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大家介绍中国历史上非常奇怪的事情。这件事叫郭光废帝。
霍光是西汉的权臣,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以大臣的身份废掉了一位皇帝。
这位倒霉的皇帝叫刘贺。
要介绍这位仁兄,我们先前情提要一下,先从大家都知道的汉武帝说起吧。
汉武帝就不多介绍了,汉武帝娶了一个老婆卫子夫,特别的能干,卫子夫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太子刘据。
刘据同学因为晚年被汉武帝的宠臣苏文、江充陷害,发生了巫蛊之祸。简单点说,就是发现太子刘据在墙角画圈圈诅咒他爹地汉武帝。好吧,其实是扎铜人,反正后果都是严重的,太子被打成反动派,妈咪卫子夫是从犯,两人先后自杀。
汉武帝的大汉帝国还是需要接班人的啊。
最终,汉武帝立了一个叫刘弗陵的儿子。
为什么立这个刘弗陵呢?据汉武帝讲,这个儿子很聪明,而且个性很像他。
此时又发生了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事情,汉武帝在立太子时把刘弗陵的妈咪赵氏给赐死了,这就是著名的立子杀母。这样做的原因,是汉武帝防止赵氏成为第二个吕后而专权。
刘弗陵当皇帝那年只有八岁,历史上称为汉昭帝。因为年纪轻,所以选了数位大臣辅助,这里面有一个最关键的人,就是后来很出名的霍光。
霍光同志干得还不错,开始纠正汉武帝时代的奢华之风,反正老百姓是有饭吃了。而等刘弗陵努力生长,好不容易成年亲政时却去世了。时年只有二十一岁。
更不幸的是,刘弗陵还没为汉帝国生下接班人。 刘弗陵的皇后是上官皇后,霍光的外孙女。上官皇后也没有生下儿子。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麻烦,要选一个人来当皇帝啊。
当时大家都提出各自的候选人。
有人选广陵王刘胥,这个人是汉武帝的儿子,但这个人很快就被否决了,为啥呢?
史书记载,这个人力气很大,能够扛鼎,还能打黑熊之类的猛兽。这样就不好啦,尤其是扛鼎这种事情。大家知道,秦国的秦武王嬴荡就是喜欢扛鼎,最后被鼎压死了。
选了你上来,皇宫里鼎可多了,你一扛给扛死了怎么办?
霍光同志也是不赞成刘胥的。道理大家都懂的,刘胥年长啊,不好控制啊,尤其是刘胥当了皇帝,他名义上就是霍光外孙女上官皇后(现在是上官太后了)的大伯。辈份比上官皇后还高。让兄弟继承皇位,到时名份上就有很多说不通啦!大家可能都知道明朝的嘉靖皇帝就来过这么一出,他继承了兄长明武宗朱厚照的皇位,就死活不肯承认是朱厚照这一脉的,还搞出了大议礼事件。
霍光虽然不知道明朝的事,但这些道理他是明白的,于是,他隆重推荐了一个人:刘贺。
刘贺就是最近被刨出来的海昏侯,他是汉武帝的孙子,也就是说,他得管上官太后叫婶婶。这样太后的位子才能做得安稳,上官太后的位子稳了,霍光这个外戚才能安稳。
于是,霍光力排众议,推荐了刘贺。
刘贺是半夜接到的通知,一般来说,碰到这种好事,那得赶紧上路啊。刘贺不着急,拖到第二天才开始上路。一上路,就急行一百多里,马都累死了一堆。真正达到了静如瘫痪,动如脱兔。
那就赶紧去吧,可走到一半,发现太无聊了。于是,停下来,找各地好玩的,比如到了济阳,下令去当地弄一种“长鸣鸡”来;到了弘农,洪荒之力爆发,又要求搞了一车的女子,据说还是抢来的。
最后好不容易到了长安。登基当了皇帝。
二十七天后,霍光就把刘贺撸了下来,给废了,为什么呢?
