单位附近的某单元楼租了一间房子,每月房租1500元,半年付。虽然租房的钱都是父母给解决,但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根本不够刘女士在太原消费。当记者问起刘女士是否理财,她表示,没有多余的钱去理财。“每天三顿饭50元左右,一个月最少1500元的饭钱,这还不包括偶尔和朋友聚餐请客,看一场电影打折后每张票得30元至40元左右,平常买个包、买双鞋、买件衣服保守点算都得300元,冬天的一件外套就上千元。还有化妆品之类的,都需要买。租的房子不能洗澡,每个月洗澡也要花不少钱。”刘女士说,得靠父母时常“接济”,才能度日。
另一位朋友赵女士今年26岁,在太原古城营高速收费站上班,月收入也是2000元左右,由于高速有食堂、有宿舍,因此吃住方面赵女士的开销很少。前段时间,父母为了方便她出行,给她买了一辆小汽车。赵女士说,因为双休日要回老家汾阳,总是太原、汾阳两地跑,所以油钱成了她目前最大的消费。
“省钱也是一种理财。”说起如火如荼的互联网理财以及银行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赵女士说,尽管自己也关注移动支付还有理财产品的新闻,但是到现在还真的没有涉足过。一来是每个月的收入刚够自己消费,二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跟自己理财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1.《100万招商朝朝盈专题之你的银行理财产品赚钱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0万招商朝朝盈专题之你的银行理财产品赚钱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7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