因为刘贺三观太不端正了,我们知道,一般说皇帝坏,都是馨竹难书,其实吧,这种模糊的词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有个精确的数字。
在这二十七天,他一共犯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事,没错,精确到了个位数。平均一天四十个,其中最吓人的,是企图强奸婶婶、已经认了干妈的上官太后。
这就太坏了。于是,霍光为了国家的利益,就把这个皇帝给废了。
古往今来,废皇帝的有,但像霍光这样,废了皇帝,还一片点赞的,大概就只有商朝的伊尹了。为什么呢,因为废了皇帝,国家变得更好了啊。
这说明,国家的利益是在皇帝的利益之上的。
这就是霍光废刘贺的故事,但今天脑洞老师要跟大家深入的聊点历史腹黑术。
亲们要知道,历史是博大精深的,一个事情可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比如这个事情,可以有很多层的意思在里面。
第一层,就是历史教科书告诉你的,霍光本人从国家出发,毅然废掉了不够格的刘贺,是值得表扬的。
第二层,就是霍光也不是这么单纯的,他废掉刘贺,不仅仅是刘贺这么坏,也是为了自己的权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要问一句,刘贺是不是真的这么坏?如果他真的这么坏,他应该在自己的封地就臭名远扬了,虽说那会没有今天这样的信息传播工具,但不至于霍光这些大臣不知道啊,知道了,为什么还要把他招进来呢?
另外,他的错事统计得太具体了,好像有一群人随时盯着他看。
哦,刘贺吃饭吧唧嘴巴,犯了一件错!
噢,刘贺摸了宫女的屁股,犯了一件错!
噢,刘贺偷看上官太后的事业线,犯了一件错!
咦,刘贺上完洗手间没洗手,犯了一件错!
……
等等等等,这么精确的数字,像是故意在找刘贺的茬。还有一个问题,二十七天就把人家炒了鱿鱼,是不是太快了?临时工还有个把月的试用期呢。
所以,这里面可能的原因是刘贺触动了霍光等大臣的利益。他是怎么触犯的呢?
一是他可能不听招呼;二来,很关键的一点,他从自己的封地带了一百个随从。
这就不对啦,我们只招一个人,结果你带了团队过来。这不是要架空我们嘛,那我们这些老家伙不得全给你腾位置。
所以,刘贺同学只好月子都没有坐满就滚蛋了。
好了,这是第二层, 能看到第二层的,算是相当不错了。但这不是最后一层,还有第三层。
第三层就是刘贺这个人为什么急着上位呢?他就是猴赛雷也不该这样猴急啊。
另外,我们也分析过,这个刘贺他在当王爷时,应该品行不是那么差的,为什么到了长安这么快就腐败坠落了呢?
有没有可能是故意的呢?
这完全也有可能啊,要知道,当皇帝是很快活,但如果当一个傀儡皇帝就不一定快活了,可能还不如当一个王爷。
所以,刘贺发现自己可能会成为一个傀儡皇帝时,故意放荡自己的行为,最后让霍光把自己炒了,然后他继续回去当他的王爷。
能看到这一层,说明会琢磨历史了。
但这还不是最后一层,最后一层是霍光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6.
要了解霍光的真实意图,我们得继续看这个故事的后半段,刘贺被废了之后,大家重新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刘病已。
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是汉武帝弄死的太子刘据的孙子,刘据当年自杀时,他还是一个婴儿,所以逃过一劫。
霍光废掉了刘贺,跟大家一商量,就把刘病已找出来当皇帝。
这可能才是霍光真正的意图,甚至是霍光一开始就考虑的人选。
为什么呢?因为霍光跟这个刘病已是有亲戚关系的,刘病已的爷爷是太子刘据,刘据的妈妈是卫子夫,而卫子夫有个外甥叫霍去病,而霍光就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从辈份上来讲,霍光是刘病已的爷爷,有亲戚关系。而且刘病已是废太子的孙子,虽然平反了,但亲人基本都被杀了,没有什么势力,所以要找一个傀儡皇帝的话,刘病已是最佳人选。
那么,霍光为什么一开始不提名刘病已呢?
这就是霍光的高明之处了,崩掉的刘弗陵有兄弟,有侄子,怎么也不可能轮到孙子辈的,所以一开始提名刘病已是肯定通不过的。霍光只有先提名刘贺,把刘胥PK下去,然后再抓刘贺的小辫子,可能又碰巧这个刘贺有点得意忘形,一点也不低调,霍光很快就集齐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个砖头,把刘贺搞下去了。
这可能就是这个故事的第四层。
到了这一层,才是打通了历史的任督二脉。
那么,怎么样的应对才是正确的呢?
看看前辈汉文帝刘恒是怎么做的吧。
吕后去世之后,西汉发生了诸吕之乱,大汉朝的开国功臣们陈平周勃们决定立另一位新皇帝。最终,太原的代王刘恒当选。
原因很简单,刘恒没有背景,娘家也很低调。
陈平周勃派出秘使召刘恒进京。
那刘恒去不去呢?
见到了京城来的密使。刘恒心中又喜又惊。喜的是一个天大的机会突然砸在了头上,但惊的是,诱惑越大,可能后面的危机越大。
刘恒马上召集自己的参谋班子,秘密讨论这件事的可行性。
很快,手下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这些军功集团的大臣们,都是高祖时的大将,会用兵,又特别的狡诈,他们消停了这么久,只是畏惧高祖、吕后的威势,现在已经诛杀诸吕,喋血京师,这干的事情太大了,很可能是请大王你去背黑锅的。千万不要去,再观望一下。
另外一派则认为这个事情可以有:
【中尉宋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磐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二矣。汉兴,除秦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北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阳、琅邪、齐、代之强。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这里面讲了很多,仔细读一下,听起来堂而皇之,其实是分析了天下的大势。
前面认为不能去的,主要是害怕这些军功集团的人用刘恒背黑锅,把局面搅乱,甚至是杀完吕氏杀刘氏,最后搞一个改朝换代。
但这位宋昌分析了天下大势,认为接下来只有姓刘的当皇帝。
为什么呢?
这牵扯到汉朝的权力平衡。在诛吕之前,汉朝是一个三角架,分别是诸吕的外戚集团,军功集团,以及外面的刘氏藩王。
原本是很稳固的,但随着吕后的去世,驾驭这个三角架的定心锤拿掉了。诸吕成了瘸腿,自然被砍掉。那就剩下了军功集团跟刘氏诸王。这两者依然达到了一个平衡。大臣们虽然控制了京师,但却没有实力改朝换代。因为外面诸刘犬牙交错,是磐石之宗。
这江山还是姓刘的。
随后宋昌又分析了,能够有资格继承的二代中,不过淮南王跟刘恒,而刘恒显然更有竞争力。
所以,不要怀疑,就是干!
刘恒依然不肯进京,他还是有所担心,毕竟这个赌注太大了,成功了一代帝王,但失败了,那就是身首异处,全家团灭。
这时候,他决定打一卜,得到了一个吉利的卜辞: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
刘恒觉得奇怪,自己已经是王了,怎么进了京还是王呢?
友情提示,这是天王,天王者,天子也。
妥了妥了。但是,还是不要着急。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刘恒展示了强大的忍耐力,他依然没有出发,而是派出了自己的舅舅薄昭前往京师,跟周勃见了一面。
连周勃也奇怪了,这种大便宜事,换别人早就连滚带爬跑上来了。怎么这位代王这么沉得住气。
周勃只好把大家商议的具体内容告诉薄昭。
从京师回来,薄昭向代王报喜:信周勃,得天下!
老周信得过,去吧。
刘恒这才踏上了进京的道路。带着六个心腹。这里,必须再次表扬一下刘恒同志,在自己要当皇帝时,没有鸡犬升天,带上一大班子人进京,而仅仅是挑选了六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带多了,难免让人猜测,他是去抢占资源的。很可能引起陈平,周勃的反感。后面我们还会介绍一位捡漏的藩王,但这位哥们活生活把自己的天下搞成了京城百日游,帝位还没捂热就被打了回来,这就是史上的海昏侯。海昏侯之所以没立住脚,原因之一就是进京时带了百来号人。
刘恒继续保持着低调,但低调不代表着没调,他有自己的盘算。
到了高陵县,刘恒再一次叫停,然后派宋昌先进入长安观察一下形式。宋昌抵达渭桥的时候,发现百官都已经在等了。
没错了,这肯定不会有诈。
宋昌赶紧回来报告,一直有所顾虑的刘恒终于放下戒心,快马加鞭往长安赶。
到达渭桥时,百官跪拜,周勃突然凑了上来,表示要跟刘恒私下聊聊。
聊什么大家都清楚,做为诛吕的主要策划跟执行者,周勃当然想拿到新皇帝的一个许诺,他的行动不但没罪,还是有功的。
但眼下实在不是聊这些事的时候,因为百官都在眼前,要是跑到旁边跟周勃咬耳朵,搞不好就会被认为周勃诛吕,是跟自己一起商议的,自己早就介入了这件事情。
于是,刘恒马上拒绝了,表示如果是公事,就公开谈,如果是私事,做王的人是没有私事的。
老江湖周勃在刘恒面前碰了一个软钉子,他意识到这位刘恒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好说话。
但此时,已经没有选择了,他跪了下来,献上了传国玉玺。
刘恒再一次拒绝了。
这不是天子继位的标准程度,天子应该在大殿之上继位,而不是荒郊野外!
刘恒向周勃行了谢礼,说道:“至代邸而议之。”
进了长安,刘恒住进了代国的官邸。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刘恒是来当皇帝的。可是,眼下宫里还住着一位皇帝。
诛杀诸吕时,这些大臣虽然已经商议要废了宫里的少帝,并且已经宣布这位少帝其实并不是汉惠帝的儿子,是吕后从外面找来的野种。但是,他们没有第一时间清除这位少帝,而是把少帝一直留到刘恒进京。
新房东已经到了门口,旧房东还没有走。
显然,这是故意留给刘恒的尾菜,要当皇帝,手上总要沾点血吧。
当然,也不需要刘恒亲自动手,只要清理旧房东时,新房东在场就可以了。
东牟侯刘兴居,也就是最先起事的齐王刘襄的另一位兄弟主动表示,这一次诛吕大会,自己没有什么大功,所以这个清宫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带着兵马,他跟另一位开国功臣夏侯婴一起杀入宫中,将那位已经失去群臣支持的皇帝少帝请出宫,不久后诛杀。
让人唏嘘的是,当年刘邦跟项羽争天下,刘邦被项羽追得没地跑时,把自己的儿子、后面的汉惠帝一脚踹了下去,每次都是夏侯婴把他们拉回来,重新送上了车子。要没有夏侯婴,汉惠帝早就死了。可万万没想到,为了表态,最终诛杀汉惠帝血脉的却是夏侯婴。
皇宫终于空了出来,刘恒走进了未央宫。就在这一天的夜里,他拜自己从封国带来的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负责殿中事务。他仅仅用两个人,就将最关键的职位掌握在手中。至于其他的爵位,他通通都送给了军功集团的骨干。
陈平任为左丞相,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
代王刘恒终于成为了汉文帝。
在这个过程中,刘恒至少做对了三件事。
1,没有急于进京,而是打探好消息。
2,没有私下跟周勃会面,避免了跟周勃合谋的嫌疑。
3,仅仅是带了六个人进京,给老臣们吃个定心丸,没有急于夺权。
4,只任命了两个人,是最关键的宫廷护卫。
所以,人与人的差距就在这里了。
常有人问读历史有什么用,历史就是人与人交流的总和,各种人际关系,各种利益,各种情况,在历史里都可以找到。
学历史,可以让人变得更有洞察力。
那么,想通盘了解中国的历史,有什么好的选择呢,大家可以看一下蔡东藩先生的《历朝通俗演义》
这套书共一千余回,上起秦始皇,下至民国九年(1920年),共记述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六百多万字。
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说道:”蔡东藩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对于文献中的歧说和模糊不清之处,他常常博览群书,多方钩稽,力求找出客观真相;一时难以作出结论的,就诸说并存;对他认定的史籍中的错误说法,就直接加以批驳。可以说,他是在用研究历史的精神和方法在写“演义”。“
史学家顾颉刚评价这本书:“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这本书虽然是演义,但是以正史为本,可以说比三国演义更偏重历史一些。
读者评论:蔡东藩正八经的科举出身,这个底蕴就更没法比了。它名为演义,实为正史。除了一些叙述上采用虚构人物对话,其余全都有据可依。即使是虚构或者来自野史的内容,作者自己的批注里也明确标明了出处。 综上,没时间和精力读二十四史的非专业人士历史爱好者,读它足够了。
大家要想通盘了解中国的历史,这套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史书太沉闷,不容易读,别的演义又虚构太多,蔡先生的这套书是史实重于演义,大事都是遵循正史的。
读了这套书,什么乱编的历史剧,或者朋友乱侃历史,你一听就能判断出来。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理工大学的精装礼盒版, 一共六本,为什么推荐精装本呢?因为书实在太厚了,总共六本,加起来七千页,一本就有一千多页,不是精装本的根本不好翻阅。里面还包括了十分珍贵的《慈禧演义》
这个版本的装帧最好,内容是全新修订无删减版本的,还包括了蔡先生创作时的点评。团购价是165。
点下面的横条参团。
1.《关于27天皇帝的是汉朝的谁我想说汉朝酱油皇帝,当皇帝27天下岗,两千年后坟被盗,出土珍宝无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27天皇帝的是汉朝的谁我想说汉朝酱油皇帝,当皇帝27天下岗,两千年后坟被盗,出土珍宝无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73785.html